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到有效陪伴了嗎?我想很多家長的回答是否定的

2020-09-15 森琳媽媽愛說話

在現在的生活中,其實很多家長都在焦慮孩子的問題,很多家長自己和孩子的關係非常緊張,孩子不聽家長的話,變得叛逆,家長會為了孩子的事情使自己整個人生都發生改變。



這不是危言聳聽,其實很多親子關係的糟糕,真的已經影響了很多家庭的和諧幸福。而這些家庭裡面暴露出來的問題,歸根結底存在於在孩子成長中很多家長都容易犯的錯:陪伴。

首先,及時解決孩子的內心問題。

陪伴孩子不是給孩子吃喝就足夠了,當然生活中有這些想法的家長大有人在。而做到有效的陪伴並不是給孩子吃喝這樣簡單,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及時解決孩子的內心問題。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就是自己的私有物品,所以自己打擊謾罵孩子都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家長需要做的是孩子的心靈導師和知心朋友,能夠在生活中及時解決孩子的各種問題,打開孩子的心扉,給孩子依靠。

其次,給足孩子成長的自信堅強。

我們屢次在新聞中看到很多孩子由於沒有家長的陪伴,最後走向了犯罪的道路,更有甚者很多孩子拔刀相向自己的父母。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是由於父母沒有給孩子有效的陪伴,所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問題。



沒有父母給予他們自信和堅強,他們有的會產生自卑的心理,最後形成怯懦的性格。當然還有一部分孩子由於沒有家長的陪伴,會走上歪路。

再次,創造一個幸福的家庭環境。

愛默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家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孩子的樂園。在生活中,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幸福的家庭環境,這樣孩子才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生活中的愛和幸福,這樣的孩子才會是積極樂觀和陽光的。



