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基於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

2020-12-09 騰訊網

以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於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見此學科「聽」「說」「讀」「寫」宜並重,誦習課本,練習作文,固為讀寫之事,而苟忽於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將減損。

——葉聖陶

「口頭為語,書面為文。」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概括言之就是五個字:聽、說、讀、寫、思。

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總結起來我認為應主抓以下四大版塊:

一抓書寫(識字、寫字),

二抓積累(朗讀、背誦),

三抓思考(閱讀、理解),

四抓表達(書面、口頭)。

——一抓書寫:識字與寫字是貫穿小學始終的一個重點教學任務。

在小學階段需要將常用漢字都識記完,特別是在低年級,需要運用各種教學辦法促進學生識記漢字,這樣學生到了高年級才能有自主識字的能力。

其次便就是寫字了,我們的目標不是要將每一個小孩培養成為書法家,但是我們要讓每一個小孩從小就記住:橫平豎直寫好方塊字。我們的漢字之所以又稱為方塊字,是因為要把握每個漢字的總體外形是方的,每個字寫出來都是能夠站的穩的。

——二抓積累:朗讀與背誦是語文素養積澱的基礎環節。

語文課堂教學是在朗讀中完成並得到升華的,我們每一篇課文的講解,都要設計好朗讀環節。

我認為朗讀可以分為這幾個階段:基礎階段是讀正確、讀通順,第二階段是讀熟、讀流利,第三階段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有感情朗讀。

所謂熟讀成誦。我們在反覆操練讀的過程中,讓重點內容記入腦海中,知識就有了積累。

——三抓思考:閱讀與理解讓語文學習有深度。

以課文為範本,把閱讀教學常態化。我們在教學每一篇課文時,都要在教學之中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因為閱讀能力是不可能是一撮而就的。在教學課文時,我們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學情,合理設置問題,就是說問題的難易度要根據班級學情來定,要通過問題的設置讓學生進行思考。比如太簡單直接的問題,可在低年級使用,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並為學生奠定閱讀基礎,到了高年級可結合所教授的課文和本班學情提一些更為深層次的問題,能夠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時融入學生自身的見解。

以考題為導向,把閱讀題放到日常教學中。每學期開學後,可收集近幾年的考試真題做為研讀範本,知道考試的側重點,把備課環節中的備考點在每節課中落實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既得到思維的訓練,又能接觸到閱讀題的題型和掌握做閱讀題的方法。

——四抓表達:表達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小學的習作,是書面表達。低年級的看圖寫話,中高年級的作文,是語文試卷上分值佔比很大的題目。

小學的習作,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字詞句段篇。

所以我們從一年級開始識字,首先組詞,其次是造句,接著看圖寫話將句子寫成片段,最後是從三年級開始寫整篇的作文,各個環節環環相扣,每一個環節都有其存在的作用,每一個環節的訓練都關係到後面的環節。

同時我們也要清楚的認識到「字詞句段篇」的訓練不是分年級獨立的存在,不能認為認字造句是低年級的事情,到了五六年級也不能認為片段訓練是中年級的事情。而是要把它看成一個整體的過程再不斷複習訓練,鞏固提高。

平時在課堂上訓練表達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口頭表達來訓練,可以說口頭表達是訓練書面表達最基礎,最有效的方式。因為我們除了習作課,不可能有那麼多時間用於課堂上練習書面表達(當然,我們在很多課文教學重點句子時,會拿出時間來訓練仿寫句子,這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所以我們常態化的訓練表達的方式就是口頭表達。

也就是我們經常在課堂上的問答和交流,要重視引導學生養成完整的說一句話的習慣,也要重視引導學生通過使用一些修辭手法去豐富一句話,也要重視引導學生通過三五句話把一件事情說清楚,等等。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持續關注這些方面的素養在課堂中落實,我們備課也要圍繞這幾個核心點去思考,在不斷的實踐中去總結,形成自己的課堂常規和教學風格。下面針對核心素養的幾個方面,簡單闡述一下。

一、聆聽是交流的基礎

善於傾聽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必備能力。新課標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要求學生學會小組合作交流,從多渠道獲取知識,在小組合作交流時,學生要會質疑,會自主發現知識,會自主構建知識體系,想要做到這些,就需要培養學生的仔細聆聽的好習慣。那怎樣才能培養學生專注聆聽的習慣與能力呢?

