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愛舉手是什麼鬼:不會說話才是你的硬傷

2021-02-12 懷仁家長學堂

每逢開學第一天,我聽同事的課,課堂上,師問生答,你來我往,你唱我和,學生們的小手舉得簡直要撐破天花板,真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和諧景象,課堂充滿了無限生機,也往往成為師生們的美好「記憶」。

每當課後在我交流感想,表達感動的時候,就有同事「謙虛」地說:「哪裡哪裡,開學初學生都這樣,一鬥兒興,過陣子就沒有舉手的了。」

那麼,果真是這樣的嗎?當然不是。撇開「開學」的因素不談,就平時的課堂教學調研情況來看,同一個班級,不同的任課老師上課,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的響應程度存在著明顯差異;不同的班級,同一位老師,教授相同的內容,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的情況差別不大。

所以,就教學常態而言,學生是否喜歡舉手回答問題,與所在的班級、上課的內容關係不大,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任課老師自身。——本文暫不討論師生的智商問題。

我堅持認為學生是非常非常想回答老師問題的,因為獲得老師、同學的認同是每個學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只是由於個性不同,在參與活動時的表現存在差別:外向的學生拼命地想把手舉到講臺上,眼神直勾勾地盯著老師,沒撈到回答問題時神情沮喪得不要不要的;內向的學生卻拼命糾結,舉手往往慢半拍,把手舉得中規中矩,甚至很低,眼神也是躲躲閃閃的,沒被點到名時往往如釋重負。

開學初的課堂,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會比較多,我覺得原因有三:一是學生進入新的集體,需要通過積極自主的表現獲得歸屬感,這是根本動力;二是受刻板印象(光環效應)影響,學生眼中的老師大都自帶光環,儘管老師很陌生,但學生一般認為老師是心地善良的;三是受首因效應的心理影響,絕大多數學生想給新老師製造一個積極學習的好學生印象。

為什麼在某些老師的課堂上,越來越多的學生不愛舉手回答問題了呢?

我認為的原因有些不太好看:是老師教學語言出了問題(不會說話)傷了學生的自尊,學生預期的願望或需求在老師那裡沒有得到滿足,自卑心理以及對老師的不信任感慢慢地被老師培植起來了。

下面先看幾個例子:

   「你背成這個死樣子,還好意思舉手!」 張波背得結結巴巴,滿臉通紅。

「這麼簡單的問題,你怎麼又算錯了,早餐吃了漿糊嗎?」 李洪上黑板演算,最後計算出了差錯。

「你聲音太小了,大家都聽不清楚,坐下吧。」 孫豔鼓足了勇氣舉手回答問題,但還是聲音小沒撈到把問題回答完整。

「你呀!該說的時候不說,不該說的時候你拼命說,你究竟是哪根筋出了問題?」劉亮剛舉了一下手就放下了,結果還是沒逃過老師的「火眼金睛」。

「嗯,答對了,坐下吧。下次繼續努力!」張凱回答正確,長舒了一口氣。

這些教學語言,不一定是同一位老師說的,但一定是某些老師的「口頭禪」(長時間說的、能滿足「口欲」的話,俗稱「拉饞」)。

這樣的教學語言有什麼問題嗎?

我們可以站在學生的角度體驗這些語言可能給他們帶來的感受。

「你背成這個死樣子,還好意思舉手!」

——張波:我剛才真的是背下來了,所以才舉手想表現一下。可我也不知道怎麼就背成這個樣子了。哎,我真笨。但老師說話也太難聽了吧,以後再也不舉手了。

「這麼簡單的問題,你怎麼又算錯了,早餐吃了漿糊嗎?」 

——李洪:這個問題對我來說真的不簡單;我以前確實在黑板上出過錯,但我還是硬著頭皮想挑戰自己一下的;老師剛才還說「儘管上來板演,算錯了也不丟人」,怎麼說話不算數,說翻臉就翻臉,還逮我一頓嘲諷,哎,今天真倒黴!

「你聲音太小了,大家都聽不清楚,坐下吧。」

——孫豔:不敢發言是我的缺點,昨天老師還鼓勵我積極發言的,這次……哎,還是沒成功,看來我是改不了了……

「你呀!該說的時候不說,不該說的時候你拼命說,你究竟是哪根筋出了問題?」

——劉亮:剛才我確實舉手了,但我突然發現我的計算出了問題,所以就……老師批評我真的沒有道理,故意整我難堪,恨死了!

