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不敢舉手發言,膽小自卑,家長需要做些什麼?

2020-09-05 兒童時間管理

上課積極發言是很多成績好的孩子學習的秘訣。這不僅有助於孩子集中注意力,配合老師的教學,還能讓孩子積極動腦,加深和加快知識的掌握和記憶。

不過,孩子們很少知道積極發言的意義,很多家長也很少和老師溝通,不知不覺錯過了很好的學習機會。往往是新學期開始很長一段時間後,部分家長會接到老師的電話,反映孩子上課不聽講,愛講小話,從來不舉手發言等問題。


面對這樣的問題,如果你責備孩子,孩子心裡會有壓力;如果你不管,又不利於孩子的學習。家長該怎麼辦?

其實一般來說,孩子不舉手發言主要有這些原因:

1、自身膽小,性格比較內向,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在課堂這種人多場合更是怯場,不習慣發言;

2、害怕答錯被嘲笑,孩子們都有很強的自尊心,喜歡被人肯定,怕答錯被同學們取笑;

3、孩子沒聽懂,不知道怎麼回答老師提問


要想改掉孩子上課不愛舉手發言的習慣,我們可以這樣做:

1、弄清孩子的內心想法

可以在吃飯、散步等時候,和孩子交談下。如果孩子是因為膽小害羞,我們就應該注意了,儘量逐步引導改變;如果孩子是怕答錯,我們就要鼓勵孩子,只要發言不管對錯都是勇敢的孩子,老師都會喜歡。特別注意的是,不要用質問和批評的口氣和孩子說,會適得其反的。

2、借老師名義勸導

在孩子們的心中,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老師可是比爸爸媽媽還有權威,還厲害的人物。告訴孩子,老師最喜歡的就是上課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那些遇到提問就低頭,不敢看老師,不舉手的,老師不喜歡。老師不怕你答錯,就不喜歡你沒勇氣舉手。


3、請老師協助

我們可以主動和老師多溝通,逢年過節多問候,請求老師給予多些關注,專門點孩子發言。也可以私下讓孩子和老師多接觸,消除距離感。

4、日常生活多鍛鍊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儘量給孩子創造待人接物的機會。比如,教孩子招待客人,路上遇到熟人要主動打招呼,多出去和同齡小朋友玩耍,給同學們表演講故事、唱歌跳舞才藝表演等。不知不覺,必有所用。

