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孩子也能寫論文,談美國教育與中國式教育的優缺點

2020-12-11 小淼談教育

美國小學的一篇作文《中國的昨天和今天》,題目就嚇了我一跳。美國的老師怎麼會讓小學生寫這麼大的題目呢?帶著好奇心,我去了解了這個10歲的孩子。

孩子的1-4年級是在中國上的,五年級開始,父母便把他帶到了美國上學。

前往美國的路上,他的父母非常擔心。許多專家朋友都說:「至少應該讓孩子接受完中國的基礎教育」,眾所周知,中國的基礎教育是全世界最好的。

到了美國,父母的擔心果然應驗了。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放聲大笑,孩子不到3點就放學回家,最讓人憂慮的是,學生們竟然沒有教科書。

美國教育的結果

一年的時間過去了,父母發現孩子每天放了學,都要到圖書館背一大摞書回來。好奇的父母詢問孩子,為什麼背這麼多書回來?

「作業」孩子答道。父母的好奇更深了,湊近一看,題目竟然是《中國的昨天和今天》。這麼大的題目竟然讓一個十歲的孩子去寫,一般的博士也不敢做啊!

可聽了孩子解釋說「老師讓每個同學寫自己家鄉的文化,於是就定了這樣的題目」。家長也只能選擇接受,等待結果的出現。

最後的結果,孩子弄出了20多頁的冊子,裡面有絲綢之路,象形文字,更是有五星紅旗,九曲黃河。更讓父母驚訝的是孩子的寫作方式:20多頁分出了有理有據的章節,甚至還表出了引用的文獻及出處,這個可是大學生寫論文的方式啊!

之後的題目越來越大《我怎麼看人類文化》,孩子說出了自己獨特的理解「文化就是人創造出來讓人享受的一切」。

6年級快結束時,老師留給學生的作業,是一些關於二戰的問題。這些問題許多成年人都沒有仔細考慮過吧。

美國教育的優缺點

從上面的故事,我們清晰明了地看到了美國教育的特點-自由。

提起美國,自由就隨著脫口而出。上文中的父母在孩子剛入學時,問過孩子:「你感覺美國學校有什麼特色?」,「自由」就是孩子的感覺。無論是玩耍時間,放學早,還是在課堂上大笑,沒有教科書,自由就是美國教育的代名詞。

這樣的自由,缺點也很明顯,沒有自制力的孩子,很容易墮落。完成作業,課上學習全靠自覺。在中國喜歡不寫作業的學生,真的能很好地進入這種狀態嗎?

當然這種教育極大地豐富了孩子的想像力,重點是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學習相應的知識,豐富閱歷。既培養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讓其學到了相應的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中國式教育-以分數定「天下」

中國的教育,不必說,我們都懂。分數就是評定一個人的標準,分數不滿意,立馬棍棒伺候。家長越沒有文化,棍棒教育越厲害,最可怕的是,這種家庭往往都不注重交流,被棍棒教育的孩子只能默默地獨自舔傷口。

不注重交流,死記硬背就是中國式教育的特點,這是我們缺點。

沒有交流,素質教育少,書呆子增多。想像力從小學便開始扼殺,家長規定的就是對的,就是最好的。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出現在大學生之中,小時候的陰影以另一種方式重新出現。

死記硬背扼殺的想像力,讓我們創新型人才稀少,許多先進技術只能進口,支付高昂的費用。

中國式教育早已開始轉型

改變這種現狀的重點就在家庭教育。

其實中國的文盲率早就降到3%以下,大多數有文化水平的家長,早就意識到中國式教育的缺點。真正的中國式教育已經沒有這麼多了,許多家長的教育方式只是些許帶點中國式教育的影子。

棍棒教育更是少見,大多數家長也意識到了想像力的重要性,國家也一直在倡導發展創新型人才。中國式教育正在悄然發生著改變,取長補短在以一種我們看不見的方式進行著。

國家政策的改變,教育制度的小改革,家長思想的轉變,甚至一篇文章的傳播都是在訴說著「中國式教育正在改變」。學子的優秀也會慢慢地趕超其他國家,一切都在緩慢地,悄無聲息地改變著。

