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愛我嗎"?孩子頻繁提問,父母不妨試試這樣回答

2020-08-30 棒棒糖育兒秘籍

陪女兒看電視,出現了家人團聚的劇情,女兒突然問我:&34;突如其來的問題讓我下意識地回答:&34;接著她又問:&34;老公一頭霧水,索性回答:&34;

女兒伸出手,微笑道:&34;原來給我們設&34;,老公答應了她的要求。晚上睡覺之前,女兒又問了三遍&34;。

傳統觀念中的含蓄表達,使得我們對孩子的愛比較隱晦。對他們各種關心,也無法匯聚成一句&34;。從古至今,大多數父母都是這樣&34;。但年幼的孩子則不同,他們不會掩飾內心的愛意,也希望得到準確的答案。

當自家寶貝問到&34;,你會如何回答呢?想必有些家長會說:&34;當然也有父母會直截了當地表示:&34;

孩子整天和父母相處,為何會問是否愛他呢?主要有這3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缺乏安全感。

每天忙於工作的家長,和自家寶貝相處時間不多。有時回到家中,也沒有精力陪他們交談玩耍。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和關愛,孩子的安全感會逐漸下降。他們無法和父母建立感情連結,懷疑自己被討厭、嫌棄,便會問這個問題。

一方面是為了確認父母是否關心自己,減輕內心的焦慮不安;另一方面也在暗示:爸爸媽媽你們該陪伴我了。得到了肯定回答之後,他們的安全感也會逐漸提高。

第二個原因:影視動畫的影響。

西方國家表達情感較為直接,每天清晨、睡前,都會脫口而出&34;。當孩子看到相關的影視劇、動畫片時,對這樣的情感表達感到新奇有趣。他們也希望可以和父母像朋友一樣,每天習慣性地說&34;。

畢竟孩子缺乏健全的價值觀,父母很多無言的愛,他們無法及時感應。對於直截了當的愛意表達,他們能夠快速接受並予以回應。

第三個原因:趁機提出某種要求。

有些孩子喜歡給父母&34;,提出要求之前,會進行各種談話。一句&34;,便可以順利讓自己的要求得到滿足。當我們回答&34;,孩子便可以順理成章地讓父母滿足他們的請求。

就像我女兒,她的本意是想買新衣服。但為了避免被拒絕,她便問我是否愛她。我回答之後,倘若拒絕請求,便是不愛她。很多家長遇到這一招,都會同意孩子的要求,畢竟愛需要證明。

當孩子問&34;,家長要如何回答才能維護親子關係呢?試試這三個方法。

首先,直白表達愛意

哲學家羅素曾說:對孩子來說,父母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

對於&34;這個問題,家長直白地表達出自己的愛意。每天清晨、睡覺前、晚飯後,都可以告訴孩子&34;。起初可能會感到不適,但習慣了直白的表達,能夠更好地和寶貝建立深厚感情。

聽到父母的肯定回答後,他們內心的疑慮也會消失。每天感受到家庭的關愛和溫暖,孩子也會聽從父母的指令,做一個&34;。

其次,反問孩子。

回答完孩子的問題後,家長可以反問道:&34;有些含蓄的孩子可能會不停點頭,今後在某個特殊的場合會勇敢地說出&34;,反問不僅可以再次拉近親子關係,也可以了解他們和父母的感情深度。

之後家長可以順勢和孩子交流,給其暢所欲言的機會。一方面可以知曉他們內心的想法,及時引導教育;另一方面也給了孩子了解父母的機會。

最後,經常予以陪伴。

即便是聽到父母的一句&34;,但孩子也希望看到行動證明。平時回到家中,可以適當陪他們互動娛樂,或是坐下來閒談。親子之間建立了緊密的聯繫,孩子才不會和父母疏遠。空閒時可以帶他們去戶外玩耍,豐富其精神世界。

內心時刻充滿愛意,孩子自然不會頻繁問&34;這樣的問題。親子之間所有的愛意都在生活細節之中。


寄語:孩子像是獨自飛翔的鳥兒,父母則是供他們棲息的山林。適當表達自己的愛意,可以讓他們隨時感覺到愛與溫暖。今後步入社會,他們也會善待他人,孝順在父母身邊。你家寶貝會問這個問題嗎?你是否會直白表達愛意呢?