1.增加趣味讓學生愛聽

我們在課堂上要讓教學變得「有趣」,如教師幽默風趣的語言、精心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以及對學生不斷地鼓勵,都會激發學生傾聽的興趣。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比如多媒體輔助教學,圖片、聲音、視頻等都會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他們會進入情境之中,自然而然就會認真地聽。

2.教給方法讓學生會聽

(1)首先讓孩子明白怎樣聽別人說話才是正確的。傾聽時,眼睛看著發言人,耳朵認真聽,手不玩東西,只有這樣做才是一個懂禮貌、明禮儀、會學習的好孩子;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讓學生聽清楚問題是什麼,教會學生會判斷問題的重點或核心是什麼,學生需要準確抓住問題的重點,思考組織好問題的答案後再回答。

(2)其次讓學生帶著任務聆聽。在課堂交流中,聽了教師和同學的發言,讓學生把教師和同學的發言複述一遍,以此引導學生認真聆聽他人的發言。還可以讓學生邊聽邊想,在課堂中經常訓練,可使學生養成認真聆聽別人講話並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補充說明的習慣。

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後也要及時進行評價。尤其是對那些不能做到認真聆聽的學生,教師要善於去捕捉學生的進步,即使只有一點進步,教師也要及時表揚學生,讓這些學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認真聆聽的好習慣。

二、「能說會道」是成為社會人才的基本要素之一

1.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1)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課堂上,教師要尊重、愛護學生,以平等的地位民主的和學生對話、討論,鼓勵學生落落大方、流暢自然、理直氣壯的與文本、作者、老師、同學對話,讓學生有想敢言、有疑敢問、有問敢論。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暢所欲言。

(2)改變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規範交流語言形式。在語文課堂上,要充分發揮成長教育的優勢,打造活力課堂。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要堅決徹底地建設好「小組制」,小組裡設有組長、副組長、中心發言人等職務。在教學設計中要遵循這樣的環節:老師拋出問題,小組討論交流,然後小組派代表上講臺上給大家匯報、闡述觀點,激發學生「我敢說、我來說、我想說、我能說」的願望,培養學生「我會說」的信心。在討論、匯報過程中,小組內分工要明確,哪些是主要發言,哪些是補充的,做到人人有思考,人人要發言。

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語言源於生活。課堂、學校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小版塊,要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能只停留在語文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讓學習為生活服務。老師要充分利用課內外的活動時間,抓住時機,把握形式,開展諸如「讀書論壇」「辯論賽」「拍賣會」之類的活動,在生活中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交流習慣,從而形成大方、文明的交流態度,逐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靈魂

小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從朗讀開始的。所以,最初的閱讀能力只能是朗讀。學習語文,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也就是說,在語文教學中合理而恰當地運用朗讀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深化語文的課堂功效。

《語文課程標準》中把「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放在語文教學目標的首要位置,這也說明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實踐也證明,朗讀很重要。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語文教師也都有這樣的體會,善於朗讀的學生不光閱讀分析能力強,作文也寫得好。可見,朗讀訓練是學好語文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的朗讀訓練,培養學生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要求他們讀每篇課文都要用正確流利的語言讀出語氣、讀出節奏、讀出感情。首先要正確地讀,要求學生用普通話,聲音洪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其次,是流利地讀。

在正確讀的基礎上,重點要求讀得連貫自然,不讀破詞句;再次是有感情地讀。在讀音正確、速度合適的基礎上,把握語氣的輕重緩急,尤其是體現在讀好人物對話的不同。如《釣魚的啟示》一文中有一句:「啊,這麼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鯰在銀色月光下輕輕翕動著。有些同學讀出驚奇的語氣,有些同學讀出得意的語氣,等等,可尊重學生的感受,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教學中還可以設計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讓孩子們在靈活多變的教學過程中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

從不同的角度來設計,讀書的形式也就多種多樣。

從閱讀目的角度來設計,可以用引讀、範讀、賽讀、評讀、品讀。

從閱讀速度的角度來設計,可以用速讀、慢讀、跳讀。

從閱讀人數的角度來設計,可以用個別讀、開火車讀、小組讀、男同學讀、女同學讀,集體讀等。

從是否是否出聲的角度來設計,可以用默讀、朗讀、背誦。

從閱讀意圖的角度來設計,可以用精讀、略讀、瀏覽、正確地讀、流利地讀、有感情地朗讀。

從與其它語文學習相結合的角度來設計,可以用抄讀、讀思、邊讀邊想像畫面、誦讀、分角色朗讀、配樂讀、表演讀、讀畫、聽讀、讀說、讀寫等等。

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讓他們喜歡讀什麼就讀什麼,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為學生創造多種多樣自讀自悟的機會,在生動活潑、樂此不疲的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形成積澱,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

