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國:傳統手工布鞋也需要創新

2020-12-23 中原新聞網

段氏傳統手工布鞋第11代傳承人段玉國。

7月27日,河南省汝陽縣小店鎮高莊村,段氏手工布鞋第11代傳承人段玉國在作坊裡忙個不停,準備將自家產的手工布鞋通過電商平臺銷售。他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人在尋找返璞歸真的感覺,傳統手工藝品越來越受到歡迎。

據段玉國介紹,段氏手工布鞋很早便在河洛大地「創出」名氣,有「河洛一針」的說法,200多年來,歷經一代代母女、婆媳、父子相傳,在汝陽當地享有盛譽。1997年,段玉國高中畢業後,跟著母親學習製作傳統手工布鞋工藝。為了掌握市場行情,他曾先後到上海、浙江、福建、北京等地進行市場調研。2012年,經過多方努力,洛陽樂足鞋業有限公司成立,段玉國決定以精選的材質及精湛的做工讓更多人的愛上段氏手工布鞋。

段玉國深知,傳統工藝還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以「活的形態」發展,才能順應時代變化,更具生命力。作為段氏手工布鞋的傳承人,段玉國在繼承段氏手工布鞋傳統衲制工藝的基礎上,主動融入現代元素,把繡花等融入到段氏手工布鞋的產品裡,製作了大量工藝精良、花式多樣的系列產品。其中,專為小孩子做的老虎頭鞋子和工藝品小鞋子非常受歡迎。

段玉國說,千層底布鞋的做工複雜,工序繁縟,難度大,耗時長。每雙鞋的製作都要經過剪裁底樣、填制千層底、納底切底邊、剪裁鞋梆、鞝鞋、楦鞋、子修抹邊、檢驗等工序。「製作一雙鞋往往要花上五六天的工夫,其中僅納底兒就需要每平方寸納81針以上,整雙鞋下來至少2100針。」段玉國介紹說。

目前,段氏手工布鞋已經實現規模化生產,主要依靠汝陽縣內的農村婦女,段玉國把原材料分發給周圍的農村婦女,她們在家裡製作後交給段玉國,按加工的數量賺取加工費。這樣不僅滿足了市場需求,同時也使周圍農村婦女不出家門就可增加收入,加快了她們脫貧致富的步伐。新華網發(高山嶽 攝)

