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陪伴」、專研孩子「黑話」……為做到有效陪伴,貴陽家長放「大招」

2020-11-20 黔學幫

陪伴這個詞在家庭生活情境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也是家長需要學習,落到實處的教育行為。而為了有效陪伴孩子,咱們的家長們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有的家長

堅持為孩子做早餐,給孩子「舌尖上的陪伴」

有的家長

苦苦專研「黑話」,卻樂在其中

更有家長

為了和娃套近乎,竟「約法三章」

……


現在

咱們就一起來看看

為了有效陪伴孩子

家長們都做了哪些「走心」的事


堅持為孩子做早餐 給孩子「舌尖上的陪伴」

「其實每天早上為孩子們做一頓早餐,這就是我給予他們最好的陪伴。」家住南明區的家長李曉萍告訴記者,她家有兩個孩子,兒子和女兒分別就讀於甲秀小學五年級與一年級,自己從事園林藝術設計工作,晚上陪伴孩子們的時間不多,所以只有每天早上堅持為孩子們做頓「愛心」早餐。

李女士告訴記者,每晚,當孩子們做作業時,她就會利用這個時間準備好食材,次日一早6點半起床,花半個小時做出各種造型的創意早餐。用她自己的話說,這是給孩子們「舌尖上的陪伴」。

「最讓我費心的就是每天早上的烹飪過程。」李女士說,每次做完早餐,她都要對著碗碟中的食物觀察一會,「要怎麼擺才好看?再加點其他食材是不是會更有營養?怎樣才能做到色香味俱全?」這些問題她每天早上都要思考一遍,對她來說,為孩子們做早餐,既要精緻又要美觀。當然,對於李女士來說,沒有什麼比為孩子們做「愛心早餐」更幸福了。

「如今,做早餐和吃早餐已經成為我們母子間的一種溝通方式。孩子們每天早上起床必問的一句話就是:『媽媽,今天早餐吃什麼?』」李女士自豪地說道,受她的影響,兩個孩子現在不但自己動手能動手做一些簡單的早餐,而且還懂得了營養搭配。

堅持每天為孩子們做早餐,對於李女士來說,這就是她對孩子們最有效的陪伴。


苦苦專研「黑話」 只為和孩子有共同話題

「為了能和孩子有共同話題,我花費了大半個月的時間專研孩子們說的『黑話』。」 家長劉先生怪不好意思地告訴記者,為了能和孩子有共同話題,更好地陪伴孩子,他曾花費了大半個月的時間向孩子的同伴們「取經」,苦心專研了孩子所講的「黑話」

劉先生回憶說道,有次他去學校接孩子放學,聽到孩子們之間的對話,孩子們有說有笑,而自己聽完之後卻是「一頭霧水」,一句也沒有聽懂。

劉先生告訴記者:「自從兒子進入六年級,我就明顯感覺到與孩子之間的話越來越少,在和他的交流中發現,孩子的很多語言我都不怎麼懂,他竟然說:『我們年輕人的世界,你們老年人不懂。』」為了與孩子能夠更好地交流和溝通,他決定主動去了解孩子的語言世界。「剛開始,我在網上查,但查無所獲,我就下定決心向兒子們的同伴還有朋友家的孩子討教。」劉先生說,在「師傅們」的指點下,他也多少弄懂了孩子們之間的對話。

劉先生告訴記者,有一次在家,他和兒子玩了一把遊戲,然後贏了,他就特意用黑話說了一句『基操勿6(這都是基本操作,大家都冷靜點,不用扣666。)』,兒子就特別驚訝地問他為什麼會他們之間的「黑話」,還向我解釋了其他一些「黑話」的意思,「沒想到第一次說孩子們的『黑話』。」就獲得了兒子的稱讚,這也讓他信心大增。

自從得到兒子的稱讚,劉先生就更加「用心」了,他笑著說:「我還得更加努力向孩子『取經』。」為了能和孩子有共同的話題,劉先生還特意去書店諮詢了有關黑話的書籍。

在和兒子進行了多次「黑話」交流後,劉先生發現了兒子的樂趣,他和孩子的交流也越來越順暢,「999、打call、瑞思拜……現在這些黑話詞語的意思我全都一清二楚,有時候我和孩子還能用『黑話』交流。」劉先生自豪地說,每當兒子和自己暢所欲言時,也是他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刻。

「作為一個父親,用點心在兒子身上,了解他的生活及所想、所說,花點時間學點孩子們的『黑話』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劉先生告訴記者,以這樣的方式陪伴孩子,他覺得更有效並樂在其中。