四、讀寫結合,課內課外結合, 提高「寫」的能力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它們相輔相成、密不可分,是個互補的過程。因此,課堂上抓好了「聽、說、讀」,「寫」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當然,提高寫作水平還需要加強讀寫結合 ,課內課外結合,多管齊下,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1.讀寫結合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不要放過任何一個訓練寫話的機會,如:補白、仿寫、擴寫、縮寫等等。在平時的課堂中訓練學生的思維,激發其想像力。

2.課內課外相結合

不管課內課外,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他們留意生活中的小細節,並且在課堂上可以有目的將課堂教學活動增加一些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為目的的課外內容。

除了培養觀察能力外,平時還要注重課外積累。讀課外書時要勤動筆,寫摘錄筆記,積累好詞佳句。平時多寫日記或周記,積累寫作素材。只有日積月累,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不斷提高。

總之,在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應始終著眼於學生的自主發展,從而達到實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終極目的。

相關焦點

  • 淺談基於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語文課堂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概括言之就是五個字:聽、說、讀、寫、思。——二抓積累:朗讀與背誦是語文素養積澱的基礎環節。語文課堂教學是在朗讀中完成並得到升華的,我們每一篇課文的講解,都要設計好朗讀環節。我認為朗讀可以分為這幾個階段:基礎階段是讀正確、通順,第二階段是讀熟、流利,第三階段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感情朗讀。
  • 嘉魚縣舉行基於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研討會
    12月11日,由嘉魚縣教研室主辦的「基於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旨在深入理解小學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切實提高我縣英語教師課堂教學水平。活動分課例展示、課例點評、專家講座三個環節依次進行。
  • 創新·升級·賦能 —全國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課堂教學提升專項研討會...
    ,本次會議旨在通過搭建平臺提升小學課堂教學水平,為新時代課堂教學進行創新、升級、賦能。希望通過開展此次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課堂教學研討會,全面落實核心素養至小學課堂教學中。    (語文分會場)  深圳市龍崗區高端教育引進人才、龍崗區深龍英才畢波老師作主題為《核心素養下的數學課堂教學路徑》報告,報告中畢老師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有哪些?」和「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落實核心素養?」
  • 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
    「核心素養」一詞相信對我們每個老師來說都不陌生,它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是課程設計的依據,引領教師的專業成長,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發展方向,是評價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據。
  • 「基於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部編教材閱讀教學研討活動」——高新...
    >begin--> 為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升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紮實落實統編教材的教學,2020年9月22日,高新區第八小學特邀全國語文教育專家、山東省教科院語文教研員、山東省小語會理事長李家棟老師,淄博市小學語文教研員丁華芳,高新區小學語文教研員張愛玲,與高新區全體語文教師一起
  • 我縣舉辦2020年基於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研討會
    12月11日,由縣教育局主辦,縣實驗小學承辦的2020年基於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研討會在縣實驗小學舉行。3位優秀英語教師帶來了趣味英語教學和精彩的點評。縣實驗小學的優秀英語老師王雨晴為4年級7班的36位同學帶來了一堂精彩的單詞與句型課。整個課程圍繞Amy尋找她的貓,帶領同學們認識了書房、臥室、廚房等5個單詞和一些句型。來自武漢市的優秀英語老師何小玲為6年級4班的36位同學帶來了非常不一樣的英語課。
  • 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核心素養的一種培養方法
    結合對《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目標》的分析,並聯繫自身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小學高年級語文的核心素養是有較強的獨立識字寫字能力,能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順序和基本表達方法按照這五個領域來分析上文中的小學高年級語文的核心素養分別屬於識字寫字、閱讀和寫作三個領域。   在這三個領域當中閱讀是核心。
  • 「千課萬人」第二屆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八大核心」與課堂落實專題研討會
    能力  品格  辯證解讀核心素養科學  責任  理智改善教學行為「千課萬人」第二屆小學語文核心素養「
  • 李凱莉: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陳先雲先生從理解、運用、思維與審美四個維度,列出了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清單,即語言理解能力、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和初步審美能力;並明確指出閱讀系列的語文課是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實施的主要途徑之一。陳先雲先生列出的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清單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即「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言理解能力、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可以整合為語言能力,體現語文課程的「工具性」。