環境造就人,給孩子幸福的環境,孩子就會有了幸福的源泉,當然在生活中孩子會把這樣的幸福延伸到自己的成長過程當中。

陪伴不是單單人在身邊,而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給予孩子心靈上的陪伴。

相關焦點

  • 育兒不易,父母如何做到給孩子的有效陪伴
    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只是吃飽穿暖送學校讀書就夠了,家長陪伴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很重要的。從小到大我們學會數數,學會了考試 ,也會了生活技能,卻很少人真正會養育孩子 陪伴孩子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否定型、迴避型和一致型。不同的回應模式,塑造著孩子不同的性格和命運。
  • 「舌尖上的陪伴」、專研孩子「黑話」……為做到有效陪伴,貴陽家長放「大招」
    而為了有效陪伴孩子,咱們的家長們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劉先生告訴記者:「自從兒子進入六年級,我就明顯感覺到與孩子之間的話越來越少,在和他的交流中發現,孩子的很多語言我都不怎麼懂,他竟然說:『我們年輕人的世界,你們老年人不懂。』」為了與孩子能夠更好地交流和溝通,他決定主動去了解孩子的語言世界。「剛開始,我在網上查,但查無所獲,我就下定決心向兒子們的同伴還有朋友家的孩子討教。」劉先生說,在「師傅們」的指點下,他也多少弄懂了孩子們之間的對話。
  • 【通用】陪伴孩子,家長如何做到有效嘮叨?
    嘮叨和農藥一樣,過度使用就使蟲子產生免疫力,孩子反覆聽到家長同樣的話,時間一長內心就產生了抗拒。所以,一定要注意這些情況,及時作出調整。一、就事論事、不貼標籤。 1. 說你看到或聽到的,不說你想到了。比如:我看到你七點開始坐下來,現在是八點,你做了三道題。 2.
  • 幼兒園孩子需要上網課嗎?家長們考慮利弊,有效親子陪伴才是關鍵
    剛開始我也很糾結幼兒園這麼小的孩子有必要上網課嗎?有利有弊,綜合考慮覺得弊大於利,所以後面基本也沒怎麼上課了。培訓機構上網課目的不單純疫情放假太久了,對於很多培訓機構來說損失慘重。所以總得找點點子來宣傳或者讓家長覺得我們很重視學員。
  • 陪著≠陪伴,千萬別做「隱形父母」,如何做到有效陪伴?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陪伴,所以我們給了孩子陪伴,但那是有效的嗎?所謂有效的陪伴,就是放下你的期待,放心你的壓力,放下你的手機還有各種電子產品,走心[心]只需要每天專注的陪伴孩子15分鐘,其實有效的陪伴並沒有你想像中複雜,就是用有限的時間去高質量的陪伴。
  • 家長必讀!如何有效的陪伴孩子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陪伴,但是說到有效的陪伴孩子,有幾個家長真正的做到了?雖然我們給了孩子陪伴,但那是有效的嗎?所謂有效的陪伴,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爸爸或媽媽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動,心無旁騖沒有跑神,沒有想著工作,沒有想著壓力。只有家長樂於陪伴,善於陪伴,才能更了解孩子,最大限度地滿足孩子成長的身心需求,讓孩子感受父母的關懷和愛。如果家長因為其他原因沒有陪伴孩子,會失去見證孩子成長的過程,怎樣陪伴孩子才是最有效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陪伴是否有效由孩子說了算
    如果孩子本身並不是「高需求寶寶」,而又表現出「粘人」的話,一般是有兩種情況:一是父母有長時間跟孩子在一起,但是心靈沒有發生聯結(身在心不在),沒有形成有效陪伴,得不到有效陪伴的孩子會通過「粘人」的方式來向父母「索取」自己所需要的;二是父母本來已經身心疲憊了,但是了解孩子需要陪伴的需求,努力用心陪伴孩子,孩子的潛意識可以感受到父母「身心的分裂」,會無意識地通過「粘人」這種方式來提醒父母,
  • 孩子堆成山的問題,家長不可能都回答,怎樣有效回答孩子的問題?
    有家長問:孩子堆成山的問題,家長不可能都回答,怎樣有效回答孩子的問題?這是一個好問題啊!如果你問:孩子喜歡問問題,家長該怎麼辦?我馬上會回答你:這不是好事嗎?我們做家長的好好回答就是!但你問得是:孩子的問題堆成山——這就是很多很多了——家長的精力已經不足以應付孩子的問題了。我給的觀點是:不走極端。對孩子的問題,有時間答,家長還是儘量答;實在忙,合理安排好時間答,或救助於相關工具(包括專家)。
  • 「放假了,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當孩子這樣問你時,你如何回答?
    媽媽被問的煩了,就隨手把手機給了小靜,想了想,又說:「那你答應我,只能玩一會兒。」你不是老想去玩。」在孩子想玩手機這件事上,不同家長的回答,會養出完全不同的孩子。也陪著我其實,很多時候,大人也很需要孩子的陪伴。
  • 媽媽爸爸我想玩我的手機, 大多數家長回答:玩一會兒
