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齡大、病情複雜……樂城首臺骨科手術呈現四大特點

2020-12-23 瀟湘名醫

樂城首臺骨科手術呈現四大特點

患者年齡大、病情複雜、曾做過三次大的骨科手術、此次手術難度大

12月18日,博鰲超級醫院依託樂城先行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完成了全球領先的強生關節Actis人工股骨柄假體在國內首次的臨床應用。

據介紹,本次髖關節置換手術呈現四大特點:患者年齡大、病情複雜,曾做過三次大的骨科手術,此次手術難度大。本次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是66歲的老人,在長達50年的病程中,常靠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因此也造成了股骨頭壞死、骨質疏鬆等等一系列的症狀。

常年的菸酒習慣和用藥給老人帶來的還有高血壓、肺氣腫、慢性腎功能不全等等一系列疾病,這對於手術麻醉、手術操作和術後康復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更為嚴重的是,在此次手術之前,老人已經經歷過三次大的骨科手術,身上布滿了手術切口。之前的手術和股骨頭壞死的發生造成了患者兩條腿的長度差達到1公分以上,老人平時每走一步都是鑽心的疼痛。

對於醫生來講,複雜的病情和身體狀況會對本次手術的實施造成很大的壓力,但為了讓患者免於病痛,提升生活質量,專家們依然決定「做」!

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是外科領域對於手術室基礎條件和團隊要求最高的手術之一。提前兩個月專家團隊組織了詳盡的多學科術前討論,涉及手術、護理及康復計劃。不僅通過最前沿的人工智慧技術進行了充分的手術規劃,將患者的假體型號、截骨位置、肢體長度等參數進行了精準測量,確保手術精準高效。而且,由樹蘭醫療管理團隊派駐博鰲超級醫院的方丕華院長親自領銜的超級醫院團隊,落實「1+X」模式,與解放軍總醫院骨科柴偉教授帶領的手術團隊、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骨科付昆教授與麻醉科周期教授帶領的團隊,對患者的手術風險進行了逐一排查,保障術程順利進行。與此同時,博鰲超級醫院優越的手術室條件和完善的平臺設施也為手術提供堅強的支撐和保障。

博鰲首臺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開展,不僅標誌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在骨科領域的破冰,更是代表著先行區在手術基礎支撐條件的飛躍。相信在國家特殊政策的支持下,全球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產品能夠源源不斷地快速落地到博鰲,讓中國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到全世界最新的醫療科技成果。

