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項修煉》: 這本被名字耽誤的書,到底厲害在哪裡?

2021-02-19 有意思教練

10年前,我剛開始念博士的時候,我有一種特別不一樣的感覺。從小到大,學習對於我來講無外乎是一種手段 —— 獲得老師和父母認可,考上好高中,好大學,出國深造。這是我第一次不為一個功利性目標而學習,就僅僅是為了學習。

直到去年讀到《第五項修煉》這本經典巨著時,我才意識到,原來我之前都是「生存性學習」或是「適應性學習」,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生存,為了適應我們所在的環境。

而「生成性學習」 —— 一種持續開發創造未來的能力,才是真正學習的含義。

「 通過學習,我們得以再造我們自身,通過學習我們開發自身能力,去做從前不能做的事。通過學習我們重新認識世界,重新認識我們與世界的關聯;通過學習,我們拓展創新能力,使自己成為生命的成長和生發過程的一部分。」

01/

過去的我和現在的你,

其實都在熱情澎湃的假學習

很多人看起來每天很努力在學習,生怕被時代拋棄。但如果完全沒有思考和實踐,也只不過是把錢換成了書架上的書和手機APP中的「已購」裡,破財消災,買一個踏實而已;

如果學習沒有為你帶來真正的改變,學了半天你還是做著同一份工作,面對著同一個老闆,每天上班發著同樣的牢騷,下班衝著孩子吼著同樣的話,那你不過是在熱情澎湃的假學習。  

當然,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也說明生存性學習很容易,生成性學習很難。

難,不等於不可能,正因為如此,這也變成了少數人選擇的路。我始終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無數個選擇的結果。只要你選擇了那條少有人走的路,就會成為少數的能看到這條路上絕美風景的人。

在踏上這條路之前,如果只能選擇帶一本書作為嚮導,那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第五項修煉》。我認為這是每個知識工作者(相比於體力工作者)一生中,都應該讀的一本書。 

02/

《第五項修煉》

這本被名字耽誤的書厲害在哪裡?

《第五項修煉》是一本在管理界知名度非常高的書,這本書在上世紀90年代問世以來,被譽為「最偉大的五部工商管理巨著之一」。然而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它我覺得主要是因為這是一本被「爛」書名耽誤的好書。書的副標題「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讓很多人認為這是給領導,HR,和培訓部門的人看的。

其實真正最需要學習的恰恰是個體。只有個人反省學習,不斷超越自我,才有可能把改變的動力放大到團隊,甚至組織和國家。而《第五項修煉》中最核心的系統性思考,正是將個人願景和組織願景融合的不二之路。

《第五項修煉》的作者彼得聖吉被認為是繼和德魯克之後又一位傑出的管理學大師。我覺得,他不僅僅是大師,更是屬於那種接近開悟的人。對事情的本質能看得那麼透,不是開悟是啥?

電影教父裡有這樣一段經典的臺詞:「一秒鐘看清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彼得聖吉,就是那個能在一秒鐘看到本質的人,然後,他用了一本書的篇幅,教我們如何看清本質。

處在疫情過後的恢復期,充滿變局和不確定性的環境,還有什麼時候比現在更需要看清本質的?還有什麼時候比現在,更應該讀或重讀《第五項修煉》的呢?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把「Fifth Discipline" 翻譯成了「修煉」,因為「修煉」是比學習更長遠,當然也更艱難的一個過程。先來說說這五項修煉都是啥吧?

1)自我超越

我對這條修煉的感悟特別深,因為我們做教練的就是幫助別人從安於現狀到自我超越,找到為自己真心嚮往的生活而工作的動力。然而,在教練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人都只有「負向願景」,也就是「我不想要什麼」,「我不喜歡什麼工作」,但是如果你問他,「那你喜歡什麼樣的工作?"  他又說不出來。

因此也就不奇怪,書中講到"只有令人吃驚的成年人能夠嚴謹地努力實踐自我超越的修煉"。

2)心智模式

如果你在工作和人際交往中,有一些反反覆覆出現的問題,比如總是和老闆搞不好關係,總是不能維繫一段關係,那很有可能是你的某些心智模式限制了你。"心智模式是決定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設"。心智模式是隱性的,沒有人會把自己的心智模式掛在嘴上,但它卻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限制了我們的行為和想法,只有將這些心智模式浮出水面才有可能開放自己的思想,讓自己發生改變。心智模式是一個人的天花板。

3)共同願景

願景,使命和價值觀,對於很多人來講是公司貼在牆上的口號。然而,一個公司的員工如果沒有深度分享共同的願景就很難長久下去。作為教練,我做的一大部分工作就是幫助被教練者澄清願景。因為一個人/一個組織如果沒有願景,那麼就缺少了指引自己的方向和動力。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人要是沒有夢想,那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4)團隊學習

