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經推薦過一份末日生存手冊,這是美國人給出的版本

2020-12-14 好奇心日報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發布,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

美國總統川普(President Trump)威脅要「徹底摧毀朝鮮」。接著,又一場颶風襲來、墨西哥接連發生強烈地震、恐怖分子在英國倫敦發動了襲擊事件。而這些僅是過去幾周發生的事。

是的,世界末日要來了。有什麼是我們可以提前準備的嗎?

這不是哲學問題,也不屬於神學範疇。如果你對這個問題還有異議的話,那麼可以就此打住。

隨著天災人禍的消息不斷登上各大新聞頭條,美國富裕的偏執狂們開始認真考慮遠離都市的生活。如果你也屬於這個不斷壯大的群體,那麼當想到「活命主義者」時,或許你的腦海裡會開始出現一個截然不同的畫面。你想到的可能不再是蝸居在洞穴裡,穿著迷彩軍裝,儲藏了大量罐頭食品,怒目而視的人的形象,而可能是你自己。

如今這個世界,防彈地堡已經取代特斯拉汽車,成為矽谷年輕富豪們最顯赫的身份象徵。這種情況下,似乎所有人都是「末日生存者」,即便我們討論的「生存」僅意味著,當他開著路虎汽車(Range Rover)前往康乃狄克州利奇菲爾德縣時,除了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皮箱還會帶一個裝備齊全的「求生背包」。以下是《紐約時報》為新活命主義者準備的末日求生清單。

1. 求生背包

一隻求生背包是逃生的關鍵。圖片版權:Tony Cenicola/《紐約時報》

電網已經癱瘓,超級市場被洗劫一空。城市瀕臨崩潰之際,除了阿普唑侖(又名佳靜安定,臨床一般用於抗焦慮和催眠,譯註),你首先想要獲取的就是一隻裝備齊全的求生背包。

這些突然時髦起來的求生背包又叫逃生包,一般重量極輕,屬於軍用級別,裡面裝著至少可以滿足一個人 72 小時需求的物資。市面上現成的求生背包裡面有淨水片、保溫時間可持續 20 小時的懷爐以及多功能鐵鏟等基本用品,在電子商務網站亞馬遜(Amazon)有售,價格不到 200 美元(約合 1300 元人民幣)。

然而,狂熱的末日生存者絕不會只通過點擊滑鼠單純購買來解決關乎自己生死存亡的問題,所以一些網站才會針對常規的求生裝備,不斷提出創造性的改進建議。Graywolf Survival 建議在求生背包裡放一根裝在錫盒裡的鋸條,可以用來採伐木材。Survival Life 則宣揚在求生裝備中加入女性衛生用品,即便男士也可以用來處理傷口處的血。

安德魯·龐修斯(Andrew Pontius)是密蘇裡州堪薩斯城的一名市場營銷顧問兼災難準備指導員,他還運營著一個叫做「求生背包學院」(Bug Out Bag Academy)的網站。他說:「只要這些設備能派上用場就行了,這是最重要的。」

2. 銀制錢幣

圖片來自 Pixabay

2 年前,歐洲發生債務危機,歐元貨幣聯盟有分崩離析的危險。希臘被迫關閉銀行,並限制國民每日最多只得從自動提款機提取 60 歐元。而在美國,也有包括對衝基金資深從業人士詹姆斯·裡卡茲(James Rickards)和曾擔任裡根政府白宮預算辦公室主任的大衛·斯託克曼(David Stockman)等知名作者堅持認為,美國很快就會爆發更大規模的危機,華爾街將遭受重創,美元將大幅貶值。

難怪有這麼多包括商務人士在內的末日生存者都將金銀看作應對危機的一種重要防範手段。

雖然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經常製造新聞,不過很多末日生存者正悄悄在他們的求生背包裡裝入成捆的 1965 年前發行的 10 美分、25 美分和 50 美分硬幣。這些硬幣的含銀量為 90%,可以從硬幣交易商和貴重金屬網站上買到。當前銀價為每盎司 17 美元。一位末日生存者在 SurvivalistBoards.com 網站上寫道:「金融危機之後,銀是除了高速導線以外,我最優先選擇的貴金屬。」

