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式教育和中國式教育都有什麼不同

2020-12-22 書上有路勤為徑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 家),各種文化的衝突必要會有不同的價值、文化、思想和傳統觀。因此在美國,家庭和社會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極其複雜。可是總的來說,美國的孩子熱情開朗、自信自強、思維活躍、喜歡提問,而且極其禮貌。那麼這些與家庭的教育有什麼聯繫呢?

美國式教育

美國和其他歐洲或者資本主義(國 家)教學與CHINA的不一樣,比如從小學dao大學,學生們每天學習3.4個小時,其他時間交給學生自己支配,學習自己感興趣的額外知識。

美國的孩子從就生活在「愛」的環境之中,他們會受到父母和家庭大部分的愛。從孩子出生的時候,家長就力圖給子女創造一個最好的成才和受教育環境,這點和中國大陸也是極其相似。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對孩子的愛表現在對孩子想法的理解和支持,家長都是盡力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當孩子要求不能被滿足的時候,家長會耐心解釋、講道理說服,從不強迫,幾乎不會打罵子女。

美國式教育

美(國 家)長對於孩子教育基本都是以鼓勵和表揚為主。常常因為孩子做了一件小事而得到父母的讚揚,要知道這種愛護和信任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美國人從來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家長們不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進行攀比,鼓勵孩子的獨立property,尊重孩子的想法,也尊重孩子的隱私權。

另外,CHINA老師講課方法:上課鈴一響,老師說:"上課,起立,同學們好!"同學說:"老師好!"老師說:"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寫的《醜小鴨》,請大夥讀一遍課文,並將課文分段,然後圈出你不認識的詞,以查字典的辦法將其搞懂,之後回答老師的提問。"五分鐘後老師說:"好,大夥請回答我提的疑問。"疑問大致為請將某某段概括,以及理解某某段段意,或劃出某某段中心句。此時二十分鐘已經沒了,剩下的時間內,老師讓學生記筆記,記筆記花費時間為二十分鐘。這樣,一堂課就結束了。作業是:回家寫一篇醜小鴨的續集。

中國式教育

而美國老師講課方法:上課鈴聲響起,老師說:"早晨好,同學們!"此時同學們不需要起立,直接坐著與老師問好,然後老師說:"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走進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的童話世界裡,準備好了嗎?咱們要出發了!"隨後,老師先給我們看一段《醜小鴨》的視頻,然後老師再配合著視頻講課,內容大致為醜小鴨當時的心情怎麼樣啦,以及如果你在醜小鴨的身旁,你會怎麼勸勸它等。之後老師會打亂順序讀課文,讓我們去視頻內找出相應的那一段。

以上內容用了三十分鐘,剩下的十分鐘你必要想不到我們要幹什麼,告訴你吧,是互動時間。在這個時間裡,八個同學一組,戴頭飾,演一場《醜小鴨》的話劇,全班三十二個人共分四組,老師當旁白。話劇的臺詞,跟《醜小鴨》的內容差不多,然後同學們以自己的辦法表演,剩下兩分鐘老師做課堂總結。作業:選取任意一段,畫一張連環畫,演話劇的八個人完成兩幅,等於四個人完成一幅,但老師在學校會給你留時間畫完,家庭作業英語(splling)就完成了。

中國式教育

美(國 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態度和中(國 家)長也是截然不同。美(國 家)長關心的是孩子今天學dao了什麼,而中(國 家)長是關心孩子還有什麼沒有學。CHINA的應試教育也不是因為沒有好處,如果你確實認真的學習了,那麼你的基礎檔次會比歐美(國 家)的同齡學生高一大截,也就是說CHINA學生在數理化,地理和歷史的知識把持和理論方面比外國學生強太多了。 可是動手和創新思維能力比不上外國同齡學生。

