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積極發言是很多成績好的孩子學習的秘訣。這不僅有助於孩子集中注意力,配合老師的教學,還能讓孩子積極動腦,加深和加快知識的掌握和記憶。
不過,孩子們很少知道積極發言的意義,很多家長也很少和老師溝通,不知不覺錯過了很好的學習機會。往往是新學期開始很長一段時間後,部分家長會接到老師的電話,反映孩子上課不聽講,愛講小話,從來不舉手發言等問題。
面對這樣的問題,如果你責備孩子,孩子心裡會有壓力;如果你不管,又不利於孩子的學習。家長該怎麼辦?
其實一般來說,孩子不舉手發言主要有這些原因:
1、自身膽小,性格比較內向,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在課堂這種人多場合更是怯場,不習慣發言;
2、害怕答錯被嘲笑,孩子們都有很強的自尊心,喜歡被人肯定,怕答錯被同學們取笑;
3、孩子沒聽懂,不知道怎麼回答老師提問。
要想改掉孩子上課不愛舉手發言的習慣,我們可以這樣做:
1、弄清孩子的內心想法
可以在吃飯、散步等時候,和孩子交談下。如果孩子是因為膽小害羞,我們就應該注意了,儘量逐步引導改變;如果孩子是怕答錯,我們就要鼓勵孩子,只要發言不管對錯都是勇敢的孩子,老師都會喜歡。特別注意的是,不要用質問和批評的口氣和孩子說,會適得其反的。
2、借老師名義勸導
在孩子們的心中,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老師可是比爸爸媽媽還有權威,還厲害的人物。告訴孩子,老師最喜歡的就是上課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那些遇到提問就低頭,不敢看老師,不舉手的,老師不喜歡。老師不怕你答錯,就不喜歡你沒勇氣舉手。
3、請老師協助
我們可以主動和老師多溝通,逢年過節多問候,請求老師給予多些關注,專門點孩子發言。也可以私下讓孩子和老師多接觸,消除距離感。
4、日常生活多鍛鍊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儘量給孩子創造待人接物的機會。比如,教孩子招待客人,路上遇到熟人要主動打招呼,多出去和同齡小朋友玩耍,給同學們表演講故事、唱歌跳舞才藝表演等。不知不覺,必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