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題庫】高考題分類彙編11:內力作用與地貌

2021-02-25 樊勇地理工作室


【樊勇地理工作室】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地理組教師樊勇創辦的公眾平臺,面向全體地理愛好者和地理教師提供優質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和新高考資訊的平臺。

   如果你是在讀高中學生,置頂樊勇地理工作室!如果你高三畢業了把老師的工作室公眾號傳給你的師弟師妹們!名師點睛,學法指導,全部是「地理乾貨」。

(溫馨提醒:由於微信改版,打亂了發布時間,為了保證大家可以及時看見老師的推送,可將本公眾號設為星標就可以第一時間看到推送哦

自然地理系列(2010-2020)

分類彙編11:內力作用與地貌

2020全國2

1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礦較多,多呈帶狀分布並與斷裂的空間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積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圖示意金沙江雲南段。

(1)從板塊運動的角度解釋圖示區域斷裂發育的原因。

(2)簡述圖示區域河流多沿斷裂分布的原因。

【答案】(1)受印度洋板塊向亞歐板塊擠壓的影響。圖示區域處於從青藏高原(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向雲貴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級階梯)的過渡地帶,構造運動活躍。板塊(地殼)運動的壓力超過這裡巖石的承受能力,斷裂發育。

(2)斷裂沿線巖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蝕,發育河流。

【解析】

【分析】

考查運用板塊構造理論解釋地貌的成因,金沙江中沙金形成的地質作用過程。

【詳解】(1)注意審題,空間關鍵詞「圖示區域」,讀圖可知,圖示區域地處我國西南橫斷山區,區域斷裂發育顯著。根據板塊構造說理論可知,斷裂發育是由於板塊運動的壓力超過了巖石的承受能力,使巖層發生斷裂;該地處於從第一級階梯的青藏高原向第二級階梯的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過渡地帶,板塊運動活躍,受印度洋板塊向亞歐板塊擠壓的影響,造成板塊運動的壓力超過該地巖石的承受能力而導致斷裂發育。

(2)由上題分析可知,圖示區域斷裂發育顯著,斷裂沿線巖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蝕,在流水侵蝕作用下發育成河流,故河流多沿斷裂分布。

2018全國3

貝加爾湖(圖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監測表明湖水深度還在加大。貝加爾湖湖底沉積物巨厚,可達8千米。據此完成6-8題。

6.貝加爾湖形成於()

A.地殼斷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斷河流

【命題意圖】 本題主要考查地質構造與地貌,主要考查的核心素養是區域認知、綜合思維。

【解題思路】A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深度還在加大,符合地殼斷裂下陷形成的構造湖的特徵。火山口集水形成的火山口湖一般保留有完整的錐形火山山體和封閉的中部窪地,滑坡阻斷河流形成堰塞湖後,一般在堰塞體的下方保留原來的河道,圖中信息均不符合。河流改道不會形成較深的湖泊。

7.貝加爾湖湖底沉積物巨厚,且湖水深度還在加大,說明()

A.湖區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徑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命題意圖】 本題主要考查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主要考查的核心素養是區域認知、綜合思維。

【解題思路】C 貝加爾湖湖底沉積物主要是由入湖河流搬運的泥沙在湖中沉積形成的,若入湖徑流增多,則輸沙量增大,入湖泥沙增多,沉積物增加使湖床抬高,湖泊變淺,與湖水深度還在加大的特徵不相符。貝加爾湖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量少,降水量的加大不會對湖水深度產生明顯影響。由於斷層中部繼續下陷,湖盆在加深,儘管外力作用使沉積物不斷加厚,但湖水深度還在加大。

2018全國1

圖2示意某河流上遊河段的單側斷面。該河段兩岸依次分布著海拔不同的四個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積著河流沉積礫石。礫石的平均礫徑T3>T0>T2>T1。洪水期河水僅能淹沒T0。據此完成6-8題。

6.面積仍在擴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命題意圖】 本題考查河流地貌的發育,主要考查的核心素養是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