在外企的20年裡,我自認為我學習了很多,因為公司有很強的培訓體系。但是我覺得創業以來的學習卻是最快也是最深刻的。因為,以前的學習是以個人為單位的學習。然而,在一個組織裡,團隊才是學習的最小單位,團隊之間的溝通,交往模式決定了大家彼此是否能夠放下自我防禦,展開深度匯談。現在,我經常會召集大家做「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組織生活會。聽起來像居委會大媽,但卻是加深自我認知,加速團隊學習的好方法。

5)系統思考

系統思考是這本書的核心理念,它聽起來高大上,但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多多少少用到過,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無論是商業運作還是我們自己身體的運作,都是在一個系統裡,由一系列互相關聯的行為所組成的。這本書就是帶領大家深入的探索系統思考的方法,當你深諳系統思考,就相當於掌握了一個發現自己和世界的新視角和新語言。

在你動心之前我必須負責任的給你澆一盆「冷水」。《第五項修煉》需要深度的閱讀,思考,研究並在實踐中加以應用才能真正領悟其中奧妙。


前提是,你能讀下來!因為,它實在是太厚了!光看一眼就讓人望而生畏!所以,建議不要挑戰人性,買來自己讀的後果就是連壓方便麵都會嫌太沉!

好消息是,加入共修營,我們一起共讀。

正因為在讀書的過程中意識到團隊學習的力量,我們才設計了新的玩法:共創

《第五項修煉》這本書共470頁,我們會共讀第1到11章(共278)。但厚度不是問題,問題是這本書很多地方就像我剛開始讀博士論文時一樣,每個字都認識但就是放在一起不知道什麼意思。需要你至少讀兩遍才明白。

我帶讀的時候,會把這五項修煉拆成像平時講線下課一樣,在每天10-12分鐘的音頻導讀中一個模塊一個模塊的分解來講,並且每個模塊都有配套的練習,助教1對1點評,小組討論和翻轉課堂,讓你徹底「吃透」晦澀難懂的內容,幫助你理解事物的本質。

通過MBA式案例討論,翻轉課堂,讓學員集體共創,沒有什麼所謂的標準答案,大家被虐的死去活來,卻也不亦樂乎。事實上,當你站在那個維度去思考的時候,你已經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了。


這就是修煉本質。 

正如《第五項修煉》中所說:「如今已經不再是個人修煉的時代,而是集體修煉的時代」。

如果你也想要跟優秀的人一起共修,同煉,共同成長,歡迎你和我一起,共讀經典,深度思考,實現人生進階

開營時間:6月15日 - 6月28日

 *請提前準備好紙質書或電子書


適合人群 

閱讀難度:★★★★★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刻購買)

請提前準備好紙質書或電子書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刻購買)

請提前準備好紙質書或電子書

關注「有意思教練」,回復「故事影響力」,有《用故事講出你的影響力》PPT大禮包等你喲!

有意思教練   


讓職場更有意思

讓生活更有意義

有趣| 有愛| 智慧| 真實

我說贊,你說贊,都不如右下角點「在看」

你分享,我分享,有意思的生活不一樣!

