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高度信息化的時代,電子產品成了無法取代的工具。作為一個現代人,你可以什麼都沒有,但一定不能沒有一部手機。這樣的大環境下,孩子們也慢慢養成了對手機和網絡的依賴。尤其是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孩子們的很多網絡課程都離不開手機和電腦。馬上暑假要到了,孩子們的空閒時間更多了。
網絡世界雜亂的信息和孩子們無法自控的網癮不停敲打著每個家長的神經。都知道沉迷於電子產品,有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得管,可是怎麼管?
網上關於這方面的資料和方法,不在少數。總結起來,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1.轉移興趣愛好。孩子們都愛玩,這是天性,無可厚非。那麼鼓勵孩子多參加體育活動,戶外運動或者培養閱讀、音樂等健康的興趣愛好,可以把孩子興趣轉移一部分出去。
2.合理管理孩子玩手機的時間。想要杜絕孩子不玩電子產品是不現實的,但是我們可以合理的管理孩子玩的時間。
比如跟孩子約定好每天可以玩手機的總時間,每次玩多久需要強制性休息。做不到的,跟孩子商量好要承擔後果。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喜歡玩網路遊戲的,尤其不能給孩子開設遊戲充幣的功能。再者,可以給手機設置青少年模式等。
3.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向孩子說明電子產品對於大腦的不良影響。這點我很推薦家長去看一本叫做《自控力》的書,裡面有關於電子產品對於大腦神經系統的幹擾和影響。如果家長能夠明白這個原理,就能夠理解為什麼孩子玩多了電子產品以後,自控力和專注力都會下降了。
4.家長自己以身作則,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尤其是在孩子學習的時候。
5.有時間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內在的真實想法。很多時候,孩子沉迷於遊戲,都是因為缺乏家庭的關愛,尤其是來自於跟父母的互動。他們在網絡上尋求認同感和成就感,源於現實生活中這一部分情感的缺失。
6.平時要求孩子做一些眼保健操,適當吃一些有益於保護視力的維生素或者蔬菜。這是從身體層面做的補救措施。即使不玩電子產品,也是可以做的。
上面的這些方法,很有科學依據和實操性,如果家長自己的修為比較好,執行力也比較強,還是很有幫助的。
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家長所面臨的問題也會不斷升級。除了電子產品,我們還會面臨其他的挑戰。即使上面的這些方法有幫助,當親子之間起衝突的時候,家長知道的所有技能在那個時候都發揮不了任何的作用,這是為什麼呢?
人的本能是情緒化的思想,而學習和成長則是後天不斷學習和練習的理性化思維。一旦情緒化,學習和成長得來的知識就會被淹沒。尤其是信息化時代的資源,大多來自網絡上的碎片化的免費的方法,比如此時你在看我的這篇文章。它可能在某一個時刻進入你的頭腦,但是要長久地浸潤在你的生活中去實行,卻需要不斷的練習和調整。
管孩子玩手機,其實管的不是手機,是孩子,更是我們自己。作為管理者,如果沒有管理者的本領,就很難真正起到管理的效果。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的認知要比孩子更高一些,情緒要更穩定一些,自律性要更好一些,才有說服力,才有掌控方向的可能。
此外,家長並不能掌控一切,我們沒法掌控孩子的未來,孩子的未來在他們自己手中。這個事實得拎清。孩子並不是下屬員工,一律要求聽話照做。現在,我們跟孩子講傳承,他們卻跟我們要平等。
當我們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偶爾俯下身子,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看待一些問題,會發現彼此之間情緒的對立要少很多,溝通也會更有深度和質量一些。畢竟掌控也是為了陪伴,為了以後孩子的獨立。
這些現實問題,都對家長自身的持續學習提出了要求。親子關係是我們生活的一個面,其他的人際關係也是如此。當我們從自身這個著力點去出發,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我,再慢慢影響到周圍的人或事。這個影響力會更深入,更持久。
那麼,如何提升自我呢?我的建議是從三個方面著手:
1.堅持有規律的鍛鍊身體。身體好的人,心胸更開闊,情緒也更穩定,人際關係也更好。
2.持續地與智慧的人同行,線上線下均可。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層面,更新自己的思想觀念。
3.生活中多與孩子接觸,有利於保持成年人的好奇心與接納度。
作者本人我,也是家有小學生一枚,也在不斷接受考驗,願與大家一起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