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戲之祖」崑曲在希臘演繹《白蛇傳》

2020-12-15 中國僑網

「百戲之祖」崑曲在希臘演繹《白蛇傳》

2017年09月04日 17:14   來源:文匯報   

參與互動

    上海崑劇團之所以選擇《白蛇傳·雷峰塔》作為此次希臘演出的大戲,是因為它能夠讓海外觀眾感受中國戲曲「文武兼備」的特點。圖為谷好好出演劇中的白素貞。(上海崑劇團供圖)

  原題:「百戲之祖」崑曲在希臘演繹《白蛇傳》

  本報訊 (記者黃啟哲)近日,上海崑劇團受希臘政府主辦的首屆中國戲曲節邀請,在雅典新建成的國家歌劇院,為當地觀眾奉上傳統大戲 《白蛇傳·雷峰塔》和折子戲《三岔口》《牡丹亭·遊園驚夢》《天下樂·嫁妹》《西遊記·借扇》。有著600年歷史的「百戲之祖」崑曲,在希臘這個西方戲劇的發源地,用最原汁原味的手眼身法步,展現中國傳統戲曲人的文化自信。上海崑劇團也因此成為首個亮相該劇院的中國戲曲團體。

  作為崑曲最具代表性的劇目,不管是在國內的普及課堂,還是海外的劇院舞臺,《牡丹亭》 一直是久演不衰的作品。隨著海內外觀眾對崑曲認知的逐步加深,崑曲人希望將更多的經典劇目帶給世界。此次演出的 《白蛇傳·雷峰塔》是上海崑劇團專為希臘觀眾特別選擇的。劇中白素貞的飾演者、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總裁、上海崑劇團團長谷好好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雷峰塔》,是因為它能夠讓海外觀眾充分感受中國戲曲的「文武兼備」———比如唯美的愛情段落《遊湖》,展現的是崑曲載歌載舞的特點,而《水鬥》中則有大量精彩的武戲表演,可看、可聽、可賞。另外,白蛇傳是在中國家喻戶曉的愛情故事,此番在孕育無數神話故事的希臘上演,相信會有文化的共鳴之處。

  除了劇目選擇外,上海崑劇團在演出的方方面面都做足準備,比如特別配置了希臘語、英文、中文三種字幕,希望讓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能夠對劇情有較為充分的了解。演出現場證明,這樣的做法很有必要。三場演出,谷好好都特別注意觀眾席的人群構成———絕大多數都是當地觀眾。她說:「有武戲演員到超市買東西,超市的華人老闆告訴他們,很早就關注到崑曲演出的信息,很想看,可是想買票的時候得知已經售罄。」

  精心準備的劇目和淋漓盡致的表演,得到當地觀眾的關注,這讓崑曲人驚喜不已。還沒下飛機,谷好好就聽說三場演出門票均告罄。而在第一晚抵達劇場時,演員們發現很多觀眾在演出前一兩個小時就排起長隊等候入場。專程飛來看戲的德國柏林戲劇節高級顧問杰倫·瓦斯提勒分享他的感受:「中國戲曲的表演形式新奇,同時容易理解也十分幽默,身段、情感無不令人感到享受極了,我對上海崑劇團前往德國柏林等地演出充滿了信心。」他向上昆發出邀請,點名「臨川四夢」亮相明年的柏林戲劇節。

  近年上海崑劇團在世界多地已留下腳印。2011年,上海崑劇團在德國科隆歌劇院連演四天全本崑曲 《長生殿》。僅去年一年,上昆「臨川四夢」世界巡演的足跡就遍及美國紐約、華盛頓,捷克布拉格,比利時布魯塞爾等地,小劇場崑曲《椅子》去年在日本利賀第五屆亞洲導演節上獲得好評,今年還將赴俄羅斯、阿爾巴尼亞參加當地的藝術節。