金價目前在每盎司 1300 美元附近徘徊。相比而言,這些舊的銀幣面值都比較小,一旦經濟出現了如末日驚悚科幻動作片電影《瘋狂的麥克斯》(Mad Max)裡一樣的情形,它們剛好可以用來交換一條麵包或者一個套筒扳手。即便如此,一些活命主義者還是對銀持懷疑態度。一位化名 Selco 的都市災難生存專家說:「假設 100 美元可以買到 5 個銀幣,那麼為什麼不用這 100 美元買 100 個湯罐頭呢?」

3. 以物易物

圖片來自 Wikimedia Commons

試想發生了一場真正的經濟災難,相形之下,德國 1920 年代的惡性通貨膨脹,那種馬克幾乎成了廢紙,人們需要推著一手推車的錢去買東西的情況,就好像小巫見大巫。為了應對最最糟糕的情況出現,相比金銀,一些末日論者更傾向於選擇衛生棉條、蔬菜種子和香菸(監獄裡永不過時的交換媒介)等主要的日常用品作為替代物。

酒,特別是便於交換的小瓶裝酒,也將會是一件熱門的商品,因為它不僅可以減輕末日後人們在廢墟中求生的苦痛,而且正如一位用戶名為「Survival Mom」的博主所指出的,酒可以作為消毒劑或草本治療酊劑的配方,提供了很多額外功能。

澤維爾·託馬斯(Xavier Thomas)和妻子愛麗絲(Elise)共同運營著一家英國網站 MoreThanJustSurviving.com。他說,對以物易物的設想未必只是末日論者的異想天開。

他說:「我們看到如 2001 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機或巴爾幹戰爭等那些社會體制系統性崩潰的例子,在進行交易時,最有價值的商品顯然是罐裝食物、汽油、電池、便宜的比克打火機等人們最需要的東西。一個經驗法則就是如果你發現一件商品在應急時非常有用,那麼當危機發生時,你一定能找到願意跟你交換這件商品的人。」

4. 除了「臥倒和掩護」以外的方法

川普總統在聯合國向朝鮮發出威脅時,很多末日生存者條件反射,第一時間檢查了他們的核災難救生包。自從後院防彈避難所過時以後,面對升起的蘑菇雲,如何逃生似乎已經成為非常迫切的事。

一些末日生存者對未經證實的家庭偏方深信不疑,比如他們希望通過在床單上撒嬰兒痱子粉的方法阻擋 X 射線,或者寄希望於大量服食薑黃粉和黑胡椒的混劑,來抑制腫瘤生成。還有一些人則轉向基本需求,購買如蓋革計數器(Geiger counter,一種用於探測電離輻射的粒子探測器,譯註)、皮夾大小的輻射檢測標識(RAD badge,一種證件標識,可以檢測你可能遇到的輻射程度,譯註)、碘化鉀片或者 Seychelle 牌防輻射家庭裝用水壺。製造商聲稱,這款水壺可以過濾掉「99.99% 核活動產生的主要汙染物。」

或者人們可能只想囤積毛毯、復活節巧克力小兔子、喜姆瓷偶或者后街男孩的經典周邊。在遭受直接打擊後,這些東西也會帶給人們一定的安慰。

5. 其它求生用品

如果發生了大災難,一定要帶上安全套。這聽上去可能像是大學生聯誼會定製 T 恤上的標語,不過安全套絕對是活命主義者的愛物。根據逃生指導員、電視主持人克裡克·斯圖爾特(Creek Stewart)所說,(無潤滑劑的)安全套分量極輕,又超級小巧,而且持久耐用,可以臨時用來裝水,用作點火器,或者因為它本身有彈性,可以臨時用作彈弓,獵取小動物。

根據 YouTube 帳戶名為「SensiblePrepper」的博主介紹,安全套充氣之後,還可以用作浮標或信號裝置。哦,當然了,它們最基本的功能效果也挺好。

6. 全副武裝,不過用什麼武器呢?