  • 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滲透,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越來越成為教學的核心,對於語文來說,其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在開展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可能會更加容易一些,因為語文不僅要讓學生們學會讀書識字,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方面素養的提升,而需要注意的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並不是一味地去向學生們灌輸思想
  • 陝師大舉行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改革論壇
    「所有核心素養的形成必須通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胡衛平強調。在他看來,衡量課堂教學優劣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學生是否積極思考,讓學生經歷思維的過程比教學結論更重要。而思維型教學便是以思維為核心,將思維貫穿於課堂教學全過程,讓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處於一個思維放飛的狀態。
  • 基於核心素養的高中政治課堂情境教學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核心素養既是品格的體現,又是能力的反映,基於核心素養開展高中政治教學,能夠培養和鍛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個人修養。高中政治課堂強調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創新實踐,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時事政治的教學,更注重為社會培養出一批思想高尚、信念堅定的優秀青年才子。新課程改革對高中政治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希望學校課程教學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由於在很多高中學校,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部分教師並未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也正因如此,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手段顯得至關重要。
  • 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改進
    我們是從課程方案、課程標準裡通過介入學科核心素養來承接學生核心素養。比如2003版語文素養結構提出了能力結構、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三個方面。能力結構包括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一定審美能力和一定的探究能力。2017版語文素養結構提出了四大關鍵的學科核心素養:語言建構與應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的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這些構成了核心素養的基本學科理念。
  • 麗景小學舉行基於美術核心素養的大單元教學專題培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徐文君 通訊員 王芳 楊錄西為了提高學校美術課堂的教學水平,落實「基於思維能力提升」的課堂教學改革宗旨,8月25日,東營市教科院美術教研員卞全照老師「基於美術核心素養」的大單元教學專題培訓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麗景小學成功舉行
  •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語文核心素養是語文素養的綜合品質,存於內而現於外。可以說,一個學生沒有很好的語文核心素養作為後盾不但難以學好語文,也無法順應時代潮流、適應個人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需要。
  • 莒縣安莊鎮中心小學:基於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研討會
    大眾網·海報新聞通訊員 高月朋 日照報導  為進一步加強學校英語教師基於核心素養下教學基本功訓練,全面提升教師課堂教學綜合技能,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深度提升,9月27日,莒縣安莊鎮中心小學在潤德樓報告廳舉行了主題為「基於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故事教學—2020年安莊鎮中心小學英語教學研討會」。
  • 我市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啟動會在海陽召開
    2020年11月5-6日,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暨全市首屆課堂改革之旅啟動會在海陽召開。此次會議是關於全市課堂教學改革未來發展方向的大會,也是謀求我市教育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大會。會議旨在明確區域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思路、路徑規劃和推進策略。
  • 從「教書」到「教人」 看看巴蜀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尋找核心素養落地...
    「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變革」之語文學科組教研活動側記    華龍網11月13日11時20分訊(蒲思靜)核心素養該是什麼樣子?核心素養如何在學科教學中落地?本著開放的情懷、研究的精神,11月11日—12日,2016小學教育巴蜀峰會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變革研討會由《人民教育》重磅推出,在重慶市巴蜀小學校拉開帷幕。
  • 基於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的閱讀教學訓練
    文/齊澤宏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靈魂是培養具有核心素養的人,而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1]閱讀課是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有講讀課與自讀課之分。現行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閱讀鑑賞」部分的課文,是以單元結構編排的,每個單元由3至4篇課文組成,包括講讀、自讀和課外自讀三類課文,兼顧文體和人文內涵,並附有單元知識和課後訓練,其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等方面的語文核心素養。但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由於一些教師對教材的編排意圖理解的偏差,導致了不恰當的做法。
  •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核心素養和提升閱讀興趣
    本文結合了核心素養的概述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當前問題,並特別闡述了面向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核心素養概述:文中的核心素養是將語言能力作為核心要素的綜合素養。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核心漢語素養,滿足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