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教育改革的「中國式困境」
類似「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觀念,在韓國比在中國貫徹得更徹底、更極端。「學歷是門面,是進入上流社會的通行證」這樣的觀念已經深入了韓國社會的DNA。 填鴨式教學、死記硬背式學習、複習考試時的題海戰術、一場高考定終身、片面追求名校學歷、極度重視英語教育可高中畢業生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英語---這些被中國人不斷詬病又無可奈何的教育體制弊病,在韓國同樣司空見慣,甚至比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
美國式教育和中國式教育都有什麼不同
美國式教育美國和其他歐洲或者資本主義(國 家)教學與CHINA的不一樣,比如從小學dao大學,學生們每天學習美國的孩子從就生活在「愛」的環境之中,他們會受到父母和家庭大部分的愛。從孩子出生的時候,家長就力圖給子女創造一個最好的成才和受教育環境,這點和中國大陸也是極其相似。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對孩子的愛表現在對孩子想法的理解和支持,家長都是盡力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當孩子要求不能被滿足的時候,家長會耐心解釋、講道理說服,從不強迫,幾乎不會打罵子女。
-
中國的填鴨式教育
我們似乎從小接受的就是「填鴨式教育」,我們也從小被灌輸中國學生缺乏創造力的觀點。
-
專訪續航教育張朔:美國教育拒絕中國式作弊
諸如此類的中國留學生作弊事件已是司空見慣,最常見於語言考試中,學生會利用「考試時差」提前獲取北美答案,或是參考其他考生的回憶「機經」,更有甚者則是選擇了「槍手」代考。在很多考生看來,這些方法已是留學考試中不可獲缺的救命錦囊,殊不知自己的行為可能已涉嫌違法。為此,我們專訪了美國續航教育的營運長張朔,共同探討中國式作弊的原因和對留學生的影響。
-
灌輸式教育和提問式教育
弗萊雷主張教育要注重實踐性,教育即解放。他提倡要擯棄「灌輸式教育」,代之以「解放教育」。弗萊雷所說的「解放教育」就是「提問式教育」。本文中,他將「灌輸式教育」和「提問式教育」作了比較,提問式教育的核心在於自由和解放,它喚醒學生個人的內驅力,最終完成自我的建構。這是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而不是把學生當成功利性目的培養的馴化教育。
-
揭秘:「 中國式」教育的致命弊端
我們社會在討論中國教育問題時,經常會用美國教育來做對比,在「中美教育」對比時,經常會提到一個詞,叫「中國式」教育,也簡稱「中式」教育。其實,「中式」教育,它的全稱應該叫「中國式家庭教育」。孩子的教育主要分三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
10歲孩子也能寫論文,談美國教育與中國式教育的優缺點
美國小學的一篇作文《中國的昨天和今天》,題目就嚇了我一跳。美國的老師怎麼會讓小學生寫這麼大的題目呢?帶著好奇心,我去了解了這個10歲的孩子。孩子的1-4年級是在中國上的,五年級開始,父母便把他帶到了美國上學。前往美國的路上,他的父母非常擔心。
-
放養式教育≠放任式教育
這兩位媽媽所採取的教育方式都是放養式教育,但是結果卻各有不同,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呢?難道放養教育就是什麼都不管,任由孩子野蠻生長嗎?在所有教育理念當中,放養教育才是最考驗父母的教育方式,看似最簡單,實則是最複雜,因為它沒有可供研究的樣本數據,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放養式家庭出現教育危機時,很難立刻從現有的教育邏輯中獲得有效的教育經驗,就很可能會耽誤孩子的學習,甚至一生。
-
一鳴驚人的「中國式教育」讓世界反思
2011年一本名為《虎媽戰歌》的育兒著作在西方世界掀起軒然大波,該書記錄了作者蔡美兒如何讓兩個女兒接受中國式教育,並在美國獲得「美國式成功」的經歷。也讓世界看到,中國的崛起並非偶然,撼動了西方教育是最好的教育的傳統觀念。
-
報導丨美國的沉浸式中文教育
78%的老師有高等學歷,其中很多人畢業於美國的大學,還有三位獲得了博士學位。包括由中國教育部下屬的國家漢辦支付薪酬的兩名教師在內,所有教務人員都在美國接受了培訓。美國本土的常規中小學校總共開設了175項中文沉浸式課程,僅本學年就新增了18項。然而,全中文沉浸式學校只有少數幾所,英華就是其中之一。
-
日本的「填鴨式教育」與「寬鬆教育」
[摘要]「填鴨式教育」固然是不可取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寬鬆教育」就值得提倡讚美,否則,英國人也不會想到要找中國老師取經,探討中國模式教育了。ChineseSchool),通過5名中國老師花一個月時間,在英國的中學實踐中國式教學,來對比東西方的不同教育模式。這種文化對比並發生衝撞摩擦的節目,通常容易吸引眼球,引人關注。看到網上討論熱烈,我也忍不住將這部三集紀錄片從網上翻出來全部看過一遍。說實話,還挺好看的。就連我家正上中學二年級的中學生,也跟著我一起看得很起勁。
