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16
徐老師好,感恩回復
最近遇到兩個問題
一是最近練習英譯漢的過程中覺得邏輯思維真的很重要,對照譯文的時候感覺如果要是邏輯關係理清楚了即便是有生詞也可以猜出來,但是邏輯關係裡不清楚 原本看起來很簡單的譯文翻譯出來就會狗屁不通嗚嗚嗚嗚嗚所以想問問老徐翻譯過程中應該怎麼鍛鍊邏輯思維呢?
二是大概六月份的時候參加了ygym的翻譯比賽,結果自己才得了68分,感覺很挫敗,覺得自己大概真的沒有什麼學習翻譯的天賦,雖然還是得爬起來繼續練,但是還是感覺很傷心💔
老徐辛苦了吼感恩
A
邏輯思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漢英中更為重要。與漢英翻譯相比,英漢邏輯關係的表達其實沒有那麼嚴格。因為中文的邏輯關係表達往往比較隱晦。
很多同學做翻譯的時候,往往不知道原文是怎樣的邏輯關係。其實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文和英文在邏輯關係的表達層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說的再具體一些,中文的邏輯關係往往是通過語境表達。相比之下,英文裡往往是需要通過前後的邏輯關係詞,在字面上得以體現。具體的表達差異,可以參考英漢語言差異分析的教材。
總之,在邏輯表達層面,中文是意合,英文是形合。
除了看書,可能更多的還是需要多做練習。做練習的過程中,通過對照參考譯文,揣摩原文的邏輯關係是怎樣體現的。
關於第二個問題,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比如每個月參加測試的同學,如果得分低,就感覺自己複習沒有效果,或者說自己可能不適合學習翻譯。
說的直白一些,確實有同學不適合學習翻譯。就像金融、航天、土木等專業或者行業一樣,翻譯也並非適合所有人。但是,怎麼才能夠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呢?這其實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
說一個可能不太恰當的例子,如果你選擇考一所學校,但是考了三次都沒有考中,那麼就說明你可能真的不適合。如果考CATTI,考了三年還沒有通過,說明有可能不適合這個領域。
另外,得分低的原因也比較多,包括材料材料可能太難,或者,發揮不在狀態等等。不管屬於哪一種情況,建議先去嘗試,通過測試或者考試去檢驗一下自己,而不是先學會放棄。
Q117
徐老師,我想請問您,就是我是跨考MTI的,我們學校的翻譯試題跟CATTI的風格不一樣,那我是可以直接練習學校風格的比如文學題材,科技題材的材料還是需要練習完二級三級的題目打基礎啊,我現在跟著您的公眾號,感覺自己的翻譯太爛了,想跳到別的題材,又怕自己基礎都沒打好。
A
如果你們學校考文學翻譯,你直接去練習文學材料,多數情況下是死路一條。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它的難度太高。你讓一個還沒有學會走路的孩子,直接去跑馬拉松,現實嗎?
不管考哪一個類型的材料,其實都建議大家從簡單的材料學起。
CATTI之所以喜歡考政經外交之類的材料,就因為這類材料,內容上是經常聽的一些套話,而且表達往往有一定的套路,也能夠學到一些重要表達和其他的翻譯知識。所以,這類材料對於學翻譯的人而言,是有「普世」意義的。
練習這些材料到達了一定程度,感覺自己掌握翻譯技能之後,再去嘗試其他類型的材料。這樣的話,可能會更有底氣,而且也能減少面對困難材料時的挫敗感。
Q118
徐老師好,我又來了!
這次我想問漢英翻譯的問題。我打算考mti,目標院校的文本多半是時事評論類的,所以我想備考時集中練習這類文本,但我看了老師這裡的mti真題,大多都不是時評類文本。
1. 您覺得我更側重備考時評類文本的思路對嗎,還是應該不加區分地把所有文本都練一遍呢?(我政府類文本練下來,感覺和時評類風格還是差挺多的)
2. 如果想要側重時評類文本的話,應該到哪裡找材料呢?我看過環球網的中英版本網站,但發現找時評類雙語文本並不容易,不知道老師有什麼推薦嗎(知乎上也很少有這類回答,所以我現在複習很迷茫,找不到材料,總感覺自己用不合適的文本練習是在做無用功,心態有點崩,推薦的李長栓葉子南老師的書,看是看了,但我總覺得自己沒入門)
希望老師能指點一二!謝謝老師!