【解題思路】A 由材料可知,該河段位於河流上遊,下蝕作用明顯;且洪水期河水僅能淹沒T0,說明T0為河漫灘,枯水期河流水位降低,河漫灘出露地表,接受泥沙堆積,面積會擴大。

7.該斷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時期為()

A.T3形成時期

B.T2形成時期

C.T1形成時期

D.T0形成時期

【命題意圖】 本題考查河流地貌的發育,主要考查的核心素養是綜合思維、區域認知。

【解題思路】A 河流流速越快,堆積的礫石顆粒越大。由材料可知T3時期礫石的平均礫徑最大,說明T3時期該斷面流速最大,A正確。

8.推測該河段所在區域的地殼經歷了()

A.持續下降

B.持續抬升

C.間歇性下降

D.間歇性抬升

【命題意圖】 本題考查河流地貌的發育,主要考查的核心素養是綜合思維、區域認知。

【解題思路】D 圖中顯示T3、T2、T1現位於地勢較高的河流階地上,說明該河段所在區域的地殼經歷了抬升作用。由圖可知,每個時期的階地面都較平坦,說明各個時期內地殼比較穩定,可推斷該河段所在區域的地殼經歷了間歇性抬升,D正確。故選D。

2020天津

圖2所示地貌景觀位於粵北地區,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質條件。讀圖文材料,回答4~5題。

圖2

5.導致圖2所示景觀巖層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內力作用形式是(    )

A.垂直抬升

B.水平拉張

C.水平擠壓

D.巖漿噴發

【答案】45. A

【解析】

【5題詳解】

圖中巖石為沉積巖,最初形成於低地,形成沉積巖後,受地球構造運動的影響,間歇性的垂直抬升作用使得本區的地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最直接的內力作用形式是垂直抬升,A正確。水靈拉張會導致裂谷出現,水平擠壓會導致巖層彎曲出現褶皺山脈,巖漿噴發形成火山地貌,此地貌景觀不是裂谷、褶皺山、火山,BCD錯誤。故選A。

【點睛】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是一種水平構造地貌。它是指紅色砂巖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是巨厚紅色砂、礫巖層中沿垂直節理髮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

2018天津

讀圖文材料,回答3~4題。

3.依據圖中信息判斷,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類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的差異

B.地質構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蓋率不同

D.地表巖石種類不同

古河床沉積物是某地質歷史時期河流位置的標誌。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著兩個地質歷史時期的古河床沉積物。

4.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來,該地區地殼經歷過()

A.間歇性抬升

B.持續性抬升

C.間歇性沉降

D.持續性沉降

答案 3.D4.A

解析 

第3題,D對:由圖可知,甲地巖石為砂巖,乙地巖石為頁巖,丙地巖石為石灰巖,由於三類巖石的質地、堅硬度不一樣,導致受到外力侵蝕的程度不一樣,以致形成了不同的地貌類型。A錯:圖示為我國廣西某地地質剖面示意圖,屬小區域範圍,年降水量的差異不大。B錯:由巖層彎曲形態可以判斷,該地為向斜構造,地質構造不存在差異。C錯:圖示為廣西某地,主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充足,植被覆蓋率高,差異不大。

第4題,A對:由材料「古河床沉積物是某地質歷史時期河流位置的標誌。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著兩個地質歷史時期的古河床沉積物」,可判斷該地區地殼經歷過兩次間歇性抬升。B、D錯:若該地區經歷過持續性抬升或持續性沉降,就不會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著兩個地質歷史時期的古河床沉積物。C錯:若該地區經歷過間歇性沉降,則該地地勢間歇性降低,水位將會抬升,不會出現古河床沉積物。

2018江蘇

下圖為「某區域地質簡圖」。該區沉積地層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變老。讀圖回答5~6題。

5.從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質剖面示意圖是()

6.為揭示深部地質狀況,在丙處垂直鑽探取芯,可能發現的地層是()

