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生畏的韓國教育

2021-02-19 明教育

教育立國深入人心

韓國自古以來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如今教育更是被視為實現自我和促進社會進步的手段。韓國的「教育熱」現象使全世界都為之驚嘆,「教育立國」的觀念深入人心,民眾對教育改革發展關注和參與度很高,這對韓國的教育事業起著強大的推動作用。這對我國今後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當你和韓國人接觸的時候,一定能感覺到他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這種自豪感一方面來自國家經濟建設的成功,另一方面則來自對本民族歷史和文化的驕傲。 幾乎每個韓國人都認為韓國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美、最有創造力的文化, 他們認為:一個民族要自信地生存,必須有自己的底氣,必須尊重自己的歷史,尊重自己的祖先。 一個國家的現代化,絕不僅僅是物質上的進步,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豐富和滿足。


民族精神培育

1教育孩子以購買本國物品為榮

在韓國,培養孩子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民族,仿佛是每個幼兒園和學校的自覺行為。各個場所,都端端正正地掛有國旗——太極旗。老師教育孩子,韓國在哪些方面、有哪些物品是世界有名、亞洲有名的,教師和孩子都以購買本國的物品為榮。

2偏僻鄉村小學也有博物館

韓國的幼兒園和學校十分注重對幼兒進行民族傳統教育,培養民族精神。許多地方高高矗立著韓國歷史上民族英雄的銅像。即便一所偏僻的有附屬幼兒園的鄉村小學,也設立有一個十分規範的小博物館,裡面陳列著韓國人自古到今的衣服、生活用品和勞動工具,從草鞋、布鞋到皮鞋的變化,從石器、陶器到精美的勞動工具的發展,可以讓孩子了解韓國社會進步的歷程。

3家長給孩子買書首先考慮本土童話

大多數韓國家長給孩子買書時,首先會考慮自己小時候曾看過的傳統童話故事書,韓國的許多兒童圖書質量高,有特色,他們通過漫畫講解知識,很多數學、科學類書籍,都會使用圖解、漫畫等形式,將枯燥的學習內容變得生動有趣,使孩子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重視品德和禮儀教育

韓國非常重視對兒童和青少年的道德品質教育,從幼兒園到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一年級都設有德育課,韓國學校中的禮節教育內容包括:
1、個人生活禮節,如坐、立、走的姿勢,與人談話時的語調、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遞物品時的舉止;
2、家庭生活禮節,如對父母長輩、兄弟姐妹、親戚鄰裡的禮節;
3、學校生活禮節,如對老師、前輩、同窗的禮節,上學、放學時的見面禮、告別禮;
4、社會生活禮節,如在社會交往中的鞠躬禮、舉手禮、注目禮、對拜禮以及各種稱謂;

5、國家生活禮節,如對國旗、國歌的禮節等。

至今韓國的每個家庭都有教育子女品德、修養的家訓掛於家中的居室。如果你有機會到韓國人家中做客的話,就會發現不論多小的孩子,都懂得為客人和長輩倒水時雙手捧著,恭敬地奉上。

 

將孩子培養成「聰明人」和「好人」

韓國認為:未來社會,只做個「聰明人」,或做個「好人」都還不夠,他們必須兩者兼備。2009國家課程決心和以往過度關注課本知識的教育體系說「bye bye」,2010年,創新和品格教育更是被列為韓國教育政策的首要目標。它的幾個特點是:實施強化課程和大課體系、削減每個學期的必修科目、識記性學習內容總體減少20%、運用針對性的教學法、引入創新性實踐活動。



  

國教育不遜西方,大學文憑為世界 各國承認

韓國有發達的教育體系和教育制度,保持與歐美同步的教育水準,韓國擁有眾多國際名校,治學嚴謹,文憑含金量高,為世界各國所承認,許多領域和專業處於均處於國際化一流水平。向社會輸送了大批急需人才,為韓國的尖端科學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2014全球教育制度排名:韓國第一

亞洲教育制度一向被認為遜於西方社會,然而這一觀念在2014年被韓國徹底改寫。全球教育制度排名韓國第一。該報告評估準則是根據各地高等教育的整體質素,例如識字率和大學畢業率,以及學生在國際考試的成績而得出。


