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益陽客戶端記者 張慶如 見習記者 石迎姝 通訊員 袁鶴立 李彰
攝製:譚珉
「擦菜子噴香的,要不要幫你切,切好的賣8元一斤,不切的6元。」5月21日,資陽區張家塞鄉富民村村民周玉香打開自家菜罈拿出芥菜擦菜子,過稱包裝好遞給遊客。家門口掛著「廚嫂當家」的牌子,院子裡鋪滿草皮,8口醃菜罈子一字排開,周玉香笑眯眯地招呼慕名來的遊客,在院子和飯廳間來回忙碌。
「擦菜子肉骨頭湯、擦菜子煮魚、擦菜子炒肉……」飯廳的圓桌上,十幾個菜構成了一桌豐盛的擦菜子宴,這些都是64歲的擦菜子「專家」周玉香親手做的。「鮮!」「土菜搞出了味。」城裡的遊客對這桌菜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一桌擦菜子宴收400元,中午一桌、晚上一桌,收入不少哩。」周玉香告訴記者。
2014年,周玉香所在的富民村被認定為省級貧困村,但周玉香家庭情況特殊,是貧困村裡最貧困的。她的孫女得了重病,前後花了幾十萬元手術費,全家舉債度日,兒子王勇不得不外出打零工還債。前年,幫扶工作隊進村扶貧,將擦菜子選為脫貧攻堅的重要產業,擦菜子「專家」周玉香找到了脫貧致富的方向。她和兒子將家裡的一畝五分地都種上了芥菜。9月下菜秧,12月開始製作。收菜、萎凋、燙菜、醃製、暴曬、脫水、入壇……周玉香按照富民村擦菜子的獨特醃製方法,嚴格控制鹽的比例和醃製時間,讓擦菜子吃起來不澀又有韌勁。「我家的菜不打農藥、不施化肥,每次都施土家肥。製作過程中用竹竿懸空晾曬,擦菜子綠色環保、乾淨衛生。」周玉香說。
前段受疫情影響,餐飲業受到衝擊,擦菜子銷售價格相對偏低,也沒有前來吃飯的遊客。但近段擦菜子價格上來了,周玉香的擦菜子賣得特別好。以擦菜子為原材料的「洞庭么妹菜」品牌到村裡收購,周玉香賣了500多公斤擦菜子,掙了一萬餘元。
「以前,我家的房子沒有一片好瓦,你看現在多漂亮,好多人來參觀呢。搭幫扶貧隊和扶貧藝術家,讓我們村裡變乖噠。」說起家裡和村裡的變化,周玉香激動不已。
她口中的藝術家,是以浙江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趙濺球,著名畫家許國良為代表的一批益陽籍藝術家。他們義務加入脫貧攻堅隊伍,將擦菜子與優美的自然風光與藝術巧妙結合,開始了藝術扶貧與產業扶貧深度融合的全新嘗試。5月中旬,盛景華、馮明德、貴仁傑、史一墨等6位藝術家又開展藝術扶貧《洞庭畫廊》瓷版畫創作活動,在村民牆上掛上以洞庭風土人情、擦菜子為題材的瓷畫,助力打響擦菜子品牌。
如今的富民村道路整潔,綠油油的菜地一片生機,村民庭院秀美精緻,外牆上還掛有藝術家們的瓷板畫。古樹下,孩子們繪畫、嬉戲,好不熱鬧!一幅秀美富庶的田園畫正在徐徐展開。
責任編輯:卜勝男作者:張慶如 石迎姝 袁鶴立 李彰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