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十大死因揭曉,癌症其實只能排第三

2020-12-16 騰訊網

吃這麼鹹,不怕中風嗎?

癌症,因為治癒率較低,人們對它的恐懼往往遠超其他疾病。在這個談癌色變的時代,預防癌症成了很多人的日常:吃這個可以防癌、那個多吃了會得癌症……

然而,被千防萬防的癌症,其實並非中國居民的頭號殺手。

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在今年六月發表了一篇重磅論文,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國34個省份(包括港澳臺)居民的死亡原因。中國人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是中風。

什麼是中風?中風在中國的情況有多嚴重?為什麼這麼多中國人會死於中風?

中風,國人頭號殺手

《柳葉刀》上這篇名為《1990-2017年中國及其各省的死亡率、發病率和危險因素:2017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一個系統分析》的研究,主要是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測量及評價研究所(IHME)合作完成,是一項關於中國人口健康的全面研究報告。

該研究根據壽命損失年數(YLL,因某種疾病少活了多少年)的多少,從282類致死原因中找出了2017年中國人的十大死亡原因,分別是:中風、缺血性心臟病、呼吸系統(氣管、支氣管、肺)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癌、道路交通傷害、胃癌、阿爾茲海默症及其它痴呆症、新生兒疾病和高血壓性心臟病。[1]

中風、缺血性心臟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目前,導致中國人過早死亡的主要疾病基本都是非傳染性的慢性病。然而,30年前的情況並非如此。

根據統計,1990年時,中國主要的疾病負擔是下呼吸道感染和新生兒疾病,分別位列死亡榜的前兩位(這裡按照傷殘調整壽命年排序,即從發病到死亡所損失的全部健康壽命年);而到了2017年,它們滑到了第25位和第6位。[1]

這主要歸功於中國衛生環境所取得的巨大進步。以下呼吸道感染病為例,肺炎作為其中的一種,是全球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首要原因,而給新生兒預防接種就能最有效地預防肺炎球菌性肺炎。[2]

同時,中風和缺血性心臟病已成為中國人主要的死亡威脅;肺癌、肝癌則從以前的第14位和11位,躍升到第4位和第7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取代傳染性疾病成為中國人的主要死因,被研究人員形容為「戲劇性轉變」。[1]

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的攀升,主要與中國老齡化、生活習慣和生存環境有關。例如缺血性心臟病,1990年時,每十萬人中有49人因它死亡,而到了2017年,該數字達到了124。這種變化就來自於老齡化以及條件越來越好後人們「三高」增多有關。[1]

同樣,中風會成為中國人的頭號殺手,也與我們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

吃鹽太多容易中風

中風又名腦卒中,是顱內血管破裂或堵塞引起的腦組織壞死進而產生的一系列症狀,包括腦出血、腦梗死等。

若不及時治療,患者可能會死亡;而即使治療及時,患者也有可能會殘疾。而導致中風的原因,基本和生活習慣有關,高血壓、吸菸、飲酒、高鈉攝入這些都是中風的危險因素。

2018年12月,臨床醫學類綜合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了一篇研究全球不同地區中風發生風險的論文。研究發現,全球中風發病風險最高的地方就在東亞,高達38.8%。[3]

而具體到國家,中國,則是全球中風發病風險最高的地方,其居民中風的風險率達到了39.3%。同時,中國男性的中風發病風險也是全球男性中最高的,超過了41%。

《柳葉刀-神經病學》的一項研究也證明了中國中風患者之多。根據該雜誌發表的一篇名為《1990-2016年全球、區域和國家的中風負擔:2016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系統分析》的研究顯示,2016年,在全球1370萬名新發中風患者中,中國有551萬,佔比高達40%。[4]

為什麼中國的中風發病率如此之高?很多研究都指出高鈉攝入是重要因素,簡單來說就是中國人鹽吃多了。

《柳葉刀》在今年4月發布了195個國家和地區飲食結構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負擔分析。這項研究分析了各地因為飲食結構而導致的死亡率,其中東亞地區的最大問題就是高鈉。[5]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現為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成年人每日攝入的鹽應少於6克,但中國人實際的攝入量遠遠超出了該建議值。[6]