相關焦點

  • 中國式教育,美國式教育,韓國式教育
    中國式教育,美國式教育,韓國式教育 在幾年前有三個遊戲天才,一個是中國人,一個是美國人,一個是韓國人,在同一款遊戲裡面,三個人此詫風雲,無人能敵,數中國天才為最!
  • 專訪續航教育張朔:美國教育拒絕中國式作弊
    諸如此類的中國留學生作弊事件已是司空見慣,最常見於語言考試中,學生會利用「考試時差」提前獲取北美答案,或是參考其他考生的回憶「機經」,更有甚者則是選擇了「槍手」代考。在很多考生看來,這些方法已是留學考試中不可獲缺的救命錦囊,殊不知自己的行為可能已涉嫌違法。為此,我們專訪了美國續航教育的營運長張朔,共同探討中國式作弊的原因和對留學生的影響。
  • 中國的填鴨式教育
    那麼「填鴨式教育」到底有哪些缺點?為什麼它就不利於培養創造性思維呢?     教育是個技術活,做一個「好」父母真的不容易!     「填鴨式教育」到底有哪些缺點?美國為什麼不搞「填鴨式教育」?      一句話概括就是,「填鴨式教育」不利於培養高級思維能力。   什麼是高級思維能力呢?
  • 揭秘:「 中國式」教育的致命弊端
    《虎媽戰歌》這本書在美國引起轟動,引發兩國關於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討論。儘管「中國式」教育講的是我國家長的家庭教育特點,但是實際上我國還是有很多民眾對「中國式」教育並不是太了解。下面我會盡我自己的「能力」與「所知」,帶你徹底了解什麼是「中國式」教育。所謂的「中國式」教育,其核心精髓就在於「管教」二字。
  • 井噴式發展的自然教育,美國、日本、德國和中國都是如何做的?
    井噴式發展的自然教育,美國、日本、德國和中國都是如何做的?,美國、日本、德國和中國都是如何做的?在中國,自然教育還是一個比較新近的概念,然而一些國家,自然教育起步早,發展相對成熟。它們多種多樣的存在形態和運作方式或許能給起步不久的我們一些啟示。美國:鼓勵少兒接受 4H 教育
  • 10歲孩子也能寫論文,談美國教育與中國式教育的優缺點
    美國小學的一篇作文《中國的昨天和今天》,題目就嚇了我一跳。美國的老師怎麼會讓小學生寫這麼大的題目呢?帶著好奇心,我去了解了這個10歲的孩子。孩子的1-4年級是在中國上的,五年級開始,父母便把他帶到了美國上學。前往美國的路上,他的父母非常擔心。
  • 灌輸不如引導,睿智的家長,都懂得將灌輸式教育變為體驗式教育
    許多媽媽戲稱,"這麼多年的學費都白交了!"2009年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在全球21個受調查國家中,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像力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有資料顯示,中國學生的應試能力非常強,知識點背得非常多,但靈活運用到實際中的能力卻非常差,過於死板。
  • 報導丨美國的沉浸式中文教育
    位於美國明尼阿波利斯東北部中產社區的英華學院(Yinghua Academy)是美國第一所公立中文沉浸式特許學校。每到工作日的早上,這所學校周圍都環繞著由橘黃色校車和私家車構成的車流,它們來自明尼蘇達州的75個郵政區。上午8點45分的鈴聲一響,從幼兒園到八年級的大部分學生就會衝進色彩鮮豔的教室,迫不及待地參加「早會」——用漢語普通話自由交談。
  • 中國式現代教育: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博弈
    高考、中考等,基本都是看分數的。學生的作業、考試題依然不簡單。所以,素質教育依然步履維艱。應試教育依舊屹立不倒。應試教育,可以說在中國根深蒂固。中國的科舉制1300多年的歷史了,歷代的文人墨客、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大都是通過科舉考試。這樣的考試文化是骨子裡的,加上如今的高考氛圍,家長父母能不看重學習、考試嘛。
  • 一鳴驚人的「中國式教育」讓世界反思
    2011年一本名為《虎媽戰歌》的育兒著作在西方世界掀起軒然大波,該書記錄了作者蔡美兒如何讓兩個女兒接受中國式教育,並在美國獲得「美國式成功」的經歷。也讓世界看到,中國的崛起並非偶然,撼動了西方教育是最好的教育的傳統觀念。
  • 中國教育方式和美國教育方式的四個不同點,每個人都需要了解
    中美兩國由於歷史背景不同、文化差異很大,導致在教育方式也有很大不同,總體上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不同中國很多人認為,小孩像個空瓶,吸收能力特別強,於是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往裡灌輸知識
