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小餐桌暗藏著大講究,孩子的兩種用餐行為,暗示了情商低

2020-12-22 孕媽咪育兒經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小小的飯桌僅有方寸之大,看似不起眼,其實是孩子情商的「修煉場」

餐桌文化在中國具有非常悠久的傳統,從古至今的規矩頗多,席位的安排、菜品擺放位置、餐具的使用等,都有一番講究,更值得考量的是用餐人的禮儀。

正所謂「見微知著」,在餐桌上這個區區的小地方,可能暗藏著大講究,孩子用餐時的某些行為,直接反映出情商的高低。

餐桌上,8歲男孩的「無禮」行為,被大家批評為情商低

周末的同學聚會上,有些成家生子的同學,也一併帶著孩子參加。

席間,有一個8歲的男孩子,一直也沒消停過,不是大喊大叫就是跑來跑去,而他的父母好像沒事兒人一樣,在一旁要麼聊天要麼刷手機,根本不加管束。

到了餐桌上,這個男孩的「無禮」行為更是只增無減。

菜剛一上桌,大家都還沒來得及動筷子,男孩就大聲嚷嚷著「媽媽,我要吃肉丸子,快點給我夾!」他的媽媽聽到孩子的要求,立馬把丸子轉到面前,全部都給兒子夾走了。

男孩吃幾口就出去玩一會,然後看到喜歡的菜上桌,就再跑回來扒拉幾口,如此往復,時不時還撞到別人,就沒有安安靜靜地在椅子上坐著超過10分鐘。

這個男孩攪亂了大家吃飯的心思,於是都放下筷子閒聊起來。礙於同學之間的面子,誰也不好對男孩指點什麼,但是聽到有幾位同學小聲交談,大致都是在批評這個男孩情商低,而父母也疏於管教。

李玫瑾:小餐桌暗藏著大講究,孩子的兩種用餐行為,暗示情商低

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從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研究,是最近幾年的「育兒網紅」,她的很多獨到而有效的見解,獲得了廣大父母的支持。

對於孩子的餐桌禮儀和情商高低,李玫瑾教授曾經給出這樣的觀點,在孩子吃飯時,家長要從小給他立規矩,別人不動筷子,孩子就不能動,這是基本的餐桌禮儀,也是情商高的體現。

一:孩子年紀再小,也不能在飯桌上有「吃獨食」的行為

著名的學者馬未都在節目中講過這樣一件事,曾經和兒子、兒子的生意夥伴用餐,飯後對兒子說:「你這個朋友,我覺得不可深交。」

聽完爸爸的這番話,兒子疑惑不止,緊接著馬未都解釋道:

「你看他夾菜時,習慣把筷子插到菜裡翻上來,扒拉兩下夾起自個兒的菜,根本不顧及別人,這種人就很自私。」

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家長都捨不得自己享受,最先想到的都是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在家裡吃飯肆無忌憚、我行我素,仗著家長的寵愛,想吃啥就吃啥。

但孩子出門在外,如果依舊保持著這樣的行為,不顧同桌其他人的感受,上菜首先轉到面前,把盤子裡翻個底朝天,那就屬於「吃獨食」的行為。孩子在餐桌上有如此舉動,直接給人的感受就是很自私,那情商也高不到哪兒去。

二:孩子再任性,也不能做出打擾同桌人用餐的行為

俗話說得好「食不言寢不語」,雖然吃飯的直接目的是填飽肚子,但是孩子更要注重餐桌禮儀,否則,孩子某些幹擾到別人的行為,則是情商低的體現。

有些孩子在吃到滿意的食物時,喜歡大聲吧唧嘴或者晃動身體,以此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悅,更有些任性坐不住的孩子,會跑來跑去、鑽到桌子下面玩耍,這些聲音和行為,很容易給別人帶來不好的觀感,甚至打擾到同桌人的用餐興致。