A
關於第一個問題,可以參照Q117。
希望記準一句話,翻譯的技能總共就那麼些,你面對的只是內容不同而已。所以,不要過度在材料的類型方面糾結。不管什麼樣的類型,能夠在每一篇材料上面有所收穫,或者發現自己的主要問題,都是不錯的。
「總感覺自己用不合適的文本練習是在做無用功」,說明可能還是存在糾結文本類型的執念。
評論性文本和時政類的文本,其實都屬於信息類文本。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只不過前者是在事實的基礎上進行了個人的觀點評論。除非你的學校考文學翻譯,你依然可以練習時政類文本。
關於評論性的文本的來源,以前也應該提到過。最常見的就是各大英文媒體的評論板塊,比如說global times或者China daily裡面都有自己的opinion板塊。除此之外,目前還沒有發現現成的中英對照的評論類練習材料或者教材。
Q119
徐老師,我開學大三,商英專業。之前假期在某機構學習了翻譯入門,準備下半年考catti。但是我實在是不知道怎麼準備比較高效、比較適合我這樣的「初學者」。口譯只會記筆記,對於翻譯的系統性的學習和翻譯的構架還不清楚,筆譯更是小白……所以想請徐老師指點一下我這個知道目標卻不知道如何到達的「問題學生」。(或者推薦數目嘻嘻嘻)萬分感謝(❁´ω`❁)
A
如果想學習筆譯,建議先看筆譯教材,先弄明白英漢語言的兩種差異和基本的語言轉換技能。然後,跟著教材裡面的材料去做練習,或者,找翻譯考試的材料做練習,加深對語言差異的理解和技能的運用。
如果想學習口譯,那麼你的英文聽力一定要過關。這就要求你每天都儘可能的聽一些材料,然後學習複述、無筆記交傳然後再過渡到有筆記交傳。關於口譯學習的流程,可以參考Q21。
無論是口譯還是筆譯,如果感覺自己學得還可以,就去試著接受市場的毒打。比如,參加各類翻譯比賽,或者翻譯考試,或者接翻譯任務。通過接受市場的毒打,會發現自己進步得更快。
Q120
徐老師,您好!我前段時間關注了您的公眾號,得到了很多翻譯學習的啟發。我有個翻譯上的問題,苦思冥想也不明白,所以在這裡留言,希望有幸能被老師看到我拿了二筆證書,最近也一直在做翻譯,但有明顯的能力不足的感覺。
首先拿英譯漢來說,您說過英譯漢主要是理解問題,在翻譯練習和實踐過程中,我發現一篇英語文章中90%的內容是可以順暢理解的,但總會有那麼兩到三個難點,想好久也想不明白,但看一下參考譯文就會恍然大悟。問題是就算這一篇弄明白了,下一篇又會出現新的難點,還是不明白。那這樣一個如此往復的過程意義又在何處呢?靠累積練習經驗不斷克服自己的難點嗎?但這個過程付出的時間和收益我覺得太不合算了。您能給我點建議嗎?
第二個就是漢譯英了。漢譯英的基本意思我能翻出來,但就是感覺不夠地道、簡潔,包括選詞、搭配、句式上的問題。我拿到一段材料,將它翻成英文。翻完之後的一個感受就是中式和累贅。如果我完全憑空修改譯文,我覺得也好不到哪裡去。於是我就對照參考譯文改,參考譯文寫的太好了,意思又到位,表達又地道。我將參考譯文對照漢語原文從頭至尾學習一遍,然後看著漢語口頭翻譯一遍,感覺已經學會了。但是我再翻新的材料時,之前學過的參考譯文感覺又沒什麼幫助,我在這兩者之間建立不了聯繫。我很苦惱,既然如此,那學習參考譯文又有什麼用呢?
老師,我最近一直在做筆譯實踐和練習,但感覺水平就是上不去。求徐大神指點指點吧!盼早日回復!
A
第一個問題,不是正常現象嗎?你看過一篇翻譯,就掌握了翻譯所有材料的秘笈?醒醒吧,9021年,還沒發明這種藥丸呢。
一篇會了,不能代表以後的材料都會,總會有難點。不斷克服難點,就是進步。所以,早點放棄幻想,迎接現實的雷擊哈。世界那麼大,問題那麼多,一個人怎麼能做到通吃呢?
如果感覺時間和收益不合算,說明你對翻譯的理解可能有些膚淺,或者有些急於求成。學好任何一門技能,哪有學幾天,做幾篇材料,就像掌握萬能公式一樣解鎖所有問題的?翻譯這個領域,就是需要不斷的練習、不斷的積累、不斷地發現和解決問題,才能一點一點地前進。
第二個問題,其實和第一個問題本質是一樣的:想著看幾篇材料,就能掌握所有材料。參考譯文怎麼學習,以前講過多次,可以看看以前的問答。
漢英,不管材料是難是易,只有自己動手的時候才知道難易,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參考譯文的質量,多數都是不錯的,因為多數作者都是經驗比較豐富的譯者或者名家。跟著這些前人的譯文一起學習,更應該感覺幸福,而不是巨大的壓力。
往前搗騰10年,哪有現在那麼多的翻譯學習資料?
至於水平上不去,原因比較多,以前也應該講過。練習材料難度、自己的學習方法、複習效率等都是問題,主要還是多分析個人的學習方法。另外,不少MTI的上岸成功貼提到了很多同學的個人建議和意見,可以借鑑借鑑。
至於,表達上的各類問題,多反思,多對比參考譯文,特別是弄明白後者的處理思路,比記下幾個表達更有意義。
總結下,筆譯是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口譯是自己一個字一個字說出來的。腳踏實地,才能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