刀具能用來自我防禦。圖片版權:Tony Cenicola/《紐約時報》

假如在一場極具破壞力的颶風過後,或者發生了核反應堆堆心熔毀事故之後,紐約的法律和秩序失控,那麼上面提到的那個安全套彈弓就能剛好派上用場。雖然手槍是活命主義者最基本的自我防禦工具,但是因為紐約的法律嚴格限制市民獲取槍枝,所以手槍是可望而不可得的。另外,指虎、雙截棍、忍者飛鏢、彈簧刀、手腕支架彈弓以及裝了魔鬼辣椒粉彈珠的彩彈槍等等末日生存者最喜歡的自製工具也是法律禁止的。

那麼手無寸鐵又遵紀守法的活命主義者可以做什麼呢?由前海豹突擊隊隊員克林特·埃默森(Clint Emerson)撰寫的《100 種致命技巧》(100 Deadly Skills)被末日生存者奉為聖經,這本書給出了一系列關於簡易替代武器的建議,比如裡面綁著扳手的可摺疊雨傘。一名紐約市警察局(New York City Police Department)發言人說,「持有這種工具並不違法,不過如果用它對某人發動攻擊,那麼它們就將被視作武器。」

對,你會柔道也可以。不過紐約市末日生存者聯絡網(New York City Prepper’s Network)組織者、消防員傑森·查爾斯(Jason Charles)說:「一旦發生危險,赤手空拳地與敵人交手只能起到有限的自我防衛作用。」要平衡好求生背包的合法性和殺傷力,他說:「越簡單越好,錘子、短柄斧以及一些特定的重型工具都是不錯的選擇。」那堆舊的 25 分銀幣或許也能派上用場了。

7. 划船逃生

類似 Oru Beach LT 的摺疊式輕便皮划艇是曼哈頓末日生存者的必備。

住在美國西部的人們可以躲進偏遠的沙漠掩體,但紐約曼哈頓的居民將要面臨不一樣的挑戰。畢竟,這片土地不僅是敵人首要攻擊目標,而且還是一座島嶼。災難爆發時,曼哈頓通往陸地的的橋梁和隧道或許會被全部關閉,也可能被暴民、劫匪佔領,所以倖存者不得不求助於水上逃生路線。

摺疊式輕便皮划艇是個不錯的選擇,比如這款 Oru Beach LT 划艇就十分專業,但也頗為昂貴(1299 美元,約合 8500 元人民幣)。小艇近 14 公斤(萬一打車應用 Lyft 停運了,把它徒手搬到哈德遜河邊也不是難事)。它還能夠摺疊成手提箱大小,足以塞進窄小的壁櫥裡,對於寸土寸金的紐約上西城而言,再合適不過了。

當然了,專業人士並不建議新手橫渡哈德遜河。紐約皮划艇公司(New York Kayak Company)的蘭德爾·亨裡克森(Randall Henriksen)表示:「哈德遜河潮汐較強,幾乎找不到可以安全下水、上岸的地方,而且還有許多商船和輪渡經過。」不過,如果要在持械暴民和滔滔河水間做出抉擇,恐怕許多紐約人都會選擇後者。

8. 高空逃脫

高層的住戶可以使用輕便降落傘逃生。這款 SOS Parachute 體積很小,足以塞進小房間裡。

自從紐約遭遇 911 恐怖襲擊之後,常年蝸居的人們就總是提心弔膽,害怕如果災難降臨,萬一被困在高層該怎麼辦?事實上,世貿中心的悲劇讓市場上湧現了各種高層逃生裝備,一個小眾產業應運而生。例如,你可以選擇購買逃生滑道和小型降落傘(前者其實就是可摺疊的超長管道,鑽進去後即可滑到地面。)

這款 SOS Parachute 降落傘(約 2400 美元,約合 1.6 萬元人民幣)體積很小,足以塞進小房間裡。它只需 2 秒鐘就能完全打開,適用於 11 層樓以上的高度。誠然,它無法與美軍第 82 空降師的裝備媲美,而且體重達到 90 公斤的成人落地時可能稍欠平穩。公司高層尼古拉斯·哈韋特(Nicolas Havett)就說:「你可能會扭傷腳踝。」但如果形勢所迫,別無選擇,多數人還是會使用這種方式逃生。

9. 誰才是真正的「火箭人」?