相關焦點

  • 《第五項修煉》與《系統之美》PK,孰優孰劣?
    被推薦的《第五項修煉》《第五項修煉》是一本被某位小夥伴極力推薦的書。當時小夥伴的推薦語是:這本書完美地展現了什麼是學習型組織,這就是我期望的、並且希望通過現在這個小組做到的。小夥伴的熱情到現在也令我記憶猶新。
  • 第208本,《第五項修煉》:破除誤會,學點系統論.
    三七讀書會,一年拆書300本,今天第208本,《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
  • 《第五項修煉》:未來已來,學無止境
    《第五項修煉》被《金融時報》稱為最有影響力的五部工商巨著之一。彼得·聖吉在書中首次提出「學習型組織」的概念,掀起了企業界的管理浪潮。至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以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相信聽了今天為你解讀的《第五項修煉》這本書之後,你會受到啟發。這本書的作者名叫彼得·聖吉,是全球著名的管理學大師,早在1990年,他就率先提出了「學習型組織」這個概念,引發了企業界傳統管理的改革。那麼他為什麼要提出「學習型組織」呢?傳統管理存在哪些弊端?
  • 第五項修煉啟發
    第一次讀到《第五項修煉》這本書 已經是十幾年年前的事情,當時我對組織績效和組織管理 感興趣,所以就找相關的書籍學習。
  • 第五項修煉-系統思維
    寒假開始的時候,浙大求是學院院長邱利民教授推薦我三本書,其中一本便是這本第五項修煉。
  • 《第五項修煉》讀後感
    通過對彼得·聖吉先生《第五項修煉》的學習,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修煉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現將書中講述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體學習、系統思考五項修煉進行分享:自我超越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它強調自我、強調內因,教我們學會如何拓展個人能力,突破成長上限,不斷實現心中的夢想。
  • 第五項修煉
    要打破舊的管理模式給人們帶來的思維局限,就得要做五項修煉,分別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自我超越:要有願望,有熱情,有動力去學習。人們常常是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比如不想拖延,不想加班等等。
  • 第五項修煉:管理者掌握這5招,輕鬆打造高績效團隊
    今天第一管理學派要和大家分享的書是《第五項修煉》,在學習型組織的領域裡,也有五項新技術正逐漸匯聚起來,使學習型組織演變成一項創新。雖然,它們的發展是分開的,但都緊密相關,對學習型組織之建立,每一項都不可或缺。我們稱這五項學習型組織的技能為五項修煉。
  • 悅讀《第五項修煉》構建學習型組織
    無書導讀:《第五項修煉》由當代最傑出的新管理大師彼得•聖吉撰寫,被譽為21世紀的管理聖經、20
  • 速讀經典《第五項修煉》:5項修煉,激發你的職場最大潛能
    今天推薦的這本書——《第五項修煉》,就是想要解答管理學的這個難題。《第五項修煉》一書的作者彼得聖吉被認為是繼彼得.德魯克之後最具影響力的管理學大師,這本書也被《哈佛商業評論》評為75年來最具影響力的管理類書籍。但有意思的是,彼得聖吉本科讀的其實是航空專業,碩士才轉而攻讀管理,而且他非常推崇中國文化,曾經師從於南懷瑾。
  • 讀經典:重讀《第五項修煉》,思考避免「捨本逐末」
    重讀《第五項修煉》,思考避免「捨本逐末」 彼得·聖吉的《——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一書是「學習型組織」理論最具代表性的著作。雖然近些年已經鮮有人再提它了,但讀過此書的人一定會感受到作者的睿智,從中得到很多的啟迪。
  • 悅讀|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煉》,新的一年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的一個修煉!
    在這五項修煉中,最重要的一項修煉是系統思考,即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是觀察整體的修煉,可以幫助我們深刻理解個人向內觀、向外看的全新方法。一個組織能夠擁有長期競爭力的關鍵在於,有比競爭對手更快、更好的學習力和修煉方法。系統思考還需要開發共同願景、心智模式、團隊學習和自我超越的修煉,才能發揮出潛力。
  • 書香組工 | 領悟創造性張力,試讀第五項修煉
    書香組工 | 領悟創造性張力,試讀第五項修煉 2020-09-19 08: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第五項修煉》:企業大學的使命是什麼?
    最近閱讀了管理學家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煉》——一本服務於學習型社會的學習型書籍。這本書的基本思想可以這樣概括:一個學習型組織的創新過程需要有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和系統思考這五種修煉,而學習型組織步入正軌的標誌,就在於這五項內容的整合,這隻有通過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才能高效完成。《第五項修煉》主要是為企業組織服務的。
  • 《第五項修煉》
    作者認為,要打破舊的管理模式帶給人們的思維局限,就得要做五項修煉,它們分別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 隊學習和系統思考。第一項修煉是自我超越。這項修煉是從個人角度來說的。如果你所在的組織要想特別有學習力,首先團隊每個人都要有學習力。而要讓個人具備學習力的第一步就是你得有好好學習的動力,自我超越,就是說你要有不斷超越自己能力的願望,有熱情和動力去學習。
  • 我們的第五項修煉
    它是《第五項修煉》
  • 《第五項修煉·心靈篇》,成為自己渴望成為的人
    《第五項修煉·心靈篇》 書名:《第五項修煉·心靈篇》 作者:【美】彼得·聖吉,奧託·夏莫,約瑟夫·賈沃斯基,貝蒂蘇·弗勞爾斯
  • 企業文化:第五項修煉與學習型組織
    《第五項修煉》(The Fifth Discipli理聖經"。作者:彼得·聖吉 (Peter M·Senge): 學之父,十大管理大師之一。"五項修煉"是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和系統思考。  1、自我超越  一個人、一個公司發展的最大障礙既不是上司,也不是所處的環境,而是人自己頭腦裡的極限。
  • 讀《第五項修煉》有感
    《第五項修煉》是一本極其經典的管理學著作,被《金融時報》稱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5部工商巨著之一,被《哈佛商業評論》稱為過去75年最具影響力的管理類圖書
  • @老師們 | 北師大顧明遠:教師成長要歷經「五項修煉
    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認為,教師成長要歷經「五項修煉」。  第一項修煉是意願  你到底願不願意當教師,有這個意願你才能成長,沒有這個意願怎麼成長?因此,要對教師的職業有清楚的認識。  教師的職業到底與別的職業有什麼不同?所有的職業當然都是對人對事有自己特定的對象,但是唯獨教師職業是對生動活潑、正在成長中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