    許多家長報告說,孩子在家裡對自己說的最常見的句子是:「媽媽(爸爸)我想玩我的手機。」大多數家長回答:玩一會兒。因此,當涉及到假期時,許多孩子會沉迷於移動世界,無法自拔。最近的數據顯示孩子們每天打半小時的手機,平均每分鐘眨眼7次以上,淚膜破裂時間平均不到5秒,從長遠來看,視力會急劇下降。
  • 對孩子來說,家長怎樣的陪伴是有意義的?是最有效的?
    家長要和孩子共處約40天左右,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時間裡,如何有效的陪伴孩子?是每一位家長值得深思的問題!作為家長的您屬於上面的哪一類呢?或許兩者都不是、或許處於中間狀態,您反思過自己陪伴孩子方式了嗎?是否有意義呢?那怎樣的陪伴是最有意義的?最有效的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我們要給孩子提供與創造良好生活的環境和和諧的氛圍 。
  • 家長,這種陪伴你做到了嗎?
    家長陪伴孩子的方式多種多樣:1.陪在孩子身邊時,請關掉手機。既然陪伴就要用心,孩子長大似乎就在一瞬間,有時間就多陪陪吧。2.和孩子一起讀繪本。這種陪伴方式是非常傳遞正能量的,既可以培養親子關係,又可以讓孩子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家長還可以通過故事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 「媽媽你會去看我表演嗎?」六一來了,家長卻想哭了
    她一直沒有告訴媽媽自己表演的節目內容,因為她想給媽媽一個驚喜。但是當她問媽媽:「媽媽,你會去看我表演嗎?」媽媽卻說工作忙,有可能沒時間去看她的表演。琪琪覺得很失落,也很難過,她悄悄躲在房間裡哭了。但是很多家長都只能失約,因為他們還在為生活而打拼,並沒有陪伴孩子過六一的特權。
  • 高質量的陪伴孩子,你做到幾點?
    怎樣的陪伴,才是高質量的陪伴?高質量陪伴孩子做好這些事其實很簡單這樣陪伴,促進孩子智力發展0-3歲,是孩子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大腦發育將完成80%,性格養成和行為習慣將基本確立。認真的回答孩子的&34;。寓教於樂,帶領孩子探索世界。孩子非常有活力,對什麼都感興趣,而且有時會不知疲倦。請教孩子問題你會請教孩子問題嗎?培養孩子自信心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請教孩子問題。家長請教孩子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增加孩子的自我價值感,讓孩子擁有成就感,積累自信心。
  • 他能做到飛機上改試卷210份,而你能做到半小時陪孩子嗎?
    隨著我國教育機構的不斷出現,似乎給當父母的省下了不少心,儘管補習費用並不低,但卻有很多家長願意為了孩子繳這一份昂貴的補習費,甚至有些家庭兩口子加起來才6000多塊,可用在孩子教育上則可佔去三分之二,對於家長來講,壓力非常之巨大。
  • 孩子沒有做到,那作為家長的你做到了嗎?
    聽完之後,我問她:那你做到鑰匙不亂放,手機不亂放,衣服不亂放了嗎?她看了我一眼,她說:我每天那麼忙,衣服脫了就放在沙發上,哪有時間整理啊?我說:那平時你們都不整理,孩子模仿能力那麼強,她怎麼會整理呢?你要慢慢地改掉你的習慣,讓孩子耳濡目染,細心地教導,這樣才能給她樹立一個好榜樣。訓斥和打罵只會加重孩子叛逆的步伐,也會導致親子關係變得越來越差,這是你希望的嗎?
  • "媽媽你愛我嗎"?孩子頻繁提問,父母不妨試試這樣回答
    陪女兒看電視,出現了家人團聚的劇情,女兒突然問我:&34;突如其來的問題讓我下意識地回答:&34;接著她又問:&34;老公一頭霧水,索性回答:&34;女兒伸出手,微笑道:&34;原來給我們設&34;,老公答應了她的要求。晚上睡覺之前,女兒又問了三遍&34;。
  • 有效的陪伴是保護孩子興趣,學習持久的關鍵
    我問他為什麼,答曰,因為缺少對手,所以也就不想學了。我的心中突然被重重一擊。我對孩子說:「來,快擺上棋盤,你來教教媽媽剛學的新招吧!」孩子愣了一下,馬上狂歡到,「太好了!我跟你說,我最近學了很多招數呢!」我笑吟吟地看著那個研究西洋棋的孩子又回來了。
  • 疫情之下,陪伴孩子寫作業的家長們,你是否進了這些誤區
    很多家有兒女的朋友都發現,陪伴孩子寫作業,愈發成為了一種高危職業。職場上叱吒風雲的各路精英,在陪伴孩子寫作業面前,無不紛紛被斬落馬下。孩子的心裡會很不安,他看著別人能做到做好,他自己不能,你覺得他會快樂嗎?孩子在學習這個主導活動中沒有成就感,他是不會快樂的。況且,小學階段的孩子,他對自我的評價,是依靠外在環境的反饋來進行。孩子會在與其他孩子的比較中,給自己定位;會依據他人對他的評價來評定自己。同學們都會,我也會,我是行的;同學們都會,我不會,我不如他們!
  • 試試「聯結式陪伴」,不花時間也能有效陪伴
    在這張圖片持續刷屏的時候,大家都感慨:別再說自己陪伴孩子了,你充其量就是"陪著"。誠然,陪伴是父母最好的愛,但是陪著≠陪伴,這是很多中國家長都沒意識到的。雖然有時間陪伴孩子,但缺乏有效溝通,是當下最普遍的一種精神上的失陪,這樣的陪同不算陪伴。這種陪伴稱作假裝式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