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百子圖為主題的青花瓷器價值達10多萬人民幣 唐貴江 攝
中新網廣州11月29日電 題:景德鎮柴窯藝人張華軍:柴窯火爆源於文化自信
中新網記者 唐貴江
「在景德鎮我八年前就開始燒制柴窯,當時想到了柴窯可能是發展方向,但當時真沒想到現在能這麼火爆。」15歲就離開家鄉江西九江就來到景德鎮燒制陶瓷的張華軍日前在廣州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相信景德鎮柴窯的火爆是源於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進步,人們的文化自信也不斷隨之增長。
11月26至30日,2020中國(廣州)國際茶業博覽會在廣州舉行。本屆茶博會為期5天,展覽規模80,000平方米,上千家品牌企業參展。以廣州為代表的華南茶葉市場是中國茶葉和陶瓷的最大的市場之一,張華軍帶著自己的華軍鼎成柴窯品牌與會。
張華軍介紹景德鎮柴窯陶瓷的特點 唐貴江 攝
本屆茶博會在廣州的琶洲廣交會交易會館舉行,華軍鼎成柴窯的展位位於交易會館的三樓,展位的裝飾以江南白牆黛瓦為特色,宛若潑墨寫意的山水畫,張華軍的窯制精品擺列期間,服務員也身穿江南文化的服飾,一股濃鬱的江南風韻撲面而來。
「這是我們第二次來到廣州參展,每次參展都要花費十多萬元,但廣州為首的華南市場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我們很重視這樣的展示機會。」張華軍介紹,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感覺現場的參觀人數不及往年,但他認為成交並不是第一位的,「關鍵是要向市場傳遞我們產品的信息,讓人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景德鎮柴窯的美!」
景德鎮自五代時期開始生產瓷器,至今已有千年歷史,被譽為中國「瓷都」。張華軍是江西九江人,在他的家鄉,自小就有很多鄉親去景德鎮謀生,家裡並不富裕的張華軍,15歲那一年也沿著前輩們的足跡,來到景德鎮打拼,「那時候就是不甘心原來那種生活狀態,希望能夠改變命運。」
張華軍在景德鎮從基層打工做起,學畫畫、做瓷,經過多年的努力,總算在強手如林的景德鎮站穩了腳跟。張華軍之前和身邊很多人一樣,做的是氣窯。氣窯,是用液化氣為燃料。利用火焰噴嘴加壓、調整煙囪閘板、調整空氣風門大小、有現代儀器做輔助的現代窯爐。
「氣窯的燒製成功率高,而柴窯的成功率大約只有氣窯的一半,但幾年前我做了一個決定,要研究燒制柴窯。」張華軍說,當時做出這個決定,很大程度上是覺得氣窯燒制的太多了,自己必須走差異化的市場化道路,而且,柴窯是傳統燒窯功法,他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會有更多的人們會回歸傳統,認同傳統文化的價值。
華軍鼎成柴窯展廳裡展示的精美陶瓷 唐貴江 攝
柴窯,是指用松材作燃料,利用投柴頻率和煙囪的自然抽力,作為升溫和控制氣氛手法的傳統的窯爐。張華軍介紹,因為燃料、窯爐結構、升溫曲線等因素,對燒制傳統灰釉陶瓷十分有利;雖然成功率不高,但更能製作出有藝人自身特色的文化陶瓷精品。
現在,柴窯瓷器已成為陶瓷愛好者最受追捧的瓷器之一,在張華軍的展廳裡,一件百子圖為主題的青花瓷器價值達10多萬人民幣,而且已經被人買下,張華軍稱,隨著中國社會經濟最近20年來的迅猛進步,社會上陶瓷收藏和陶瓷愛好者也越來越多,相信這將有利於陶瓷藝人們更專注於藝術的提升,有利於弘揚新時代的「工匠精神」。
記者留意到,張華軍製作的瓷器釉水肥厚,釉面溫潤如玉,青花發色深入胚胎骨;瓷器的器形和畫面上也有所依據。張華軍說:「因為我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