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一」系列故事之一「一把擦菜子」:富民村念活富民經

2020-12-16 益陽日報

大益陽客戶端記者 張慶如 見習記者 石迎姝 通訊員 袁鶴立 李彰

攝製:譚珉

「擦菜子噴香的,要不要幫你切,切好的賣8元一斤,不切的6元。」5月21日,資陽區張家塞鄉富民村村民周玉香打開自家菜罈拿出芥菜擦菜子,過稱包裝好遞給遊客。家門口掛著「廚嫂當家」的牌子,院子裡鋪滿草皮,8口醃菜罈子一字排開,周玉香笑眯眯地招呼慕名來的遊客,在院子和飯廳間來回忙碌。

「擦菜子肉骨頭湯、擦菜子煮魚、擦菜子炒肉……」飯廳的圓桌上,十幾個菜構成了一桌豐盛的擦菜子宴,這些都是64歲的擦菜子「專家」周玉香親手做的。「鮮!」「土菜搞出了味。」城裡的遊客對這桌菜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一桌擦菜子宴收400元,中午一桌、晚上一桌,收入不少哩。」周玉香告訴記者。

2014年,周玉香所在的富民村被認定為省級貧困村,但周玉香家庭情況特殊,是貧困村裡最貧困的。她的孫女得了重病,前後花了幾十萬元手術費,全家舉債度日,兒子王勇不得不外出打零工還債。前年,幫扶工作隊進村扶貧,將擦菜子選為脫貧攻堅的重要產業,擦菜子「專家」周玉香找到了脫貧致富的方向。她和兒子將家裡的一畝五分地都種上了芥菜。9月下菜秧,12月開始製作。收菜、萎凋、燙菜、醃製、暴曬、脫水、入壇……周玉香按照富民村擦菜子的獨特醃製方法,嚴格控制鹽的比例和醃製時間,讓擦菜子吃起來不澀又有韌勁。「我家的菜不打農藥、不施化肥,每次都施土家肥。製作過程中用竹竿懸空晾曬,擦菜子綠色環保、乾淨衛生。」周玉香說。

前段受疫情影響,餐飲業受到衝擊,擦菜子銷售價格相對偏低,也沒有前來吃飯的遊客。但近段擦菜子價格上來了,周玉香的擦菜子賣得特別好。以擦菜子為原材料的「洞庭么妹菜」品牌到村裡收購,周玉香賣了500多公斤擦菜子,掙了一萬餘元。

「以前,我家的房子沒有一片好瓦,你看現在多漂亮,好多人來參觀呢。搭幫扶貧隊和扶貧藝術家,讓我們村裡變乖噠。」說起家裡和村裡的變化,周玉香激動不已。

她口中的藝術家,是以浙江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趙濺球,著名畫家許國良為代表的一批益陽籍藝術家。他們義務加入脫貧攻堅隊伍,將擦菜子與優美的自然風光與藝術巧妙結合,開始了藝術扶貧與產業扶貧深度融合的全新嘗試。5月中旬,盛景華、馮明德、貴仁傑、史一墨等6位藝術家又開展藝術扶貧《洞庭畫廊》瓷版畫創作活動,在村民牆上掛上以洞庭風土人情、擦菜子為題材的瓷畫,助力打響擦菜子品牌。

如今的富民村道路整潔,綠油油的菜地一片生機,村民庭院秀美精緻,外牆上還掛有藝術家們的瓷板畫。古樹下,孩子們繪畫、嬉戲,好不熱鬧!一幅秀美富庶的田園畫正在徐徐展開。