相關焦點

  • 聰明的孩子愛發問,智慧的父母這樣回答
    孩子:「媽媽,為什麼要吃水果呀?」媽媽:「媽媽問你,你最愛吃什麼水果?」孩子:「櫻桃」。媽媽:「為什麼喜歡吃櫻桃?」孩子:「因為甜、好吃....」。媽媽:「你用什麼感覺到甜呀?」孩子:「嘴巴、舌頭..」
  • 高情商父母的語錄寶典,孩子問:媽媽我是從哪來的?金星這樣回答
    金星在一期節目中曾說過,她四歲的兒子問過她自己是從哪裡來的,面對孩子這樣的問題,金星選擇坦誠的告訴兒子他的來歷以及自己的過去。她對兒子說:我自己生不了孩子,所以領養了你們。"兒子說其實想媽媽生自己,著實讓人感動。
  • 「媽媽,我想玩手機」,你會怎麼回應?不妨來看看猶太父母的回答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家庭教育是一條漫長的路,在這條路上,由父母帶著孩子探尋方向。很多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像指路燈,總能對孩子產生影響,比如回答孩子的「我能玩手機嗎?」這個問題時,不同的回答方式會有不同的結果。
  • 「爸爸你在欺負媽媽嗎?」面對5歲女兒的提問,媽媽的回答好有愛
    剛剛學會說話的寶寶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遇到的事情都想問個「為什麼」,逼得媽媽們恨不得把寶寶變成「十萬個為什麼」。對於寶寶的問題,家長應該在不偏離原理的情況下簡單的說明,可能寶寶聽完也是一知半解,甚至哪天還會因為亂用詞語鬧出笑話,這些都不要緊,重要的是父母對於寶寶提出疑問都有答覆。「爸爸是在欺負媽媽嗎?」
  • 「媽媽,我能再玩10分鐘嗎?」父母這樣回答孩子也太贊了吧
    「媽媽,我還想再玩10分鐘遊戲,好嗎?」「求求你啦,就10分鐘,我保證!」這樣的對話,經常出現在親子對話中。看似是日常的小事,其實是孩子在向父母討價還價,嘗試觸碰父母的底線。「媽媽,我可以再玩10 分鐘嗎?」「可以再讓你玩一會,現在時間還早,媽媽再讓你打2局遊戲,2局結束以後,就該睡覺啦!」
  • 三歲寶寶愛提問,回答孩子問題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重?
    「為什麼綠燈才能過馬路」「為什麼這個車要停在這裡」「為什麼這個螞蟻要這樣爬」一開始覺得孩子好奇心強,好學上進是個好事兒,耐著性子回答幾輪,孩子總會問到你啞口無言,開始思考人生真諦。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和我們有一樣的經歷,自家寶寶從某刻開始特別喜歡問「為什麼」。那麼面對家裡的好奇寶寶,家長們該如何應對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媽媽,你愛我還是愛爸爸」,這樣回答,孩子會更幸福
    導讀:「媽媽,你愛我還是愛爸爸」,這樣回答,孩子會更幸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你愛我還是愛爸爸」,這樣回答,孩子會更幸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問「我和弟弟你喜歡誰?」高情商的父母這樣回答
    薩姐出品01昨天,身為二胎媽媽的我被女兒問了一道「送命題」。 她問:「媽媽,我和弟弟你喜歡誰?」 我想也不想就回答:「當然是都喜歡啦!」 這時群裡有位研讀心理學的媽媽安慰說,這其實是孩子心理的一個正常反應,我們先不要驚慌,也不用過分愧疚。 但是,當孩子問「我和弟弟/妹妹你喜歡誰」這樣的問題時,怎麼回答還真的很有講究,隨口就說「都喜歡」,孩子可能知道你只是敷衍。
  • 「媽媽,我從哪裡來?」面對兒子尷尬提問,霍思燕的回答堪稱典範
    相信很多家長都面臨過孩子這天真無邪,又具有哲學意義的「靈魂拷問」。然而父母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你是我充話費時,別人送的。」「倒垃圾時,從垃圾堆裡撿來的。」面對孩子的提問,很多父母羞於啟齒,因此總是「打太極」式的迴避。
  • 孩子問「媽媽我是怎麼來的」?媽媽這種回答,充滿幽默又有科學性
    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媽媽你能不能告訴我,我是從哪兒來的啊?」面對孩子的好奇,有些家長也只能騙孩子說「我是在垃圾桶旁邊裡撿到的你」,「你是當時充話費送的。」「你是天使送給媽媽的。」而面對這樣的回答,可能三歲以下的孩子會很樂意的接受,之後甚至還會不了了之。但是一定程度上這樣敷衍的回答孩子,可能會引發孩子的更多問題:「從垃圾桶旁邊撿來的,那麼媽媽還會把我丟回去嗎?」——讓孩子變得膽怯,擔憂媽媽會拋棄自己。
  • 兒子:媽媽我從哪裡來?霍思燕「教科書」般的回答,是父母的標杆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媽媽,我從哪裡來?」孩子這句天真無邪的提問,對於父母來說無異於是一則「靈魂拷問」,父母的答案也就五花八門。「從垃圾桶撿來的」「媽媽肚子裡出來的」「充話費送的」「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面對這樣簡單的一個生物起源的問題,多數父母都支支吾吾答不上來,即便答上來的,也令人啼笑皆非。是父母們真的不知道嗎?當然不是,而是羞於啟齒。