為了和娃套近乎,竟「約法三章」

車女士家的兒子今年剛上一年級,孩子就讀於花果園第三小學,作為一個想爭得孩子寵愛的媽媽,車女士有效陪伴孩子和娃套近乎的方式就是一起看動畫。

「兒子喜歡,我輕鬆,何樂不為呢?想想我們小時候為了看動畫片,什麼腦筋沒動過,所以我也不想壓抑孩子。」車女士告訴記者,她甚至和兒子約法三章,每月一天的動畫片「自由日」。在這天,兒子可以看5節動畫,給他足夠的自由。車女士說,這樣做,也是有前提的。1個月內孩子看動畫片不能超時8次,如果沒做到,動畫片「自由日」也就沒有了。

有了這個巨大的誘惑,孩子平日裡看動畫片就克制多了。在動畫片的選擇上,車女士也下了一番心思。「像《大鬧天宮》《神筆》《汪汪隊立大功》......」我會翻出很多以前的經典動畫片陪他一起看,我看著不無聊,兒子也挺喜歡。

對於花時間陪娃看動畫片這件事,車女士這樣說:「沒想像中累,但比想像中值,你說100遍,還不如動畫片裡面說1遍,這也是我認為最為有效陪伴孩子的方式。」


當然,在生活中,很多家長也有這樣的煩惱,孩子不願意和自己多說話,更不願意敞開心扉和自己聊天,鑑於這種情況,貴州師範大學教授、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貴州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副主任吳紅也給了家長朋友一些建議:


01 管住嘴學會傾聽

傾聽是了解孩子想法最重要的一個途徑,但是通常我們的父母都更傾向於說,而不是聽。如果孩子陪伴需求、溝通表達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就可能會給他帶來情緒上的困擾。只有當家長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和需求,才能去理解和接納孩子的行為和情緒。

傾聽陪伴不僅僅可以增進親子間的親密度,還可以提升孩子的被接納感和心理安全感,更重要的一點是陪伴的體驗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是有價值的,從而產生價值感和生命意義感,這也是孩子在未來的人生路上應對各種挫折和逆境時的重要的心理品質。


02 暫時放下手頭的工作專心陪伴

吳教授希望父母能夠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識地設立一些具有儀式感的時刻或者活動,比如陪孩子共進晚餐,親子閱讀,周末親子時光,向孩子表達家長對她的在乎,對她的愛。至於時間的長短和次數可以跟孩子平等的協商。也可以藉機正面引導孩子能體諒父母工作的辛勞和不易,其實當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連接是穩定安全的、孩子是可以接受父母和自已是暫時分離的。


03 理解和接納孩子

理解和接納孩子並不是說聽之任之,不去引導。而是需要去了解孩子,她為什麼是這個樣子,在變成這個樣子的過程中,孩子遭遇了什麼?我們作為家長,我們能做些什麼?如何去安撫和開導處於情緒困擾中的孩子?

04 學會有效溝通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夫妻首先需要形成一個教育共同體,並融入這個共同體中,共同承擔教育子女的職責。


這個共同體的達成具體來說又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① 共同經營好家庭中最穩定,最重要的核心關係一一夫妻關係,給孩子一個溫馨和諧能夠進行有效溝通的家庭氛圍。其實良好的夫妻關係也能緩解親子教育中的焦慮和壓力。

② 主動參與到對孩子的教育中,分擔親子教育的壓力。這樣更有利於父母調控好自己的情緒,與孩子一起分析和解決問題。

其次,除了有有效溝通的氛圍,還要有有效溝通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父母需要通過學習了解青春期的孩子身心發展的一些特點,以及有效溝通的方法。當我們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從依賴向獨立過渡,心理具有一定的閉鎖性,那麼可能我們跟孩子的溝通交流就需要更有耐心,更尊重她的意願。

註:文章圖片均來自視覺中國。

不知道作為家長的您

又是如何有效陪伴孩子的呢?

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來源: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田浪)