「嗯,答對了,坐下吧。下次繼續努力!」

——張凱:那麼多同學都不會,就我答對了,不表揚一下就讓我坐下,真沒勁!

 美國心理學家維克多·弗羅姆的期望理論認為,人們之所以採取某種行為,是因為他覺得這種行為可以有把握地達到某種他期望的結果,並且這種結果對他有足夠的價值。學生之所以在課堂上大膽發言,是因為他覺得舉手發言可以達到他期望的結果(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和肯定),並且這一結果對他是有意義的(更加熱愛學習,人際關係融洽,性格自信開朗等)。相反,學生之所以在課堂上不敢發言,儘管與性格內向、學習「弱勢」有關,但其根本原因是對發言結果的恐懼或顧慮(怕出錯,怕被老師責罵,怕被同學嘲笑)。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逃避不愉快的刺激也是一種強化,所以,教師的語言如果讓學生感受到總是處在挫敗之中,就是強化了學生的不愉快體驗,進而強化了學生逃避挫敗的需求,學生就越來越不喜歡舉手,甚至越來越不願意學習。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再看老師的教學語言,怎樣調整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讓他們覺得回答老師的問題是有意義的:

「你背成這個死樣子,還好意思舉手!」

——張波,老師看得出來,你很努力的,這次沒背下來沒關係,你踴躍舉手的樣子很帥。

「這麼簡單的問題,你怎麼又算錯了,早餐吃了漿糊嗎?」 

——李洪,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不細心還是很容易出錯的,你給大家分析一下問題出在哪裡吧。

「你聲音太小了,大家都聽不清楚,坐下吧。」

——孫豔,老師真的為你高興,你今天都能積極發言了。請同學們掌聲鼓勵她再大點兒聲說一遍好不好?

 「你呀!該說的時候不說,不該說的時候你拼命說,你究竟是哪根筋出了問題?」

——劉亮,老師看見你剛才舉手又放下了,是不是有了新發現,與大家分享一下怎麼樣?

「嗯,答對了,坐下吧。下次繼續努力!」

——張凱,你回答得準確、全面,尤其是條理性還很強,給同學們做了很好的示範

我想,這樣的教學語言,學生聽起來肯定會舒服些,因為這些話語充滿了老師對學生的鼓勵、信任、期待、寬容,學生再也沒有了恐懼、畏手畏腳,也沒有了委屈、難堪甚至抱怨,獲得的卻是上下求索的學習品質以及親其師信其道的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感於陳虹主編的《給老師的101條積極心理學建議》)