【來源:南海網海南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樂城首臺骨科手術呈現四大特點
    原標題:樂城首臺骨科手術呈現四大特點   12月18日,博鰲超級醫院依託樂城先行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完成了全球領先的
  • 博鰲樂城實現骨科領域「破冰」
    再創全國首例博鰲樂城實現骨科領域「破冰」超級醫院成功施行強生全新人工全髖關節假體置換術患者術後第一天下地邁步行走。本次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是一名66歲的老年人,患有類風溼關節炎長達50年,常年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造成了包括股骨頭壞死、骨質疏鬆等等一系列的併發症。在此次手術之前,老人已經經歷過三次大的骨科手術,身上布滿了手術切口。老人懷著最後的一絲希望,來到了博鰲樂城求醫,期待著在先行區「國九條」的政策下,能夠在全球範圍內找到治療他病痛的「良藥」。
  • 國內首臺MENTOR Xtra臻致版乳房假體手術在博鰲樂城完成
    強生醫療旗下MENTOR Xtra臻致版乳房假體國內首臺手術成功落地博鰲樂城發布會現場 人民網海南頻道枉源 攝人民網博鰲8月2日電(枉源、符武平) 8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又迎來一次「國內首例」手術的開展——強生醫療旗下MENTOR Xtra臻致版乳房假體國內首臺手術在樂城先行區順利完成。
  • 誤差達到亞毫米級 湖北省首臺骨科手術機器人復工了!
    湖北省首臺骨科機器人也復工了!5月7日上午在武漢市第四醫院手術室內,醫生們在這臺骨科機器人的輔助下為60歲患者精準復位固定右側大腿股骨頸。4月底,周師傅外出取快遞時在小區不慎摔傷了右側大腿骨,被家人送到武漢市第四醫院後,該院創傷骨科陳明主任仔細查看,發現患者右側股骨頸骨折,需要手術復位固定。
  • 北醫三院專家完成震後首臺骨科手術
    9日,北醫三院骨科吳奉梁、危重醫學科李強,作為國家醫療隊專家組成員乘機赴綿陽救治傷員。據悉,首批到達綿陽中心醫院的國家衛計委派出的醫療專家共有9名,專家組分為醫療、心理疏導和防疫三個組。北醫三院危重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李強任組長。
  • 一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在樂城完成實現
    原題:一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在樂城完成實現Actis人工股骨柄假體在國內的首次臨床應用12月18日,海南自貿港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內一場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中,強生公司的Actis人工股骨柄假體完成在國內的首次臨床應用
  • 體重快200斤,杭州大伯髖關節不堪重負,浙江首臺骨科手術機器人為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對擁有67年歷史的浙二骨科來說,髖關節置換是一種常見、成熟的手術,每年骨科的髖膝關節置換手術量高達3000例以上。 但王大伯這臺手術,有點特殊。浙大二院骨科嚴世貴教授說,患者體重190斤,皮下脂肪很厚,且合併高血壓病,所以手術的難度很大。
  • 首臺國產骨科手術機器人登場,在滬完成全膝關節置換術
    首臺國產骨科手術機器人完成關節置換手術。為打破國際品牌壟斷地位,讓更多患者有可能選用手術機器人輔助醫生進行手術,國內的醫工科學家們深入開展醫工交叉合作,越來越多自主研發項目和產品正在不斷問世。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骨科李慧武主任醫師團隊利用「鴻鵠」手術機器人為一名69歲女性患者完成了全膝關節置換術。本文圖片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 供圖7月2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獲悉,一款全國產化的「鴻鵠」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又名:「鴻鵠」骨科手術導航定位系統)日前研發成功。
  • 骨科機器人助陣 仁慈創傷骨科完成多例微創骨盆骨折手術
    中國江蘇網4月27日徐州訊 日前,徐州仁慈醫院創傷骨科藉助骨科機器人,又完成一例機器人導航下骨盆骨折手術,將分離骶髂關節和恥骨上下支骨折固定,成為該院引進骨科機器人以來第121臺骨科機器人手術。作為江蘇省引進的第二臺天璣骨科機器人,仁慈醫院業務副院長張貫林表示,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的引進使用,已經廣泛應用在脊柱科、關節科、創傷骨科、手外科、足踝科手術中,3個月累計成功開展了100多例機器人手術。為廣大骨科患者提供更先進、優質的醫療服務,標誌著該院骨科手術邁入智能化、精準化、微創化時代。
  • 骨科微創手術+快速康復理念 更多患者在市人民醫院獲益
    你能想像,一個骨科手術,只需要4、5天的住院時間?術後當天可以正常進食,第2天,患者就可以下床活動?術後也不用插引流管、尿管,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移除支具?……不要以為這是美好的幻想,近年來,重慶市人民醫院骨傷骨病研究中心(簡稱「骨科中心」)推行的先進的微創技術和快速康復理念,已讓許多的骨傷骨病患者受益。
  • 天璣手術機器人「小璣」復工,深圳已完成骨科手術50多臺
    天璣手術機器人「小璣」復工,深圳已完成骨科手術50多臺 2020-03-16 1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首例3D列印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為患者「私人訂製」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近日,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骨科利用3D列印技術,成功完成一例複雜夏科氏膝關節炎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 每一臺兒童骨科手術都烙印著他的名字,小兒骨科創始人吳守義教授去世
    吳守義和他的同事們一直在積極尋找著治癒這類疾病的手術方案。1973年,他和胡清潭等研製出國內第一臺脛骨延長架,將脛骨截骨牽開延長小腿的方法應用於臨床,取得了較好的療效。這項新技術成為當時我國小兒骨科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對小兒先天性、後天性各種肢體畸形的矯形手術奠定了基礎。
  • 強生醫療旗下MENTOR Xtra臻致版乳房假體國內首臺手術於博鰲完成
    海南瓊海2020年8月1日 /美通社/ -- 今日,強生醫療旗下MENTOR® Xtra臻致版乳房假體國內首臺手術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順利完成。 與會嘉賓慶祝強生醫療旗下MENTOR Xtra臻致版乳房假體國內首臺手術順利完成(從左到右:深圳富華醫院技術院長唐新輝、海南博鰲一齡生命養護中心院長張雪峰、強生醫療心血管及專業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陳曦、海南自貿港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管理局局長顧剛
  • 骨科手術走向智能化:脊柱手術機器人輔助下脊柱腫瘤切除術
    近日,上海首臺正式裝備醫院的全球第一代Mazor脊柱手術機器人在上海交大附屬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完成「首秀」,協助醫生為一青年男性成功切除脊柱腫瘤。  劉先生(化名)於半個多月前出現腰部和右側大腿酸痛無力症狀,在當地經中藥治療以及理療、拔火罐、針灸等保守治療均無效。
  • 濱醫煙臺附院創傷骨科完成多例複雜骨盆骨折手術
    骨盆骨折手術難度高,致殘、致死率高,特別是複雜骨盆骨折是國內外公認的創傷骨科的頂級手術,是創傷骨科最高水平的體現。近年來濱醫煙臺附院創傷骨科在李善會主任的帶領下,不斷提高骨盆骨折的診療和手術技術水平,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 溫州醫生破浙南最高骨科手術年齡記錄
    1月18日,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創傷骨科病房,106歲的沈阿婆對著該科主任陳華豎起了大拇指。2天前,陳華醫師為阿婆實行了微創骨科手術,這開創了浙南地區手術最高年齡的紀錄。安徽醫生:「這個手術,沒有一個醫院敢做」沈阿婆是安徽省全椒縣人,目前是當地第一壽星,平時跟小兒子史先生一家生活。
  • 中山醫院歷史上年齡最大的骨科病人昨日順利出院
    在床上休養3周後,陳奶奶不僅病情沒有好轉,反而覺得疼痛愈發嚴重,於是決定去家附近的醫院就診。在醫院檢查完,醫生告訴陳奶奶:摔倒導致她股骨轉子間骨折,需要手術治療。但老人已經105歲高齡了,手術風險太大。誰有信心又有能力來為她做這臺手術呢?陳奶奶的兒子抱著試一試的心情來到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 青大附院骨科首席專家張英澤院士:追求卓越,助患者重塑人生
    坐診青大附院 惠及島城患者7月31日,張英澤院士保膝門診開診儀式在青大附院嶗山院區盛大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青島大學特聘教授、青大附院骨科首席專家張英澤此後每周三上午將在青大附院嶗山院區坐診,並親自為患者手術,安排專門病房為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
  • 西安市紅會醫院完成西北首例OLIF技術+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
    6月28日,西安市紅會醫院完成了西北首例OLIF(斜外側椎間融合術)+骨科手術機器人手術,為一位因腰椎失穩、腰椎反曲而常年腰疼的患者解除了病痛。這項手術將OLIF技術和骨科機器人相結合,從植入椎間融合器到植入椎弓根螺釘,全程實現微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