2018年8月《柳葉刀》發布的一份研究顯示,中國被調查群體中有80%以上的人日均鹽攝入量大於12.5克,是推薦量的兩倍還多。[7]

多項研究表明,攝入過多的鹽會增加高血壓、中風等心腦血管病的發病風險。而高血壓同時也是引發中風的最危險因素。

中風死亡率,北高南低

總體而言,中國中風發病呈現出了「北高南低」的特點。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教授劉鳴等人在《柳葉刀-神經病學》發表的《中國腦卒中防治:進展與挑戰》一文就嘗試解答了這個問題。

首先,多個會導致中風的高危因素呈現出「北多南少」的特點,如吃鹽。「高鈉攝入與高血壓及中風的發病有關,中國北方居民每天的攝入量約為南方居民的兩倍。」論文寫道。[8]

文章同時還提到了北方的一個飲食特點:常吃醃製蔬菜,這些食物中隱藏了大量的鹽。

除了生活習慣外,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醫療資源不足。

中風預防取得進步的地方,基本都在北京、上海、香港等經濟發達地區。在這裡,有治療缺血性中風的溶栓條件的醫院更多,搶救的成功率更大;而中風導致死亡較多的省份,往往是經濟條件較落後的地區。[8]

研究顯示,目前中國僅有10%到20%的中風患者可在3小時內被送到醫院,而缺血性中風發作時,治療時間越晚,患者腦部的損害就越大。

中風可能已經盯上了你

中國高中風死亡率的現狀,提醒著社會應投入更多的防控措施。《中國腦卒中防治:進展與挑戰》就指出,雖然在中國,中風的發病率和患病人數都遠高於心臟病,但相關醫療資源的可及性和質量水平(HAQ指數)卻在32個可防控疾病中排名倒數第二。

此外,預防重於治療。

以高血壓為例,它是中風最重要,同時也是最好預防的因素。根據《柳葉刀》2017年12月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有1/3以上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壓。[9]但是,中國高血壓得到控制的人口比例仍低於20%。

不同於神秘的癌症,雖然中風是中國人的頭號殺手,但它並非不可預防。

事實上,越早注意「三高」等問題越好。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研究,25歲和70歲的中風風險並無太大的差異,儘管在臨床上中風被認為是一種老年病。[3]

這項研究的領導者、華盛頓大學健康計量學教授格雷戈裡·羅思博士說:「結果提醒我們,必須在更早的年齡預防中風和其他血管病。年輕人也要考慮長期健康風險,選擇健康生活方式。」

炎熱夏日的晚上,沒有什麼比擼串喝酒更舒服的事了。只不過,串雖好吃,鹽可真多。

參考文獻

[1] Maigeng Zhou, Haidong Wang, et al. (2019, 06). Mortality,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The Lance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9)30427-1/fulltext#seccestitle200

[2] 李穎. (2013, 12). 科學生活:肺炎為何總「盯」著孩子?. 科技日報. Retrieved from http://www.gov.cn/fwxx/kp/2013-12/02/content_2539761.htm

[3] Valery L. Feigin, Grant Nguyen, et al. (2018). Global, Regional, and Country-Specific Lifetime Risks of Stroke, 1990 and 2016.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9(25), 2429-2437.

[4] GBD 2016 Stroke Collaborators. (2019, 05).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stroke, 199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The Lancet Neurol. 18(5), 439-458.

[5] GBD 2017 Diet Collaborators. (2019, 05). Health effects of dietary risks in 195 countri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The Lance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9)30041-8/fulltext#seccestitle70

[6]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中國營養學會. (2016, 05).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 Retrieved from http://dg.cnsoc.org/article/2016b.html

[7] Mente A, O'Donnell M, et al. (2018, 08). Urinary sodium excretion, blood pressur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a community-level prospective epidemiological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392(10146), 496-506.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8)31376-X/fulltext

[8] Simiao Wu, Prof Bo Wu, et al. (2019, 04). Stroke in China: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in epidemiology,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The Lancet Neurol. 18(4), 394-405.