從孩子獨立吃飯起,家長就要立好規矩,吃飯時儘量少說話,即便是想說話,也要咽下口中食物再說,用餐禮貌保持一個好「吃相」,不能打擾到同桌用餐人。

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培養時,不用只執著於口頭說教,可以藉助書籍和榜樣的力量,讓孩子更好地理解,何為正確的禮儀,特別有助於提高情商。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套《禮儀知識大畫書》,其中共包括四個主題:飲食、公共、交往、校園,涉及到生活和學習的各方面的禮儀培養。

書中由故事、圖畫、習題多種方式結合,幫助孩子學習有趣、有益。

結合了孩子的生活實際和學生年齡特點,培養孩子懂禮守禮的好習慣,從小提升素質修養,展現出孩子的高情商,帶娃出門家長臉上也有光。

PS: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從餐桌禮儀就能看出來,家長要及時糾正
    而情商低的孩子就恰恰相反了,雖說「童言無忌」,但是說出來的話會讓人覺得尷尬所以,家長在在家裡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因為這些行為習慣,完全可以反應出對這個孩子的教養,而餐桌禮儀可以很好的鍛鍊出孩子的情商。
  • 李玫瑾: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若孩子有這3種表現,暗示情商低不了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相比較智商的培養,那些重視孩子情商教育的家庭,最終才會培養出真正優秀的孩子來,而李玫瑾教授也曾認為:一個人的情商高低,往往在這個人的孩童階段就可以看得出來,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想要讓孩子的未來更加優秀,那麼我們就要開始重視孩子們的情商了!
  • 李玫瑾:孩子有三種表現,暗示情商亮起「紅燈」,比智商低更可怕
    你這孩子情商真低,真不知道家長怎麼教育的。」: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孩子的三種表現,暗示情商低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簡稱EQ)這個詞語,是哈佛的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帶火的,當時一度成為全球最流行的詞語。
  • 李玫瑾教授:餐桌上有這3種舉動的孩子,「情商」多不會高
    還有一些孩子喜歡邊看電視邊吃飯,吃飯拖拉更是一件讓父母惱火的事,有些孩子吃飯愛磨蹭,吃一頓飯甚至能吃2個小時。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來說,孩子吃飯時的餐桌表現,不僅能體現孩子的性格,而且還能看出一個孩子是否有家教。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餐桌上會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注意
    可能很多父母會覺得我對孩子要求過於低,其實吃飯就能看出一個孩子情商的高低。為何&34;的娃一眼便能認出,李玫瑾也給出了自己的見解,餐桌上的表現根本藏不住。可有些「真性情」的孩子,快人快語,在吃飯時總喜歡說一些不合時宜的話,比如:吐槽飯菜不好吃、直言別人吃飯的「癖好」等,這些都是很沒有禮貌的行為,容易給別人留下沒有教養、情商低的印象。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基本的餐桌禮儀,養成良好的餐桌習慣。
  •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看過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教育的講座視頻,都深受啟發,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不高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坦言: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及時糾正
    李玫瑾:孩子吃飯時的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要及時糾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很多&34;,就算吃飯的時候也不能有一刻老實,總是大吵大鬧、到處亂跑,一點規矩都沒有,這些正是因為家長在平日裡的教育方式不當導致的。
  • 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到哪去
    孩子吃飯時父母不僅要操心孩子食量的問題,還要操心孩子的用餐習慣,因為孩子年紀小時不好好吃飯,長大後也會在餐桌上「沒規矩」。還有的父母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形成良好的用餐習慣,殊不知孩子的「規矩」是要從小養成的。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些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而情商低的孩子,他們不會與人相處,不能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長大後處處碰壁。 很多人說,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從一頓飯上就能看出來,情商也是如此。
  • 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就能體現,李玫瑾提醒:家長要好好培養