噴氣背包已經不再是科幻小說裡的事物,JetPack Aviation 公司就推出了一款實用的渦輪噴氣式背包。

邦德電影《007 之霹靂彈》(Thunderball)裡出現過一款科幻式的噴氣背包,情景喜劇節目《夢幻島》(Gilligan’s Island)裡也有類似的高科技裝備。在半個世紀後,這種噴氣背包成為了現實。2 年前,加利福尼亞的 JetPack Aviation 公司推出了一款實用的渦輪噴氣式背包,飛行時間可達 10 分鐘,時速最高 160 公裡。目前已有的型號僅供軍方使用,但公司創始人大衛·馬伊曼(David Mayman)表示,他打算在 18 個月內將產品推廣到民用市場。

忠實的末日論者無需喝光囤積的小瓶烈酒就能想像出最可怕的場景,比如紐約有可能會受到電磁脈衝攻擊,導致高壓電力網全部癱瘓(就像日前朝鮮威脅的那樣)。屆時,橋梁和街道好似約翰·卡朋特(John Carpenter)導演的《紐約大逃亡》(Escape From New York)裡的場景,只有少數人才能飛越哈德遜河上空,逃往安全之地(至少能抵達臨近的新澤西州)。公司創始人馬伊曼說:「按下按鈕後,30 秒內就能離開地面了。」

當然,這套裝備大約需要 25 萬美元(約合 165 萬元人民幣),造價不菲,但公司希望最終可以將其控制在「一輛豪車的價格」以內。眼下,不妨就把它看做是逃生達人的頂級奢配吧。

10. 金屋、銀屋,不如圓頂小屋

Intershelter 公司生產的圓頂小屋,看上去像因紐特人住的冰屋,讓人聯想起《星球大戰》中天行者盧克在母星塔圖因星球上的老房子。

「桑迪」(Sandy)並不是第一個席捲紐約的颶風。早在 1893 年,一場颶風襲擊了整座城市,還徹底摧毀了紐約羅卡韋半島附近美麗的旅遊勝地霍格島。慘重的災難過後,部分城區已不宜居住,倖存者或許會需要一處能抵禦風暴的廉價住所,開始新的生活。

沒有天災人禍的時候,組合式圓頂小屋能夠得到環境保護主義者和囊中羞澀一族的一致好評,因為它們造價低廉,對環境影響也很小。

一家名為 Intershelter 的公司專門生產圓頂小屋,看上去像因紐特人住的冰屋,讓人聯想起《星球大戰》中天行者盧克在母星塔圖因星球上的老房子,而且只需 1.2 萬美元(約合 8 萬元人民幣)即可購買一間帶廚房的小屋。整座房子幾小時內就能組裝完成,可以作為臨時狩獵或垂釣之所。不過災難來臨時,這座「能夠抵禦颶風或地震」的圓頂小屋就能帶來莫大的安慰。理論上而言,城市居民如果想在匆忙中搭建起新的住所,這款小屋將是絕佳的救生裝備。

公司的創始人唐·庫布裡(Don Kubley)說,圓頂小屋非常結實耐用,「今天買一幢,多年後兒孫也能在屋裡玩耍。」但願能有那一天吧。

萬一沒有發生災難呢?這些小屋也可以成為男性的「避難所」,或者變成後院的小棚屋。

11. 寵物還是食物

萬一遇上食品短缺,Fairway 超市貨架被一掃而空,周六晚上的 Le Coucou 餐廳也空無一人,可你依舊需要填飽肚子,而且必須時時補充能量。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生存達人把希望寄托在了兔子身上。兔肉富含蛋白質,但脂肪含量較低,被稱為是「新的雞肉」,受到包括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在內不少偏愛可持續食品的人們歡迎。據網站 Survivalist 101 稱,「人類為生產肉類而飼養的牲畜中,兔子最節省空間。」