韓國教育令人生畏

1、韓國高中生每晚只睡5.5小時


韓國的教育制度既鼓舞人心,又令人生畏。美國《紐約時報》稱,韓國學生平均每天學習13個小時,普通高中生每晚只睡5.5個小時,以便確保有足夠的時間學習。

2、韓國是家庭教育上花費最多的國家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表明,韓國是家庭在教育上花費最多的國家,韓國學生平均每人每年在私人教育上投入2600美元。許多韓國家庭近一半的收入花在補習班和著名補習班附近的「學區房」上,因為它被視為成功的跳板。



3、補習班已成支柱產業


如今,已成「企業化規模」的補習班被《紐約時報》稱為「韓國教育體系的支柱」,75%的學生就讀於全國10萬個補習班。2012年,韓國在私人教育方面花費179億美元,佔總體消費支出的12%。韓國教師年收入35,382歐元,高於OECD國家平均水平。在韓國,外籍教師不僅免費居住在舒適的大型外籍人士社區,還可以免費享受回國機票。開私立學校的金基勳一年賺了300萬歐元。

4、痴迷教育的國家,64%的人擁有大學學位


韓國學生在PISA測試中表現突出。2011年,韓國25~34歲的人口中,64%擁有大學學位,遠高於OECD國家 39%的平均水平。15~29歲未就業的韓國人中,11%正在準備專業考試。

5、教育成果令歐巴馬又羨又妒


這樣的教育成果令其他國家的教育部長又羨又妒。美國總統歐巴馬盛讚韓國父母教育孩子的熱情,並哀嘆美國學生的落後。


教育帶來經濟崛起

自1962年以來,韓國從民眾普遍文盲發展到識字率近98%,國內生產總值(GDP)也增長了4000倍,一躍成為世界第13大經濟體,比歐盟平均水平更高。驚人的經濟增長速度得益於巨大的教育投資。教育是韓國從經濟廢墟中崛起的決定性因素。用狂熱來形容韓國人對教育的態度並不為過。正如美國《時代》周刊所說,沒有對教育的痴迷,韓國不可能成為今天的經濟強國。


存在的問題

1、沒有諾獎得主,有三星經理

韓國教育也有嚴重的問題。韓國一些主流人士說:「韓國教育無法生產天才。我們沒有諾貝爾獎得主,但我們有很多三星中層經理。」

2、政府「減負」措施遭家長抵制

多年來,韓國一直感嘆他們的學習效率低下,政府也曾多次試圖讓教育體系人性化——簡化入學考試、限制補習學費,甚至在20世紀80年代一度徹底取締補習班。為了抑制補習班,韓國教育科技部努力推廣教育廣播系統(EBS),讓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可以通過電視講座或網際網路學習。但每次嘗試後,對補習班的投入都以更狂熱的方式歸來。2008年,首爾政府立法規定,補習班必須在晚上10點停課。但無論補習學校還是學生、家長,都想盡一切辦法抵制這一法規。