相關焦點

  • 家長必讀!如何有效的陪伴孩子
    棉花糖媽咪來了,今天繼續分享育兒知識,關於陪伴孩子的話題——家長如何有效的陪伴孩子
  • 陪著≠陪伴,千萬別做「隱形父母」,如何做到有效陪伴?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陪伴,所以我們給了孩子陪伴,但那是有效的嗎?,走心[心]只需要每天專注的陪伴孩子15分鐘,其實有效的陪伴並沒有你想像中複雜,就是用有限的時間去高質量的陪伴。比如:一、放下手機,父母一起專注的陪伴孩子別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感受不到你的敷衍,在陪伴的過程中放下手機,無手機專注於和他玩耍,嬉戲。還有家長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執,會讓孩子變得沒有安全感。
  • 育兒不易,父母如何做到給孩子的有效陪伴
    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只是吃飽穿暖送學校讀書就夠了,家長陪伴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很重要的。從小到大我們學會數數,學會了考試 ,也會了生活技能,卻很少人真正會養育孩子 陪伴孩子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否定型、迴避型和一致型。不同的回應模式,塑造著孩子不同的性格和命運。
  • 自閉症家長如何做到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在康復訓練中心,每天會看到許多家長來送孩子上學,同一個孩子有時候會看到是爺爺、奶奶來送孩子,有時候是爸爸、媽媽來送孩子,甚至還有許多家長竟然為帶孩子還僱傭保姆,養孩子似乎成了大多數家庭最重的負擔,一個大人往往沒辦法帶好一個自閉症孩子,最常見的情況是,一個全職媽媽需要配備一個老人或者保姆,兩人或多人合作才有可能完成養娃這個艱巨的任務,更為可怕的是,甭管幾個人合作養娃,只要參與的人都會累得精疲力盡
  • 你做到有效陪伴了嗎?我想很多家長的回答是否定的
    在現在的生活中,其實很多家長都在焦慮孩子的問題,很多家長自己和孩子的關係非常緊張,孩子不聽家長的話,變得叛逆,家長會為了孩子的事情使自己整個人生都發生改變。而這些家庭裡面暴露出來的問題,歸根結底存在於在孩子成長中很多家長都容易犯的錯:陪伴。首先,及時解決孩子的內心問題。陪伴孩子不是給孩子吃喝就足夠了,當然生活中有這些想法的家長大有人在。而做到有效的陪伴並不是給孩子吃喝這樣簡單,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及時解決孩子的內心問題。
  • 「小學·陪伴」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伴出來的
    考試,不僅僅是卷面上的知識競技,更是教育投入的比拼。投入的主角,是父母;比拼的場所,在家庭。優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伴出來的。陪伴,不只是陪著這麼簡單。如果家長一邊陪孩子,一邊做自己的事情,就等於沒有陪伴,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陪著」。
  • 父母的「有效陪伴」,才是孩子最大的幸運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陪伴,所以我們給了孩子陪伴,但那是有效的嗎?只有家長樂於陪伴,善於陪伴,有效陪伴,才能更了解孩子,並最大限度地滿足孩子成長的身心理需求,讓孩子感受父母的關懷和愛。所謂有效的陪伴,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父親或母親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動,心無旁騖沒有跑神,沒有想著壓力,也沒有想著工作。
  • 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學習
    正文:「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學習」這件事情上我們應該思考三個問題:(見下圖)第一個問題:家長為什麼要陪伴孩子?高中階段:升入高中以後,孩子已經長大,思想也已經慢慢成熟,有了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這時候,家長陪伴孩子做作業,其實並不僅僅是解決他們學習上的難題,而是默默地在精神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照顧,讓他們更好的更安心的投入學習中。
  • 【通用】陪伴孩子,家長如何做到有效嘮叨?
     有的家長十分納悶:為什麼明明說的是對的,也是為他好,就是說了1000遍,可他怎麼就不聽呢? 這是因為你犯了一個錯誤:許多父母為了強化孩子的記憶,認為自己重複的越多,孩子記住的越多。孩子一次不聽,就說兩次,兩次不聽,就說三次,認為只要多說幾次,孩子總會聽進去。重複和效果的關係是倒U型曲線,沒完沒了的重複是沒有好效果的。所以,父母的重複一定要適度,多了反而會出現許多問題。
  • 怎麼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比起給孩子報班,家長的陪伴更有效
    家長們都很在乎孩子學習,為了能夠提高孩子的成績,家長們也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比如給孩子報培訓班、請一對一家教、參加夏令營等等。然而在我看來,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比起給孩子報班,家長的陪伴更有效。不過提起孩子的學習成績,就好像戳中了孩子媽媽的痛點,便滔滔不絕地說起孩子學習的事來。孩子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她從來沒考慮過孩子能不能學會,以及學的怎麼樣等問題。加上平時工作比較忙,孩子寫作業也都是在午託班完成,基本上沒有對孩子的學習操過多少心。不過放寒假的時候,孩子帶回來了一張通知書。當看到通知書上的成績,孩子的媽媽被被深深地給刺痛了。