相關焦點

  • 十歲男孩膽小自卑上課從不敢舉手發言,父親良苦用心感動了班主任
    據老師反映:很多同學上課從不舉手發言。積極主動舉手發言的同學往往比較自信,學習成績也相對較好。而那些從不舉手的同學自卑膽小,成績也會差一點。不幸的是,我兒子就是那種從不敢表現自己的學生之一,這也成了我最大的困擾。
  • 上課不舉手發言,這個孩子道出了心聲
    我們經常會說,這孩子就是不愛舉手發言,怎麼辦呢?以下這篇張潔的習作,不知說出了多少孩子的心聲。打敗敵人,戰勝自己「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優點,也有缺點。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樣招惹上這位大俠的。也許是某節課因問題回答不恰當,引來大家的嘲笑。也許是說話一磕巴被大家戲耍,也許是……反正我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算能百分百正確回答問題也堅決不再舉手,視其為空氣。但同時,我又很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怕別人說我都不會。真是一個矛盾體!
  • 孩子上課不舉手發言,怎麼辦?不用擔心這裡有妙計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性格開朗,敢於表現。受老師同學的喜愛。但孩子存在個體差異。孩子性格不同,上課不愛舉手發言的原因也自然不同。家長要找到真正的原因,再想辦法解決。有的孩子性格外向,不在乎別人看法,不害怕批評。上課也總是爭先恐後的回答問題。也不管回答的對還是錯。
  • 孩子在幼兒園不敢舉手發言,會不會太膽小?6個字幫助父母解心結
    有媽媽向我們諮詢:上學期結束時,幼兒園老師找了每位小朋友的家長聊天。老師反應,他們家孩子在幼兒園從來不敢舉手發言。老師說,有時候為了鼓勵小寶大方一點,看到他玩遊戲遇到困難時,故意站到他身邊,等著小寶找老師幫忙。可老師等了半天,小寶就是不敢開口,最後老師只好主動詢問要不要幫忙。如此羞澀的孩子,更別提像其他大方孩子那樣,上課熱情地配合老師,積極主動地舉手發言了。
  • 孩子不愛舉手發言,教你幾招,幫他成為發言標兵
    上課積極踴躍地發言,不僅可以鍛鍊膽量,還可以提高孩子的瞬間反應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會因參與課堂教學而鞏固對新知的認識與記憶,可謂好處多多。可是有些孩子就是不敢或者不願舉手發言,這該怎麼辦呢?如果找不到實證也沒關係,筆者班上就有幾個小孩,之前可能覺得認真聽課就行了,發言不發言的不必強求,可是後來才發現有些難點積極發言的同學掌握得遠比自己要早,要紮實。家長還可以給孩子搜集一些勇敢地戰勝自己,從膽小者成為演講高手的例子,這樣的故事古今中外多得是。交給孩子讀的時候,不要忘了說一句「媽媽相信你也可以成為這樣勇士。」
  • 女兒上課不愛舉手發言怎麼辦?教師媽媽無意間一招搞定
    女兒叫妞妞,上小學,學習、紀律、品德等各方面都很優秀,就是有一樣,上課從不愛舉手發言。每次家長會上班主任都會重複著相同的評價,向老師也很苦惱。「妞妞,上課老師提問時要積極發言喲。」向老師諄諄教導,效果幾乎沒有。
  • 換個老師上課 讓5年從不主動舉手的孩子發言了
    會議間流傳出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名杭州的特級教師到一所鄉村學校上課,居然讓一位5年從不主動舉手的孩子,主動開口發言了!  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杭州淳安縣梓桐鎮。今年3月初,杭州天長小學語文特級教師曹曉紅到淳安縣梓桐鎮外桐完小給學生上《草船借箭》一課。這個班的班主任童永才就坐在後面聽。開始上課後,童永才突然發現自己班裡一名叫胡珊的學生舉手了,他大吃一驚!
  • 讓孩子上課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怎樣讓孩子上課能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提高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如果孩子上課能主動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就能養成業課專心聽講、勤於思考的學習習慣,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能培養孩子自信、敢於交流、樂於展示自己的好習慣。提前預習法。
  • 沉默不是金——上課不發言,你會被優秀甩幾條街!
    有的孩子在家時就像個「小廣播」,看見什麼都會說個不停,可是在學校上課的時候就沉默寡言。家長問其原因,孩子總會說出五花八門的理由,什麼害怕說得不好老師會批評啦,擔心同學們嘲笑自己啦,一緊張就不敢舉手啦等等,有的還說,老師每一次提問到別人,自己心裡都會鬆一口氣:真幸運,又沒叫到我。
  • 那個愛舉手發言的孩子,為何漸漸變得沉默?
