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王爺是民間流傳非常廣泛的一位神明,生活中許多俗語都與他有關,比如「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等等。通過這些民間俗語不難看出,人們認為閻王爺掌管著人類的生死,尤其是人死了以後都要歸他管。佛教和道教兩大宗教在中國存在了數千年,並且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對於人死後的世界,佛教有一套地獄的世界,並且地藏王菩薩是最高的主宰者。
雖然道教崇尚仙道貴生,重視今生的修行,但是由於道教是在原始的鬼神崇拜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個多神信仰的宗教,道教在信奉天界的諸神以外,在道教還有一套複雜的冥界神仙體系。而且道教將宇宙空間分為天界、地界和人界。天界就是先天尊神和後天仙真所生活的世界;地界則是鬼怪所居的幽冥界;人界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也是自然界萬物的生存之所。那麼閻王爺是冥界的最高神嗎?道教的冥界神仙體系是什麼樣的?
在回答問題之前,先來了解一下道教的幽冥世界。道教的冥界有兩個非常著名的地方,一個是酆都,另一個是泰山。酆都,又叫羅酆山,是大家口中的鬼城,根據道教典籍的描述:「羅酆山在北方癸地,周回三萬裡,高二千六百裡,山上有六宮,洞中有六宮,是為六天,鬼神之宮也。」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羅酆山距離我們萬裡之遙,並且是在濁氣凝聚的北極之地。泰山地處東方,乃萬物發祥之地,然而道教認為泰山同時也是冥界的所在,從漢代開始人們就認為死後魂歸泰山,如《劉伯平墓券》中所稱:「生屬長安,死屬泰山」。在泰山周圍有兩座小山分別為梁父山和蒿裡山,人死以後,魂去了梁父山,魄到了蒿裡山。並且在蒿裡山有一座陽間通向冥界的一座橋——奈何橋,《山東考古錄》云:「嶽之西南,有水出谷中……其水在蒿裡山之左,有橋跨之,曰渿河橋。世傳人死魂不得過,而言奈河。」
羅酆山的主神是酆都大帝,酆都大帝,也叫酆都北陰大帝、北太帝君、九幽拔罪天尊等,他被道教奉為陰間鬼魂之宗。酆都大帝是北極紫微大帝在冥界的化身,紫薇大帝位列四御,地位僅次於最高神三清天尊和玉皇大帝。南朝時期的著名高道陶弘景所著的《真靈位業圖》中,將神仙分為七等,並且以酆都大帝作為最高神,許多歷史上著名的王侯將相死後歸他統治,如秦始皇、周文王、魏武帝、漢高祖等等。
泰山主神是泰山府君,也叫東嶽大帝,道教尊稱為「東嶽泰山天齊大生仁聖大帝」。泰山地處東方,是萬物發祥之地,因此東嶽大帝主宰萬物的生死,他不但是五嶽大帝之首,也是冥界的統治之神。道經《雲笈七籤》云:「泰山君領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帥也」。
回到文章開篇的閻王爺,通過東嶽大帝與酆都大帝的神職可以看出,閻王爺並不是冥界最高神。閻王信仰最開始是由佛教傳入我國的,閻羅王的原型是印度神話中的「閻摩羅王」,是一位掌管地獄的神。後來佛教吸納了閻羅王信仰,並將他傳入中國。道教在發展過程中也將閻羅王納入了神仙體系裡,並且設置了地府的十殿閻王。這十位閻王依次為: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和轉輪王。
此外在冥界還有五方鬼帝分別治理不同的冥界,他們分別為:東方鬼帝蔡鬱壘、神荼,治桃止山;西方鬼帝趙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北方鬼帝張衡、楊雲,治羅酆山;南方鬼帝杜子仁,治羅浮山;中央鬼帝周乞、稽康,治抱犢山。
另外在冥界還有一些著名的小神,如冥界的四大判官:賞善司魏徵,罰惡司鍾馗,察查司陸之道,陰律司掌生死簿崔珏;黑白無常,一黑一白,負責按著生死簿上的名單取陽間索命;牛頭馬面,是閻王手下的兩個鬼卒,一個頭像牛,一個頭像馬。
最後要說的是,在冥界的神仙體系裡,雖然東嶽大帝與酆都大帝是實際掌權者,但是道教還有一位神仙,他在冥界的地位卻是高於他們兩個,他就是太乙救苦天尊。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最早的神仙體系中的「六御」之一,太乙救苦天尊尋聲赴感,化身三界救苦救難在冥界拯救度化墮入地獄之亡魂。太乙救苦天尊與東嶽大帝、酆都大帝在冥界的關係就好比三清天尊與玉皇大帝,三清天尊是道教的最高神明,但是玉皇大帝是眾神之王,神權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