相關焦點

  • 【科學育兒】孩子不愛舉手
    她特別專注,學什麼也很快。我們發現她在幼兒園或者在外邊上課的時候,不爭不搶不愛舉手,特別文靜。即使老師提問她會的問題,她也不舉手。我們以為她怕老師或者膽小,可是家長課堂輪到她爸爸去給他們上課的時候,她依然文文靜靜的。課外班上即使我們在旁邊陪著,她還是那副不愛說話、不愛表現的樣子,班上跟沒她這個人似的。但是我們一接到她,剛離開幼兒園或者教室,她就會嘰嘰喳喳地跟我們說個沒完。
  • 那個愛舉手發言的孩子,為何漸漸變得沉默?
    有時甚至還能跟我們繪聲繪色地還原課堂上的情景,儼然一副愛跟同學搶著發言的淘氣模樣。 現在慢慢上了高年級,孩子卻對我的提問開始變得不愛搭理了,對上課的情況也越來越少提及。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他的這番改變呢?
  • 孩子不愛舉手發言,教你幾招,幫他成為發言標兵
    如果找不到實證也沒關係,筆者班上就有幾個小孩,之前可能覺得認真聽課就行了,發言不發言的不必強求,可是後來才發現有些難點積極發言的同學掌握得遠比自己要早,要紮實。家長還可以給孩子搜集一些勇敢地戰勝自己,從膽小者成為演講高手的例子,這樣的故事古今中外多得是。交給孩子讀的時候,不要忘了說一句「媽媽相信你也可以成為這樣勇士。」
  • 別人討厭你,並不是因為你不會說話
    有一天,下班早,正好趕上一個小學放學。唯獨這個小男孩,默默地繞過人群,走到媽媽身旁,也沒有人理他。他媽媽附身輕輕地問他:「你怎麼不和小朋友道別呢?」小男孩不說話,扎進媽媽懷裡,媽媽急忙跟身旁另一個孩子的家長解釋,「我們家孩子就是不愛說話。」身邊的很多媽媽都特別擔心自己的孩子不會說話,所以從小就循循善誘地告誡他們,一定要多和老師同學交流。所以,從小,我們就學了能言善道,因為這樣可以被喜歡。
  • 學生上課積極舉手,老師卻一次不點名回答問題,家長機智處理
    但是當天晚上,卻收到家長的私信,質問我為什麼不讓孩子喝水?那麼作為老師你會怎麼回答?通過什麼方式,打消家長對老師的誤解?理解老師的教育方式?這也是我們應該向家長說清楚,為什麼沒有點孩子回答問題的原因,溝通的方式很重要。家長朋友們也可以了解一下,當你的孩子回來跟你說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你該怎麼處理?
  • 學生上課積極舉手,老師卻一次不點名回答問題,家長機智處理
    但是當天晚上,卻收到家長的私信,質問我為什麼不讓孩子喝水?那麼作為老師你會怎麼回答?通過什麼方式,打消家長對老師的誤解?理解老師的教育方式?這也是我們應該向家長說清楚,為什麼沒有點孩子回答問題的原因,溝通的方式很重要。家長朋友們也可以了解一下,當你的孩子回來跟你說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你該怎麼處理?
  • 萬聖聊齋 | 不人不鬼地說話
    就現在的有些人來說,人話不愛聽,鬼話聽不懂,非要鬼開口講人話,人開口講鬼話,才算勉強舒心。因此,為了生存,我們都學會了不人不鬼地說話。交流學生需要提前報備審批。」可惜的是,接下來不論我問什麼,她都以「可以上網找」敷衍了事,並且最終在一句極其不耐煩的「還有什麼別的事嗎」過後掛掉了電話。「嘟嘟嘟」的聲音在電話裡迴蕩著。不幸中的萬幸,我檢查了一下我的下半身,看來這種世態炎涼導致的性冷淡不具備傳染性。願慈悲的天父保佑她可憐的丈夫——當然,我不確定哪家的男人會近視耳背的這麼厲害,居然冒著患上性冷淡的風險娶了她。
  • 【薦讀】別人討厭你,並不是因為你不會說話
    有一天下班早,正好趕上一個小學放學。
  • 不愛在班級裡說話的學生,基本是這4種人,說中了你可別生氣
    在學校裡,每個學生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有活潑開朗的,也有文靜內向的,特別是上了初中以後,每個孩子的性格會變得越來越明顯,那麼每個班級裡總會那麼一些不愛說話的學生,對於這種不愛說話的學生來說,他們的人際交往就會變得很劣勢,那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盤點一下不愛在班級裡說話的學生,基本是這4種人,說中了你可別生氣。
  • 不愛在班級裡說話的學生,基本是這4種人,說中了你可別生氣
    在學校裡,每個學生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有活潑開朗的,也有文靜內向的,特別是上了初中以後,每個孩子的性格會變得越來越明顯,那麼每個班級裡總會那麼一些不愛說話的學生,對於這種不愛說話的學生來說,他們的人際交往就會變得很劣勢,那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盤點一下不愛在班級裡說話的學生
  • 你會舉手嗎 |職場
    《37°女人》雜誌微信號:women37du,關注我們的官微,分享更多精彩! 你有沒有發現,那些業績平平、不被上司看好的員工,多半是因為太悶了:開會不舉手發言,回答老闆的問題羞答答,和同事合作後分攤業績時,也是只點頭少說話……害得老闆跟著他傻眼,就差要學唐僧傳經授道——想要的話你就說嘛,你不說我怎麼知道你想要呢!