3、韓國青少年自殺率最高

一項調查顯示,韓國青少年在30個國家中自殺率最高。

(文章轉載自園長薈,

相關焦點

  • 全球教育制度排名第一?!令人生畏的韓國教育
    但另一當面,調查顯示,韓國青少年在30個國家中自殺率最高。自1962年以來,韓國從民眾普遍文盲發展到識字率近98%,國內生產總值(GDP)也增長了4000倍,一躍成為世界第13大經濟體,比歐盟平均水平更高。教育是韓國從經濟廢墟中崛起的決定性因素。正如美國《時代》周刊所說,沒有對教育的痴迷,韓國不可能成為今天的經濟強國。
  • 國際教育 全球教育制度排名第一?!令人生畏的韓國教育
    但另一當面,調查顯示,韓國青少年在30個國家中自殺率最高。自1962年以來,韓國從民眾普遍文盲發展到識字率近98%,國內生產總值(GDP)也增長了4000倍,一躍成為世界第13大經濟體,比歐盟平均水平更高。教育是韓國從經濟廢墟中崛起的決定性因素。正如美國《時代》周刊所說,沒有對教育的痴迷,韓國不可能成為今天的經濟強國。
  • 令人生畏的「黑色閃電」--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令人生畏的「黑色閃電
  • 神奇的「美髮沙龍」一個令人生畏的地方
    在激情的音樂下公開起舞,向革命戰士一樣表明決心,隊排得整整齊齊地喊口號……每天早上的理髮店、美容院、酒店、中介門口就像一個個微縮的集中營,磕頭下跪、爬行謝恩、剃陰陽頭、當眾打屁股……各種晨間培訓告訴你,我們不僅是個獨一無二的集體,還是一個令人生畏的集體。  當然了,揣著十五塊錢就想剪一個改變人生的髮型,就要求理髮小哥們有著超凡的審美,那怎麼可能呢?
  • 「瘋狂」的韓國教育
    如今,已成「企業化規模」的補習班被《紐約時報》稱為「韓國教育體系的支柱」,75%的學生就讀於全國10萬個補習班。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表明,韓國是家庭在教育上花費最多的國家,許多韓國家庭近一半的收入花在補習班和著名補習班附近的「學區房」上。
  • 韓國教育——促進韓國經濟發展的人力資源保障
    韓國教育是韓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人力資源保證,被稱為促進經濟發展的第二經濟。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創造了「漢江奇蹟」,在韓國成功的背後,「教育立國」戰略是根本原因之一。1961年,韓國人均GDP僅為80美元,80%的人口為文盲。韓國政府將15-20%的財政支出用於教育。1975-1985年間,韓國的教育經費從2.2億韓圓增加到35.3億韓圓,增長近16倍。不僅如此,韓國每年還從世界銀行貸款6000萬美元用於教育。目前韓國已經普及了9年義務教育,基本消除了文盲,是世界識字人口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 韓國教授:中國不是韓國的追趕者,而會成為韓國「房間裡的大象」
    「端午是韓國的」,「孔子是韓國的」,「圍棋是韓國的」……無恥的文化強佔總在韓國發生;五千萬人自稱「大韓民國」,動輒「世界第一」自封,沾沾自喜於「亞洲發達國家」的名頭,中國的眾多「鄰居」中,只有韓國如此特別,以致被國內網民冷諷「宇宙第一,大韓民國」。
  • 韓國教育 vs. 日本教育,誰更勝一籌?
    以服務著稱的日本和韓國,已經建立了體系化的教育服務流程,在這樣的基礎上,科技會如何改變教育?在追求極致的日韓,教育從業者如何把線上工具與教學服務融合?在人口和市場遠遠低於中國的兩個小國,教育機構規模化擴張遇到瓶頸之後如何突破?這個九月,跟芥末堆一起去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探索日韓教育的精髓。
  • 細胞核起源——令人生畏的進化謎題
    細胞核的起源是一個根本性的、令人生畏的進化謎題,目前設想的關於「核」起源的流行情景(特別是所謂的內共生途徑)還遠談不上清晰。
  • 中國式教育,美國式教育,韓國式教育
    中國式教育,美國式教育,韓國式教育 韓國天才,在家人得知此事之後,就問他的夢想是什麼?韓國天才說想成立自己的遊戲公司,韓國天才的父母就問他,你既然想成立自己的遊戲公司,那你是不是要有相對應的知識,學習相應的技能,學習管理等知識,韓國天才想了想,說是,韓國父母說,我給你找相對應的老師,去名牌學校學習相應的技能,進行深造,去完成自己的夢想,韓國天才最終完成了自己的夢想,成為韓國有名的遊戲老闆!
  • 韓國教育中的高等教育簡介