  • 「爸爸,你為什麼打媽媽?」父母不要躲躲閃閃,這樣回答受用一生
    導讀:「爸爸,你為什麼打媽媽?」父母不要躲躲閃閃,這樣回答受用一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爸爸,你為什麼打媽媽?」父母不要躲躲閃閃,這樣回答受用一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你為什麼忙得沒時間陪我?」你的回答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地鐵上,聽到有個女孩問媽媽:「隔壁媽媽不上班,每天都在家裡陪寶寶,你為什麼不能陪我?」她媽媽說:「人家有錢啊,你爸媽哪有能力不上班!」這樣的回答,會讓孩子產生只有無能的人才去工作的想法,也讓父母充滿無力感。父母的這種無力感,也會讓孩子變得自卑。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古詩啊?」面對孩子的提問,寶媽機智回答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古詩啊?」面對孩子的提問,寶媽機智回答在網上看到過一篇文章,文章的內容大概是媽媽要求孩子背誦古詩詞,但孩子不願意,還提問媽媽為什麼要背誦古詩詞啊?而這位媽媽的回答也是非常機智,她低下頭跟孩子說:我要求你背誦古詩詞,並不是想讓你未來變得多優秀,多有文化。
  • 女兒提問「爸爸,我是順產的嗎?」爸爸的回答讓媽媽哭笑不得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千萬個家庭,父母與孩子之間也有千萬種不同的相處模式。「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在孩子的世界裡,最受歡迎的往往是那種充滿童真和幽默的爸媽。女兒提問「爸爸,我是順產的嗎?」
  • 家長越重視孩子思維專注力培養,孩子越愛動腦筋,不妨試試
    前兩天篇文章,我分別把視覺和聽覺專注力培養方法講了,細心的家長會發現之所以沒有把孩子這兩方面的專注力培養好,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家長自身缺乏學習意識。真在實踐育兒時,常常有一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感覺。本篇文章我從培養孩子思維專注力方面著手,請一位學霸家長來談談她是如何在這方面做的,如果你想讓孩子有優秀的品格,有出色的成績,不妨用心學習借鑑一番。常言道:三人行,必有吾師。
  • 「媽媽,我想再玩一會」,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每天堅持分享家庭教育經驗、育兒優質內容,喜歡的請關注!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馬卡連柯曾說,「父母對自己的子女愛得不夠,子女就會感到痛苦。但是,過分的溺愛雖然是一種偉大的情感,卻會使子女遭到毀滅。」
  • 媽媽,老師不喜歡我,你的回答讓孩子重拾自信
    導讀:媽媽,老師不喜歡我,你的回答讓孩子重拾自信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老師不喜歡我,你的回答讓孩子重拾自信!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媽媽,老師今天再次批評我!」
  • 父母怎樣提問,孩子才願意回答,3個啟發式提問技巧,讓娃樂開口
    在遇到一個問題或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怎樣提問,孩子才願意回答?要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們先來看傳統的教育方法:傳統教育方法通常是將問題的答案直接交給孩子,比如,告訴孩子「不要這樣……;不能那樣……;你應該這麼做……;你必須那麼做……」,呈現出一種簡單粗暴、給人滿滿的命令式的味道,很顯然這會讓孩子感到很不愉快,不僅缺乏對孩子尊重感,更缺少一種引導孩子主動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 「媽媽,我數學每次考都是八十多分」,聰明的媽媽這樣回答
    有位小朋友對她媽媽說,媽媽,我每次數學考試都是八十多分,低層次的媽媽就會這樣說,別人都是九十多一百。孩子聽了媽媽的話,像洩了氣的氣球一樣。其實,每個孩子都很優秀,被認可,被欣賞,是孩子成長的土壤,這位媽媽這樣的回答,就很容易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行。讓孩子覺得很自卑,而且這樣說也很影響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