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馬吉】
誰真正控制了網際網路?
2006年,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傑克·戈德史密斯(Jack Goldsmith)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蒂姆·吳(Tim Wu)共同出版了《誰控制網際網路?一個幻想的無邊的世界》(Who controls the Internet?: illusions of a borderless world)一書。在充滿願景的網際網路時代,兩位作者卻聲稱:未來網際網路的格局將體現世界大國的意圖以及大國之間的衝突。
從網際網路的覆蓋面和網際網路科技角度,中美兩國毫無疑問是網際網路大國。以中美兩國政府和兩國企業對TikTok事件的博弈為標誌,全球網際網路企業正式邁入了治理新格局——政府與企業密切合作,一起制定全球網際網路規則,反映政府與企業的各自訴求,推進全球網際網路治理。
政府與網際網路企業合作的原因
首先,為什麼政府必須聯合網際網路企業呢?因為網際網路企業是全球數據、網絡安全、隱私等的擁有者或控制者,扮演重要的角色。政府本身並不擁有數據、網絡等,政府是規則的引導者或者制定者,政府也只有聯合網際網路企業,才能在網際網路企業形成統一戰線,從而進一步形成全球網際網路治理的新格局。
其次,各國政府的共識在增加。大家意識到需要彼此尊重,相互開放。你很難把一個國家的標準,直接搬到另外一個國家。所以,雖然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好在共識正在形成:網際網路企業需要遵守所在國的法律。只是說全球網際網路企業運行的開放程度到底怎麼定,目前沒有統一觀點,未來各個國家的標準和尺度也不可能一致,因為各國的文化、歷史等元素各不相同。那麼,將來非常可能形成的態勢是政府與自己本國網際網路企業合作的態勢:政府有自己的核心訴求,企業也有自己的訴求,兩者的訴求需要聯合起來與對方政府與企業進行談判。
政府與網際網路企業合作模式
回顧TikTok事件,我們可以觀察出政府與網際網路企業進行合作的一些模式:
第一,企業作為主體,發出訴求,政府提供支撐。
在美國,Facebook向美國政府和國會發出聲音,稱自己受到競爭對手TikTok的打壓等等,美國政府才會假以「國家安全」之名,對競爭對手TikTok進行打壓。
隨後,TikTok向美國法院提起訴訟,表明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和不正當的對待。其中,美國政府聲稱TikTok收集的數據將會被用於中國政府。9月8日中國政府在「抓住數字機遇,共謀合作發展」國際研討會高級別會議上明確表示,中國政府嚴格踐行數據安全保護有關原則,沒有也不會要求中方企業違反別國法律向中國政府提供境外數據,巧妙回應了字節跳動所受到的指控。
Tik Tok事件,也鍛鍊了中國政府和企業的合作能力
第二,政府作為主體,發出訴求,企業提供支撐。
川普政府以所謂「國家安全」之名對TikTok進行封殺,並準備收取「介紹費」。 儘管此項收費從來沒有任何先例、且可能違反美國憲法,任何標榜「道義」的美國網際網路公司都不應當認可該「介紹費」。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美國各大公司,如微軟、甲骨文、沃爾瑪等紛紛呼應美國政府號召,準備收購TikTok,微軟甚至認為可以尋找到合適方案,給予美國政府「介紹費」。
中國擔心本國企業的核心技術被迫出售,於是8月28日晚上,商務部、科技部發布調整之後的《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限制「基於數據分析的個性化信息推送服務技術」的出售。8月30日,字節跳動表態將會嚴格遵守調整之後的《目錄》,處理關於技術出口的相關業務。正是此次中國政府與中國企業的合作,使得中國的核心利益和字節跳動的核心利益得到保護,以避免TikTok核心技術被強購。
第三,政府與企業合作,推出對話機制,推動制定國際標準。
在秉持多邊主義、兼顧安全發展、堅守公平正義三原則的基礎上,為應對新問題新挑戰,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絡空間,9月8日中國政府發起《全球數據安全倡議》。這份倡議的提出,可謂旗幟鮮明、公正及時地向全球傳遞中國在數據安全和數據治理方面的姿態。
9月14日,在中國、德國和歐盟最高領導人的峰會上,雙方決定建立數字領域高層對話機制。中國政府希望歐方同中方一道,推動制定全球數字領域標準和規則,促進全球數字經濟治理良性發展。可以預料,這一數字領域高層對話將會有雙方政府和網際網路企業代表共同參加,反映各自訴求。在對話機制的基礎上,網際網路企業應當思考自己的數據業務想要什麼樣的標準,想要對方開放到什麼程度,想要一套什麼樣的國際規則。只有這樣,網際網路企業的訴求才能與政府的利益聯合起來,一起與對方進行談判,推動制定數據領域的國際標準。
誰真正控制了網際網路?網際網路企業全球治理的新格局是什麼?網際網路企業全球治理的規則從哪裡來?如果說20世紀的國際規則由各主權國家主導制定,那麼21世紀的國際規則將由政府、企業和各個參與方共同推動制定。以TikTok事件為標誌,全球網際網路治理邁入了政府與網際網路企業密切合作,推動制定數據國際標準的新時代。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