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疊系

D.第四系

答案 5.A6.A

解析 

第5題,根據圖中從甲地到乙地地層新老關係可判斷,中間新(P)兩側老(C),為向斜構造;根據圖中的等高線可判斷,從甲地到乙地地勢為低—高—低。故選A。

第6題,圖中顯示,丙處為泥盆系地層,直接出露地表,在此處往下鑽探,只能發現比它更古老的地層,即志留系地層。


2018海南

圖4為某區域的地質剖面圖。該區域由地表平坦的X區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區組成。X區的玄武巖巖層較厚,Y區的玄武巖巖層較薄。據此完成14~15題。

14.導致該區域分異為X區和Y區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蝕

B.巖層褶皺

C.風沙侵蝕

D.巖層斷裂

【答案】14. D    

【解析】

14. 圖中顯示X區和Y區巖層性質相同,只是位置有高低,巖層中有斷裂面且同一巖層沿斷裂面錯開,應為內力作用所致,故D正確、A、C錯誤。圖中巖層沒有彎曲形變,因此不屬於褶皺,故B錯誤。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難度較小。


2017天津

讀下圖,回答第3題。

3.上圖地貌景觀顯示的巖石類型和主要的地質構造最可能是()

A.巖漿巖、褶皺

B.沉積巖、褶皺

C.巖漿巖、斷層

D.沉積巖、斷層

【答案】3.B

【解析】 由圖可知,該地巖層具有明顯的層理構造,應該屬於沉積巖。圖中巖層向同一個方向傾斜,應該是巖層受力擠壓所致,因此,其地質構造應該為褶皺。故本題選B。


2017江蘇

下圖為「某地區的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5~6題。

5.地質構造和巖層形成的先後順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6.在地質演化過程中,形成褶皺的次數是()

A.1

B.2

C.3

D.4

【答案】5.B6.B

【解析】 

第5題,由圖可知,圖中乙斷層只切斷了最下邊的一個侵蝕面,而巖漿活動穿過了下邊兩個侵蝕面,說明乙形成早於丙,而甲形成於圖中三個侵蝕面後,甲形成晚於丙,故B項正確。

第6題,圖中有多個侵蝕面,當侵蝕面與巖層界面相交,不是平行關係時,說明巖層發生變形形成褶皺構造,圖中有兩處侵蝕面與巖層界面相交,所以在圖示地質演化過程中,共形成了兩次褶皺,故選B。

2015山東
某地理興趣小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選擇了一條與考察區域總體構造線方向垂直的路線,觀測出露的地層,記錄了觀測點的相關信息並繪製了考察路線地質剖面示意圖。下表為觀測點相關信息表。完成11~12題。

地層新老關係

地層代號

觀測點坐標








C

(31°38′13″N,117°50′12″E)(31°37′54″N,117°50′59″E)


D

(31°38′10″N,117°50′19″E)(31°37′57″N,117°50′52″E)


S

(31°38′05″N,117°50′32″E)(31°38′01″N,117°50′43″E)


11.該考察區域總體構造線方向為()

A.南北方向

B.東西方向

C.西北-東南方向

D.東北-西南方向

12.該小組繪製的考察路線地質剖面示意圖應為()

11~12.解析:

11.根據題幹中「考察路線與考察區域總體構造線方向垂直」的含義,把C、D、S對應觀測點的經緯度列出來,可以看出觀測點的大致方向是西北—東南方向,因此總體構造線方向為東北—西南方向。

12.根據出露地層「C—D—S」由新→老的年齡變化,可以看出是「中間老,兩翼新」的背斜構造,C選項為背斜構造,D選項為向斜構造。A、B選項中的C、D點都只有一個,不符合題目要求。

答案:11.D12.C

2015福建

右圖示意某地的等高線分布,從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層均由老到新。讀圖完成9~10題。

9.圖中X地的地質構造地貌最可能為()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10.若a、c兩河的支流相連,則流量顯著增大的地點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10.解析:

9.由於從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層均由老到新,即中間巖層老、兩翼巖層新,故X地的地質構造為背斜;從地形上看,X地屬於河谷地帶,故該地地質構造地貌最可能為背斜谷,A選項正確。