中國式教育的改變,需要我們每個人從一點小事做起。

讓我們從傳播文章做起,積少成多。#教育持久戰#

(圖片轉自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從應試教育談開的中國教育
    從小到大其實我們寫過很多文章,小學開始老師要求寫日記,初中老師除了要求我們寫隨筆之外也會讓我們寫作文,寫議論文,到高中就更加功利了,直接就是應試作文,按套路按評卷老師的喜好。那麼經過這麼多年的寫作培訓有幾個人能說自己的寫作能力不錯。還有學校的英語教育,就算你過了大學四六級,大部分時候你學習的還是啞巴英語,面對老外你也不能張嘴就來。
  • 中國式教育,美國式教育,韓國式教育
    中國式教育,美國式教育,韓國式教育 在幾年前有三個遊戲天才,一個是中國人,一個是美國人,一個是韓國人,在同一款遊戲裡面,三個人此詫風雲,無人能敵,數中國天才為最!
  • 美國小學生作文:一篇讓中國式教育震撼的文章
    10歲的孩子被送進了美國學校,上英文課,老師布置的作業是寫論文,題目居然大得沖天:《我怎麼看人類文化》;上歷史課,老師讓孩子扮演總統顧問,給國家決策當高參;在中學的物理課上,作業竟然是一個市政研究項目城市照明系統的布局;而道德教育,居然是從讓孩子們愛護小動物開始。
  • 美國的教育就真的比中國好嗎?留學?你了解美國的教育體制嗎?
    A論文是讓學生了解自己,根據自身文化背景來寫自傳。B論文是為他人寫傳記。這一論文是要求學生去了解他人,尤其是與自己的文化背景差異較大的人。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學生們還需要通過訪談、交流,為其寫傳記。C論文就是基於AB論文的基礎之上,對不同文化背景所帶來的不同思想、觀念和行為進行比較研究,探尋和理解其背後文化背景所帶來的影響。怎麼樣?聽起來是不是很複雜?沒錯,反正肯定比你在中國上個語文課寫個作文麻煩多了,你還要把你學到的東西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展現出來,論文、錄像、照片、圖畫、音頻、視頻等等。
  • 小學生寫出6千字"中國現代教育"論文 把教育總結為"填鴨式"
    針對中國當代教育這個論題,一年前也就是五年級時,黃浩洋花了半年時間,獨立完成一篇6000多字的論文《中國現代教育》。  小學生洋洋灑灑寫這麼長的文章,有人覺得奇怪,「難道是為了小升初表現優異才寫的嗎?」  「我是因為成績優秀被推薦進崇明東門中學,沒人看我的論文。我寫作沒什麼目的,不是為了獲得更好的成績、獎項或是升學的機會,只是喜愛寫作。」黃浩洋說。
  • 美國式教育和中國式教育都有什麼不同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 家),各種文化的衝突必要會有不同的價值、文化、思想和傳統觀。因此在美國,家庭和社會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極其複雜。可是總的來說,美國的孩子熱情開朗、自信自強、思維活躍、喜歡提問,而且極其禮貌。那麼這些與家庭的教育有什麼聯繫呢?
  • 讓世界刮目相看的15歲天才少女:中國式教育並不全是弊端
    談方琳——15歲的天才少女,在2019年登上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與一群學富五車、成功卓越的大人討論深奧的科學難題。談方琳的父親名叫談勝利,也是一名科學從事者,具有高文化水平、高素質、還身負榮耀和各種責任。雖然談方琳的成績是靠個人,但是她對待科學,看待生活的態度和眼見卻深受父親影響。談方琳講訴過,自己的父母雖然都是教育工作者,但是面對孩子和大多數的中國家長一樣都不善於表達,不過為了彌補卻多了一份心理上的疏導和安慰。
  • 揭秘:「 中國式」教育的致命弊端
    文章大體分兩部分來談:第一部分會詳細介紹「中國式」教育,讓大家徹底了解是怎麼一回事;第二部分重點來談「中國式」教育的三個致命弊端。從整體篇幅上來說,介紹「中國式」教育佔比多些,但從文章價值來看,自然是談「中國式」教育致命弊端這部分內容意義更大些。2011年,有一本很火的書,叫《虎媽戰歌》。
  • 中國式教育外國式教育差異在哪裡?剖析其中的利弊,或能給你答案
    文丨巧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一提起中國式教育,我們下意識就會聯想到管理、保守,西式教育方式則讓人想到開放、個性化,在全球化的大潮下,中國式教育和外國教育方法不斷交流、碰撞-融合,
  • 中國式教育,你喜歡嗎?