和一般家畜相比,兔子也更為衛生,且生性安靜。它們能夠以殘羹剩飯甚至青草為生,而且兔毛還能湊合著製成冬衣禦寒。另外,兔子繁殖速度快極了,據 Penn State Extension 的研究表明,一隻雌兔一年最多可以生 50 只小兔,相當於 100 多公斤兔肉。

12. 回到中世紀

末日降臨後,你卻發現自己把復古俱樂部(Society for Creative Anachronism)會員卡留在了身邊。可這絕不是最糟糕的事,因為在新的世界,你需要掌握箭術、用闊刀格鬥,學會親手織布、烤麵包、製作瓷器和木質家具,還有必要完善前工業時期的煉鐵和製革工藝。

在和平年代,這個致力於再現歷史的國際性組織,似乎只是一群喜歡在周末舉辦文藝復興節的愛好者,他們會在節日裡穿上古裝,紀念中世紀歐洲的藝術、技藝和服飾。

但在末日來臨之際,比如發生核戰爭、全球性的瘟疫,或是超大規模網絡攻擊,這些愛好可能就能挽救你的生命。換句話說,騎士精神或許仍未消亡。

13. 最後一站:太空

在真正的末日逃生包面前,以上這些攻略簡直不值一提。如果地球地表被燃燒殆盡,噴氣背包也幫不了你,一些財力雄厚、喜歡讀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所著科幻小說的「末日生存者」可能會考慮終極逃生大法:把自己的 DNA 送進太空。

Celestis 公司專門提供「太空葬禮」服務(也即把火化的遺體送上太空)。最近,公司推出了新的「太空基因」服務,花費 1.25 萬美元(約合 8 萬元人民幣),嚮往宇宙的人們就可以把自己的 DNA(唾液或頭髮樣本)送上天,「飛過月球,遨遊太空,成為永恆」,開始「真正的探索之旅」。