    因此,桌子上的一些行為可能反映了孩子的成長和情商,從而看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因此父母要注意孩子的餐桌禮儀。李玫瑾教授,我想每個人都應該知道她是公安大學的心理諮詢師。因為她已經研究青年心理學很長時間了,所以她總是可以在關鍵時刻說出孩子問題的真正根源。
  • 李玫瑾:孩子情商高低,不用等長大,看他吃飯時的禮儀就有所顯露
    其實這種判斷不僅適用於大人,也同樣適用於孩子,如果你想知道孩子的情商是高是低,不用等到他們長大,可以看看他們吃飯時的禮儀,便有所顯露。 李玫瑾:孩子餐桌禮儀顯露情商,從吃飯這件小事培養「別人意識」 以前在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則故事,9歲的女孩萱萱經常在小區裡玩,因此結識了一位非常好的朋友媛媛,因為接觸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小朋友們的家長也都認識了。
  • 李玫瑾建議: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認真培養
    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長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因為餐桌上的行為,足夠反映出這個的教養,而在飯桌禮儀的過程中,還能夠鍛鍊孩子的高情商。李玫瑾是公安大學的教授,她長期研究青少年心理,所以他總能夠一針見血出孩子的問題根源在哪裡。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些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情商高的孩子社交能力特別強;不會隨意的跟人計較;照顧對方的感受;幫助家長分擔家務。而情商低的孩子,他們不會與人相處,不能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長大後處處碰壁。家長平時一定要多注意,因為餐桌上的行為舉止,足夠反應出這個家庭的教養。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可別縱容
    李開復教授曾經說過:「在任何領域,情商的重要性都是智商的兩倍」。智商高的孩子也許不會成功,但是情商高的孩子註定未來表現非凡。李玫瑾教授是中國心理學會法律心理學分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李玫瑾教授,她對於育兒方面也有獨特的見解,並且在《圓桌派》這檔節目中說出了家庭教育的不足。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小時候所有不恰當的行為,多半都是父母引起的。
  • 李玫瑾提醒家長:孩子吃飯的時候有這3種行為,暗示長大後沒出息
    對於一個孩子而言,在這個社會上想做出一番事業,最需要的不是有多麼高的能力,而是有著優秀的情商,哈佛大學曾經對世界500強的中高層高管們進行過智商與情商測試,測試結果顯示,如果將一個人的成功量化的話,那麼情商至少要佔80%以上的作用,而智商僅佔20%左右。
  • 李玫瑾:孩子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暗示情商高,是你家娃嗎?
    尤其是和兒時玩伴的相聚,總是讓人驚喜滿滿,曾經被家長說一身「臭毛病」的孩子,往往長大後更有出息!我研究了心理學多年,才明白很多看似是「臭毛病」的行為,其實是情商高的表現。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也曾表示,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的孩子,暗示情商高!看看是你家娃嗎!
  • 李玫瑾提醒:孩子情商高低飯桌上就能看得出,父母應該好好培養
    因此,父母在工作日應注意孩子的餐桌禮儀,因為餐桌上的一些行為可以反映孩子的成長和情商,並且在父母的訓練過程中孩子的成長和情商會得到改善。她在一次演講中特別提到了兒童餐桌禮儀,並說: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就能看出來,家長應該重視並培養。
  • 智商不錯情商堪憂?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證明情商不低
    每個家長都想有一個高智商的孩子,在家長眼裡學習高於一切。孩子智商高證明孩子聰明,學習好,以後成功的機率比較大,未來能有一個好的生活。但是很多父母都忽略了情商的重要性,忽略了對孩子情商的培養。一個情商高的人走在社會上往往更加吃香。
  • 餐桌看人品,孩子吃飯時的兩個表現,說明情商低,前者最難忍
    ,而一旦形成習慣,後期就很難更改,小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現,直接能從側面反映出家教和人品,作為未來的接班人,家長應該著重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當有如下表現時,要好好管教。 吃飯時的表現暗示情商低 ▼吃飯時顧己不顧人 有的孩子在家裡被寵壞了,毫無禮貌可言
  • 幾種暗示孩子情商低的行為,不少家長卻以為正常,別被假象欺騙
    室友當初懷孕,雙方父母也是極力要求她辭職在家安胎,所以當室友孩子出生後,真的是6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即便如此,家人還總是擔心不能把孩子照看好。之前聽室友說過她家孩子調皮愛搗蛋,可幾個老人又太寵溺,她對此還挺擔心的。原本我還安慰她說這是小孩子的天性使然,大一些就好了,但這次去她家做客,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室友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