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項修煉》被《金融時報》稱為最有影響力的五部工商巨著之一。彼得·聖吉在書中首次提出「學習型組織」的概念,掀起了企業界的管理浪潮。
作者彼得·聖吉,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高級講師,也是國際組織學習學會和索奧中國的創始主席,同時也是著名的的管理學和領導學思想大師,被稱為「學習型組織之父」。
相信大家在工作中,一定遇到很多問題。如果你是領導,不僅需要引導員工按時完成任務,還要能夠激發下屬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如果你是普通員工,你可能對領導的管理方式有不滿意的地方。這麼看來,似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對彼此都頗有微詞。至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以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相信聽了今天為你解讀的《第五項修煉》這本書之後,你會受到啟發。
這本書的作者名叫彼得·聖吉,是全球著名的管理學大師,早在1990年,他就率先提出了「學習型組織」這個概念,引發了企業界傳統管理的改革。
那麼他為什麼要提出「學習型組織」呢?傳統管理存在哪些弊端?要組成「學習型組織」必須修煉好哪五項能力呢?
好,接下來我們來說這本書的核心內容吧。我將從兩大部分為你解讀本書核心內容。第一部分是針對管理問題的前四項修煉;第二部分是在這四項修煉的基礎之上,必須修煉的第五項能力,也就是系統思考的能力。
第一部分:針對管理問題的前四項修煉
我們先來看第一部分。我們在工作中,總能感受到企業管理中存在一些問題。這種問題可能就是:企業員工們雖然在一起工作,但是都只盯著自己崗位上的事,很少思考各個崗位之間的聯繫,缺少創新能力和凝聚力。
那麼這個問題怎樣改善呢?《第五項修煉》中指出了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和系統思考這五個破解之道。在這一部分中,我先為你解讀前四項修煉分別是什麼意思,在理解了前四項修煉的基礎上,我們再專門來說說第五項修煉。
第一項修煉是自我超越。自我超越,說的是要有不斷超越自我的願望,有熱情和動力去學習。比如,你對自己的人際處理、專業技術、公眾演講等能力感到不滿意。於是你通過努力學習、精進,讓自己在這些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這個過程就是自我超越。
第二項修煉叫做心智模式的訓練。心智模式是說,由於我們成長過程中環境不同、個體經歷不同,從而導致每個人的思考模式和對世界的認知不同。因此,即使面對同樣的事情,由於心智模式的不同,不同的人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
比如,張三和李四都開服裝店,銷量都不好。張三開始分析原因,他在思考:是我的服裝質量不好呢,還是宣傳不夠,還是服務態度不好呢?李四卻是帶著情緒,消極地抱怨,怨天尤人。
相信通過這個例子,你已經理解了心智模式的重要性。其實啊,我們要想提升能力和智慧,真正要改變的就是我們的心智模式,讓自己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更客觀,更合理。
如果你既有提升自己的意願,又做好了心智模式的訓練,那麼可以說,你已經具備了基本的個人能力這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