「百戲之祖」引人遐想,中國崑曲的半壁江山都在這裡!

2020-12-15 騰訊網

講 • 座 • 簡 • 介

崑曲講座《蘭韻千秋》:

「百戲之祖」引發的無限遐想

主講人: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張富光先生

此次由海外交流協會主辦、湖南省政府新聞辦承辦,法國歐洲時報傳媒集團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協辦的「文化中國·名家講壇」活動將邀請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張富光先生和團隊赴德國杜塞道夫、保加利亞索非亞、法國巴黎, 進行名為《蘭韻千秋》的崑曲講座。

桃花扇

百戲之祖

崑曲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它14世紀發源於中國的蘇州太倉,糅合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著稱。

實際上,崑曲最早名為「崑山腔」、「水磨腔」,充分映射了水鄉古鎮、園林寶塔的風土人情。它的文辭優美、樂曲清麗、表演規範細緻入微,能表現深刻細膩的感情。明代戲曲音樂家魏良輔改革崑山腔、梁辰漁以崑山腔格律來創作傳奇《浣紗記》,清代葉堂編訂了《納書楹曲譜》,為演唱進一步制定規範。而最著名的劇目當屬「西單花生」:王實甫《西廂記》、湯顯祖的《牡丹亭》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洪昇《長生殿》。高明《琵琶記》也是崑曲的經典劇目。

圍繞著這些藝術價值極高的劇目,還有不少流傳後世的動人故事:據傳,一位年僅十六七歲的少女俞二娘迷上了《牡丹亭》,在戲本上做了密密麻麻的批註,最後竟因劇中摯情傷心而死。俞二娘死後,湯顯祖輾轉看到其生前所作批註,連作詩兩首《哭婁江女子》緬懷這位知音。又如,鮑倚雲在《退餘叢話》中記述道,一位名叫商小玲的名伎在唱到杜麗娘許願葬於梅樹下時,卻也倒地身絕:「打並香魂一片,陰雨梅天,守得梅根相見」。

崑曲之美,在於其文本、唱腔皆出自讀書人和音樂家之手,從而充分得益於文化修養的沉澱:崑曲的本體是曲,是詩之一體,有以情說理的言志審美。崑曲語音遵循音系多元,其字音比其他戲曲種類更為細緻和講究。此外,和京劇的熱烈華麗不同,崑曲相對比較安靜,「靈魂」伴奏樂器是有濃厚江南韻味的曲笛。崑曲行腔清麗秀美、節奏跌宕起伏,板眼張馳適度,而其中舉手投足、眉來眼去的精緻,皆要人放下浮躁,全身心去遐想、體會。

琵琶記

牡丹亭

「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1年,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而湘昆(湖南崑曲)也成為湖南第一個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值得一提的是,崑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英文翻譯是「Kunqu Opera」。這就意味著,它不僅強調「曲」即文學本體,還強調「劇」(opera)的表演性。換言之,除了其本色和遺產價值,崑曲的另一個屬性是面向市場的文化產品。近年來,白先勇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關景鵬導演的李漁作品《憐香伴》是頗為知名的崑曲改革嘗試。

名家說崑曲

如果說湘昆是湖湘文化裡的一頂桂冠,那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張富光先生則是桂冠上最亮的明珠:他是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崑曲)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張富光先生師承著名崑劇表演藝術大師周傳瑛、沈傳芷、匡昇平,並被京昆泰鬥俞振飛先生收為關門弟子。他讓湘昆在全國受到關注,並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2015年,他被美國「羅利國際藝術節」組委會授予「促進中美文化交流文化使者」榮譽稱號,並多次赴美國、日本、愛沙尼亞、拉託維亞、菲律賓、土庫曼斯坦等國及我國臺灣、香港等地區演出、講學。

除了飾演多個經典角色、獲獎無數,張富光先生2009年由創作、導演的大型崑曲樂舞《蘭韻千秋》榮獲湖南省藝術節最高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突出貢獻獎」。

