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首發於紐約時報,作者李瓊,2014年11月6日在多知網發布,題為:《美國公立學校嘗試全中文授課,在中西文化中找平衡》,有刪改。
位於美國明尼阿波利斯東北部中產社區的英華學院(Yinghua Academy)是美國第一所公立中文沉浸式特許學校。每到工作日的早上,這所學校周圍都環繞著由橘黃色校車和私家車構成的車流,它們來自明尼蘇達州的75個郵政區。上午8點45分的鈴聲一響,從幼兒園到八年級的大部分學生就會衝進色彩鮮豔的教室,迫不及待地參加「早會」——用漢語普通話自由交談。
與此同時,還有兩個年級的學生在體育館裡排成五條筆直的隊伍,跳中式健美操。學生們穿著整潔的藍色校服,充滿熱情地數著每一個動作——「六、七、八、九、十。」
9點15分,數學、閱讀、社會研究、歷史、科學等科目的正式授課時間到了,校園裡變得平靜有序。教師以漢語授課,他們頻繁提出問題,引得學生們紛紛舉手。似乎沒有誰隨意開口。「我們把東西方的傳統融合在了一起,」試圖在東方的紀律性和西方的趣味性之間找到平衡的教務主任連鷺役(Luyi Lien)解釋。
連鷺役在2006年幫助創辦了英華,最初只有76名學生和四名教師。隨著學生人數的不斷增長,學校進行了擴建。新增部分於今年秋天投入運營,學校的師生容量翻了一番。英華目前有660名學生,均通過抽籤獲得在這裡就讀的機會,學費全免。英華預計,到2021年,學校將滿負荷運轉,在校生將達到800人。
在英華學院的社會研究課上,學生為中文地理詞彙繪製圖案。英華學院的教務主任帶領學生做中式早操。學生與教師的比例是10比1。78%的老師有高等學歷,其中很多人畢業於美國的大學,還有三位獲得了博士學位。包括由中國教育部下屬的國家漢辦支付薪酬的兩名教師在內,所有教務人員都在美國接受了培訓。
美國本土的常規中小學校總共開設了175項中文沉浸式課程,僅本學年就新增了18項。然而,全中文沉浸式學校只有少數幾所,英華就是其中之一。沉浸式課程的授課語言既有英文又有中文,但在英華,四年級及以下所有學科的授課語言都是中文,進入五至八年級,才會切換到半英文半中文的教學模式。
連鷺役表示,全中文沉浸式學校培養出的學生對中華文化有更深的理解,漢語技能也更好一些,尤其是在閱讀和寫作方面。「我們的目標是,學生讀到八年級時要能真正諳熟兩門語言,接近母語水平,」她說。
在英華學院,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充滿緊張感。就在學前班的加餐時間之前,那位只說漢語的教師把一個橙色的塑料盤子舉到半空中,立即有28隻小手揮舞了起來。她朝一個女孩指了一下,後者正確無誤地答出了「橙色」,接著便衝到附近的水池洗手。僅僅幾分鐘之內,所有學生都辨認出了一種顏色,高興地打開了餐點的包裝。一個5歲的學生用英語問道,「你能把這個打開嗎?」老師用中文回答,「幫忙打開?」收到提示,那個孩子重複了老師的話,隨後用漢語說了聲「謝謝」。
「英華堪稱佼佼者,」身為母親的哈蒂·邦茲(Hattie Bonds)說。邦茲的兩個孩子都在這所學校就讀,她本人曾是明尼阿波利斯地區公立學校的助理學監。「我兒子剛上了一星期的學前班,回家後就能教3歲的那個用中文從1數到10了,」她回憶道。「高目標是和好成績聯繫在一起的。」
在明尼蘇達州的標準化考試中,英華考生的成績至少與其他公立學校的考生相仿,甚至還更好一些,儘管他們直到7歲才開始上英文課。在明尼蘇達州的多元標準評估(Multiple Measure Rating)體系中,英華已經連續三年躋身該州所有公立學校的前15%之列。(其中包括關注率[Focus Rate]的排名,它所衡量的是這所學校在縮小較高和較低社會經濟階層成績差異方面取得的成效。)
英華學院執行院長蘇珊·伯格(Susan Berg)認為,主要原因在於學生的家庭環境。為孩子選擇沉浸式教育的家長通常受過良好的教育,並且高度認同該校的教學目標,包括晚上的家庭作業。
該校學生尤為突出的數學成績,部分得益於《新加坡數學》(Singapore Math)課程及其應用題八步解題法。還有一個因素是,受過中文教育的老師能比他們的美國同行更快地通曉教材。
以漢語表達的數學用語也更清晰明了。舉例來說,與「triangle」相對應的「三角形」,意味著有三條邊。此外,從1到100,中國人只用10個基本數字就能構成其他數字;舉例來說,71寫作「七十一」。「這個數字體系使用起來很簡便,」每周都要額外上一堂大學數學課的七年級生瑪麗·麥克唐納(Mary McDonald)說,「它更快捷,也更有條理。」
此外有研究表明,較早接受沉浸式教育有助於增進孩子的認知能力。「這些學生能更好解決非言語性問題,」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語言習得高級研究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Research on Language Acquisition)的特拉·福瓊博士(Tara Fortun)說,「他們有更強的執行控制能力,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相關的信息上;他們的聽力技巧也更好一些。」
