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已開始,孩子們紛紛從家裡走向學校。從國家角度或者是家庭角度,孩子的教育問題,早就已經變成重點來看待,包括日本在內,也同樣如此。
不知道大家此時是否還對日本「跳箱子」男孩有印象,當時參加比賽的一個小男孩,接受箱子挑戰,連續跳了十幾次,都沒有成功。畢竟是當時他還是孩子,面對失敗時,也是忍不住地哭了起來。
接下來的畫面令人瞠目,老師並沒喊停這個男孩繼續接受挑戰,同時也沒有安慰的話語,而是轉過身來,對班裡的其他成員大呼:「我們把力量借給他吧!」
班裡其他成員圍成一個圓圈,試圖用肩膀接觸,給予彼此力量。男童在其他夥伴的鼓勵之下,再次發起新一輪的挑戰,最後跳過比他高很多的箱子,終於獲得了成功。頓時全場響起雷鳴般掌聲,小男孩臉上也帶著喜悅的笑容。
日本老師此舉被外界看似「無情」,但卻在利用身行言教傳遞正能量,讓孩子放鬆緊張情緒之外,還可以讓孩子的明白,遇到困難不要想著如何退縮,而是要繼續努力向前,團隊的力量同樣重要。
日本教育在國內外都以「無情」出名,就算是剛上幼兒園的孩子,進入學校之後,也沒有因為他們年齡小而放鬆管理,冬天日本幼兒園學生裸露上身跑步的新聞,也因此引發外界很多爭議。
日本對於幼兒教育理念,不用任何吹捧,就已經知曉實力,否則它也不會在19年內,連續獲得19枚諾貝爾獎。日本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值得中國家長學習的呢?
給孩子獨立機會
1、日本幼兒園的學童進入學校之後,老師雖然負責教育他們,但並不代表老師會承攬所有關於孩子的個人問題。比如書包作為孩子的必需品,對於各種分理好的包包,都會由自己來保管。
按照中國父母的做法,孩子進入學校後,通常會承擔所有關於孩子的事務,老師也參與其中。從表面上來說,他們是為孩子好,但其實無形中也讓孩子失去了獨立鍛鍊自己的機會。
2、日本孩子無論去哪裡,手裡都會拎著包包,就算是一路都有父母跟隨,包包也會始終在孩子身上。平時公交車上,就會看到幾個孩子成群,就算是一個孩子上車,也會自主尋找座位。
反觀如今中國家長,大部分家長都選擇自主接送,經常會看到私家車出現在學校附近,對於孩子的監管事無巨細。
培養孩子好習慣
日本孩子無論是在學校或者是家裡,又或者是在大街上,都會主動將垃圾分類,截止到目前為止,日本已經成為垃圾分類最好代表國家之一。學會垃圾分類,僅是日本縮影其一,在很多方面,日本都在有意識培養孩子好習慣,比如,過馬路時,日本孩子都會舉起手,井然有序地過馬路;讓孩子兩三歲的時候自己學著穿衣服,父母就在旁邊看,絕不會插手。
幼兒時期重視鍛鍊
日本幼兒園的孩子,他們的冬季校服還是短褲或短裙,而且也會在冬天裸露上身跑步,這樣不但可以鍛鍊孩子耐寒能力,增加抵抗力,同時還可以培養孩子剛毅的性格。對於日本這種「變態」教育,一定會很難被我們大家接受。
感知團隊力量
在日本幼兒園教育方式中,任何學生進入到學校之後,都要參加比賽,而且並不提倡個人賽,這是給孩子灌輸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從小讓孩子知道「以大局為重」,要有團隊意識。有競爭也要有合作,合作才能創造共贏。
幼兒禮儀學習很重要
日本孩子接受外界幫助後,除了會從語言上進行感謝外,還會向對方鞠躬。這樣的細小行為有利於培養孩子內在涵養、禮貌待人的處事待人風格。
通過這些我們能夠清楚地發現,日本對於孩子培養,從小就已經入手,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需從點滴積累。日本教育方式雖然中國家長不能完全拷貝,但可以借鑑值得學習的部分。
6歲以前是培養好習慣的關鍵期,一旦錯過,就很難糾正了。
父母可以藉助好性格好習慣培養繪本,通過日復一日地給孩子講故事,每天只需要花10-20分鐘,好的繪本從不以說教的方式,而是以形象生動的卡通人物身上所發生的故事,來給孩子以深刻的啟迪。
十個鮮明的主題,包括:自我保護、情緒管控、誠實守信、禮貌涵養、友誼、分享、自信、自律、勇敢、自強。涵蓋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性格問題,包括膽小自卑、害怕失敗、拒絕分享等等。
每一個主題都配有精美插圖,對話通俗易懂,雙語對照,英語啟蒙先人一步,讓孩子提前熟悉常用英文的表達方式。
這套書一共是10本,小店原價150元,現優惠價69.9元,平均一本不到7元錢,適合0-6歲的小朋友,親子共讀不可多得的好書,點擊下方橫幅連結即可下單。
我是@橙子育兒講堂 多平臺原創作者,關注我,與你分享更多育兒、有趣故事!(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更多精彩文章:
愛吃零食的孩子更聰明?家長別不信,吃這三樣試試
哈佛清北:學霸都具備的3個特徵,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
有這些「特徵」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有出息,希望你家娃不在其中
哈佛生猶太人佔了1/3,看看他們的教育方式,中國家長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