責任編輯:卜勝男作者:張慶如 石迎姝 袁鶴立 李彰

展開全文

相關焦點

  • 【富民村拔「窮」根(4)】 「土」「洋」結合 擦菜子上青雲
    富民村的村民們晾曬出來的擦菜子,沒有規範的包裝,不能直接食用。通過與富民村的合作,這些質量上乘的擦菜子經過生產車間的打造,煥然一新變成了生產流程規範、品質穩定的即食產品。如今,富民村的擦菜子不僅擁有了60多家線下銷售點,還走進了網店、走進了直播間,洞庭么妹菜以更快更方便的方式出現在消費者的餐桌上。
  • 【我的扶貧故事】王澤勇:打好「蓮藕經濟」牌 念好產業「富民經」
    【我的扶貧故事】王澤勇:打好「蓮藕經濟」牌 念好產業「富民經」 2020-12-16 19: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講美食:農家樂遍布的富民餵飽一肚子的饞蟲
    最記得的兩次,都是吹著冷風吃的,在雲南第一高橋馬過河特大橋旁,橋高,風也大,旁邊有有賣燒洋芋的,一個洋芋切兩半,中間撒上蘸水辣椒,這樣的搭配在平時我根本就不會想吃,我的飯搭子小魚的同學老王說:你要是不想這樣吃,還可以放別的佐料,說完指指後面,我的天,不就一個燒洋芋,一張桌子上差不多二十種佐料,辣椒,醬料,青椒碎,豆豉,燒辣椒,芝麻醬,蔗根、芫荽全都有,真的是「吃個洋芋佐料多」,其實這是說某個人事兒多
  • 魚菜共生 生態富民
    魚菜共生 生態富民 2020.01.09 21:45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 綠蔬富民 北菜南銷
    2017年,賓縣認真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調整了玉米種植面積,計劃把蔬菜及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發展到29萬畝,並在全縣範圍內全力打造6個「北菜南銷」產業基地鄉鎮。調整結構開展「綠蔬富民」工程4月的哈爾濱乍暖還寒,賓縣的農民卻早已忙碌起來,從買良種、調試農機、翻土起壟、育苗撒種,到參加各類農業科技培訓班。如火如荼的備耕景象,勾勒出一幅繁忙的生產圖畫。
  • 家鄉是富民,歡迎來做客
    我說,富民。,富民的藍天白雲,富民人的熱情,善良,質樸,都深深記在心中。這一次時間充裕,我們一行人就到最能體現一個地方風土人情的地方――富民菜街子上逛了一逛門前一池碧水,安靜流淌。靈芝寺,一個關於愛情的美麗傳說,小白龍與龍王公主的故事
  • 向總書記報告丨富民新村新路子
    從古浪縣城開車向東出發約1個小時,一片易地搬遷移民新區——黃花灘生態移民區,映入眼帘,富民新村便在其中。2019年8月21日,正在甘肅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看望當地鄉親。△從幹城鄉幹城村搬入富民新村的村民趙世澤  打出這一系列的「組合拳」後,大家的想法在悄悄改變。「我們老漢們思想落後,工作組確確實實把我們動員了。下來實地看了以後,我們就決定搬下來。」趙世澤說。
  • 從此,我們都是富民人——富民學校舉行2020級新生歡迎會
    8月25日下午,朝陽市富民學校敞開胸懷,以歡迎會的形式熱情擁抱2020級七年級和高一年級新生加入富民大家庭。這些莘莘學子將在三年的歲月裡,與富民學校同聲搏動,書寫波瀾壯闊的明天。富民學校是經遼寧省教育廳審批,國家教育部備案,於1995年成立的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職業學校為一體的朝陽市第一所全日制民辦學校
  • 富民完全小學:夢想從這裡啟航
    就像孩子們彈唱的那首歌曲,這裡似乎永遠都像春天一樣,靈動、美麗、生機勃勃……  從泥濘崎嶇的山路到平坦乾淨的水泥路,從破舊低矮的土坯教室到寬敞明亮的多媒體課堂,從「巴掌大」的土操場到標準化塑膠跑道、足球場,富民完全小學的孩子和他們的父輩們一起見證了這巨大的變化。  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富民完全小學是古浪縣易地扶貧搬遷的成果。
  • 北菜南銷 綠蔬富民
    「我負責管理49個蔬菜大棚,每個大棚約有1.5畝地,種植芹菜、紫葉生菜等各類蔬菜,而且產量很高,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讓城裡人吃上物美價廉的綠色食品。」馬麗娜說。  「單一大田作物種植,對農民增收有限,也不符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優化種植結構有利於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2017年03月27日中國紀檢監察報心耕T中  中國古代哲人說:「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發展的最終目的是造福人民,必須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體人民。  ——習近平主席2015年11月18日在菲律賓馬尼拉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時的主旨演講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出自《管子·治國》。管子,就是管仲,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子》一書,現存76篇,是戰國時人根據管子的言論和事跡編輯而成。在該書中,管子提出了一系列富民安民之策。首先,他強調「知予之為取,政之寶也。」