    世界上的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而中國父母當數第一。既然愛孩子,就應該「為之計深遠」,就應該讓孩子有個適合生存和生活的環境,就應該讓孩子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值得回憶的童年。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你的童年快樂嗎?你的成長健康嗎?這種所謂的「中國式教育」,你喜歡嗎?
  • 用中國式教育把兩個女兒送進哈佛 震驚全美 如今卻……
    蔡美兒嫁給了白人丈夫,生下了兩個混血女兒,但在這個中西結合的家庭中,蔡美兒一直堅持對女兒的「中式」教育。2011年,身為耶魯大學法律系教授的蔡美兒把自己用所謂的「中國式教育方式」培養兩個女兒的經歷寫成一本書《虎媽戰歌》,迅速在全美國乃至全世界引爆了一場關於東西方教育理念的大討論。「虎媽」這個蔡美兒首創的詞從此成為中國式母親的代名詞。
  • 談日本廢除的"寬鬆教育":其實,真正的快樂教育不等於放縱式快樂
    談日本廢除&34;:其實,真正的快樂教育不等於放縱式快樂01 閨蜜對兒子的快樂教育前段時間,好閨蜜帶著8歲的兒子來我家玩,期間,閨蜜的兒子打開了我家的小書房,看到我的女兒安安在裡面認認真真地繪畫。閨蜜一下子緊張了起來,大周末地還讓孩子學習啊,一個星期那麼辛苦了,周末讓她放鬆一下嘛?你看我讓兒子在家寫作業都不寫,我乾脆就帶他過來你家玩來了,讓你家的女兒也出來坐坐休息下吧。
  • 中國家長式造神:別讓學二代毀了教育公平
    小學生研究癌症堪比博士最近,來自昆明的六年級小學生陳靈石火啦~「罪魁禍首」是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他獲得三等獎的論文《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技能與機制研究》一個小學生,能寫出博士生的論文。你能信?而且小朋友在小學,還不知道什麼叫做基因,這個是不是真的·從零開始寫paper~網友們還是帶著腦子吃瓜的,紛紛質疑論文的真實性。
  • 中國與美國的教育相比哪種更好?美式教育,這些地方值得學習
    我們都知道,中西方在教育方式上許多的區別,而中國人的觀念和西方人的觀念也有很大的差距,這些差別往往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中國注重集體,注重培養孩子的集體合作意識,而西方則是典型的個人的英雄主義教育,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難說孰優孰劣,那麼兩者又各有什麼優缺點呢?
  • 報導丨美國的沉浸式中文教育
    學生與教師的比例是10比1。78%的老師有高等學歷,其中很多人畢業於美國的大學,還有三位獲得了博士學位。包括由中國教育部下屬的國家漢辦支付薪酬的兩名教師在內,所有教務人員都在美國接受了培訓。美國本土的常規中小學校總共開設了175項中文沉浸式課程,僅本學年就新增了18項。然而,全中文沉浸式學校只有少數幾所,英華就是其中之一。
  • 彭麗媛談中國夢:希望所有孩子能接受良好教育
    原標題:彭麗媛談中國夢:希望所有孩子能接受良好教育 聯合國當地時間9月26日下午(北京時間27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一日之內,出席兩場聯合國活動,用全英文發表兩場英文演講。
  • 一鳴驚人的「中國式教育」讓世界反思
    2011年一本名為《虎媽戰歌》的育兒著作在西方世界掀起軒然大波,該書記錄了作者蔡美兒如何讓兩個女兒接受中國式教育,並在美國獲得「美國式成功」的經歷。也讓世界看到,中國的崛起並非偶然,撼動了西方教育是最好的教育的傳統觀念。
  • 中國教育與美國教育相比,你認為哪個更好?
    今天,針對中國教育和國外教育不同的教育現狀,我們做個分析,重點就以美國為例。最近讀了一本書,給了我很大觸動 ——《我們的孩子》在這本書裡,哈佛大學教授羅伯特·帕特南通過大量的採訪和數據例證,生動展現了美國的教育現狀,以及美國社會半個世紀來日益拉大的階級鴻溝。
  • 中國教育到底比歐洲教育差在哪裡?
    但是,在這段看似我強勢的對話結束之後,我卻從心底感到了一絲憤怒——為什麼一個從來沒來過亞洲的德國農民,為什麼一個20多歲的毛頭小夥子,為什麼一個連 Manager 這個概念都沒弄清楚的德國土豪,可以如此順暢地和我對話2個小時,而我沒有一絲一毫地不想跟他聊下去的想法?捫心自問,你能不能和一個沒出過國,也不知道外面世界的中國鄉村農民聊那麼久,還不心生厭煩?
  • 10歲以下教心思 10歲以上需管教,鼓勵式教育!不同階段教育方法
    鼓勵式教育【從1歲到10歲,不同階段教育方法】孩子的成長,是個奇妙的過程:有時他天真爛漫,有時他任性叛逆,有時很黏父母,有時又非常渴望獨立.其實,孩子在不同年齡段,都會有不一樣的心理和性格特點。鼓勵式教育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