2013年,由他創作導演的大型京劇樂舞《湘魂京韻》獲廣泛好評。

劉娜,著名崑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曾獲第四屆中國崑劇藝術節優秀青年演員「表演獎」、湖南戲劇芙蓉獎、首屆中國蘭花小姐大賽「冠軍」、全國崑曲優秀青年演員展演「十佳新秀」等獎項。曾赴英國、日本、土庫曼斯坦、拉脫維亞等國家及我國香港地區進行交流演出。

鄧建桃,著名崑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二級演員。曾獲湖南省首屆「霜花杯」戲曲聲樂大賽「優秀獎」、湖南首屆「郴州杯」影視歌曲大獎賽專業組「金獎」等。曾出訪日本、泰國、菲律賓等國家及我國香港、臺灣等地區演出。

鄢輝亮,著名崑曲笛師、青年笛簫演奏家、國家二級演奏員。現任湖南省湘劇院笛簫演奏員。曾獲湖南省第三屆「洞庭杯」民族器樂系列大賽專業組金獎、湖南藝術節田漢音樂演奏獎、第六屆國際中國民族器樂展演邀請賽崑曲主笛演奏獎、笛子獨奏一等獎等獎項。曾赴日本、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等國家及我國香港、臺灣等地區進行交流演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百戲之祖」崑曲在希臘演繹《白蛇傳》
    「百戲之祖」崑曲在希臘演繹《白蛇傳》 2017年09月04日 17:14   來源:文匯報
  • 600年後百戲齊聚崑曲發源地,餘音繞梁,共賞江南!
    在崑山舉行, 通過微博大V的影響力和文化傳播力, 將崑山和戲曲文化呈現在大家面前, 進一步打響了「戲曲百戲(崑山)盛典」 的文化品牌, 也展現了中國戲曲繁榮中不可或缺的「崑山力量」。
  • 「崑曲之鄉」江蘇崑山打造中國戲曲百戲博物館
    「崑曲之鄉」打造中國戲曲百戲博物館新華社南京7月22日電(記者劉巍巍)2019戲曲百戲(崑山)盛典21日晚在「崑曲之鄉」江蘇崑山啟幕,來自全國20個省(區、市)112個劇種的118個代表性經典劇目將在此間集中獻演。
  • 漫步千燈古鎮 美人塔下尋百戲之祖
    長生殿劇照作為江南小鎮,來這裡的遊客首先會被其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小橋流水人家,以及白牆黑瓦與石板街所吸引。此外,這裡還是崑曲的發源地,是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顧炎武的故鄉。崑曲是中國古老戲曲之一,被稱為「百戲之祖」,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崑曲曲調幽雅婉轉,唱詞典雅華麗,稱「水磨腔」,好像古代水磨漆器、水磨糯米粉一樣細膩軟糯。在千燈鎮上,有一個古戲臺,定期為遊客表演崑曲經典節目,如《牡丹亭》《長生殿》等。
  • 三分鐘細品600年崑曲之美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百戲之祖,600年崑曲她從600年前走來,在江南水榭中,於良辰美景時,演繹一出絕美的愛情故事。That is "Inheritance";她從舞臺到坊間潤物無聲;謂之「創新」;She is silent and softfrom the stage to the lane;That is "Innovation";詞的綺麗,曲的婉轉,妝的華美,舞的雅致,皆是屬於中國、
  • 有「中國戲曲之母」雅稱的崑曲,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如今的豫劇、湘劇、晉劇、川劇、越劇等都接受過崑曲多方面的哺育,因此崑曲又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又有 「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一、崑曲的起源元朝文化興盛,百姓受藝術薰陶良久,對藝術的追求不單單是其故事性和新穎性,而是藝術本身具有的文學價值。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崑曲的出現則有了必然性。