【責任編輯:李明陽】

相關焦點

  • 「百戲之祖」引人遐想,中國崑曲的半壁江山都在這裡!
    講 • 座 • 簡 • 介崑曲講座《蘭韻千秋》:「百戲之祖」引發的無限遐想主講人: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張富光先生此次由海外交流協會主辦、湖南省政府新聞辦承辦,法國歐洲時報傳媒集團、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協辦的「文化中國·名家講壇」活動將邀請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張富光先生和團隊赴德國杜塞道夫、保加利亞索非亞、法國巴黎, 進行名為《蘭韻千秋》的崑曲講座。
  • 600年後百戲齊聚崑曲發源地,餘音繞梁,共賞江南!
    10月11日-11月23日, 2020年戲曲百戲(崑山)盛典在江蘇崑山盛大開展。在崑山舉行, 通過微博大V的影響力和文化傳播力, 將崑山和戲曲文化呈現在大家面前, 進一步打響了「戲曲百戲(崑山)盛典」 的文化品牌, 也展現了中國戲曲繁榮中不可或缺的「崑山力量」。
  • 三分鐘細品600年崑曲之美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百戲之祖,600年崑曲她從600年前走來,在江南水榭中,於良辰美景時,演繹一出絕美的愛情故事。聽崑曲,品江蘇,看中國Listen to Kunqu Opera, taste Jiangsu, see China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出品、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江蘇中心製作的《江蘇文化名片》系列微視頻於今日正式推出。首個篇章《崑曲》通過光影與聲畫的有機結合,展現「百戲之祖」在水鄉風韻滋養中所透出的綽約風姿。
  • 漫步千燈古鎮 美人塔下尋百戲之祖
    春秋戰國時期屬於婁邑,秦朝、漢朝稱婁縣,清宣統二年(1910年)易名茜墩,其來歷傳說有二:一是文人墨客喜好「茜」字之雅,故謂之此名;二是因墩上長滿茜草,故取名茜墩。此外,這裡還是崑曲的發源地,是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顧炎武的故鄉。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古鎮,需要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其歷史的魅力。
  • 「崑曲之鄉」江蘇崑山打造中國戲曲百戲博物館
    「崑曲之鄉」打造中國戲曲百戲博物館新華社南京7月22日電(記者劉巍巍)2019戲曲百戲(崑山)盛典21日晚在「崑曲之鄉」江蘇崑山啟幕,來自全國20個省(區、市)112個劇種的118個代表性經典劇目將在此間集中獻演。
  • 視頻| 蔡正仁、張軍師徒對話 暢談崑曲從瀕死到復生
    視頻內容:3月24下午,思南公館,蔡正仁演繹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蔡正仁和「崑曲王子」張軍,兩代崑曲人攜手講述崑曲傳承和創新中的故事,帶大家領略被譽為「百戲之祖」的崑曲之美。  65年的甜酸苦辣  崑曲是最能表現中國傳統美學抒情、寫意、象徵、詩化的一種藝術,能夠把歌、舞、詩、戲糅合成那樣精緻優美的一種表演形式。2001年,崑曲成為中國第一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田園街巷裡 崑曲聲聲慢(解碼·城市味道)
