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萬裡行」修通 「富民路」,筍山變金山

2020-12-23 瀟湘晨報

「一把傘」不是傘,是滇北昭通市鹽津縣山區一座山,海拔1400多米,盛產方竹、筇竹,竹筍鮮嫩聞名遐邇,但山陡路險,採筍艱難,村民「捧著金碗討飯吃」,掙扎在貧困邊緣。

自2018年起,鹽津縣整合東西部扶貧協作財政資金,投入1711萬元,修建1.5米寬營林生產管護道114公裡,覆蓋4個鄉鎮15.2萬畝筍山,方便村民改造竹林、採摘鮮筍、運輸下山,竹筍銷路頓開,筍山始變「金山」。

老家四川的高發田婚後落戶「一把傘」,與妻子住在柿子鎮新生村其林三社,一家6口,靠夫婦倆幹活,山地貧瘠,收入微薄,泥巴屋殘破漏雨,2016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告訴記者:「那個時候上山沒有路,也不懂技術,隨便砍竹子,許多竹林第二年就不長竹筍了。」

生產管護道修到「一把傘」後,他參加縣裡組織的技術培訓,學會了薅草、分竹、改造、施肥,投入種植20畝竹林,加上農閒外出打工,全家年收入3-4萬元,終於脫貧致富。今年,他擴大種植20畝竹林,住屋也改造一新。

「生產管護道猶如毛細血管,解決了制約村民管護竹林的難題,減輕勞動強度,減少運輸成本與時間,提高產出效率。竹筍畝產從一兩百斤提高五六百斤,每公斤鮮筍可節省成本1元以上,村民收入翻倍增長。」新生村黨總支書記馬林介紹說,該村有5萬畝竹林,修了12公裡管護道,為群眾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撐。全村35個村小組都發展竹筍產業,119戶貧困戶中118戶去年已脫貧,還有1戶今年也兜底脫貧。