  • 崑曲遇見KFC,這兩家高顏值主題餐廳,是我見過最有意思的跨界
    崑曲,被稱為「百戲之祖」,一直是蘇州的驕傲。《牡丹亭》、《長生殿》...更是家喻戶曉的曲目。如果你去蘇州旅行,古城精華線路裡,一定有平江路、獅子林、拙政園、蘇州博物館......那麼,這兩個KFC X 崑曲博物館主題餐廳就在附近,一定記得要去打個卡。
  • 田園街巷裡 崑曲聲聲慢(解碼·城市味道)
    朱一韻攝核心閱讀劇場舞臺上、田園鄉村中、街巷茶社內,崑山人的生活,處處曲聲,濃濃戲韻。在古老崑曲藝術的滋養下,崑山的崑劇院團得到發展、觀眾群體日益年輕化、政策規劃逐漸完善。這座古老與現代交相輝映的城市愈發「入戲」,崑山人的生活也更加「有戲」。
  • 崑山戲曲百戲博物館概念方案亮相!曲唱南北,橋連古今
    崑山是「百戲之祖」崑曲的發源地,崑山市委、市政府以「敢於擔當,勇於創新」的時代精神,積極響應「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的號召,推動正儀老街、戲曲百戲博物館建設。崑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崑曲為核心,充分挖掘正儀老街文化優勢,統籌進行旅遊策劃及整體規劃,打造崑曲小鎮,實現文化展示與旅遊體驗的高度融合。積極推動建設戲曲百戲博物館,進一步放大百戲盛典展演成效,留存文化記憶。
  • 中國戲曲百戲博物館在江蘇崑山奠基
    鍾升 攝中新網崑山7月21日電(黃瑩)21日,中國戲曲百戲博物館在江蘇崑山奠基。博物館將採用「1+N」的設計理念,主館總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將充分展現全國348個戲曲劇種的獨特魅力。作為著名曲種崑曲的發源地,2018年至2020年,崑山市連續舉辦了3屆戲曲百戲(崑山)盛典,集中展演全國戲曲劇種的經典劇目(折子戲),成為中國戲曲史上最完整的劇種大展示。2018年,在戲曲百戲(崑山)盛典每場演出前,各個劇團紛紛拿出「傳家寶」,向崑山捐贈代表本劇種的特色藏品。
  • 「崑劇王子」張軍領銜主演 崑曲《春江花月夜》
    詩人張若虛揚州觀燈之時,偶見少女辛夷,為之神魂顛倒,未及傾訴,卻被鬼卒錯拘而亡。判官許諾一生富貴敵不過美人莞爾,掌權四海不及明月橋上與心上人再相聚。他魂墮幽冥,輾轉力爭,思返陽世,竟又得知辛夷與自己並無姻緣之分。 張若虛歷經愛慕痴怨、行遊陰陽,以短暫渺小的人生,直面茫茫無垠的時空。
  • 東方魔幻「人鬼情未了」——崑曲《牡丹亭》
    善良與美好的東西都屬於杜麗娘。她不是死於愛情被破壞,而是死於對愛情的徒然渴望。崑曲是我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有著「百戲之祖」的美稱。它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崑曲唱腔柔美,唱詞優雅,受到當時江南文人墨客的追捧。至明代萬曆年間,崑曲受到皇室的認可,成為官方戲曲門類,在同時期也湧現出大量優秀劇本。
  • 端午小長假崑曲小鎮幽蘭飄香 「原味崑曲」醉遊人
    崑曲小鎮的陽澄曲敘,通過講述、演出、和曲、雅集等形式,以曲會友,同時也向海內外遊客呈現了「原味崑曲」。曲友們在唱念做打中演繹著崑曲的百轉千回、悠遠流麗。黃瑩 攝端午小長假第二天,在「崑曲小鎮」江蘇巴城,古色古香的老街巷內清曲婉轉,引來一波波遊客一探究竟。正在舉行的2018陽澄曲敘上,來自全國十多家曲社的曲友和曲迷們正沉浸在吟詠拍曲中,切磋交流。
  • 青鳥想學唱崑曲!
    孫晶:我非常希望百戲之祖的崑曲可以一直傳承下去,這也是我對於崑曲的責任感。「軒轅劍」IP是伴隨了我們成長的經典,遊戲與崑曲的結合也很有意義。這次創新合作讓我很感興趣。 周鑫:我認為崑曲是最古雅的戲曲之一,而《軒轅劍龍舞雲山》也是非常能夠體現中國文化的遊戲。雙方的結合,對我來說挺新穎的,有很大的收穫。
  • 螺絲殼裡做道場 崑山戲曲百戲博物館承建中攻堅克難
