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次!未過評品種批量集採,京津冀聯手影響1/7總市場

2020-12-27 騰訊網

京津冀藥品銷售揮別高利潤時代

作者:小米

來源:健識局

全文2176字,閱讀需7分

佔全國1/7醫藥市場份額的京津冀聯盟將聯手啟動帶量採購。

12月23日,北京市醫保局印發通知稱,將在京津冀三地組成聯盟開展聯合帶量採購工作。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帶量採購的品種將「從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中選取,優先遴選三地聯盟用藥量大、金額較高、競爭充分、臨床使用成熟、採購覆蓋面較大的醫保目錄內藥品。

此前,已有省份在集採中包含過一些未過評的品種,但直接針對未過評品種開展集採,國內還是第一次。業內普遍認為,京津冀聯盟集採在業界具有示範意義。

這樣說法的原因是:絕大部分中成藥、生物製藥並沒有開展一致性評價的基礎條件,一些化藥同樣因為仿製藥品種數量的原因,不符合集採「有三個以上品種過評」的要求。

那麼,是否這些藥永遠不用面對集採?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此次京津冀集採給出了證明。

其實早在今年9月,國家醫保局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 5936 號建議做出答覆》中回應,裡面就提到:將進一步研究並探索對未過評藥品及目前尚無一致性評價標準的藥品,如生物製品和中成藥等開展集中帶量採購工作。

目前,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規數量已超過1176個,但「三家以上過評」的品規僅有144個,這一數字遠遠不能任何公立醫院日常用藥2000種的要求。

京津冀聯合集採,為破解這一難題提供了具備操作性的解決方案。可以預見的是,今後還將有更多的省份跟進未過評藥品的帶量採購,藥品集採進入常態化已成必然趨勢。

未過評品種首次帶量

價格將打到全國最低

本次披露《京津冀藥品聯合帶量採購的工作意見》尚未公布集採品種,只是要求:綜合考慮藥品價格水平、市場結構、臨床需求等因素,對符合談判中選規則的產品實行帶量採購。

但是文件明確,採購品種「從未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藥品中」遴選。這是省市級集採首次提出對未過評品種進行帶量採購的要求。確定中選品種數量的原則是:根據京津冀採購聯盟中醫療機構上年度相關藥品用藥的50%—80%進行估算。

這一比例同國家集採的採購比例相當,相關藥企的產品選擇降價,會獲得可觀的銷售收入。

根據商務部2017年的數據顯示,全國醫藥商品銷售的市場規模約2萬億元,京津冀三地的醫藥商品銷售的市場規模約2776億元,佔全國的13.88%,已佔全國醫藥市場的1/7。

京津冀以北京為龍頭,市場規模龐大,無疑是對每家藥企都是巨大的誘惑。

但想獲得中選資格也絕非易事。《意見》明確,依據採購主體的用藥需求,參照市場總體價格水平,聯動全國帶量採購價格,通過購銷雙方互相選擇等方式,實行帶量採購。

參加帶量採購的品種若想中選,就必須參照全國最低價。按照此前京津冀採購聯盟對於醫療器械的砍價幅度,業內預計藥品集採的降價在20%以上。

而且,文件中並尚未公布具體採購的品種,這讓人對採購的總量無法捉摸。

此前業內有消息稱,國家醫保局已向各省市印發包含500個品種的採購目錄,要求各省市啟動帶量採購工作,並在2021年覆蓋250個,2022年要全覆蓋。業內預估,500個品種將覆蓋公立醫院藥品銷售額的80%左右。

如果2021年,京津冀率先朝著「500個品種」的目標開展集採,藥企可就真的要揮別高利潤時代了。

回款進入監管條例

改革樣板有推廣意義

除「血拼」價格之外,本次京津冀採購聯盟還將藥企的回款寫入條例。

《意見》明確,作為藥款結算的第一責任人,醫療機構應按合同規定與企業計算結算,原則上從藥品交貨驗收合格到付款不得超過30天,降低中選企業交易成本。

醫療機構拖欠藥企回扣一直是行業頑疾。此前,湖南省湘雅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湖南省兒童醫院等20家公立醫院拖欠長沙40餘家藥商超過百億元的藥品回款。最終是湖南省商務廳出面,給湖南省醫改辦發函溝通,才得以解決此事。

湖南省欠款之事並非孤立。健識局梳理發現,近兩年海南、廣東、吉林等省份均有公立醫院拖欠貨款被媒體曝光的案例。

為徹底根除這一行業頑疾,國家醫保局稱,將建立統一的藥品招採平臺,鼓勵醫保經辦與企業直接結算或預付藥款。

此次京津冀採購聯盟將醫療機構的回款周期細化,不僅可以有效地評估政策執行的效果,還能保障供貨的藥企可以迅速回籠資金,形成行業一種良性循環。

在藥品集採進入常態化的背景下,京津冀採購聯盟作為地方集採的改革樣板,一旦試點成功,無疑會向全國推廣。

值得注意的是,跨區域採購聯盟的影響力也逐步擴張。2018年11月,遼寧和山東正式加入京津冀醫用器械的採購聯盟。2020年1月,山西省同樣也加入京津冀醫用器械的採購聯盟。

