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就是茶葉?茶滋於水,水藉於器,器皿也十分重要

2020-12-25 茶馬古道之德拉姆

中國的文化包羅萬象,你可以在中國的文化中窺見世界,亦可以在中國的文化中感悟自己的人生,如果說要將中國的各種文化排列一個順序,那麼最為人所喜愛的一定是中國的茶文化。在茶文化裡,我們能清楚地看見炎黃子孫的民族發展,它生動地詮釋了整個民族的發展。

很多人在研究茶文化的時候,總是先從茶葉入手,並認為所謂的茶文化,其實最重要的就是茶葉,其實並非如此。按照我國的傳統文化說法,茶葉的質量固然重要,但是盛茶的容器也很關鍵。好的茶葉要用合適的水源,而合適的水源一定要裝在好的容器裡,方能彰顯出茶文化的魅力。

隨著時間的流逝,中國的茶文化在不斷演進,漸漸地形成了一種專門的茶道。所謂的茶道,不僅僅包括泡茶的技藝,同時也飽含了為人的修身之道,而伴隨著茶道的發展,除了茶文化地位的不斷上升之外,人們對於茶具的應用也在不斷變化,通過茶道我們便可看見茶具的發展歷史。

根據史書的記載,我國最早的飲茶活動出現在神農氏的身上,當時因其嘗百草中毒之後,有關記載上顯示,其通過飲茶而解毒,但是當時並沒有出現專門的茶具用以飲茶,只不過是臨時找到的一些器皿而已,連茶具都沒有,自然更是無從談起茶道了。

等到了漢朝時期,漸漸開始出現了茶具,但是人們對於茶具的使用並沒有唯一性,也就是說,此等器具既可以用來飲茶,也可以作為日常的飲食器具,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專門的茶具依然沒有出現。直到兩晉時期,專門的茶具才正式出現,人們亦開始鑽研煮茶的過程,茶道也在此基礎上開始出現。

到了唐朝,茶具的發展更為廣泛,當時不僅有了專門的茶具,在茶具的製作材質上也有了多樣的分辨,甚至會給茶具著色,以營造不同的飲茶氛圍,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人們對於茶文化的理解不再停留在物理解渴程度,而是轉為對其人文精神的理解上,他們認為茶具亦可以帶有一定的文化色彩。

但是隨著社會時局的動蕩,人們對於茶道的追求也一直在變化,當物質生活都無法得到合理的保障時,品茶自然成為了一種奢望,所以茶文化的發展也經歷一定的衰落時期,直到宋朝的到來,人們才開始對茶道有了新的詮釋,對茶文化也有了新的理解,茶具的製作也在不斷創新。

我們再來看如今,如果說古代的茶具一直在不斷的追求創新,那麼現在的茶具則帶有了更多的返璞歸真的味道,人們渴望能夠與古代品茶人有更多的聯繫,渴望通過茶文化回溯到以往的人文精神,感受古人生活魅力的同時,亦去回味曾經的茶文化。