10.①③兩地位於河流的上遊,故支流相連後,河水流量不會發生改變;從圖中等高線的分布特點可以看出,c河河床地勢高於a河河床,故a、c兩河的支流相連後,c河支流上遊的河水將流向a河支流,則②地河水流量顯著增大。

答案:9.A10.B

2015浙江

下圖為某地地質剖面圖,圖中①~⑧為巖層編號,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5~6題。

5.圖中甲、乙兩地有關地質地貌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背斜巖層受到水平擠壓成山

B.甲-向斜槽部巖層向下彎曲成谷

C.乙-背斜頂部受張力被侵蝕成谷

D.乙-向斜上覆巖層差別侵蝕成谷

6.有人稱丙處山峰為「飛來峰」,其巖石可能是()

A.石灰巖 砂巖

B.花崗巖 流紋巖

C.大理巖 石英巖

D.安山巖 玄武巖

5~6.解析:圖中顯示了巖層的新老關係和巖層運動的方向。5.首先根據圖示巖層的新老關係來判斷地質構造名稱。甲處巖層中間新兩翼老,應為向斜,A選項錯誤;向斜槽部因受擠壓比較堅實,不容易被外力侵蝕而保留下來,成為山地,B項錯誤;乙處巖層中間老兩翼新,為背斜,故D選項錯誤;背斜頂部因為受到張力的影響比較容易被外力侵蝕掉,成為谷地,故C選項正確。6.圖示地質構造剖面圖中,巖層層次結構明顯,雖然地殼水平運動產生了斷裂帶,但沒有巖漿出露,故沒有巖漿巖,流紋巖、花崗巖、安山巖和玄武巖均屬於巖漿巖,故B、D選項錯誤;而石英巖是一種主要由石英組成的變質巖,大理巖也是變質巖,而此處沒有高溫高壓而發生變質作用的條件,也就不能形成變質巖,故C選項錯誤。「飛來峰」是沉積作用形成的沉積巖,石灰巖、砂巖均屬於沉積巖,故A選項正確。

答案:5.C6.A

2014山東

圖a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實習的觀測點分布圖,①~④為觀測點編號。圖b為該班某小組在其中一個觀測點所做的記錄卡片。

11、根據圖b中記錄的信息判斷,卡片中「觀測點編號」應為圖a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題指南】解答本題關鍵抓住以下幾點:

(1)地圖上方向的判讀;

(2)等高線圖的特點及判讀。

【解析】選B。由圖可知,圖a中等高距為100米,結合圖中指向標及等高線分布,具體逐項分析如下:

選項

具體分析

結論

A項

①位於甲山西南,海拔小於100米,與b圖中高程120米不符

錯誤

B項

②位於甲山西南,海拔在100~200米

正確

C項

③位於甲山東北,與b圖中「甲山西南」不符

錯誤

D項

④位於甲山東北,與b圖中「甲山西南」不符

錯誤

12、圖b中地質剖面示意圖所示沉積巖層由老到新的順序是 (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解題指南】解答本題關鍵抓住以下幾點:

(1)等高線地形圖上山脊、山谷的判讀;

(2)地質構造剖面圖向斜、背斜、巖層新老關係的判讀。

【解析】選B。由圖b可知,地質剖面圖是××向斜兩翼中的東翼的地層關係,根據向斜巖層中間新、兩翼老的規律,可知Ⅱ沉積巖層年齡大於Ⅰ;Ⅲ在Ⅰ、Ⅱ上面,且連續,是向斜東翼被侵蝕後地殼下降沉積形成的,形成的年代最晚。

【誤區警示】解答此題易出現的失誤:

(1)由圖a等高線判斷地形,推斷巖層新老關係,忽視巖層新老關係受內外力共同作用影響。

(2)忽視圖中巖層「東翼」,由巖層傾斜直接判斷巖層新老關係。

2014江蘇

下圖為某向斜山地形地質示意圖。讀圖回答7、8題。

7.與M點的地形—地層關係相符的是 (  )

8.與沿XY線相符的剖面圖是 (  )

【解題指南】解答本題關鍵抓住以下幾點:

(1)弄清楚等高線與地層界線的關係。

(2)理解向斜山形成的原因。

(3)明確圖中1和4、2和3的海拔相同。

【解析】7選B,8選A。

第7題,從圖中可以看到沿XY方向相同的地層線上的點海拔相同,所以XY方向應該是槽部延伸方向,M處在側翼上,地層由M到山頂方向,地層向下傾斜。

第8題,由上題可知,XY方向應該是槽部延伸方向,地層沿XY方向沒有發生彎曲變形,所以地層呈水平狀態。

2013廣東

 

1.圖I為某地實景圖。其所示地質構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搬運作用

B.地殼作用

C.變質作用

D.風化作用

【答案】1.B。

【命題立意】本題從知識點角度來看是考查「引起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作用」,從能力角度來看,是考查「地理景觀圖表的判讀」。試題難度:易。

【解題思路】通過景觀圖的巖層彎曲判讀此處為典型褶皺山地,而形成褶皺的力量主要來自於地殼運動的水平擠壓。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內外力作用的基本概念。A、D項為外力作用,C項為內力作用,但圖中信息體現不出高溫、壓之後的變質作用。

2012江蘇

圖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積巖層埋藏深度示意圖。巖層的埋藏深度(巖層距離地面的垂直距離)可以用來幫助恢復巖層的形態。讀圖回答9~10題。

9.屬於背斜谷的地方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D

[解析] 本題組主要考查地殼運動、內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等知識點。解答本題必須理解圖中巖層的埋藏深度是相對於圖中各地的地面(地形剖面線)而言。將埋藏深度線與地形剖面線結合,恢復巖層形態(見下圖),據此判斷,只有①④處為背斜谷。

10.⑤處發生的地殼運動是(  )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斷裂下降

D.斷裂上升

10.C

[解析] 本題考查斷層的形成及其地表形態。從圖中可以直接看出⑤處巖層出現斷裂且有明顯下降現象。


2011江蘇

某同學騎自行車自甲地向乙地持續行進,進行野外地理考察。該同學利用手持GPS接收機每間隔60秒自動記錄一次位置。圖5是考察線路地質剖面圖,圖6是GPS所記錄的位置分布圖。據此回答11~12題。

11.圖5中①、②、③所對應的地質構造依次是(  )

A.向斜、背斜和斷層

B.斷層、向斜和背斜

C.背斜、向斜和斷層

D.背斜、斷層和向斜

12.與圖6相對應的剖面圖是(  )

A.a圖

B.b圖

C.c圖

D.d圖

【解析】

第11題,從圖1剖面可以看出,①地巖層向上拱起為背斜,②地巖層向下彎曲為向斜,③地巖層上下錯動為斷層,所以正確選項為C。

第12題,從圖2可以看出,GPS接收機間隔60秒自動記錄的位置遠近不同,距離近的區域說明行進速度慢,為上坡路;距離遠的區域說明行進速度快,為下坡路或平地。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甲、乙位置,判斷相對應的剖面圖是d圖。

【答案】CD

本公眾號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發布的文章、圖片、視頻等版權歸作者享有。部分轉載作品、圖片如有作者來源標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並聯繫小編刪除。

大家都在關注(超連結,可以查看早期全部內容)

歷年高考地理綜合題設問方式匯總(2006-2020)

2010-2020年全國卷、地方卷高清試題集匯總(解析版)

2010-2020年全國卷、地方卷《高考旅遊地理》高清試題集匯總

2012-2020年全國卷、地方卷《高考環境保護》高清試題集匯總

高考題分類彙編1:經緯網和地圖

高考題分類彙編2:等高線地形圖

高考題分類彙編3:地形剖面圖

高考題分類彙編4:宇宙、太陽

高考題分類彙編5:地球自轉、公轉特點

高考題分類彙編6:地球自轉地理意義

高考題分類彙編7:地球公轉地理意義

高考題分類彙編8:太陽視運動

高考題分類彙編9:地球的圈層結構、巖石圈物質循環

高考題分類彙編10:板塊構造理論

喜歡老師為你提供的學習資源嗎?有什麼學習感想、經驗心得想分享?你想從本平臺中獲得什麼具體內容呢?期待看見你的留言~歡迎大家轉載到自己的朋友圈!