附近的村民正在製作手工布鞋。

給大家分發加工手工布鞋的原材料。

固定手工布鞋的形狀。

納鞋底子。

他們製作的小工藝品鞋子。

粘鞋底子。

色彩繽紛的工藝品鞋子。

整理即將製作好的鞋子。

製作手工布鞋的工具。

製作鞋幫。

相關焦點

  • 河南汝陽:千層底上針功夫 老布鞋走出新路子
    但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小店鎮高莊村人段玉國開起的手工布鞋廠,傳承老工藝,結合時代印記喚起人們對千層底布鞋的記憶,讓老布鞋煥發出新生機。段玉國的妻子陳娜說。靰鞡鞋 康向東 攝蠟像生產圖 康向東 攝成立於2014年的樂足鞋業不僅製作手工布鞋,而且致力於傳統千層底鞋業的傳承和弘揚。為此,段玉國在車間對面辦起了布鞋文化園。
  • 【方志四川•傳統技藝】即將消失的技藝:傳統手工製作布鞋
    【方志四川•傳統技藝】即將消失的技藝:傳統手工製作布鞋 2020-09-13 0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最後的手工布鞋製作班組:傳統匠人的默默堅守
    東方網6月10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傳統佳節裡,你有沒有邂逅傳統手藝?會包粽子的還能找到,會撬鞋底的能有幾人?曾經在全國20多個省市設立300多個銷售網點的民族品牌「大美華」,如今在上海僅保留了兩家門店、四位製鞋師傅。或許民間還有個別布鞋師傅,但這卻是上海最後的手工布鞋製作班組了。記者探訪這個「四人組」,揭示傳統手工匠人的現代日常和默默堅守。
  • 民藝傳承——「千層底」手工布鞋
    現在我在北京從事設計師的工作,由於工作原因,做的是一些文化創意的產品,熱愛傳統文化,為弘揚民間傳統技藝儘自己的一份薄力,為了傳播這人世間的真情意——不變的母愛,流淌在針線腳下的情懷,為民間手工布鞋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和發揚,注入年輕的血液,植入無限的文化創意,以便進一步發揚光大這項快要失傳的手藝——「千層底」手工布鞋。
  • 手工布鞋背後的扶貧故事
    在辦公室、開車時、飯局上,他的腳上就是一雙布鞋。  「它是我小時候的記憶,帶著深山裡的草木氣息。」方虎笑著說。  當方虎晚上在辦公室加班時,遠在幾百公裡外的大別山裡,貧困戶汪蘭在燈下納鞋底。  「納好一雙鞋底需要好幾天,因為白天如果天氣好,要去忙農活或者其他的事。」汪蘭說,根據鞋碼大小价格不同,一雙鞋底平均能掙120多元,今年前11個月,她已經掙了近萬元。
  • 汪莉:執著,讓她在手工布鞋的路上,一做就是小二十年
    汪莉是九華布鞋的非遺傳承人,她所做的布鞋已經在九華山有了知名度,很多人慕名前來,一買就是四、五雙,帶回家給親人穿。如今,工業化生產如此普遍,汪莉卻依然堅持著傳統手工布鞋技藝。(央廣網記者 李帥 攝)糊殼子、搓麻線、剪底樣、包底邊、填底布、膽底棉、納鞋底、鞝鞋、楦鞋......做一雙九華布鞋需要近20個步驟,每一步都有嚴格的標準,每一步都是手工一點一點完成。很多遊客就是衝著這樣的工藝來的,價格也不算貴。說起價格,汪莉算了一筆帳:「這種鞋要5天時間才能完成一雙,把工夫算起來它不貴的。」
  • 汪莉——執著,讓她在手工布鞋的路上,一做就是小二十年
    汪莉是九華布鞋的非遺傳承人,她所做的布鞋已經在九華山有了知名度,很多人慕名前來,一買就是四、五雙,帶回家給親人穿。如今,工業化生產如此普遍,汪莉卻依然堅持著傳統手工布鞋技藝。汪莉接受記者專訪。也許就是這份執著,讓她在手工布鞋的路上,一做就是小二十年。汪莉在上反上鞋。(央廣網記者 李帥 攝)「過年口袋裡一分錢都沒有」重新開始,汪莉將廠子遷到了青陽縣城,遍訪做鞋老師傅,學習傳統布鞋製作手藝。
  • 石柱即將消失的手工藝「手工布鞋」
    提起手工布鞋,這大概是70、80的記憶了,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高,人們也逐漸淡忘了對純手工布鞋的喜愛,但是對於穿過它的人來說這就是最舒服的一雙鞋了,是不是很想再穿一雙媽媽做的布鞋?做好一雙手工布鞋,必須經過十幾道複雜的工序,慢工出細活,做一雙鞋短則三天,長則得一星期。正如孟郊的《遊子吟》中寫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一雙布鞋的發展歷史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前,中國商品經濟還不發達,平頭來百姓穿的鞋子大多是布鞋。關於布鞋是只有中國才有的鞋子,據考究中國的布鞋有3000多年的歷史,現在布鞋一般就是常說的用布做的鞋子流傳下來的主要是千層底,用手工納底,具有柔軟舒適、透氣吸溼的特性,它深受中國百姓喜愛。
  • 傳統布鞋注入新時尚 浙江兄妹「喚活」老底子手工藝