可是誰知道呢。也許某一天,聰明的外星人會發現你的 DNA 樣本,用你的基因密碼在遙遠的星球上創造出新的人類。但願他們不會又把自己引爆了吧。

翻譯 熊貓譯社 夏魚 智竑

題圖來自《2012》劇照

2017 THE NEW YORK TIMES

相關焦點

  • 潛力釋放的末日生存題材:玩末日生存的人,都在玩什麼?
    美、日為主要市場,玩法選擇因人而異對於新入局的廠商來說,目前我們已經看到了FPS、SLG、MMO、塔防、Roguelike、文字等多種玩法形式的末日生存遊戲,這些經過市場驗證的玩法也是他們最穩妥的選擇,且多個領域末日生存類題材的遊戲還未飽和。
  • 霍金曾經預言世界末日,最近的在2032年,末日真的會來嗎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瑪雅人預言的2012世界末日,不過人類很安全地度過了這一劫,並且好像沒有什麼非常特別的事情發生。而一些著名的科學家也曾經有過很多這方面的預言,比如霍金。霍金關於世界末日的預言我相信大家都曾經聽說過。霍金曾經在一個美國著名知識分子視頻貢獻網站中說過,人類在未來兩百年內會有生存危機,如果到了那時人類不移民外星球,那麼等待人類的就將是滅亡。
  • 末日降臨你準備好了嗎?好玩的末日生存遊戲推薦
    當末日降臨時,你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是放棄抵抗、聽天由命;還是頑強抵抗、堅強得活下去?當然現實中,我們是不可能面臨這樣的情況,但在遊戲中,我們可以進行一場末日生存冒險。下面就讓小編介紹幾款好玩的末日生存遊戲。
  • 國際觀察|美國疫情之下,末日地堡、末日食物、生存工具包行情大漲
    「也許這就是人生吧。」日前,針對媒體指出「在美國有錢有名的人更有可能接受檢測」,美國總統川普的回應更是印證了,貧窮限制你的不只是想像,還有你生存的希望。疫情之下,未雨綢繆的富豪不會憨憨地搶購衛生紙,他們會選擇逃離,他們要麼坐上私人飛機來到某個島嶼避險,要麼躲進了他們昂貴的「末日地堡」中。
  • 地球末日生存A堡困難模式過關技巧 最低配置打法
    導 讀 地球末日生存A堡困難模式過關技巧 最低配置打法由九遊小編為大家帶來,現在1.6.9版本的A堡困難模式又變難了
  • 囤糧,囤槍,修地堡,美國人的末日恐懼症又犯了?
    美國確診人數已經突破10萬,成為世界上疫情最嚴重的國家。這個過快的增長速度讓人不禁心生疑竇:這病到底是什麼時候在美國開始爆發的?怎麼會比其他國家快這麼多呢?疫情之下,因為人禍導致的慘劇時有發生。這件事在推特上的轉發也很高,他的遭遇讓人出離憤怒。有網友提到,在荷蘭,只要是18歲以下的孩子,都自動視為有醫保,醫院怎麼能拒絕治療呢?這太不人道了!美國政府到底怎麼了?這個孩子才17歲,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他年輕的生命這麼不值得拯救嗎?
  • 地球末日生存AK-47滿配裝置推薦
    地球末日生存AK-47滿配裝置選什麼好?AK-47這款槍械是一把世界有名的槍械種類,那麼AK-47滿配裝置怎麼選擇呢?下面我遊網小編給大家講一下地球末日生存AK-47滿配裝置推薦。 地球末日生存AK-47滿配裝置推薦 2019-10-23 10:49 作者:我遊網 來源:本站整理
  • 美國人愛囤「末日食物包」
    編者的話:「如果世界因災難而崩潰,你最不需要擔心的是今天晚餐應該做什麼」這是美國售賣「末日食品」商家的廣告語。西方不少國家都有很強的「末日情結」,老百姓平時就有儲備習慣,這次新冠肺炎全球蔓延,很多商家更是抓住商機,推出了各種各樣的「末日食品」。
  • 我也是一個吃過「末日罐頭」的人了
    最近有多少人陷入過末日恐慌,來,舉個手。真沒想到,這輩子活著的時候還能見證到如此大型的人類歷史事件,沒有流浪地球那樣的宇宙災難,也不是兵荒馬亂的世界大戰,一場瘟疫足以帶給大家真真切切的末日危機感。而我們雖然已經漸漸恢復原有的社會秩序,但誰心裡還沒點劫後餘生的心有餘悸了?說真的,前兩個月閉門不出的日子裡,我在心裡想過無數次要是超市都不開了怎麼辦?要是糧食蔬菜再也不供應了怎麼辦?要是家裡的存貨也都吃完了怎麼辦?……這樣的末日念頭可不止我一個人有,假如天災人禍真的降臨,囤衛生紙不能續你的命,但吃的可以!
  • 末日生存狂吧見聞錄:潛入這裡後,我才發現連礦泉水都有罐頭裝