    韓國高校分為專科大學(專門大學)、教育大學、綜合大學(大學校)、大學和研究生院。專科大學為2-3年學制,是韓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大學是4年制專門培養小學教師的機構,全部是國立大學。韓國共有11所教育大學。教育大學費用較低,還享受其它優待。
  • 韓國父母超前的教育理念
    韓國以前的醫療模式和咱們現在一樣,醫院處方和藥劑一條龍,但現在韓國醫院只準開處方,藥劑需自己另行去藥店購買。好處多多相信大家都明白,希望未來我們的醫療也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且只會比韓國更好。今天想和大家探討的是韓國父母的教育理念。中韓現在都屬於一考定終身,高考血雨爭鋒的激烈程度慘不忍睹。應對現實的社會大環境,韓國父母卻比我們父母思想超前許多。
  • 韓國探尋創新教育模式
    新華網北京6月25日電 據提前出版的美國《商業周刊》報導,隨著經濟增長減緩,韓國正在尋找能夠激發創新的教育模式。  一天上午10點,七年級學生裘都賢在讀英文版《伊索寓言》裡的故事《山羊和牧羊人》。他是韓國中部山區堤川市私立寄宿學校「和平花」中學的學生,這裡沒有校服,沒有上課鈴聲,沒有熬夜苦讀。
  • 韓國留學韓國語教育專業
    韓語教育,就是把韓語當做外語的教學專業課程(部分叫做對外韓國語教育專業),說簡單一點這個專業就是教育你怎麼對外國人進行韓語教學。有點類似我們國家的對外漢語專業。對外韓語專業可以說融合了國語國文、教育、語言學三個領域的知識,即教給學生怎樣在掌握韓國語言的能力的要求下,運用教育學的原理在韓語歷史、詞彙、語法、寫作、音韻等各方面進行教學,使學生具備基礎的韓語教學和語言研究能力。
  • 【行業】Megastudy或許只代表了韓國一個時代的教育模式,韓國的教育科技創新也在變化
    歡迎關注映社資訊旗下教育科技媒體「POWER教育」官方微信:power4edu,做不一樣的教育科技媒體,看不一樣的教育科技  為了配合明天10月18日我們要參與協辦的一場有關中韓創新項目的項目路演活動(聽說裡面有不少韓國的教育項目),我們打算今天匯總一些關於韓國教育的話題內容。
  • 韓國教育如何改造「英語難民」
    韓國是個經濟全球化程度很高的國家,極為重視英語教育。韓國從小學三年級起就開英語課。在就業市場上,英語實力成為就業的必備條件,在升職和確定年薪時,反映英語能力的職業佔70%~80%。    韓國三星集團的經濟研究所發表的《英語經濟學》的報告指出:2006年,韓國在英語教育方面投入了15萬億韓元。這一數值相當於韓國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合當年韓國教育預算30.1萬億韓元的47.5%。
  • 韓國教育改革的「中國式困境」
    類似「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觀念,在韓國比在中國貫徹得更徹底、更極端。「學歷是門面,是進入上流社會的通行證」這樣的觀念已經深入了韓國社會的DNA。  「教育平均化」幾十年,「私教育」人數卻大幅增加  但即使是在推行教育平均化最嚴格的年代,韓國仍然有精英教育的領地。在全國有一定數量的特殊目的的高中,比如英語高中、數學高中、科學(物理化學)高中等,師資水平高,學費貴,個別頂尖的學校除了韓語和韓國歷史課外,都用英語直接授課。
  • 韓國私立高中的精英教育,壓倒韓國民眾的最後一根稻草?
    劇中,四個韓國中上階層的家庭為了讓孩子考上頂尖大學,絞盡腦汁,極盡資源,想方設法提高孩子成績和讓孩子在社會活動簡歷上顯得突出提高競爭力。不過,電視劇所展現出的如此激烈的競爭,也難免讓人質疑:韓國的教育真的這麼白熱化嗎?還是只是為了渲染劇情呢?
  • 公平的錯覺:韓國教育辛酸史-虎嗅網
    脫離日本統治的韓國政府接手的是一個經過了近50年殖民教育,國家文盲率高達53%、只有14%的人接受過學校教育的新生國家。 面對慘澹的現狀,加強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教育便成為了光復後韓國統治者的共識。1941年,還委身於上海租界的韓國臨時政府就發出了「弘益人間、梨花世界」的國家教育宣言,這句話源自朝鮮創世神話,也詮釋了韓國第一代政權對教育的看法:開啟民智,普惠民眾。1948年,韓國將「弘益人間」的教育思想正式寫入新憲法,同時規定小學階段實行義務教育。
  • 韓國網民如何看待「踩獎盃」事件?這是韓國禮儀教育的缺失
    韓國網民如何看待「踩獎盃」事件?這是韓國禮儀教育的缺失 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2019-05-30 11:00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