英華今年秋季的學生留校率為93%。亞裔及太平洋島嶼裔學生佔在校生的47%;白人學生佔46%。在這所學校裡,13%的學生有資格享用免費或減價的午餐;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佔8%。伯格稱,包括有特殊需求者在內,幾乎所有學生都在沉浸式教育中如魚得水。「這些學生表現得很好,相對而言,」她說,「他們為自己懂中文而感到自豪。」
目前看來,中文沉浸式教育的風潮主要存在於美國。這股風潮始於2000年,法語和西班牙語沉浸式教育試驗所取得的可觀成效對它起到了推動作用。另一個促成因素在於,一批新的特許學校能從當地學區拿到經費,能得到聯邦政府的撥款,尤其是還獲得了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從2004年開始。
不過,中文沉浸式教育正在擴大。明年年初,中國將在歐洲的一個會議上首次著重介紹這種教育模式。「對中國人而言,沉浸式教育還是一個新生事物,」明尼蘇達州孔子學院的執行主管瓊·布熱津斯基(Joan Brzezinski)說。「但他們看到了成果,現在想讓孔子學院在其他國家遍地開花。」
自2004年以來,中國已經在123個國家開辦了465所孔子學院和713個孔子課堂。多半設在大學校園裡的孔子學院,推出了對學校頗具吸引力的激勵措施。中國將承擔培訓教師、購置教材、開設一流文化課程以及進行學生交換項目的預算費用;並向所有開始教授漢語的學校提供1萬美元的補助。
國家漢辦的一位發言人通過郵件回復採訪提問時稱,關於在北美之外對中文沉浸式教育的推廣,目前還沒有具體數據。
據布熱津斯基所知,加拿大有若干個中文沉浸式課程,英國也有一個,但她表示,其他國家仍然在把漢語當成第二語言來教授,儘管在某些國家裡卓有成效,比如新加坡。(新加坡華人很小就開始學習漢語,一直要學到高中畢業。)
在位於紐約的亞洲協會(Asia Society)中文啟蒙與沉浸式教育聯盟(Chinese Early Language and Immersion Network)擔任主管的王周淑涵博士(Shuhan Wang),把明尼蘇達州稱為浸入式教育運動的一塊「隱蔽的寶地」。(發揮關鍵作用的還有猶他州、加利福尼亞州、德拉瓦州、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和北卡羅來納州。)她對明尼蘇達州的協和學院語言村項目(Concordia College Language Villages)給予了讚揚,稱其為沉浸式教育實驗室的樣板。該項目包含多門以夏令營形式開辦的語言沉浸式課程,其中的「森林湖」(Lake of the Woods)中文沉浸式課程啟動於1984年。「森林湖證明沉浸式教育是可行的,」王周淑涵說,「它不僅讓人學到了知識,還貢獻了一種最佳實踐。」
王周淑涵稱,美國教育部在2012年停止了對中文沉浸式教育項目的資助,不過國防部依然在給予微量撥款。現如今,有額外的資助來自州級預算以及中國方面。「通過讓人學習中文,它日益成了一種國際性語言,」她說。
在英華學院,放學後,大家都為祖父母節(Grandparents』 Day)做著準備。這符合華人尊重長輩的傳統。在教師和學生碰頭打磨演講稿、家長志願者準備食物的時候,橫幅已經懸掛起來了。被提上日程的還有:介紹初中生的一趟中國之旅。在那裡,學生們拜訪了一所姊妹學校,還與中國家庭同住。
現在,學生離開英華進入不同的高中後,也有機會繼續學習中文。連鷺役設計的一種在線學分制課程已於9月份啟動,裡邊還有聊天室。「這些學生在全球市場上具有競爭優勢,」福瓊說,「中文是他們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
直播丨在美國公立高中教漢語是怎樣一種體驗?
教學資源 | HSK標準教程
解讀|當我們在談論YCT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如何在微信內登陸網絡學習平臺】
1.點擊本文下方閱讀原文連結進入課程界面
2.點擊右上角登陸,跳轉到微信授權頁
3.點擊確認登陸,進入帳號註冊界面
新用戶點擊註冊帳號,老用戶點擊綁定已有帳號。
(如果不綁定,會生成一個新的帳號,導致學習的課程不同步)
以後,您在微信內點開對外漢語人俱樂部網絡學習平臺連結,即可自動登錄啦!!
http://www.jiaohanyu.com/vip/
對外漢語人俱樂部成立於2008年,始終致力於對外漢語行業專業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傳播工作,始終專注於為廣大對外漢語行業關注者、從業者提供客觀、真實、專業的線上和線下交流平臺和項目服務。目前全平臺訪問量超過1000萬,竭誠歡迎相關國際漢語教學單位聯繫我們洽談合作。
【聯繫對外漢語人俱樂部】
官網:www.jiaohanyu.com;www.teachingchinese.net
郵箱:info@teachingchinese.net
電話:010-89940525
微信號:chineseteachers
河南分部電話:0371-666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