    在古老崑曲藝術的滋養下,崑山的崑劇院團得到發展、觀眾群體日益年輕化、政策規劃逐漸完善。這座古老與現代交相輝映的城市愈發「入戲」,崑山人的生活也更加「有戲」。江蘇崑山,「百戲之祖」崑曲的發源地。傳承與弘揚,古老藝術「活色生香」在崑山當代崑劇院,由劇院青年團隊發起、創作的首個原創崑曲作品《描朱記》正在上演。這部由90後演員演繹的原創大戲,博得了陣陣掌聲。臺上,演員一唱三嘆,聲聲縈耳;臺下,14歲的崑曲學員孫仁傑和著唱詞默默念白。
  • 2020年貴陽收官大劇:28日晚白先勇青春版崑曲《牡丹亭》就問你來不...
    文學巨匠湯顯祖這部驚豔400年之久的傳世之作,實乃不能錯過的精彩。  作為我國古老的劇種之一,擁有6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中國戲曲之母」。崑曲精美的服飾裝扮,美妙的唱腔和唱詞,都有著動人心魄的魅力。我們不需要擔心自己看不懂崑曲,因為這種美深深吸引著每一個中國人。
  • 青鳥想學唱崑曲!
    孫晶:我非常希望百戲之祖的崑曲可以一直傳承下去,這也是我對於崑曲的責任感。「軒轅劍」IP是伴隨了我們成長的經典,遊戲與崑曲的結合也很有意義。這次創新合作讓我很感興趣。崑曲發源於六百年前,它將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故事演繹成我們理解的舞臺藝術。 加入了戲劇的唱念和戲腔之後,可以使古風音樂更加飽滿、華麗,音樂的情感表達更加充分到位,藝術表現力也更加豐富。 周鑫:我相信隨著戲曲和國風音樂的合作越來越多,音樂製作人對於戲曲這一藝術形式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入,要求也相應更高。
  • 崑山打造戲曲百戲博物館 設計理念「1+N」
    昨天下午,戲曲百戲博物館在崑山正儀奠基。該博物館力圖打造一座兼具展示、互動、研究、演出功能的綜合性文化場館,為崑山城市文化增添一抹古雅色調,也為全國戲曲文化交流打造一個全新平臺。據悉,戲曲百戲博物館項目將採用「1+N」的設計理念,其中「1」代表主館,「N」代表分布在老街上的各類戲曲小館和戲曲傳習所。
  • 崑山戲曲百戲博物館概念方案亮相!曲唱南北,橋連古今
    崑山是「百戲之祖」崑曲的發源地,崑山市委、市政府以「敢於擔當,勇於創新」的時代精神,積極響應「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的號召,推動正儀老街、戲曲百戲博物館建設。崑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崑曲為核心,充分挖掘正儀老街文化優勢,統籌進行旅遊策劃及整體規劃,打造崑曲小鎮,實現文化展示與旅遊體驗的高度融合。積極推動建設戲曲百戲博物館,進一步放大百戲盛典展演成效,留存文化記憶。
  • 端午小長假崑曲小鎮幽蘭飄香 「原味崑曲」醉遊人
    崑曲小鎮的陽澄曲敘,通過講述、演出、和曲、雅集等形式,以曲會友,同時也向海內外遊客呈現了「原味崑曲」。曲友們在唱念做打中演繹著崑曲的百轉千回、悠遠流麗。黃瑩 攝端午小長假第二天,在「崑曲小鎮」江蘇巴城,古色古香的老街巷內清曲婉轉,引來一波波遊客一探究竟。正在舉行的2018陽澄曲敘上,來自全國十多家曲社的曲友和曲迷們正沉浸在吟詠拍曲中,切磋交流。
  • 中國戲曲百戲博物館在江蘇崑山奠基
    鍾升 攝中新網崑山7月21日電(黃瑩)21日,中國戲曲百戲博物館在江蘇崑山奠基。博物館將採用「1+N」的設計理念,主館總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將充分展現全國348個戲曲劇種的獨特魅力。作為著名曲種崑曲的發源地,2018年至2020年,崑山市連續舉辦了3屆戲曲百戲(崑山)盛典,集中展演全國戲曲劇種的經典劇目(折子戲),成為中國戲曲史上最完整的劇種大展示。2018年,在戲曲百戲(崑山)盛典每場演出前,各個劇團紛紛拿出「傳家寶」,向崑山捐贈代表本劇種的特色藏品。