-
中國式教育
中國式教育,培養了一大批廢物,需要反思。又是一年考試季,幾多歡樂幾多愁。考好點的歡呼雀躍,考不好的自然唉聲嘆氣,但是考生當自當反思,你付出了多少,你真的努力了嗎?感恩教育一定不能忘,不孝敬父母的孩子傷不起啊!家國情懷教育是一個原生家庭的重要內容。看看那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學習,什麼事都代勞的父母。
-
焦慮,中國式教育的痛點
如果說《小歡喜》是當下絕大多數中國家庭教育現狀的真實寫照,那麼電視劇火爆熱度的背後,其實是每一個家庭對於中國式教育的思考。易中天教授說過一句話:中國的教育和中國的足球一樣,沒什麼希望!我不贊同現在一些學者和教授的觀點,教育總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進步,一直以來的中國式教育,同樣也培養了許多傑出的人才,現在的學者和教授,不也是通過中國式教育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嗎?
-
填鴨式教育是教育的最優選擇
由來填鴨式教育是蘇聯一位教育家凱洛夫發明的,他發明這種教育後就被蘇聯人民唾棄,當時中國沒有完善的教育體系,結果撿了人家失敗的發明(中國人當時比較保守)。在中國全部都是這種教育。顧名思義,就是把知識一味灌輸給學生,給了文章,就死背,全都不明白意思。「反正完成任務就得了」學生如實說。與之相對的是啟發式教育。相對於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成長方式當然是啟發的好。在教育界有一句話:「我聽,我忘記;我看,有印象;我做,我記住。」填鴨式教育前兩項都佔全了,就是沒有「做」這一環節。而啟發式教育就充分考慮到了做的重要性。
-
中國式教育外國式教育差異在哪裡?剖析其中的利弊,或能給你答案
文丨巧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一提起中國式教育,我們下意識就會聯想到管理、保守,西式教育方式則讓人想到開放、個性化,在全球化的大潮下,中國式教育和外國教育方法不斷交流、碰撞-融合,
-
中國式現代教育: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博弈
現代教育觀,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相對應試教育提出來的,也就是說正是因為應試教育有弊端,所以提出了素質教育。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提出德智體全面發展,到99年正式提出素質教育的內涵,開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所以,素質教育依然步履維艱。應試教育依舊屹立不倒。應試教育,可以說在中國根深蒂固。中國的科舉制1300多年的歷史了,歷代的文人墨客、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大都是通過科舉考試。這樣的考試文化是骨子裡的,加上如今的高考氛圍,家長父母能不看重學習、考試嘛。所以,中國式教育,如今就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相搏弈。
-
引導式藝術教育:掌握未來教育趨勢
要把引導式教育的核心精髓用在藝術教育領域,化被動接受為主動創造,是當今乃至未來教育領域的一個總體趨勢。引導式藝術教育是在引導式教育的基礎上,由安圖艾莎美育創始人張興華通過探索研究引導式教育在歐美、日本及香港等地幼兒園及小學的教育成果後,結合藝術教育和我國兒童藝術教育環境的特點創建的一種教育形式。
-
在了解中國式教育之後,外國網友如此評價中國教育
外國網友Tomas Davies在該記錄片評論區中大力讚賞了中國式教育,並表示英美教育相對中國教育不值一提:I spent 4 years in China in their school system and then moved to America(I’m not chinese) and
-
《三傻大鬧寶萊塢》:填鴨式教育、逼迫式教育帶來的危害
影片於2011年12月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上映後的票房創下歷史新高,短短4天票房就超過在中國內地上映的所有印度寶萊塢電影單片票房。《三傻大鬧寶萊塢》影片採用插敘的手法,以搞笑的風格、幽默諷刺的手法批判當下教育中存在的填鴨式教育、逼迫式教育、同時也探討了一些典型的問題,如:學生自殺、以成績名次排座位、貧富差距等等。
-
填鴨式教育的興衰史
填鴨式教育是我們家長聽到最多也擔心最多的教育方式和理念,那到底什麼是填鴨式教育呢?它是由誰創造出來的呢?它為什麼在中國教育界統治了這麼久呢?它的利與弊、功與過是什麼樣的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填鴨式教育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