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為什麼成為中國人十大死因之首?

2020-12-16 騰訊網

過去的幾十年間,中國在方方面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中最明顯的是疾病譜和人口學的一些轉變,城鄉居民預期壽命不斷增加,死亡率快速下降,疾病譜從傳染性疾病向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轉變。這些變化歸根到底源自經濟發展帶來的生活習慣改變,知名雜誌《柳葉刀》就曾總結過從1990年到2017年中國主要死因變化,在經濟不發達的年代,排名前十的主要死因中還可以見到不少傳染病和感染病症,甚至三十年前(上世紀90年代),我國疾病負擔最大的仍是下呼吸道感染和新生兒疾病。而到了2017年導致我國居民早死的前五名死因全部是慢性病,分別為腦卒中、缺血性心臟病、肺癌、慢阻肺和肝癌。

不過從這張動圖中我們也能發現,腦卒中不管在哪個年代,都能穩居第一的「寶座」。這絕非偶然,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在前段時間也公布過全球不同國家人群一生中發生腦卒中的風險。我國總體腦卒中終生發病風險為39.3%,位居全球之首!我國男性發病風險為41.1%,略高於女性的36.7%,總體發病率更是遠遠高於全球水平(24.9%),可以說腦卒中已經成為中國人的頭號殺手 。每年有196萬中國人因中風去世,相當於每數16秒有一個中國人死於中風。

什麼是腦卒中?

腦卒中(stroke)俗稱中風,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又稱為腦梗死)和出血性腦卒中(包括腦實質出血、腦室出血以及蛛網膜下腔出血)兩種,是一種大腦細胞和組織壞死的疾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寒冷季節發病率更高,同時一天內發病的高峰通常是臨近中午的一段時間。

腦卒中的危害有哪些?

腦卒中會讓患者的生活變得不能自理,這也是最首要的危害了,它能讓患者各個方面都不能自主去完成,在進食的時分嘴角還會失控,四肢變得麻木,沒有以前那麼活絡會顫慄,甚至是無法正常的行走和無法說話,患者還會出現偏癱的情況,半邊身體都不能活動,這也是最嚴重的影響。

腦卒中還會讓患者的行為也變得阻礙,像進行穿針、扣紐扣的時分都會感覺到手笨,會不可思議地跌跤或者是身體的臂膀與腿不聽使喚,還有部分的患者視力也會下降,會表現出看不見左或右的物體或視覺缺損,當然也有的患者會覺得眼前有一時性的發黑或許眼前俄然飛過一隻蚊子的感覺。

為什麼腦卒中如此「鍾情」於中國人?

高鹽

我們首先要了解,腦卒中的主要風險因素是高血壓和高血脂,若按照美國心臟病學會的高血壓標準,我國有46.4%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壓,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腦卒中潛在患者。為什麼中國高血壓如此泛濫?

原因之一就是中國是世界上最愛吃鹽的國家之一,我們日常餐桌上常見的醬油、雞精、豆瓣醬、剁椒醬、牛肉醬、各種醃菜、醃肉、醃...都含有太多鹽分。近幾年的美食市場更是被重油重鹽重辣的川菜盤踞著。隨著國民們的口味越來越重,中風的機率也在悄悄增加。

吸菸

男性吸菸最兇的地區(上圖紅色區域)幾乎全部集中於中國、日本和前蘇東陣營地區

中風的另一原因是吸菸,因為菸草釋放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會破壞血管,促成血栓,增加中風風險。而中國人熱愛吸菸,在菸草專賣體制的消費培育下,中國擁有超過60%的男性菸民。

但是大部分單純的中國菸民並沒有意識到,吸菸也是中風的誘因之一。

不同國家吸菸者中,不相信或不知曉吸菸導致中風、心臟病和肺癌風險的人口比例

中風還有一個誘因就是中國人「太愛」加班了,其實加班大多不是出於個人意願,而是形勢所迫。先是有馬雲「996是福報」的論調,再有劉強東「我每天工作16個小時」。輿論、風氣和大城市購房的經濟壓力,讓很多人被動加班。不少人加班時的標配就是抽菸熬夜吃夜宵,一套下來,中風風險能不高嗎?