「精準對接產業稟賦,合力打通富民之路。」如今,遍布鹽津山區的營林生產管護道被群眾稱為「富民路」,竹筍產業成為鹽津縣三大富民產業之一。全縣4000餘戶1.59萬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800餘戶8000餘人)直接受益。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廣東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富民書寫高質量脫貧攻堅「答卷」 貧困戶2019年全部脫貧
    昆明信息港訊 記者段佳琪 8月11日,中共富民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王磊,在昆明市「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上,分享了近年來富民縣脫貧攻堅的主要做法及成效。他介紹,富民縣常住人口15.65萬人,全縣有貧困村2個,貧困戶841戶2666人,邊緣戶6戶18人,脫貧監測戶6戶17人。
  • 「惠民 樂民 育民 富民」——白銀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文化在行動...
    為助力全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充分發揮文化扶志、旅遊富民的引領作用,全市文廣旅系統將利用5月至7月三個月的時間,依託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旅遊服務網絡,依託全市專業文化人才、「三區」文化人才、文化志願者隊伍,在全市廣泛開展「送書畫進鄉村」、「送文物非遺圖文進鄉村」、「關愛式」文化幫扶
  • 鹽津修好「富民路」 種上「搖錢竹
    採訪車沿著盤山公路兜兜轉轉一個多小時才到達新生村,年輕、幹練的馬林早已在此等候,她指著村口竹林管護道邊一塊寫著「富民路——廣東省中山市援建」字眼的藍色牌子說,這是村民自發豎起的,他們很質樸,不知如何表達對中山人民的感激之情。去年底,剛剛建好的新生村竹林營林生產管護道,不僅解決了村民過去日常管護難、採筍運輸難的問題,還讓村民採伐的鮮筍每公斤提高近1元的收益。
  • 【行進清水·精彩故事】甘肅清水白駝鎮奮力譜寫脫貧攻堅最美華章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白駝鎮以解決群眾「兩不愁、三保障」為重點,對照脫貧各項指標補齊短板,2014—2019年累計脫貧1459戶6681人10個貧困村,2020年脫貧45戶212人1個村,年底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 「脫貧攻堅·村村道」榕江上下午村:路修通了 增收脫貧的希望就來了
    「上下午村距離縣城84公裡,沒通高速之前,村裡60歲以上的老人幾乎都沒有到過縣城。」一路上,同行人員時不時介紹村子的情況。   原來,上下午村地處月亮山西北麓,總面積53.48平方公裡,海撥在400—1490米之間,為深山區地貌,林地面積71080.5畝,森林覆蓋率達92.9%。
  • 富民花開別樣紅——寧縣「脫貧攻堅宣傳周」發布活動暨主題成就展...
    富民花開別樣紅——寧縣「脫貧攻堅宣傳周」發布活動暨主題成就展開幕式側記9月14日上午10時,蘭州市城關區文創大廈6樓會議廳內,寧縣「脫貧攻堅宣傳周」發布活動暨主題成就展在熱烈的掌聲中啟動,來自社會各界嘉賓、新聞媒體記者齊聚一堂,共同見證寧縣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斐然成就。與此同時,甘肅日報報業大廈西側的小廣場上,紅蘋果、青蘋果、燕麥米、黃花菜、甘草杏……來自寧縣的各色農特產品琳琅滿目,吸引眾多消費者前來購買。
  • 山村脫貧記:下莊「蝶」變!
    這五年,下莊人民以「自強不息、堅守初心、艱苦奮鬥、勤勞勇敢」的下莊精神為指引,開拓了一條屬於下莊人的脫貧路、小康路、幸福路。這五年,房子變了,生活好了走進下莊村,只見土坯房變民宿,寬敞的村道串起了一座座乾淨整潔的農家小院。
  • 鋪就富民小康路 ——臨汾市「四好農村路」建設記略
    一年間,市政府先後召開3次推進會議進行安排部署,並建立了「一周一例會、半月一總結、一月一通報」制度,交通部門將「四好農村路」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文旅產業和農業產業化相結合,眾志成城,全力攻堅,強力推進,取得了累累碩果。2019年,臨汾市「四好農村路」和三大板塊旅遊公路建設共完成4017公裡,完成投資43.05億元,完成省定目標任務的119%,完成市定目標任務的144%。
  • 定西:隴西「四好農村路」助力脫貧攻堅
    正在與商販商量中藥材價錢的村民李彥傑說,村民買賣的方便,來自於通村道路的變化。 小柯寨社離鎮子有幾公裡路,雖然不遠,但因為村子坐落在山腰,道路又窄又彎,稍大的車不能走,出行不便。特別是秋天洋芋藥材收穫季,雨一多,路上經常泥濘不堪,農民想乘價格好將農產品賣出去,卻常因為路的原因耽擱了。
  • 「民生」山旮旯裡闖出「生態富民路」
    大圐圙梁村:山旮旯裡闖出「生態富民路」山,曾經的龍口鎮大圐圙梁村,目光所及之處都是山,溝壑縱橫,垣坡連綿,基本看不到一塊平整的土地,屬於典型的丘陵溝壑地貌。窮,地處乾旱梁峁山區,生態脆弱、生產單一落後。如今,驅車行駛在村莊的通村公路上,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兩旁,梯田式的耕地像滾滾流淌著的寬闊波浪。
  • 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本報訊(記者 陳曉波 張寅) 1月6日,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王予波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調研時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把總書記的親切關懷轉化為強大動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升生態價值,發展生態產業,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推動怒江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零陵茶葉灣村:扶貧工作隊修通「脫貧路」
    楊滿成說,村民居住分散,水田稀少,大多以楠竹為生;村內山路多,出行路不暢。   「發現了困難,更看到了希望。」一周後,扶貧工作隊為茶葉灣村確定了「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民生活環境、立足資源發展產業」的脫貧思路。水泥硬化路面建設、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道路水利建設、聯繫引進產業、農村飲水工程……小村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大事。
  • 精準扶貧路·攜手奔小康——河北海事局交出脫貧攻堅滿意答卷
    走進興隆山村,一條條乾淨平坦的通村公路蜿蜒向前,一個個農家小院寬敞明亮,一塊塊光伏發電板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脫貧攻堅讓這個昔日貧窮落後的河北承德小山村慢慢「活」了過來,處處煥發強大的活力與生機。
  • 脫貧攻堅擔使命 興林富民守初心
    為了讓村民真正實現「靠山吃山」「不砍樹能致富」的美好願望,作為服務「三農」和脫貧攻堅主力軍的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汪文勝感到肩上擔子沉甸甸的。但一看到那一雙雙期盼的眼神,身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母親河獎」獲得者、省第十屆黨代表和全國先進工作者,汪文勝夜以繼日地奔波在脫貧攻堅最前線。
  • 修通山村路 下好致富棋(一線調查·走村串戶探脫貧)
    2019年,乾田村成功脫貧,目前全村貧困發生率降至0。    雲霧褪去,天色放晴,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乾田村裡,立馬亮堂了起來。遠遠望去,平整的公路蜿蜒前行,一棟棟小樓鑲嵌山間,處處生機盎然……  村民謝清,這會兒正在牛棚裡忙著給牲口加飼料。房是新修的,牛棚也是新蓋的。陽光的照射下,白牆黛瓦,格外漂亮。  幾年前,可沒這好光景。
  • 慶陽市慶城縣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就是我們的最大快樂」  「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黨建先行、黨建引領。要按照「融入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的思路,不斷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推動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雙融合、雙推進』。」慶城縣委書記葛宏說。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㉓】詩詠安徽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籌策富民謀遠略,拾柴火旺城鄉。地球村裡步康莊。經天紅日照,在軌復興揚。  協力攻堅齊奮進,富民大願繼綿長。  通國道,駛中巴,寶車清亮進農家。門前村路春風漾,小夥姑娘滿臉霞。  精準扶貧天地變,人間正道是滄桑。
  • 「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徵集展示展播」文字類:一個「看真貧」的...
    為給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戰」,啃下最後的硬骨頭,完成剩餘的脫貧攻堅任務,確保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2020年8月28日,中宣部在四川涼山州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啟動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 帽貧困縣」主題採訪活動。
  •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新莊村唱起新民謠
    如今,新莊村戶戶安其居,人人樂其業,村民收入翻倍,綠水青山正在變成金山銀山。《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今天(21日)推出:《新莊村唱起新民謠》。山下小橋流水,山上滿目蒼翠,青磚白瓦的民居在霧氣中顯得朦朧迷離,位於青藏高原上的新莊村更像「高原小江南」,但在6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蘭州市生態環境局:強化責任擔當,確保脫貧攻堅...
    5 月 21 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為全面落實黨中央和省市委關於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該局精心組織,迅速行動,統一思想、切實抓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及問題整改,確保脫貧工作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