大家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掃一掃上面二維碼或添加公眾號關注。

喜歡本文,請隨手點讚,歡迎分享朋友圈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相關焦點

  • 【地理題庫】高考題分類彙編13:風化、風力、海浪作用與地貌
    >分類彙編13:風化、風力、冰川作用與地貌考點:風化作用與地貌2016海南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巖石,在溫度變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發生機械破碎而不改變巖石化學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風化作用.通常情況下,氣溫日較差大的地區,物理風化作用強烈.據此完成19~20題.
  • 【地理題庫】高考題分類彙編10:板塊構造理論
    >分類彙編10:板塊構造理論2020全國21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大家都在關注(超連結,可以查看早期全部內容)【地理題庫】歷年高考地理綜合題設問方式匯總(2006-2020)【地理題庫】2010-2020年全國卷、地方卷高清試題集匯總(解析版)【地理題庫】2010-2020年全國卷、地方卷《高考旅遊地理》高清試題集匯總【
  • 【地理題庫】高考題分類彙編15:熱力環流和風
    【樊勇地理工作室】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地理組教師樊勇創辦的公眾平臺,面向全體地理愛好者和地理教師提供優質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和新高考資訊的平臺
  • 【地理題庫】高考題彙編:2010年四川卷(高清解析版)
    地理題庫】高考題彙編:2013年海南卷(高清解析版)【地理題庫】高考題彙編:2014年海南卷(高清解析版)【地理題庫】高考題彙編:2015年海南卷(高清解析版)【地理題庫】高考題彙編:2016年海南卷(高清解析版)【地理題庫】高考題彙編:2017年海南卷(高清解析版)【地理題庫】高考題彙編:2018年海南卷
  • 【地理題庫】高考題分類彙編4:宇宙、太陽
    【樊勇地理工作室】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地理組教師樊勇創辦的公眾平臺,面向全體地理愛好者和地理教師提供優質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和新高考資訊的平臺
  • 【地理題庫】高考題分類彙編6:地球自轉地理意義
    【樊勇地理工作室】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地理組教師樊勇創辦的公眾平臺,面向全體地理愛好者和地理教師提供優質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和新高考資訊的平臺
  • 【地理題庫】高考題彙編:2020年全國卷Ⅲ(高清解析版)
    我的「每日一題」都是精選的習題,都是為我教學服務的)習題進行分類和整理,教輔材料一定是有選擇的利用,不能照搬。【地理題庫】2020高考模擬試題彙編:專題一 地球、地圖與等值線【地理題庫】2020高考模擬試題彙編:專題二 地球的運動規律1【地理題庫】2020高考模擬試題彙編:專題二 地球的運動規律2【地理題庫】2020高考模擬試題彙編:專題三 地質作用與地表形態的塑造【地理題庫】2020高考模擬試題彙編
  • 高考地理小專題——花崗巖地貌
    >典型例題二:(2012·山西高三月考)(14分)讀哈薩克斯坦示意圖和其西部荒原某處花崗球狀地貌景觀圖,完成下列各題。(2)簡述鳳凰嶺風景區地貌形成的過程。參考答案:(1)內力:巖漿活動、地殼抬升;外力:風化、(流水、風力)侵蝕。
  • 【地理題庫】2020年山東省新高考特級教師臨考猜題卷2
    】高考題彙編:2015年全國卷Ⅱ(高清解析版)【地理題庫】高考題彙編:2016年全國卷Ⅰ(高清解析版)【地理題庫】高考題彙編:2016年全國卷Ⅱ(高清解析版)【地理題庫】高考題彙編:2016年全國卷Ⅲ(高清解析版)【地理題庫】高考題彙編:2017年全國卷Ⅰ(高清解析版)【地理題庫】高考題彙編:2017
  • 【地理題庫】2020年山東省新高考特級教師臨考猜題卷3