  • 灌輸式教育和提問式教育
    弗萊雷主張教育要注重實踐性,教育即解放。他提倡要擯棄「灌輸式教育」,代之以「解放教育」。弗萊雷所說的「解放教育」就是「提問式教育」。本文中,他將「灌輸式教育」和「提問式教育」作了比較,提問式教育的核心在於自由和解放,它喚醒學生個人的內驅力,最終完成自我的建構。這是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而不是把學生當成功利性目的培養的馴化教育。
  • 放養式教育≠放任式教育
    乙媽媽:哎呦太誇張嘍,我家也不是什麼都管,該管就管,該放就放,時間久了,他自己就給自己定目標,我們也就不操心了。這兩位媽媽所採取的教育方式都是放養式教育,但是結果卻各有不同,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呢?
  • 在了解中國式教育之後,外國網友如此評價中國教育
    摘要:2015年,英國廣播公司播放了一則記錄片《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該片講述了5名中國老師去英國學校進行中式教育的過程。在該記錄片中,因為文化背景不同,中國老師與英國的學生有著較激烈的摩擦和衝突,學生無法適應老師的教學習慣,老師無法適應學生的課堂環境。
  • 中國式教育外國式教育差異在哪裡?剖析其中的利弊,或能給你答案
    文丨巧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一提起中國式教育,我們下意識就會聯想到管理、保守,西式教育方式則讓人想到開放、個性化,在全球化的大潮下,中國式教育和外國教育方法不斷交流、碰撞-融合,
  • 填鴨式教育培養的是「奴隸」?
    一直對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深感不滿,特別不喜歡這種應試教育模式,為了獲取高分而死記硬背,毫無實際意義,甚至感覺這種教育將人教傻了。而萬維鋼就美國與中國教育所做的對比,讓我突然對這一塊有了更深的感悟,同時也對自己有了一個全新的了解。
  • 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哪國好?任正非:論教育,中國有3點不如美國
    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哪國好?任正非:論教育,中國有3點不如美國每個國家的國情各有不同,因此在政治制度、軍事管理、以及教育方式上也就有所不同。近日,任正非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就說起了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的不同之處,他說:要說兩國的教育哪國好,從總體來看,美國現階段的教育是要領先在中國前面的,不然,又怎麼會有上千萬的中國青少年選擇到西方國家留學呢?
  • 什麼是體驗式教育?K12系統要設置體驗式教育嗎?
    體驗式教育是一種實用、有趣和引人入勝的方式,可以激發容易分心的K12學生。多年來,它作為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越來越受歡迎,這種方法拓寬了學生的技能。正如體驗教育協會(AEE)所解釋的那樣,「體驗式教育發生在教育者有目的地與學習者直接接觸,併集中思考,以增加知識,培養技能,澄清價值觀並培養人們為社區做出貢獻的能力。」那麼為什麼K12教育系統應該包含體驗式學習計劃?
  • 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有何不同之處?
    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有何不同之處?Quora讀者的評論:(因太多就不貼英文了)Mandarin Chinese & History, Guangzhou University (2020)最初的問題是:中國和美國的教育有什麼不同?我敢說我是這方面的專家,我只能依據自己的經驗。
  • 中國和美國的教育到底有什麼不同?
    恐怕很難有一個說服所有人的標準答案。 那麼,中國作為新興的世界強國,與美國這一老牌的超級大國之間,在教育理念上到底孰優孰劣? 2018年中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為834萬人,首次畢業率超過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