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傳統手工布鞋第11代傳承人段玉國。
7月27日,河南省汝陽縣小店鎮高莊村,段氏手工布鞋第11代傳承人段玉國在作坊裡忙個不停,準備將自家產的手工布鞋通過電商平臺銷售。他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人在尋找返璞歸真的感覺,傳統手工藝品越來越受到歡迎。
據段玉國介紹,段氏手工布鞋很早便在河洛大地「創出」名氣,有「河洛一針」的說法,200多年來,歷經一代代母女、婆媳、父子相傳,在汝陽當地享有盛譽。1997年,段玉國高中畢業後,跟著母親學習製作傳統手工布鞋工藝。為了掌握市場行情,他曾先後到上海、浙江、福建、北京等地進行市場調研。2012年,經過多方努力,洛陽樂足鞋業有限公司成立,段玉國決定以精選的材質及精湛的做工讓更多人的愛上段氏手工布鞋。
段玉國深知,傳統工藝還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以「活的形態」發展,才能順應時代變化,更具生命力。作為段氏手工布鞋的傳承人,段玉國在繼承段氏手工布鞋傳統衲制工藝的基礎上,主動融入現代元素,把繡花等融入到段氏手工布鞋的產品裡,製作了大量工藝精良、花式多樣的系列產品。其中,專為小孩子做的老虎頭鞋子和工藝品小鞋子非常受歡迎。
段玉國說,千層底布鞋的做工複雜,工序繁縟,難度大,耗時長。每雙鞋的製作都要經過剪裁底樣、填制千層底、納底切底邊、剪裁鞋梆、鞝鞋、楦鞋、子修抹邊、檢驗等工序。「製作一雙鞋往往要花上五六天的工夫,其中僅納底兒就需要每平方寸納81針以上,整雙鞋下來至少2100針。」段玉國介紹說。
目前,段氏手工布鞋已經實現規模化生產,主要依靠汝陽縣內的農村婦女,段玉國把原材料分發給周圍的農村婦女,她們在家裡製作後交給段玉國,按加工的數量賺取加工費。這樣不僅滿足了市場需求,同時也使周圍農村婦女不出家門就可增加收入,加快了她們脫貧致富的步伐。新華網發(高山嶽 攝)
附近的村民正在製作手工布鞋。
給大家分發加工手工布鞋的原材料。
固定手工布鞋的形狀。
納鞋底子。
他們製作的小工藝品鞋子。
粘鞋底子。
色彩繽紛的工藝品鞋子。
整理即將製作好的鞋子。
製作手工布鞋的工具。
製作鞋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