京津冀醫用器械採購聯盟的快速擴張,得益於利用統一的招採平臺,系統直接打通,做到各省市數據實時同步。有分析人士指出,京津冀的藥品採購的模式可直接推廣,屆時改革的推進速度會更快。

京津冀、山東和遼寧五省市的藥品市場總規模超4500億元,加上其議價實力,遵照京津冀聯合採購原則,相關市場新一輪降價將更加殘酷。

· END ·

圖源:視覺中國

編:夏雨荷

相關焦點

  • 「4+7」正式成為歷史 以後請叫我全國集採!
    這對醫藥行業帶來幾個趨勢性的影響:1、有序競爭,保證產能從受邀的代表是所有25個品種的原研及過評廠家的代表就可以看出:第一、再給這些入圍企業一次機會,採用政策微調,合理分配市場的辦法,而不是之前的辦法造成了事實上的一家壟斷,接近獨佔市場,其他企業只能喝口剩湯。
  • 第三批集採最新消息!560億市場巨震,14個品種搶手,齊魯、恆瑞...
    14個藥品競爭激烈,降價及替代效應洶湧而至在今年年初(1月10日)的全國醫療保障工作會議上,有消息稱國家層面聯採目標是將醫院採購金額由高到低排下來的前160多個品種作為未來集採的重點。計劃再搞三年,再做5-6批。考慮每批至少保證有25個品種,主要針對通過一致性評價的,每個品種至少有三家以上仿製品,就會自動啟動國家集採。
  • 中標藥企業績突顯「4+7"威力!第二批集採品種已定?14家企業籌碼在...
    據接近監管層的相關人士透露,第二批帶量採購的品種基本選定,預計在下半年出爐。那麼這些中標企業在第二批集採中增加了哪些可競爭的籌碼呢?圖1:首批「4+7」企業中標品種數(單位:個)總體而言,「4+7」集採對公司的淨利潤增長有積極影響,預計2019年上半年淨利潤將同比上升50%以上。表2:京新藥業過評品種
  • 網曝500個品種將被集採!3年完成 多款重磅生物藥、胰島素入選
    文/Linan最近幾天,業內頻頻流出有關部門於上周五(7月24日)開展的國家集採會議要點。網傳內容涉及到未來全國集採覆蓋的品種,還有省級集採重點任務,以及第三批全國集採最新消息等。
  • 最新匯總:本周新增13個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全國共949個品規過評
    根據醫藥雲端工作室統計,本周(2020年7月13日-2020年7月19日),新增13個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具體如下表: 齊魯製藥: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30mg、40mg)全國首家通過一致性評價 7月13日,NMPA官網公布最新一批藥品批准證明信息,齊魯製藥的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通過一致性評價,成為該產品首家過評企業。
  • 國家集採又要砍價了?6300億的注射劑市場將迎來降價風暴
    揚子江藥業、江蘇奧賽康、廣州一品紅製藥等幾家過評企業將參與和武田的角逐。米內網數據顯示,目前揚子江佔據28%的市場份額,已經把原研方武田甩在身後。 與此前的注射劑省級集採入圍品種多集中於抗菌藥不同的是,第四批集採還將臨床常用的麻醉劑之一丙泊酚中/長鏈脂肪乳注射液,和臨床多模式陣痛的基礎用藥注射用帕瑞昔布鈉收錄其中。
  • 從1毛2的阿託伐他汀到4分一粒的二甲雙胍,中小仿製藥企的死亡
    去年集採擴圍,嘉林製藥信心滿滿地報五塊多一盒阿託伐他汀鈣,誰知齊魯藥業直接殺到一塊多,每片1毛2!於是直接銷售斷崖,代表裁掉了80%!今年11月,河北省高血壓糖尿病(以下簡稱「兩病」)門診藥品集中採購,採購品種為卡託普利口服常釋劑型等15個品種,其中高血壓9個品種、糖尿病6個品種。
  • ...1毛品種出現!外企選擇撤退!藥品集採將對醫藥行業將帶來怎樣的...
    上市公司們普遍認為,藥品入選有利於增強產品競爭力,提高市場佔有率,對公司的未來經營業績產生積極的影響。但第三批集採55個品種藥品擬中標,擬中標產品平均降價53%,最高降幅高達95%,如此大的降幅是否會對醫藥公司帶來格局的改變?從投資決策來看,我們又該如何理解?
  • 第四批藥品國家集採啟動 化藥仍唱主角
    9月,國家醫保局在答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5936號建議時表示,將進一步研究並探索對未過評藥品及目前尚無一致性評價標準的藥品,如生物製品和中成藥等開展集中帶量採購工作。  截至發稿,記者未在有關部門官網上看到上述《通知》,相關信息以官方發布信息為準。
  • 集採砍價砍向6300億注射劑市場,多家藥企將迎來...
    從臨床一線注射劑「開刀」此次擬入圍第四輪集採的注射劑顯然經過精心挑選,雖然品種不多,但銷售額加起來足可以影響到注射劑市場半壁江山。目前,齊魯、科倫、正大天晴等藥企已獲得一致性評價的審評審批,將於原研方角逐集採名額。記者了解到,注射劑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進度,也限制了國家集採的推進。截至5月20日,僅31個注射劑有企業通過或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除了海南普利製藥的注射用阿奇黴素,其餘過評品種均為新註冊分類申報品種。
