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茶館DE加肥貓
平安夜不平安,今天,京津冀三地藥品採購聯盟官方採購文件從坊間不經意廣為流傳。短短的一份採購文件,文字精悍,但卻信息豐富。
期間,業內同步流傳一份方案分析,筆者簡要對比業內流傳分析,結合採購文件,簡要分析如下,僅供參考:
此次京津冀採購要求,從未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藥品中優先遴選京津冀三地用藥量大、金額較高、競爭充分、臨床使用成熟、採購覆蓋面較大的醫保目錄內藥品,分類分批開展聯合帶量採購。筆者理解,文件在強調用量大、金額高、充分競爭的基礎上,特別強調了「臨床使用成熟」及「採購覆蓋面較大」。這裡與以往帶量採購只強調「深度」(用量大、金額高)有所區別的是,更注意採購「面積」的寬度(採購覆蓋面較大)。
此次京津冀聯合帶量採購,分成了四種採購方式,分別是:「帶量招標、競價中選」、「帶量聯動、雙向選擇」、「帶量談判」、「探索其他帶量採購形式」,這四種採購方式也是最令人感到有些疑惑的採購方式。
但筆者理解,這四種採購方式看似並存,但其實是一層套一層,每一層有不同的邏輯關係。
鑑於此次採購的品種,是選取競爭充分的產品,也就是業內理解的三家及以上,因此,「帶量招標,競價中選」從入圍層面基本上就確定了參加帶量採購的企業數量較多。這也就是為什麼方案強調「符合條件的申報企業經過競爭性報價,依價格等評價」。
因此,基本上可以預料,帶量競價,將成為本輪京津冀藥品帶量採購的主流採購方式。當然,也不排除參與企業多,但在評比入圍中因為各種因素(得分、企業意願等因素)只剩下一至兩家。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不排除對這一至兩家進行談判或參考投標品種降幅設置中選價格紅線。
在結束一個採購周期帶量競價的基礎上,預計會參考國家帶量採購的方式,不會馬上再開展新一輪同品種帶量採購,而是通過「帶量聯動,雙向選擇」的方式,聯動全國帶量採購價格。值得留意的是,進入到帶量聯動的步驟,是會聯動全國帶量採購價格,值得留意的是,在「帶量競價」部分,則沒有關於參考帶量採購價格的表述(帶量競價的限價如何制定,值得小小關注一下)。
在帶量聯動的環節,出現了「按照帶量分包的方式,通過購銷雙方互相選擇等方式,確定中選藥品,實行帶量採購」的表述,這與國家帶量採購有所不同的是,國採是各地報量,由中選企業依據中標價格由低到高依次選擇。而在京津冀,則強調帶量分包,購銷雙方互相選擇。即市場選擇權交給地方和企業,只有雙向同意,才能確定中選。這就需要企業要提前做好預案準備,不打沒有把握的仗。
嚴格意義上,經歷了帶量競價與價格聯動,三地的價格總體應該保持平穩,因此,帶量談判,除了本文前面提到的一種可能之外,還有一種可能是對部分或極少數出現藥品價格浮動較大(未中選但享有一定約定採購量以外的剩餘用量的價格適宜掛網藥品),一旦有部分區域對價格適宜把握不到位但又出現了較大採購量的特殊情況,那麼,極有可能會對這部分品種開展帶量談判,雖說此次政策明確要求「價格高於中選價格的非中選藥品,可漸進調整支付標準」,並且有醫保節餘留用政策機制約束,但畢竟茲事體大,尤其是此次京津冀聚焦的大概率仍然會是兩病品種,如果企業主動性不夠,漸進調整支付標準變成了激進強化醫院標外院內採購的行為,那麼,帶量談判勢必會露出鋒芒,約相關品種再來談一談,不會手軟。
聊到最後,筆者還是要和大家再強調一下,雖然說京津冀三地聯動,但無論是標內院內市場還是標外院內市場,前提是,先在三省掛網。有了三省掛網的基礎,才有進一步爭取市場紅利的機會。不到20個的兩病品種,雖然數量少,但體積大,生產企業,京津冀,你值得擁有!
總體來看,京津冀聯動已經是大勢所趨。去年年初,三地召開有關專項會議,就開展三地集中採購協同發展專項政策研究,建立完善三地集中採購資料庫共建互認機制,建立完善三地藥品集中採購價格互換聯動機制,探索推動三地醫用耗材聯合帶量採購工作,完善三地醫用耗材採購平臺,推進信息互通共享等達成了一致的合作意向。其中,河北省近年來一直在向福建模式「靠攏」,第三方平臺搭建由操刀福建十標的第三方負責。天津牽頭開展了全國首批高值耗材的帶量採購工作。北京則一直開展頻繁的日常價格聯動。此次三地合圍獵捕兩病品種,筆者認為這只是三地聯盟開展集採的「第一步」,隨著2021省級帶量採購不得少於50個品種的強制要求,預計在新500個品種的框架內,不排除京津冀三地2021年會開展第二批。至於是哪些品種?中成藥與生物類似藥,完全可以考慮一下。
PS:另據坊間傳聞,京津冀雖然由北京發文,但不會作為牽頭單位。那麼誰來牽頭,其實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聲明:本文由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艾美達行業研究立場。本公眾號內容僅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