    艾晨專注探索時尚、女性化元素 章琦 攝「最愛穿的鞋是媽媽納的千層底……」一首老歌,道出人們關於千層底布鞋的溫暖記憶。千層底,是老底子手工藝活。在高跟鞋、運動鞋流行的當下,浙江安吉有一對堂兄妹給千層底布鞋換上「時尚面孔」,使其迎來一個新的春天。
  • 唐昌布鞋:80年堅守與傳承
    近半個世紀的飛針走線、剪切縫合,賴學成練得一手製作千層底布鞋的好手藝,也對製鞋產生了深厚感情。1980年,大女兒賴淑芳高中畢業,適逢改革開放大潮奔湧,憑她的聰慧,本可以南下找工作,見世面,掙大錢。可賴學成對女兒說:「鞋匠的女兒,就去鞋廠吧。做布鞋也需要文化,高中畢業生,不會大材小用的。」就這樣,賴淑芳一步跨進位鞋廠。
  • 【視頻】河北永清:粗針麻線千層底 納就一雙老布鞋
    傳統布鞋製作技藝第三代傳承人劉翠蘭 張偉 攝河北永清縣趙樓村有一位製作傳統布鞋的能人,她沉默寡言,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一針一線納鞋底的慢功夫上。她就是傳統布鞋製作技藝第三代傳承人劉翠蘭。如今,她跟隨時代步伐,除了將傳統布鞋創新,還搭上了網際網路銷售的快車,拓寬了銷售渠道,提高了經濟效益。
  • 布鞋的面料有哪些 布鞋的鞋底是什麼材質
    布鞋的面料有哪些 布鞋的鞋底是什麼材質 2019-01-23 15:32:18 來源:全球紡織網 布鞋的面料有哪些?布鞋的鞋底是什麼材質?
  • 農村手工布鞋,這樣穿,舒適又養腳
    而我們老家除極少數人穿皮鞋外,更多的就是穿手工做的布鞋了,夏天穿的是單布鞋,冬天就穿棉布鞋。布鞋經濟實惠,柔軟舒適,透氣吸汗,特別養腳,如果有人腳愛出汗的話,這種布鞋可就是首選了。布鞋也是由鞋底和鞋幫兩部分組成,難度最大的地方就是鞋底了。鞋底是由很多層布重疊在一起,在用針線密密匝匝地縫製一遍,針碼要稀疏得當、鬆緊適中。
  • 手工布鞋:一針一線中的母愛
    □筱雅如今穿手工布鞋的人很少,但小時候我們都是穿著母親做的布鞋長大的。母親的手很巧,做得一手好針線活。母親納的鞋底,針腳細密平整,厚實軟綿,穿起來很舒服。父親最愛穿母親做的布鞋。改革開放後,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我們都不再穿布鞋了,但父親仍不改初衷,母親那厚厚的一摞鞋底都成了父親的私人定製。父親說,母親做的鞋跟腳,穿著舒服。漸漸地,母親年紀大了,眼睛也花了,納不了鞋底了。於是,我們常常去布鞋店買鞋,但都比不上母親的手藝。現在,做鞋子的材料越來越好,也有專為老年人做的鞋子,父親覺得也很舒服。
  • 足說老北京布鞋國內新秀兒
    他是一個90後,小時候特別愛一些家鄉的麥秸,喜歡家鄉的古鎮,村落,對於懷舊的傳統有一種痴迷。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老家幫奶奶搬家收拾東西,無意中看到奶奶破舊衣櫃箱子,裡面有幾雙手工鞋,而且嶄新的存放著。我拿起鞋子問問奶奶,這是啥時候的,奶奶拿過鞋子撫摸著鞋子,非常愛惜,並且說到這是前幾年眼睛不花做的,想給你們,但是這個時代你們或許不太喜歡了,都是運動鞋,皮鞋。
  • 穿布鞋的好處 - 百度經驗
    以穿在腳上的鞋子來說,市面上90%以上所供應的都是人造鞋底,這與傳統自然材質的草鞋、布鞋、木鞋甚至於皮鞋最大的不同是人體是個生物電磁場,我們生活在大自然的電磁場中,一旦大自然的平衡更改或被阻擋,身心都會引起不舒服的感覺。因此每天最好在草地、土地或海灘上光腳,或穿著布底、皮底鞋子走走,有病的人尤其要多和大自然親近以減輕不適。
  • 獨特的「軟幫軟底」技藝 送禮必備好布鞋
    自公司成立之初,王永安和他的團隊認真分析傳統手工布鞋製作方法及過程,發現傳統手工布鞋,都是先熬製玉米糊或麵糊,利用家裡的淘汰下來的舊衣服床單之類的廢布,放平門板,將廢布攤平,一層棉布一層漿糊,連續抹上三四層,然後曬乾,用於製作鞋底及鞋幫,這就是傳統手工布鞋製作的基本工藝--打袼褙(糊殼子)。
  • 涇陽「老布鞋」滿滿都是母親的愛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李海峰 記者 黃豔) 布鞋在中國有著3000多年悠遠綿長的歷史,直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都是纏著母親親手做的布鞋成長、遠行,人們對布鞋普遍懷著一種深深的情感。 你知道布鞋是怎麼做出來的嗎?快來涇陽縣橋底鎮陰郭村的「巧手工藝品廠」看看吧。
  • 閻良7旬老人五十餘年做出上千雙手工兒童布鞋
    十幾層的布鞋底是一針一針納起來的,彩色的鞋幫是自己親手縫起來的,五彩的絲線活靈活現地刺繡出鞋頭上可愛的小動物頭。最關鍵的是,這種純手工的布鞋,不僅美觀有趣,而且小孩子穿起來很舒服。  貓娃兒鞋、豬娃兒鞋、兔娃兒鞋、獅子鞋……在閻良區武屯鎮西相村關東組,當74歲的孫玉鳳小心翼翼把純手工製作的小孩子穿的布鞋,整整齊齊擺在桌子上的時候,似乎勾起了很多人兒時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