    崑曲,素有百戲之祖的美譽,為了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光大,真正傳承弘揚優秀古典文化。蘇州崑山秉持著建設「無邊界」的戲曲博物館群落,打造凝聚戲曲精彩的殿堂的理念,在崑山正儀古鎮著手打造戲曲百戲博物館。戲曲百戲博物館的建成,將更加凸顯崑山這座城市作為「崑曲故裡」的文化擔當,使崑山綻放出更加絢麗的文化魅力,也讓「中建人」的鐵血豪情,融入奔騰不息的文化長河中。」設計新穎,助力打造藝術勝境「我們建造的是融入古鎮的戲曲博物館,那必然在設計上也要古香古色。」中建八局三公司崑山戲曲百戲博物館項目負責人宋餘剛介紹說。
  • 崑山打造戲曲百戲博物館 設計理念「1+N」
    昨天下午,戲曲百戲博物館在崑山正儀奠基。該博物館力圖打造一座兼具展示、互動、研究、演出功能的綜合性文化場館,為崑山城市文化增添一抹古雅色調,也為全國戲曲文化交流打造一個全新平臺。據悉,戲曲百戲博物館項目將採用「1+N」的設計理念,其中「1」代表主館,「N」代表分布在老街上的各類戲曲小館和戲曲傳習所。
  • 森林城市:郴州的崑曲與歷史,溫泉之城與少數民族文化長廊
    郴州市擁有著兩座中國最優秀的旅遊城市,是我國的溫泉之城,華中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等多重的經濟輻射地區。並且,郴州市湖南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國農耕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郴州也自古被譽為」九仙二佛之地「,是我國稻豐文化發揚壯大的福地,王先成先生得道的事情在民間廣泛流傳,也成為我國古代醫藥室和醫學界的巨大的歷史背景所在地,而郴州也是我國的文人墨客喜歡的地區之一,例如唐宋時的文人杜甫韓愈等大名鼎鼎的詩人們都曾在這兒留下過自己的足跡和詩句。
  • 視頻| 蔡正仁、張軍師徒對話 暢談崑曲從瀕死到復生
    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蔡正仁和「崑曲王子」張軍,兩代崑曲人攜手講述崑曲傳承和創新中的故事,帶大家領略被譽為「百戲之祖」的崑曲之美。  65年的甜酸苦辣  崑曲是最能表現中國傳統美學抒情、寫意、象徵、詩化的一種藝術,能夠把歌、舞、詩、戲糅合成那樣精緻優美的一種表演形式。2001年,崑曲成為中國第一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這個縣城厲害了:GDP趕超兩個省,連續多年居「中國百強縣」之首
    旅遊是非常美好的事情,我們可以看到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草,都見證了祖國的進步,有了「中國速度」我們才可以毫不費力地體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你是否會因為這樣的祖國而驕傲呢?我國有這樣的地方,有令人讚嘆的經濟實力,連續十幾年居中國百強縣之首,GDP可以超越某省,我有看起來很好吃的味道,讓食客們特意來品嘗正宗的美食,有一個古老的古鎮,讓遊客忘了在古鎮裡來回走動,有適合居住的生態環境,讓住在這裡的人幸福……這裡是崑山,崑山位於江蘇省東南部,崑山位於上海和蘇州之間,是江南山水的典範
  • 紅樓夢大觀園人物上戲臺《紅樓.夢崑曲》21日臺北上演
    華夏經緯網11月19日訊:據臺灣「旺報」報導,臺灣崑劇團於2019年推出「紅樓.夢崑曲──紅樓學者與崑曲藝術家的對話」,以學者主講搭配選段劇目的演出形式,展現《紅樓夢》書中出現的崑曲。臺灣本士的臺灣崑劇團的《紅樓.夢崑曲》,將於21日演示中國文學經典名著紅樓夢中的豪門興衰起落。圖/臺灣崑劇提供2020的《紅樓·夢崑曲》——獻給女兒家策劃更具主題感與意識系統感,也就是以小說紅樓夢關鍵詞之一的「女兒」來聯結演出的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