相關焦點

  • 茶文化關於茶字的108種寫法
    一個首次是我國的茶葉總產歷史上首次突破百萬噸大關,一個首次是我國茶葉出口總值歷史上首次突破5億美元大關。在分析我國茶產業何以如是的理由時,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必須要重點一提的,這就是我國傳承了幾千年而不斷的茶文化。    如果論起農產品中起文化傳承功能最典型的產品,恐怕要首推茶葉了!
  • 茶具,既是泡茶和喝茶的器具,也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自古就有喝茶的習慣,喝茶不僅對茶葉和水質有講究,泡茶用的器具也是很有講究的。在古代,泡茶用的茶具會根據等級和官階的不同而不同。就是在現代,我們待人接客時也會講究對茶具的使用。所以,茶具在茶道和茶文化裡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義。
  • 茶文化之——茶的起源與傳播
    神農就是炎帝,我們的祖先之一。一日,他嘗了一種有劇毒的草,當時他正在燒水,水還沒燒開就暈倒了。不知過了多久,神農在一種泌人心脾的清香中醒了,他艱難地在鍋中舀水喝,卻發現沸騰的水已經變成了黃綠色,裡面還飄著幾片綠色的葉子,那清香就是從鍋裡飄來的。幾個小時後,他身上的毒劇然解了!
  • 中國茶葉博物館,展示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到過「天堂」杭州的人,都知道「龍井茶葉虎跑水」。在遊覽過新西湖十景中的「龍井間茶」、「虎跑夢泉」後,人們常會有探索「茶文化」的欲望。茶文化是中國文化中最普及的一種文化,它滲透到每家每戶,以至在我國的成語中,將最低的生活標準說成「粗茶淡飯」。
  • 茶中千百味,一篇弄懂中國茶文化的起源和涵義
    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中國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
  • 中國茶文化-茶的起源
    所以茶的起源西周說、秦漢說、六朝說自然削弱了很多,只能作為中國茶文化的發展來茶的起源:現在茶文化的過程——「茶之為飲,發乎於神農氏,聞與魯周公,興於唐,盛於宋,發展與明清」1發乎於神農氏並且有著很高地衛生覺悟,就是喝開水。相傳,有一天神農在一棵茶樹下,支起鍋煮水喝,幾片嫩葉飄入鍋中,鍋內的水清澈鮮美,芳香四溢,喝完後神清氣爽,茶就被發現了。後代假託神農氏之名所著的《神農食經》載曰「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另外還有一個傳說,說神農有一個水晶肚子,「神農乃玲瓏玉體,能見其肺肝五臟」。他嘗百草,嘗到茶的時候,看到茶在肚子裡查來查去,查通茶。
  • 茶文化是什麼呢?茶企們需要茶文化嗎?未必
    這幾天每天入眼文章,談茶文化,有人老談茶文化有意義嗎,茶文化包括那些?喝茶一定要懂茶文化嗎?其實這些一連串問題問的很有水準,不是吹牛就是談茶文化,茶企做大了就是有茶文化,有底蘊,未必。茶文化究竟又是什麼?普文是這樣分析的。
  • 茶葉冷知識:什麼是茶文化?
    你要給文化確定一個精準的範圍,想必會很困難,因為文化的概念本來就是廣闊的,人們的看法不一,解讀就不相同。什麼是茶文化我國是茶葉的發源地,有很長的飲茶記錄,具體什麼時候開始的,或許要追溯到上古時期,或認為起源於周朝,或認為是起源於秦漢,總之飲茶歷史太悠久了。茶與人有了交集,茶就被賦予了意義,那麼茶就有了文化的內涵。茶文化其實並非那麼高高在上,它與我們離得近,哪個人沒喝過茶呢?
  • 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吳曉力:茶文化與杭州
    但對愛茶之人來說,杭州「茶都」的名氣要更勝一籌。不僅有「茶香、茶韻、茶業、茶學、茶景」,更有全國唯一以茶和茶文化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中國茶葉博物館。  中國茶葉博物館在風景秀麗的西子湖畔,是我國唯一以茶和茶文化為主題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它集文化展示、科普宣傳、科學研究、學術交流、茶藝培訓、互動體驗及品茗、餐飲、會務、休閒等服務功能於一體,是世界茶文化的展示交流中心,並且讓西湖龍井茶的文化特徵和人文內涵彰顯
  • 茶功效:藥用、食用、衝泡,為何說中國茶文化乃禮儀文化?
    中國人最先發現茶葉,是熱愛飲茶的古老民族,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國的茶葉就曾壟斷著世界茶葉市場,由此可見國人喜愛茶葉之深。茶具在我國古代,飲茶是十分流行的,而到了今天,飲茶漸漸淡出我們的日常生活,關於「茶」似乎永遠只會出現在爺爺輩,父親輩等長輩們的口中,不明白那略帶苦澀的茶到底魅力在哪。
  • 茶書院、茶民宿、茶直播……松陽茶葉成新業態與原生態的重要聯結...
    在這座茶葉大縣,人們的生活、生產、娛樂都離不開茶,它也成為新業態與原生態、外來者與當地人的重要聯結紐帶,疫情期間更是如此。陸和茶書院 山海攝 「茶二代」建起茶書院 推廣松陽茶文化距離松陽高速路口5分鐘車程的獨山驛站,成為許多遊客到達松陽的第一處打卡點。
  • ...我國茶文化推動功不可沒,茶葉中兒茶素、葉酸、泛酸等成分有益...