    現在慢慢上了高年級,孩子卻對我的提問開始變得不愛搭理了,對上課的情況也越來越少提及。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他的這番改變呢? 02 孩子上課不愛舉手回答問題的最大根源來源於「班級氛圍」。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開始愈發在意他人的看法。
  • 不敢在公共場合舉手發言,怕被人嘲笑,是什麼心理?
    每個人不可能都是完美的,孩子們進步是有好處的,如果他們太嚴格,就會適得其反,不利於孩子正確的自我意識,容易成為玻璃心。不能接受自己是許多人煩惱的根源,因為他們看不到自己的價值,就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一文不值,別人什麼都擅長。
  • 不做課堂「小啞巴」,讓孩子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不是完成學習任務
    以前上課的時候,尤其是接手一二年級的班主任,總有家長會偷偷私信你,關照他們的小孩。多點孩子起來回答問題,是家長認為老師關心孩子的標準。也有剛入學的孩子,家長最喜歡問:今天老師上課點你回答問題了嗎?如果孩子回答沒有舉手,老師沒點我,家長就會著急了。甚至每天上學出門前都要囑咐一句:今天上課要多舉手回答問題。
  • 孩子上課不敢發言、不敢當眾表現自己?原來問題出在這裡!
    在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在家特別是在父母面前時很調皮,天不怕地不怕,小嘴總是滔滔不絕,說個不停。可一旦到了課堂上就不敢舉手,其實有時候明明知道答案,即使被老師點名舉手,還是很緊張、害怕,就算站起來也是超級緊張、哆哆嗦嗦。不止在課堂,包括在生活中,家裡是話精,而陌生環境或遇見生人,就像換了一個人膽子變得非常小不敢說話,有時候別人再多問兩句,就焦慮的很。
  • 孩子在課堂上多舉手的好處太多了,家長 一定要看看
    2、多舉手,能活躍孩子的思維 就像是知識競賽搶答一樣,聽完老師的問題後如果想舉手發言,需要孩子很短的時間內,快速運轉一下大腦,回想老師講過的內容,然後理清自己的思路,並通過合理組織語言把想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
  • 孩子在課堂上多舉手的好處太多了,家長一定要看看
    先不管孩子的答案到底對不對,但是這個過程本身就很有意義。如果大家仔細觀察一下班上的學生就會發現,那些上課發言比較多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現得很活躍、很愛表達,當然學習成績一般也不錯。,能調動孩子積極參與的熱情很多時候,孩子都是不自信,怕說錯了會被笑話,被老師批評,算了吧……越膽怯就越不敢舉手。
  • 從不愛舉手發言發現孩子心理變化……
    大寶一直算是聽話的孩子,讀書不讓人操心,每天按時上學,回家後先寫作業再玩,每次開家長會,老師也多是表揚。可是前一次家長會,老師的話卻讓我好好的反省了。家長會開始前,我習慣性的先找大寶班主任了解孩子近況。基本上每次都是聽到老師表揚他的話,可是這次,老師卻說,大寶上課開始不愛舉手發言了,感覺沒有以前那麼活躍了。
  • 課堂回答問題好處多,孩子不敢舉手,家長這樣鼓勵很有效
    上課發言好處多上了一年級,課堂上老師會經常會請同學們舉手來回答問題,在課堂上回答問題,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思維敏捷性、注意力專注性,同時對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也很有好處,還是孩子融入課堂的一種好方式,因此一定要鼓勵孩子在課堂上多發言。
  • 班主任說:我為什麼不喜歡上課總愛舉手的孩子 ▏教育
    很多父母都鼓勵孩子上課有積極舉手發言,原因大概有三,一是及時解決不懂得問題;二是引起老師對孩子的關注,讓老師喜歡;三是培養孩子的勇氣
  • 您家的孩子上課愛舉手回答問題嗎?
    課堂上,老師提問,學生舉手回答問題,教學相長,其樂融融。這是許多人心目中理想的課堂狀態。 可您知道,您的孩子課堂上愛舉手發言嗎?而自己的孩子,似乎並不在其中。 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因為這既表明孩子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也鍛鍊了孩子當眾發言的能力。 可是,哪怕家長把道理講出花來,孩子卻始終不愛舉手發言,這時家長又該怎麼做呢?
  • 你家的孩子上課愛舉手回答問題嗎?
    課堂上,老師提問,學生舉手回答問題,教學相長,其樂融融。這是許多人心目中理想的課堂狀態。可您知道,您的孩子課堂上愛舉手發言嗎?而自己的孩子,似乎並不在其中。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因為這既表明孩子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也鍛鍊了孩子當眾發言的能力。可是,哪怕家長把道理講出花來,孩子卻始終不愛舉手發言,這時家長又該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