[9] Jiapeng Lu, Yuan Lu, et al. (2017, 12).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data from 1·7 million adults in a population-based screening study (China PEACE Million Persons Project). The Lancet Neurol. 90(10112), 2549-2558.

本文首發:網易數讀

本文作者:席新科 / 郭曉靜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柳葉刀》:中國人30年來疾病死因排名第一是它!
    排名第一的不是癌症,而是中風。 而且,報告分析發現,除了天災人禍外其實大部分致死的病症,都跟我們的生活習慣有關係。 報告還顯示30年間中國人的頸部疼痛從21位躍居第9。在世界衛生組(WHO)公布的《全球十大頑症》中,頸椎病排序第二,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頸部疼痛雖然不會痛死人,但引發的後果卻是致命的。 每年約3.9萬人因為頸椎病治療不及時引發嚴重併發症而死亡或者猝死。
  • 世衛公布全球十大死因
    原標題:世衛公布全球十大死因新華社電 世界衛生組織昨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在過去20年全球十大死因中,非傳染性疾病佔了7個,其中心臟病仍是「頭號殺手」,糖尿病和痴呆症躋身前十。這份名為《2019年全球健康評估》的報告涵蓋了2000年至2019年的全球健康數據。
  • 臺北市衛生局公布去年十大死因 惡性腫瘤居首位
    中新網7月25日電 臺北市衛生局24日召開記者會公布2005年市內人口的十大死因。臺北市去年十大死因的前三名,分別是惡性腫瘤、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十大死因當中,自殺死亡的人口,較前一年增加了35%,增加的速度相當快。至於男女的死亡人口比率,男高於女,高出了1.64倍。
  • 中風為什麼成為中國人十大死因之首?
    這些變化歸根到底源自經濟發展帶來的生活習慣改變,知名雜誌《柳葉刀》就曾總結過從1990年到2017年中國主要死因變化,在經濟不發達的年代,排名前十的主要死因中還可以見到不少傳染病和感染病症,甚至三十年前(上世紀90年代),我國疾病負擔最大的仍是下呼吸道感染和新生兒疾病。而到了2017年導致我國居民早死的前五名死因全部是慢性病,分別為腦卒中、缺血性心臟病、肺癌、慢阻肺和肝癌。
  • 科學網—世衛報告公布全球十大死因
    據新華社電 世界衛生組織12月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在過去20年全球十大死因中,非傳染性疾病佔了7個,其中心臟病仍是「頭號殺手
  • 世衛報告公布全球十大死因 心臟病仍是「頭號殺手」
    新華社日內瓦12月9日電(記者劉曲)世界衛生組織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在過去20年全球十大死因中,非傳染性疾病佔了7個,其中心臟病仍是「頭號殺手」,糖尿病和痴呆症躋身前十。  這份名為《2019年全球健康評估》的報告涵蓋了2000年至2019年的全球健康數據。數據顯示,非傳染性疾病目前在全球十大死因中佔據7個,而此前只有4個。
  • 世衛組織公布全球十大死因,這個病是「頭號殺手」
    心臟病仍是頭號殺手,糖尿病和痴呆症進入前十名 新聞稿援引報告稱,在當前全球十大死因中,有7個是非傳染性疾病。在2000年十大死因中,非傳染性疾病佔4個。 過去20年來,心臟病一直是全球首要死因。心臟病死亡人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自2000年以來,心臟病死亡人數增加了200多萬,2019年增至近900萬。
  • 世衛公布全球十大死因:心臟病系頭號殺手,痴呆症躋身前十
    @新華國際 12月10日消息,世界衛生組織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在過去20年全球十大死因中,非傳染性疾病佔了7個,其中心臟病仍是「頭號殺手」,糖尿病和痴呆症躋身前十。這份名為《2019年全球健康評估》的報告涵蓋了2000年至2019年的全球健康數據。
  • 中國人死因排名出爐,第一竟不是癌症!誘因就在你身邊…