  • 優秀的孩子,少不了家長的陪伴(附1-9年級陪伴方法)
    陪伴是個很複雜的概念,父母陪在孩子身邊,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害怕什麼。只有深入地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父母的陪伴,才是有效的教育。第二種:尊重的陪伴不要打擊孩子,不要一味指責,不能高高在上,哪怕是自己的孩子,也要給予應有的尊重與信任。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做朋友,我們都要放低姿態,互相尊重,彼此包容。
  • 父母課堂(五)——如何有效的陪伴孩子?
    家長要如何有效陪伴孩子?說到有效陪伴孩子,有多少家長真正可以做到?在孩子正在成長曆程中,家長或許因為工作,因為忙碌,因為其他種種原因沒有陪伴孩子,那麼家長將失去見證孩子成長的過程,今天我們探討分享一些怎樣陪伴孩子才是最有效的呢?
  • 有效陪伴需要避開的誤區
    因為「教育始於陪伴,卻不會止於分離」。真正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家庭教育發揮良好的功效,就一定要做到有效的陪伴。而我們需要認識並走出以下這五個誤區。這種缺位並不完全表現為父親不在家,而是在家時也無法提供有效的陪伴。很多家長都認為陪伴就等於陪著——只要和孩子在同一個空間就是陪伴。比如,孩子在做作業,家長在旁邊看手機、玩遊戲。這種陪伴有害而無益,甚至可以不客氣地說,這種陪伴還不如不陪。
  • 對孩子來說,家長怎樣的陪伴是有意義的?是最有效的?
    家長要和孩子共處約40天左右,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時間裡,如何有效的陪伴孩子?是每一位家長值得深思的問題!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是誰之過?平時晶是怎樣陪伴孩子的?家長應該怎樣陪伴才是有意義的?是最有效的?究其原因:原來晶和老公每天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孩子,雖然有長輩在照看,但僅僅是在照看、嬌慣孩子,沒有從根不上解決孩子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孩子特別喜歡放假,他可以在無人約束的情況下打很長時間的遊戲,還可以無所顧忌的海吃海喝,因為有爺爺奶奶做後盾。
  • 讓育兒變得簡單,家長要學會陪伴,高質量的陪伴才能助力孩子成長
    陪伴看似簡單,卻有大作用★陪伴讓親子關係更融洽。血緣是天生的,但是親子之間的關係要去積極地維護。為什麼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管教不了?都是因為親子關係的破裂,導致孩子對家長不信任。很多家長,因為忙工作忙事業,能夠陪在孩子身邊的時間並不多,但是這不代表不能陪伴孩子,因為陪伴的意義從來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用心的程度和質量。做到三點,讓高質量陪伴助力孩子成長一、設立專屬的親子時光,彌補陪伴時間的不足。
  • 家長,這種陪伴你做到了嗎?
    家長陪伴孩子的方式多種多樣:1.陪在孩子身邊時,請關掉手機。既然陪伴就要用心,孩子長大似乎就在一瞬間,有時間就多陪陪吧。2.和孩子一起讀繪本。這種陪伴方式是非常傳遞正能量的,既可以培養親子關係,又可以讓孩子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家長還可以通過故事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 工作忙沒時間陪孩子?試試「聯結式陪伴」,不花時間也能有效陪伴
    在這張圖片持續刷屏的時候,大家都感慨:別再說自己陪伴孩子了,你充其量就是"陪著"。誠然,陪伴是父母最好的愛,但是陪著≠陪伴,這是很多中國家長都沒意識到的。雖然有時間陪伴孩子,但缺乏有效溝通,是當下最普遍的一種精神上的失陪,這樣的陪同不算陪伴。這種陪伴稱作假裝式陪伴。
  • 父母的陪伴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大部分家長做錯了
    最近在看一些高考狀元的採訪,發現這些孩子具有一定的共性,就是他們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律性,他們不是不玩手機,只是這些孩子更能掌控時間,讓時間為自己所用。而且,父母也能明顯感受到自己的孩子壓力也很大,最擔心孩子會因為承受不了而對學習沒有興趣了。這些也反應了一個問題就是家長是在陪伴孩子,但是沒有正確的方式方法,導致自己和孩子壓力都很大。
  • 讀伴兒:有效陪伴從親子閱讀開始
    假期一到,孩子放假家長不放,這似乎成為了不少父母不能陪伴孩子的藉口。其實,越是假期越突顯家長陪伴的重要性,假期也是家長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重要時期。眼看暑假已經過大半,大家都是如何與孩子一起度過的?本期我們採訪了一位頗有感悟的家長,聽聽她是怎麼做的。     在事業單位工作的劉女士一說到暑期和孩子如何度過的就停不下來,用她的話來說,小學三年級的兒子的暑假計劃就是「我的假期我做主」。「剛放暑假的時候,陽陽已經列了一個詳細的暑期計劃,把我們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例如要去一次水族館,要坐一次過山車等等,像這樣的活動只能在我們周末休息的時候帶孩子去。
  • 有效的陪伴是保護孩子興趣,學習持久的關鍵
    我對孩子說:「來,快擺上棋盤,你來教教媽媽剛學的新招吧!」孩子愣了一下,馬上狂歡到,「太好了!我跟你說,我最近學了很多招數呢!」我笑吟吟地看著那個研究西洋棋的孩子又回來了。,唱歌,跳舞……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即使是再感興趣的事情,想要做到持久、堅持,也是非常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