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19日報導日媒稱,9月18日,德國柏林國際軌道交通技術展覽會(Innotrans)在德國柏林開幕。世界最大的中國中車和德國西門子等各國鐵路相關企業展示最新車輛和服務。在國內市場增長乏力的日本企業中,除了日立製作所之外,JR東海也首次參加,摸索拓展日趨擴大的鐵路產業的海外市場。
據《日本經濟新聞》9月18日報導,德國柏林國際軌道交通技術展覽會每兩年舉行一次。利用通往會場的專用線,展出超過100輛車輛,以及「物聯網(IoT)」相關的安全運行等技術。61個國家的3062家企業參展。
報導稱,力爭2018年內與德國西門子整合業務的法國阿爾斯通展出世界首款氫動力燃料電池列車。2015年收購義大利企業的日立製作所宣傳面向義大利的雙層新型車輛及通過圖像識別技術監測車站內部可疑物的服務。
在這次展會上,氫燃料電池車輛成為關注熱點。報導稱,德國正在加快打造「氫社會」,也就是使用氫的環境負擔小的社會。德國9月16日啟動通過氫和空氣來發電並行駛的燃料電池鐵路的全球首次商業運行。日本旭化成在德國西部力爭實現通過可再生能源來製造氫的設備的商業化。在「氫社會」方面,日本在全球領先。據悉2017年12月26日,日本政府確定了實現「氫社會」的基本戰略,包括到2030年左右,實現以氫為燃料進行發電的商業化。而官民攜手致力於二氧化碳減排的德國政府正在追趕日本。
阿爾斯通的燃料電池鐵路車輛。(德新社)
據報導,法國鐵路車輛企業阿爾斯通在德國薩爾茨吉特的工廠製造了16日啟動商業運行的燃料電池列車。藍色的車體外部有表示氫的「H」字樣。
報導稱,在行駛於漢諾瓦近郊的地區鐵道路線的14個編組中,兩個編組改為燃料電池列車,到2021年將全部更換。燃料電池列車最高時速140公裡,行駛距離1000公裡,與柴油列車相同。據悉雖然價格「高出1-2成左右」,但能在10年左右收回成本。
報導稱,燃料電池列車在車輛上安裝燃料電池和儲氫罐。通過燃料電池,利用氫和空氣中的氧氣發電,驅動發動機。在行駛時只排放蒸汽和水,環境負擔小。在德國,約四成鐵路仍未實現電氣化,如果改為燃料電池列車,二氧化碳排放能減少45%。
據報導,阿爾斯通在2014年著手開發。之所以能在短短4年裡實現商用化,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德國政府的推動。阿爾斯通的德國和奧地利部門負責人表示,該公司研發的列車「在解決尾氣排放問題這一點上獲得好評」。列車還考慮在北美和亞洲銷售。
報導稱,在實現氫社會方面,日本一直領先於世界。在以氫為燃料的燃料電池車(FCV)領域,豐田2014年推出世界首款量產車「未來」(MIRAI)。2017年配備大容量燃料電池的巴士首次投入運行。針對燃料電池列車,日本鐵道綜合技術研究所自2001年啟動開發,但目前尚未實用化。
在汽車領域,德國西部的科隆市將在2019年春季引進30輛有望先於乘用車開始普及的燃料電池巴士。在日本,東京都2017年引進了兩輛,2018年增加3輛,力爭到2020年前達到100輛。
德國戴姆勒和德國奧迪等德國車企一直致力於開發燃料電池車,但最近將經營資源投向純電動汽車(EV)。力爭首先普及行駛路線固定的鐵路和巴士,推進氫基礎設施的完善。
報導稱,4月,旭化成在德國西部的前煤礦小鎮黑爾滕(Herten)建立了從水中提取氫的水電解裝置的實證基地。該公司自2015年前後在神奈川縣等地運行實證設施,但選擇德國作為商業化的基地。原因之一在於可再生能源。
在通過轉化天然氣來產生氫及利用火力發電電力進行水電解時,不會實現二氧化碳排放為零。在2017年1-6月通過可再生能源獲得整體36%電力的德國,容易製造出二氧化碳為零的清潔氫。
據報導,以豐田和法國液化空氣集團(Air Liquide )為代表的世界氫相關能源和製造業等企業組成的國際氫能委員會(Hydrogen Council)預測稱,到2050年,氫將佔到能源整體的兩成。基礎設施等需要每年200億-250億美元的投資。
據參考消息網記者了解,近年來,可燃冰、頁巖氣、氫能等新興能源嶄露頭角,在綠色清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優勢越發突出。而氫燃料發動機更被是認為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它們噪音小、環保且更加節能高效。容易被外界誤解的是,氫燃料電池車與純電動車不是替代關係,而是互補關係。因各自物理特性不同,純電動車適合乘用車和城市內的短途交通,氫燃料電池車更適合運用於長途、高動力的場景,例如城際大巴、物流等。目前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已經培育出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2017年10月,中車唐山公司研製的世界首列商用型氫燃料電池有軌電車全球首次商業運營,標誌著我國在新能源軌道交通領域實現重大突破。2018年2月底以來,由東方電氣和蜀都客車聯合製造的四川首批10臺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陸續在成都市郫都區投入載客運行。
2017年10月27日,中車唐山公司製造的氫燃料電池有軌電車停靠在河北唐山開灤1878站。(新華社)
但在發展氫能的道路上還存在不少障礙,最主要的就是氫燃料價格較貴,國內也面臨相關產品造價較高的問題。因此在8月31日-9月2日在天津舉行的2018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續超前透露,在十三五末期及十四五期間,科技部將聚焦兩大領域之一就是車載氫燃料技術的研發,強化動力電池技術的提升。
當然,推動國內燃料電池技術自主化、產業化,打通產業鏈關鍵環節及出口方面,我國也取得新成績。9月11日,山西美錦能源發布公告稱,旗下控股子公司佛山市飛馳汽車於2018年9月10日,與馬來西亞砂拉越經濟發展公司就氫燃料電池客車的供應和交付籤署了諒解備忘錄。據悉,此次飛馳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出口馬來西亞,實現了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出口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