    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仿佛時間靜止,萬物停擺,然而有這樣一群人比以往更加活躍。他們不是朋友圈裡的口罩微商,不是解決你一日三餐的外賣小哥,他們就是生存狂。生存狂又叫生存主義,起源於美蘇冷戰時期。當時美國人受到蘇聯的核威脅,家家戶戶都有囤糧囤貨的習慣。
  • 推薦一款風格獨特的遊戲 原子筆畫風下的末日生存探險手遊
    首先第一眼我們看到有些的畫面風格就和其他遊戲有很大不同,淡紫色的遊戲主色調渲染出的畫面看起來就像是原子筆繪製出的精緻手繪,給人感覺工整細膩,看起來似乎很克制但其實卻極具張力。在這個獨特的畫面風格下,遊戲採用的視角也很獨特。
  • 《審判:末日生存模擬》一款非常有趣的末日生存模擬遊戲
    在這裡小白每天會為大家推薦一款評價很高但是不太出名的遊戲~ 地獄之門大開,惡魔降臨,人間生靈塗炭——但我們不會坐以待斃!帶領倖存者們穿越重重阻礙——遠離邪惡勢力,構建神聖家園。收集資源、製作裝備、防守營地、派遣隊伍搜尋物資,用各種方式求得生存。研究人類技術、探索黑暗藝術,用各種方法將魔鬼趕回老巢。
  • 美國末日2預購獎勵是什麼?預購獎勵一覽
    美國末日2預購獎勵是什麼?可能有一些小夥伴還不是特別清楚,那今天爪遊控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美國末日2預購獎勵一覽,希望各位小夥伴看完都能有所收穫!
  • 末日預言滲透 百萬元「諾亞方舟」火爆預定
    「這不是第一次末日猜想」  據統計,有關「世界末日」的謠言,迄今已有約200個版本  「太陽活動異常,地球內部的能量平衡系統面臨崩潰,瑪雅人的預言即將實現,人類將遭遇滅頂之災……」電影《2012》所反映的全球災難,很多人相信會在現實中發生。
  • 為了生存不擇手段 盤點好玩的末日生存遊戲
    生存是每個人所追求的,末日生存遊戲一直以來都吸引了眾多的玩家,這類遊戲具有超強的代入感使人身臨其境,下面給大家推薦幾款好玩的末日生存類遊戲,希望大家能夠喜歡。1.玩家要麼可以選擇給自己殺出一條血路,要麼可以選擇像個特工一樣秘密潛入,避開殭屍的察覺,作為一款恐怖遊戲,玩家當然還要時刻關注自己所剩無幾的彈藥和食物。在路上Daryl還會碰到其他的角色,這些角色善惡不明,有些會對你產生威脅,而有些會為你提供幫助。而這些陌生人究竟會怎樣對待你,取決於一套聽起來類似「決策機制」的系統,即需要玩家自己做出選擇。
  • 世界末日臨時抱佛腳生存指南
    可見她對在末日前盡最大努力延長自己的生存時間一事毫無興致,這樣的思想大概在世人間佔有很大的比重。但仍有人想要活下去。在末日來臨之前,所有長遠準備已經不再可行,能做點什麼努力讓自己多活幾天,甚至像電影的結局一樣度過這個浩劫?有這樣想法的人應該更多才對吧。我走訪了不少人,其中當然兩者皆有,並且都聲稱自己才是精神正常的一方。客觀地說,想要活下去的人提供的答案要精彩得多。
  • 《地球末日生存》B堡最低配置打法 出門裝推薦
    導 讀 地球末日生存B堡最低配置打法 出門裝怎麼選由九遊小編為大家帶來,遊戲中很多玩家都想打B堡,當然要選低耗的打法了
  • 推薦必讀——《給孩子的網絡生存手冊》
    別人填了我們就需要填嗎?」兒子看著我,一臉茫然,我簡單給兒子講了講如果網絡讓我們填什麼,我們就填寫什麼的話,有時可能會遇到的危險和麻煩。 有了上周的經歷,我感到我需要給他系統的講解一下網絡,不止是安全,還有使用規範、時間、隱私、注意事項等等,以便於他從小樹立系統的正確的網絡使用觀念。
  • 歷史上有多少個版本的世界末日預言?
    預知未來是人類好奇心的一種終極表現,判斷危險也是人類的生存本能,所以猜測世界末日就是古往今來非常重要的一個預言課題。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和種族,似乎都很熱衷於猜測自己生活的世界什麼時候毀滅,所以就誕生了各種版本的世界末日預言。
  • 超級富豪的末日準備
    在美國的另一端,類似的尷尬對話也在一些金融圈子裡展開。羅伯特·杜格(Robert H. Dugger)曾經做過金融行業的說客,後來在 1993 年成為了全球對衝基金都鐸投資公司(Tudor Investment Corporation)的合伙人。他最近告訴我,「金融圈子裡的人都認識一些擔心美國會朝著俄國革命方向發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