  • 畢玉娟:「不會的請舉手」,讓我受益終生
    上課,老師會提問,通過提問,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老師最後一句往往是:會的請舉手。而教我數學的齊老師的最後一句是:不會的請舉手。齊老師不同於其他老師,完全是因為我的緣故。我是一個性格孤僻、不善言談的壞學生。
  • 孩子上課不敢舉手發言,膽小自卑,家長需要做些什麼?
    往往是新學期開始很長一段時間後,部分家長會接到老師的電話,反映孩子上課不聽講,愛講小話,從來不舉手發言等問題。,孩子心裡會有壓力;如果你不管,又不利於孩子的學習。其實一般來說,孩子不舉手發言主要有這些原因:1、自身膽小,性格比較內向,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在課堂這種人多場合更是怯場,不習慣發言;2、害怕答錯被嘲笑
  • 從心理學層面來看「鬼」:為什麼你會怕鬼?鬼又是個什麼玩意?
    就像嬰兒一出生就會有被攻擊的焦慮感,但是由於他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自我也沒有完善起來,這個時候他沒辦法知道是什麼讓自己痛苦,所以他幻想出一個鬼的形象,把自己痛苦的這一部分投射到鬼的身上,認為是鬼在攻擊自己。
  • 一位資深班主任的掏心話:我為什麼不喜歡上課積極舉手的孩子?
    對於課堂上總是積極舉手問問題、回答問題的學生,老師們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呢?今天,要跟老師們探討的就是課堂舉手的問題。因為一位老師坦言:他不喜歡總舉手的學生。到底是為什麼呢?三年級(2)班有個很聰明的小男孩,超級愛說話,一下課簡直就是個「段子手」,聊個不停;上課回答問題呢,也是倍兒積極,常常沒等老師說完問題就搶著說自己的想法。阿康成績一般,坐在小男孩後面。
  • 你家的孩子上課愛舉手回答問題嗎?
    課堂上,老師提問,學生舉手回答問題,教學相長,其樂融融。這是許多人心目中理想的課堂狀態。可您知道,您的孩子課堂上愛舉手發言嗎?而自己的孩子,似乎並不在其中。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因為這既表明孩子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也鍛鍊了孩子當眾發言的能力。可是,哪怕家長把道理講出花來,孩子卻始終不愛舉手發言,這時家長又該怎麼做呢?
  • 班主任說:我為什麼不喜歡上課總愛舉手的孩子 ▏教育
    三年級(2)班有個很聰明的小男孩,超級愛說話,一下課簡直就是個"段子手",聊個不停;上課回答問題呢,也是倍兒積極,常常沒等老師說完問題就搶著說自己的想法。阿康成績一般,坐在小男孩後面。一位班主任甚至直言:我其實不太喜歡舉手發言過於積極的學生,也不太想表揚這類孩子!
  • 男人愛不愛你,看他對你的說話方式就知道了!
    一:不會隨便發火 愛你的男人,他都捨不得對你大聲說話,更不用說衝你發火。 就算是你有時候無理取鬧,他也會微笑著看著你嬌縱的樣子,眼裡全都是愛,在他的眼裡,這是一種可愛。 在你遇到委屈和困難向他吐槽的時候,他會耐心傾聽,並為你出謀劃策,而不是敷衍,處處說是你不對。更不會在公眾場合說你,更不會大聲呵斥,他會好好保護你的自尊。因為他知道要是他都不重視你,別人也會輕視你。
  • 怕鬼?鬼是個什麼東西?
    我怒,嗔道:你什麼都不知道,怕什麼鬼?友人反擊:「就是不知道,才可怕!」一語勘破!三天時間,在幾張紙上寫寫畫畫,時間過得飛快,考完一門,人就鬆一口氣,這是放下擔子的過程,不但不可怕,還應該很高興才對呀!可是,在成績揭曉之前,沒有哪一個人不是惴惴不安,深陷恐懼,如遇鬼魅。那人們怕的是什麼呢?他怕是的另外的,不確定的東西:能否考上?落榜?
  • 上課不舉手發言,這個孩子道出了心聲
    我們經常會說,這孩子就是不愛舉手發言,怎麼辦呢?以下這篇張潔的習作,不知說出了多少孩子的心聲。打敗敵人,戰勝自己「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優點,也有缺點。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樣招惹上這位大俠的。也許是某節課因問題回答不恰當,引來大家的嘲笑。也許是說話一磕巴被大家戲耍,也許是……反正我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算能百分百正確回答問題也堅決不再舉手,視其為空氣。但同時,我又很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怕別人說我都不會。真是一個矛盾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