  • 林口瞄準生態富民引領綠色發展
    □李昕宇馮春濤本報記者孫昊 林口,「八山半水分半田」,山川秀美,物產豐富。曾經的山區後發縣,如今一躍成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示範區,「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先行區,綠色發展的樣板區。
  • 宋朝富民在鄉村職役轉變中有何作用?
    「富民」一詞在秦漢之時就已出現,代指富裕的民戶,但正式成為一個階層,成為一個影響唐宋以後社會的主導力量是自中唐開始。因而,無論在傳統社會的任何時期,哪一朝代,對土地的佔有都為社會的各個基層所強烈追求,以至於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君王也不時參與之中,置官田御莊,分享財富。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在傳統社會裡,對土地的佔有是衡量社會地位的重要標準之一。
  • 瀋陽家樂福富民橋店關閉!
    7月25日,趁著周末休息,小編來到家樂福富民橋店。這裡將於7月26日正式關閉。據了解,瀋陽家樂福富民橋店於2011年開業,營業面積超過8000平方米,地下一層及門前廣場為停車場,一層為商鋪區,二層和三層為超市賣場。
  • 「脫貧攻堅萬裡行」修通 「富民路」,筍山變金山
    「一把傘」不是傘,是滇北昭通市鹽津縣山區一座山,海拔1400多米,盛產方竹、筇竹,竹筍鮮嫩聞名遐邇,但山陡路險,採筍艱難,村民「捧著金碗討飯吃」,掙扎在貧困邊緣。自2018年起,鹽津縣整合東西部扶貧協作財政資金,投入1711萬元,修建1.5米寬營林生產管護道114公裡,覆蓋4個鄉鎮15.2萬畝筍山,方便村民改造竹林、採摘鮮筍、運輸下山,竹筍銷路頓開,筍山始變「金山」。
  • 產業花開處處新——甘孜州大力實施產業富民戰略綜述
    按照「一優先二有序三加快」產業發展思路,堅持質量第一,秉承富民優先,追求效益優質。頂層設計、高位推進,構建四梁八柱;方向篤定,目標清晰,措施高效落細。蹄疾步穩,甘孜州已成為全國熱度最高的全域旅遊目的地之一。新路徑 「三個百公裡」產業帶財富故事 「飛地園區」廣覆蓋春天是多彩的,爐霍高原現代生態農業園區裡蔬菜競相生長。
  • 靖西:行動學習促興邊富民出實效
    2020年,靖西市紮實推進行動學習試點項目,堅持「事要解決、人要培養」的思路,以黨建工作激發乾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興邊富民各項工作深入實施,取得實效。   在7個抵邊鄉鎮、38個抵邊村黨組織廣泛聽取意見建議,聚焦邊境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這一重大課題,選定「行動學習抓黨建促興邊富民」課題。明確任務解題。
  • 沙窩蘿蔔產業富民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辛口鎮積極推進沙窩蘿蔔的標準化生產、銷售渠道整合、品牌提升保護等工作,壯大蘿蔔產業,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旅遊觀光、採摘項目等,真正將沙窩小蘿蔔變成富民大產業。 新華社記者李然攝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種植沙窩蘿蔔的大棚(10月8日無人機拍攝)。 近年來,沙窩蘿蔔已經成為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的一張特色農業名片。
  • 河南信陽:實施「華英農業」富民計劃意義深遠
    實施「華英農業」富民計劃是信陽市委、市政府立足信陽實際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自去年以來,信陽市實施這一計劃,在2—3年內,實現華英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億元,出口創匯1億美元,發展國內連鎖店超過1000家,屠宰加工3億隻以上,實現利稅3億元,帶動富裕30萬人。這不僅是助推華英騰飛的一個雄偉目標,也是實現全市跨越發展的一張宏偉藍圖。
  • 朝陽富民幼兒園多彩活動迎國慶慶中秋
    來源:燕都晨報 了解中秋節來歷和習俗,聽革命故事學唱紅歌,繪製月亮製作燈籠,手工製作月餅分享快樂,我與國旗合個影……9月22日至27日,朝陽富民幼兒園張燈結彩、喜慶熱烈。每個班的老師準備了有關月亮的圖片、動畫、故事傳說,與幼兒一起布置活動室,懸掛月亮變化圖片。幼兒早晨來園時自帶一塊月餅。班會上,老師用謎語引出月亮,向孩子們講述月亮的故事,介紹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講解《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讓幼兒加深對月亮變化規律的認識。隨後,孩子們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吃月餅,體驗與父母、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聽革命故事學唱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