    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11月27日,聯合國大會宣布每年5月21日為「國際茶日」,以讚美茶葉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價值,促進全球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茶葉源於中國,茶葉最早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茶葉中含有兒茶素(兒茶素又稱兒茶精,茶單寧。因為最初由兒茶中提取出所以取名兒茶素。無色結晶體;能溶於水,和咖啡因同屬茶葉中的兩大重要機能性成分,兒茶素可以通過血液循環進入全身,加強新陳代謝,增強脂肪的氧化和能量消耗從而達到抑制肥胖的作用。)、膽甾烯酮、咖啡鹼、肌醇、葉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進人體健康。茶葉飲品-茶被譽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
  • 中國茶葉傳入英國,茶文化是如何在英國趨於本土化?
    茶葉被英國引進之後也逐漸與英國人的生活相結合,出現了與中國不同的對茶的品嘗和看法,茶葉在英國的本土化趨勢越來越強,已經不拘泥為一種進口產品。中國茶文化的豐富內涵在這裡完全沒有體現,是一個獨立的、不同於所有國家的茶文化。
  • 茶葉圈的「亂象」,賣茶的不懂茶,懂茶的賣不出去茶
    如果你認為賣你茶葉的人都是懂茶的人,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在當今的茶行業,有一個十分特別的現象,那就是茶葉賣得好的人,不一定是懂茶的人,而十分懂茶的人,很有可能根本賣不出去茶葉,即便懂茶的人所賣的茶葉比所謂的商家低了幾倍,人們仍然不買他的茶葉,可以說是十分奇怪了。
  • 中國茶文化,與英美茶文化之間的異同,你了解多少
    中國茶文化有4700多年的歷史,是當之無愧的茶文化發源地。而茶文化傳入西方國家的時間,是在16-17世紀之間,最初在荷蘭與葡萄牙開始普及,17世紀傳入英國。後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英國茶文化逐漸自成體系,並呈現出自己的特點。美國與英國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接觸茶葉的,與英國不同的是,美國人鍾愛飲用冰茶和速溶茶。
  • 世說茶語——「茶文化的經典,茶葉歷史的濃縮,茶中的極品」黑茶
    而茶文化作為隨著中華文明共同成長、成熟的絢爛一支,顯得愈發深邃、誘人。茶葉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按產地可分為川茶、浙茶、閩茶;按生長環境可分為平地茶、高山茶、丘陵茶等;按銷路可分為內銷茶、外銷茶、邊銷茶等;按採茶季節可分為春茶、夏茶、秋茶等。這些分類方法都有一定的依據,但也存在很多缺陷。
  • 漫談中國茶文化,喝什麼茶大有講究
    茶道與六藝相通,成為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載體。自古以來,我國就對茶深有研究,茶文化形成也遠遠早於歐美及日本。可以這麼講,在中國,喝什麼茶都大有講究。對此,你知道多少?我國茶的起源。中國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第一個發現茶可以作為去除身體毒素飲料的人就是三皇五帝中的炎帝,是他把中國的飲茶文化帶入藥用時代。春秋時期茶才擺脫了藥的範疇,作為一種蔬菜而存在。春秋時期,人們一般直接將茶加水煮熟,可能還會添上油鹽醬醋之類,然後用來配飯食用。
  • 茶具: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茶具中,魯迅先生獨愛帶蓋的小碗,認為用蓋碗喝茶,一手託盞,一手持蓋,既可免燙手之苦,又可用茶蓋來拂動漂在茶湯麵上的茶葉,增添一份喝茶品茗的情趣。茶具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世界茶葉看中國,中國茶葉看福建:閩茶文化有哪些優越的品種?
    福建擁有悠久的育茶歷史,在八閩大地上孕育的福建茶文化,即閩茶文化,這是我國茶文化中的最重要的區域性茶文化之一。俗話講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福建人愛喝茶,是因為這裡盛產茶。福建地處我國東南沿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這是種茶的優越的自然條件。
  • 李滄「茶地圖」來了!七大茶葉市場打造山東半島最大茶葉集散地
    22日,李滄茶文化旅遊節組委會正式發布了《李滄茶時間》新書,進一步挖掘李滄的茶文化,推動茶產業、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豐富李滄的經濟業態。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青島市每年茶葉交易額在25億元左右,其中,李滄的茶葉交易額佔全市約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