  • 有「中國戲曲之母」雅稱的崑曲,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如今的豫劇、湘劇、晉劇、川劇、越劇等都接受過崑曲多方面的哺育,因此崑曲又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又有 「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一、崑曲的起源元朝文化興盛,百姓受藝術薰陶良久,對藝術的追求不單單是其故事性和新穎性,而是藝術本身具有的文學價值。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崑曲的出現則有了必然性。
  • 「崑劇王子」張軍領銜主演 崑曲《春江花月夜》
    詩人張若虛揚州觀燈之時,偶見少女辛夷,為之神魂顛倒,未及傾訴,卻被鬼卒錯拘而亡。判官許諾一生富貴敵不過美人莞爾,掌權四海不及明月橋上與心上人再相聚。他魂墮幽冥,輾轉力爭,思返陽世,竟又得知辛夷與自己並無姻緣之分。 張若虛歷經愛慕痴怨、行遊陰陽,以短暫渺小的人生,直面茫茫無垠的時空。
  • 崑曲遇見KFC,這兩家高顏值主題餐廳,是我見過最有意思的跨界
    崑曲,被稱為「百戲之祖」,一直是蘇州的驕傲。《牡丹亭》、《長生殿》...更是家喻戶曉的曲目。如果你去蘇州旅行,古城精華線路裡,一定有平江路、獅子林、拙政園、蘇州博物館......那麼,這兩個KFC X 崑曲博物館主題餐廳就在附近,一定記得要去打個卡。
  • 崑曲經典《臨川四夢》進京,上昆等你親臨劇場體驗她的魅力
    眼看就到年底了,大家正在考慮著用什麼方式來告別這個不平凡的2020年,上海崑劇團策劃了一個系列演出,崑曲《臨川四夢》,給京城觀眾提供一個特別的跨年方式,被稱為百戲之祖的崑曲藝術,歷經風雨滄桑,至今依然充滿活力,這難道不是一個很特別的跨年儀式嗎?
  • 螺絲殼裡做道場 崑山戲曲百戲博物館承建中攻堅克難
    崑曲,素有百戲之祖的美譽,為了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光大,真正傳承弘揚優秀古典文化。蘇州崑山秉持著建設「無邊界」的戲曲博物館群落,打造凝聚戲曲精彩的殿堂的理念,在崑山正儀古鎮著手打造戲曲百戲博物館。戲曲百戲博物館的建成,將更加凸顯崑山這座城市作為「崑曲故裡」的文化擔當,使崑山綻放出更加絢麗的文化魅力,也讓「中建人」的鐵血豪情,融入奔騰不息的文化長河中。」設計新穎,助力打造藝術勝境「我們建造的是融入古鎮的戲曲博物館,那必然在設計上也要古香古色。」中建八局三公司崑山戲曲百戲博物館項目負責人宋餘剛介紹說。
  • 森林城市:郴州的崑曲與歷史,溫泉之城與少數民族文化長廊
    郴州之名最早就是從此時開始。宋朝時期又設置了郴州軍到了元朝,把郴州軍改成郴州路,而到了明朝又把郴州路改成了郴州府。近代時又把郴州地區改為了資興縣。大部分時,郴州地區的名字就是變來變去的一個情況。在建國之後郴州地區的名字改得更為頻繁了,有時叫做郴縣,有時又變成郴州專區,有時又改名為資興,最後在1995年時,才真正確立現在的郴州市的地區和總名稱。
  • 紅樓夢大觀園人物上戲臺《紅樓.夢崑曲》21日臺北上演
    華夏經緯網11月19日訊:據臺灣「旺報」報導,臺灣崑劇團於2019年推出「紅樓.夢崑曲──紅樓學者與崑曲藝術家的對話」,以學者主講搭配選段劇目的演出形式,展現《紅樓夢》書中出現的崑曲。臺灣本士的臺灣崑劇團的《紅樓.夢崑曲》,將於21日演示中國文學經典名著紅樓夢中的豪門興衰起落。圖/臺灣崑劇提供2020的《紅樓·夢崑曲》——獻給女兒家策劃更具主題感與意識系統感,也就是以小說紅樓夢關鍵詞之一的「女兒」來聯結演出的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