    但近日,《柳葉刀》在對我國居民1990年-2017年死亡原因進行分析後發現,死亡率第一的竟然不是癌症,而癌症中的肺癌僅排第三。 微博截圖 相信很多人會問了,那前兩位疾病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看看影響國民健康的主要是哪些疾病。
  • 世衛組織公布2000-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
    根據世衛組織12月9日發布的《2019年全球衛生估計報告》,在當前全球十大死因中,有7個是非傳染性疾病。在2000年十大死因中,非傳染性疾病佔4個。新數據涵蓋2000年至2019年的數據。 估計數據揭示了過去20年來疾病和傷害造成的死亡率和發病率趨勢。
  • 北方新報數字報-世衛報告公布全球十大死因 心臟病仍是「頭號殺手」
    世界衛生組織12月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在過去20年全球十大死因中,非傳染性疾病佔了7個,
  • MIT年度十大突破今日揭曉 癌症疫苗等生物醫學技術上榜!
    28日,全球知名科技媒體《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正式揭曉2019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10 Breakthrough Technologies 2019),為我們帶來過去一年中最為澎湃的十大浪潮。除了人工智慧技術大放異彩,早產預測、腸道顯微膠囊、定製癌症疫苗與人造肉漢堡等生物醫學技術也在榜單上熠熠生輝,將為全人類帶來福祉。
  • 世衛組織公布全球十大死因 心臟病仍是「頭號殺手」
    據世界衛生組織網站消息,根據世衛組織9日發布的《2019年全球衛生估計報告》,在當前全球十大死因中,有7個是非傳染性疾病。過去20年裡,心臟病一直是全球首要死因。糖尿病和痴呆症也進入前十。過去20年來,心臟病一直是全球首要死因。心臟病死亡人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自2000年以來,心臟病死亡人數增加了200多萬,2019年增至近900萬。心臟病現佔所有死因總數的16%。
  • 動漫十大大吃人狂魔,進擊的巨人只能排第三
    動漫十大大吃人狂魔,進擊的巨人只能排第三《進擊的巨人》第二季開播,想必又喚起了大家對「吃人」的恐懼。不過其實「吃人」這個題材在很多動畫出現過,有網友就盤點了10位看了就覺得超驚悚的吃人狂魔,一起來看看吧!
  • 最新發布|世衛組織公布2000-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
    根據世衛組織12月9日發布的《2019年全球衛生估計報告》,在當前全球十大死因中,有7個是非傳染性疾病。在2000年十大死因中,非傳染性疾病佔4個。新數據涵蓋2000年至2019年的數據。 估計數據揭示了過去20年來疾病和傷害造成的死亡率和發病率趨勢。
  • 世衛公布全球十大死因 心臟病仍是頭號殺手
    原標題:世衛公布全球十大死因 心臟病仍是頭號殺手   據新華社電世界衛生組織9日發布的
  • 「健康知識」世衛組織公布2000-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
    根據世衛組織12月9日發布的《2019年全球衛生估計報告》,在當前全球十大死因中,有7個是非傳染性疾病。在2000年十大死因中,非傳染性疾病佔4個。新數據涵蓋2000年至2019年的數據。估計數據揭示了過去20年來疾病和傷害造成的死亡率和發病率趨勢。
  • 2019十大爛片,《上海堡壘》只能排第三! - 新民周刊
    儘管其實上映於2018年底,也要把它拖進來排第一。電影拍得不差演員表現也出色,但問題就是,爛在根上。大學教授宋正遠人到中年忽然和老婆劉三蓮攤牌:自己喜歡的是男人,現在要搬去和邱澤住了。之後宋去世,把保險金全部留給邱澤,劉三蓮跑去罵小三,反倒被小三嗆口:「你才是小三,我是男人,怎麼也應該是小王。」
  • 十大痛苦癌症排行 預防癌症的方法有哪些
    癌症的種類有很多,而且現在患上癌症的患者也是越來越多。那麼十大痛苦癌症排行是怎樣的呢?在平時生活中,怎麼預防癌症的發生?患上癌症的患者如何選擇癌症的治療方法?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十大痛苦癌症排行1.最不會得癌的地方人體大部分的器官都會有患上癌症的可能。但指甲和頭髮不會得癌。
  • 第三屆「中國十大童裝品牌」名單揭曉
    第三屆「中國十大童裝品牌」名單揭曉 2013-07-03 09:28:49 來源:中國服飾新聞網 作者:紡織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