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後面臨的第一關考驗是什麼?
「新生兒黃疸」首當其衝!
老話都說「十個寶寶九個黃」,很多家長尤其是家裡的老人都認為寶寶出生後出現黃疸屬於正常現象,只要注意多喝糖水配合曬太陽就可以。
相信一部分有經驗的月嫂和年輕家長對這個疾病做過功課,了解到「黃疸」嚴重時會對新生寶寶存在不可逆的神經損害。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也稱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症狀之一,多達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都會出現黃疸。
輕度的生理性黃疸對機體可能是有益的,但是當新生寶寶的黃疸過重、持續時間較長、遲遲無法消退時就需要引起家長重視了,流涎、抬頭無力、抽搐、智能落後及聽力損害都是新生兒黃疸加重後引起神經系統的永久性損害遺留的後遺症。
新生兒黃疸主要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種。
怎麼區分?
生理性黃疸
時間:
一般來說,生理性黃疸是指單純因膽紅素代謝特點引起的暫時性黃疸,在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欲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症狀。
部位:
一般出現在面部、頸部、 鞏膜(眼白)、軀幹,嚴重的話從頭到腳遍及全身,甚至排洩物也會被染色。
特點:
黃疸色澤:輕者呈淺花色,重者顏色較深,但皮膚紅潤黃裡透紅。
黃疸部位:多見於軀幹、鞏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過肘膝。
新生兒:一般情況好,無貧血,肝脾不腫大,肝功能正常,不發生核黃疸。
早產兒:生理性黃疸較足月兒多見,可略延遲1~2天出現,黃疸程度較重消退也較遲,可延至2~4周。
如何處理:
1、保證餵養充足,定時餵奶,讓寶寶多吃多排,膽紅素能夠通過排洩排出體外。同時,給寶寶餵點兒益生菌,促進腸胃功能,幫助排出膽紅素。
2、給寶寶母乳餵養,母乳有助於膽紅素的代謝和排洩。
3、勤給寶寶洗澡,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代謝,有助於排出膽紅素,降低黃疸值。
4、給寶寶做撫觸操,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消退黃疸。
5、給寶寶曬太陽,也可以幫助消退黃疸,同時還能促進鈣吸收。要注意不能曬中午劇烈的太陽,要避開眼睛並保護會陰部分,剛開始曬10分鐘左右,逐漸過渡到30左右。曬太陽不要隔著玻璃,一定要直接接受陽光的照射,但要避免曬傷寶寶皮膚,最好是在葉子稀疏的樹底下。
6、給寶寶做小兒推拿,小兒推拿可以使生理性黃疸恢復更快,對於病理性黃疸也有輔助作用哦。針對新生兒黃疸的小兒推拿,能夠健脾利溼、疏肝利膽,膽道暢通能夠利膽退黃,所以疏肝利膽是本病治療的重要途徑。
病理性黃疸
時間:
若生後24小時即出現黃疸,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超過5mg/dl或每小時>0.5mg/dl;持續時間長,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深加重或消退後重複出現或生後一周至數周內才開始出現黃疸,均為病理性黃疸。
部位:
除了會出現在面部和軀幹,四肢、手心、腳心也都會出現。
特點:
出現早:生後24小時內出現;
程度重:足月兒大於12.9mg/dl,早產兒大於15mg/dl;
進展快:血清膽紅素每天上升超過5mg/dl;
持續時間長:退而復現。
如何處理:
1、若孩子一出生即有黃疸,並且迅速加深,口唇黏膜卻很蒼白,呼吸心跳都特別急促,這是由於母子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症,需急速送醫院搶救。
2、初生時無黃疸,生後1—2周或更長一些時間出現黃疸,進行性加深,吃奶尚好,如初生幾天大便還呈淡黃,但隨著黃疸的加深,糞便逐漸變為白色呈陶土樣,這是一種阻塞性黃疸。需送醫院詳細檢查,可能有先天性膽道閉鎖。
黃疸屬於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應該由醫生來鑑別、診治。
生理性黃疸始終是排除性診斷;病理性黃疸,在一定條件下又是可以由生理性黃疸轉化的。
假如寶寶有以下幾種情況,就可以懷疑是病理性黃疸!那麼就要儘快就醫。
因為病理性黃疸,是不能夠自己在家護理的,膽紅素水平過高會造成腦部損傷,不及時治療更是有可能會對寶寶的身體造成永久性損害。
1.去社區監測黃疸的時候發現寶寶黃疸水平高且隔日上升速度快;
2.寶寶全身都黃,特別是暗暗的黃色;
3.寶寶黃疸消退後再次變黃;
4.寶寶的大便顏色變淺,甚至肚子脹;
5.寶寶很難叫醒,或是不吃奶;
6.寶寶出現發熱、尖叫、整個身體緊繃等。
新生兒黃疸發病率高,雖然自愈率高,但如果不夠重視,黃疸嚴重者對新生兒往往帶來的是不可逆的神經損傷甚至膽紅素腦病。
因此,呼籲各位寶爸寶媽:當發現寶寶出現黃疸時,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應實時關注黃染程度,黃疸持續時間等因素,必要時及時就醫,醫生會針對個體具體評估其風險,聽取醫生的專業建議,才能避免膽紅素腦病的發生。
祝願所有的寶寶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