  • 國家集採常態化處方藥供零合作模式釀變
    市場重構自2018年11月「4+7」城市首批帶量採購試點啟動以來,短短不到兩年,已經進行了兩批三輪藥品集採。在國家醫保局的主導下,帶量集採模式由點到面,迅速推進,並形成全國聯動的態勢。來自中康CMH的數據顯示,帶量採購推行後,醫院市場大品種的銷售規模出現萎縮。從首批「4+7」集採的品種來看,2020年一季度,25個品種在醫院渠道的價格降幅約80%,銷售量份額上升到81%;但從金額來看,這25個品種2018年在醫院市場的銷售總額約為702億元,2019年下滑至598億元,出現了近100億元的萎縮。
  • 中成藥企業的增長之困:集採倒計時,超7成企業營收負增長
    某藥企高級醫學經理曹博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上半年中藥企業營收不理想的直接原因是新冠疫情的影響,市場需求減少,銷售收入下降,生產成本上升,導致利潤減少;其次是由於研發投入普遍較低,行業創新力不足,難以滿足患者需求。中藥集採倒計時中藥將被納入集採的消息不斷傳出。
  • 第四批藥品國家集採即將啟動 中成藥不在採購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年內屢屢傳出消息將被納入集採的生物製品和中成藥,並沒有出現在名單中。今年以來,國家醫保局在集採方面曾多次「點名」生物製品和中成藥。7月,國家醫保局有關司室召開座談會,就生物製品(含胰島素)和中成藥集中採購工作聽取專家意見和建議,研究完善相關領域採購政策,推進採購方式改革。
  • 輝瑞普強「棄集採」後業績首降,國產替代令跨國藥企進退兩難
    輝瑞方面解釋,受立普妥和絡活喜未進入藥品集採的影響,普強中國區業績出現下滑。 這是普強的立普妥、絡活喜在退出集採後,首次披露銷量同比下滑。2019年國家藥品集採啟動之初,普強這兩款明星品種因降價幅度不到位,而未能進入集採之列。
  • 一位集採中標「二甲雙胍」的藥企人畫像:「先中了再說,勉力活下去」
    8月20日早上,藥企「年度大考」第三批全國藥品集中採購(以下簡稱集採)在上海市舉行,此次集採涉及56個品種、80多個規格、194家企業、354個藥品同臺競價,相較於前兩輪集採,品種規模再次擴圍,「打盡化藥」。
  • 第四輪集採即將開標,「中標王」華海能進幾個?
    受第一批集採影響,華海藥業2019年淨利潤+5.69億元,同比+429.78%,一騎絕塵。4+7擴圍中,華海藥業囊獲品種最多,厄貝沙坦片、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賴諾普利片、利培酮片、氯沙坦鉀片、鹽酸帕羅西汀片、福辛普利鈉片等7個品種入圍,並且相對供應的省份也最多。
  • 第四批集採品種篩選中!注射劑、胰島素、中成藥將考慮,創新轉型成...
    最為明顯的是,近年研發企業數量顯著增加;製劑生產企業減少,批文交易有望活躍,創新型和加工型兩極分化;醫藥流通行業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業外配送巨頭參與競爭。       藥品終端使用環節也發生了變化。米內網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我國三大終端六大市場藥品銷售額達7839億元,同比下滑10.7%。
  • 第四批藥品集採44個品種報量 6300億注射劑市場迎大考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第四批藥品集採44個品種報量,6300億注射劑市場迎大考近日,山西省藥械集中競價採購網發布《關於報送第四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品種範圍相關採購數據的通知》(簡稱《通知》),表示將組織全省醫療機構開展第四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品種範圍相關採購數據報送工作
  • 首次高值醫用耗材國家集採開標 冠脈支架進入「百元時代」
    據央廣網報導,2019年全國使用冠脈支架約150萬個,費用約150億元,佔到全國高值耗材總費用的十分之一。如此龐大的市場,讓每家參與報價競標的企業都不敢掉以輕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就在開標前,關於國外冠脈支架廠商是否會跟進匹配國內廠商的報價,外界曾有不同看法。此前藥品全國帶量採購過程中,就曾有跨國藥企攜原研藥棄標事件發生。
  • 齊魯、復星……11家藥企100個品種首家過評 36個首仿來了 原研超...
    35個藥品引爆350億市場,10個品種遭哄搶,齊魯能否再創輝煌?齊魯領跑,4家藥企首家過評品種數超10個米內網數據顯示,截至12月6日,通過或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品種數185個(492個受理號),其中有44個品種過評企業數達3家及以上,有29個品種過評企業數達2家,有112個品種獨家過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