    【地理題庫】2020高考模擬試題彙編:專題一 地球、地圖與等值線【地理題庫】2020高考模擬試題彙編:專題二 地球的運動規律1【地理題庫】2020高考模擬試題彙編:專題二 地球的運動規律2【地理題庫】2020高考模擬試題彙編:專題三 地質作用與地表形態的塑造【地理題庫】2020高考模擬試題彙編
  • 乾貨 | 高中地理地表形態的塑造知識點,附高考地理必考16種地貌精編
    ,按其能量來源可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常形成山嶺(內力作用)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內力作用)大斷層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東非大裂谷。內力作用主要從地殼運動——板塊碰撞或張裂、地質構造(褶皺、斷層)的角度分析;外力作用應先根據區域特徵判斷外力作用的類型(流水、風、海浪、冰川等),進而找出對應的外力作用形式(侵蝕、搬運、沉積作用)。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賀蘭山位於內蒙古高原與寧夏平原之間,海拔大多為2 000~3 000 m,最高峰海拔3 556 m。降水量由山麓向山頂逐漸增加,山中森林資源豐富。
  • 高考地理小專題——雅丹地貌
    典型例題一:根據下列材料,完成(1)~(3)題。(14分)       材料一 圖甲為我國某區域示意圖,區內有我國規模最大的雅丹地貌區。雅丹原是維吾爾族語,意為「具有陡壁的土丘」;在地質學上,雅丹地貌專指由一系列平行的壟脊和溝槽構成的土丘景觀(如圖乙所示)。
  • 考前每日練|巖層海拔高度異,構造地貌細分析(2020屆236)
    本題組以某地形剖面及其地下某沉積巖層頂面的海拔高度示意圖為背景材料,以甲地的構造地貌、組成丙地地層的巖石、該區地殼運動的先後類型切入點,考查內力作用、地貌特徵、巖石類型等相關基礎知識及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 高中地理:中國五大地貌介紹
    高中地理:中國五大地貌介紹 2020-03-04 19:23 來源:高考地理資訊 作者:
  • 地理微專題——雅丹地貌
    地理敦煌——亞洲最具觀賞性的雅丹地貌群典型例題一:根據下列材料,完成(1)~(3)題。
  • 高考地理微專題24 外力作用影響因素的分析
    1.氣候因素:主要從氣溫與降水兩方面進行分析【典型例題】圖A示意新疆北部及其周邊區域,圖B為甲城市氣候資料,圖C示意甲城市附近某地典型地貌景觀。從氣候的角度簡析甲城市附近該典型地貌的形成條件。(8分)【參考答案】氣候乾旱,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大,風化作用顯著(4分) 大風日數多、風力大、風沙侵蝕作用強。2、地質地貌因素主要從基巖性質、地質構造、地形地勢等方面分析.
  • 高中地理大題答題技巧 萬能地理大題答題模板
    高中地理大題答題技巧 萬能地理大題答題模板很多人在寫地理題的時候不知道怎麼才能提高成績,往往在地理答題上丟分,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高中地理大題答題技巧,供參考!
  • 冰川地貌、山脊、山谷、雪線——2020年浙江捲地理17~18題
    【2020年高考浙江卷,17~18題】例題由題幹可知,第四紀冰期時,該地的雪線高度為3500m~3600m,而乙地(谷地)的海拔高度為3440m~3520m,因此有可能是受到了冰川的侵蝕作用,形成了U型谷,因此選項D正確。
  • 【地理題庫】2020高考模擬試題彙編:專題一 地球、地圖與等值線
    【樊勇地理工作室】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地理組教師樊勇創辦的公眾平臺,面向全體地理愛好者和地理教師提供優質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和新高考資訊的平臺
  • 地理乾貨|構建56分綜合題答題模版(008)
    (3)地質作用包括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它們共同塑造地表形態。內力作用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等,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使地表趨於平坦(4)內力作用與地形①褶皺-a背斜,b向斜;(看巖層新老關係:巖層中間老、兩側新的是背斜,中間新、兩側老的是向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