再有就是中國有很多外形正常卻腹部凸出的「向心型肥胖患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啤酒肚、老闆肚。這種內臟脂肪很容易游離到血管,引發腦部血管疾病。

按理說,同樣熱愛高鹽食物愛抽菸愛加班的日本人,應該也是中風大戶才對。事實也是如此,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中風都曾是日本的頭號殺手。但自從1960年日本厚生省開始統計中風、癌症和心臟疾病的死亡率以來,中風患者的數量降低了85%以上,比中國要強太多了。日本神經病領域專家淺川哲也就曾在《柳葉刀》中發文指出中日卒中後康復的巨大差距。

日本和中國人同屬於黃色人種,卒中發病率和中國相若,然而日本卒中患者的預後卻明顯優於中國。據日本的卒中指南介紹,在日本,64.2%的65歲以下之低齡卒中患者,以及42.2%的65歲以上高齡卒中患者均能恢復獨立行走能力;而60.2%低齡患者以及52.8%的高齡患者能夠重返社區享受普通生活。

淺川哲也認為,日本相對完善的醫療保險體制以及優秀的中風康復體制,使卒中患者能在早期得到合理及時的康復治療,此乃造成如此懸殊預後差別之重要原因。

中國與日本在康復體制上的差距

早在十年前日本就以社區為單位開展計劃,如進行定期健康檢查,並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宣傳活動,推廣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本國的高血壓和中風患病率大大降低。

我們國家關於中風的防範意識顯然是比不上日本的,既沒有社區大媽天天上樓發宣傳小冊,也沒有定期體檢,更不會特別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日本和中國康復體制上的差異,中國尚未建立起包含社區、康復醫院、保險、護理服務等諸方面的高效立體的康復體系。康復師的低待遇導致年輕人不願從事,行業的低門檻也造成人員的不專業。而日本恰好相反,康復師設有準入原則,需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和考試才能上崗。中國的康復器具也不如日本齊全,甚至可以說是少見,在日本司空見慣的譬如OT的模擬生活場景訓練器具,模擬廚房等,在國內簡直是稀有了。

家裡有個中風患者,不僅患者本人生活不便、壓抑痛苦、自尊受挫,也會給其他家庭成員帶來經濟、心理上的負擔。國內中風康復的大環境我們無法改變,不過我們大可以換個環境呀,如果您家有腦卒中患者,不妨到日本去治療試一試,您有意向的話可以在下方留言或者後臺私信哦~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十大死因揭曉,癌症其實只能排第三
    中國人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是中風。 什麼是中風?中風在中國的情況有多嚴重?為什麼這麼多中國人會死於中風? 該研究根據壽命損失年數(YLL,因某種疾病少活了多少年)的多少,從282類致死原因中找出了2017年中國人的十大死亡原因,分別是:中風、缺血性心臟病、呼吸系統(氣管、支氣管、肺)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癌、道路交通傷害、胃癌、阿爾茲海默症及其它痴呆症、新生兒疾病和高血壓性心臟病。[1]
  • 《柳葉刀》:中國人30年來疾病死因排名第一是它!
    而且,報告說,近30年中,頸部疼痛、糖尿病、肺癌的排名在中國大幅度上升,成為國人的主要死因。 為什麼中國人的中風發病率這麼高? 因為,鹽吃多了。
  • 中國人十大死因中的頭號殺手:中風
    今年,國際權威期刊《柳葉刀》發布了《1990-2017年中國及其各省的死亡率、發病率和危險因素》,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國34個省份(包括港澳臺)居民的死亡原因,指出部分慢性疾病管理現況依舊不容樂觀,中國人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是「中風」。
  • 世衛組織:心臟病仍是頭號殺手 糖尿病和痴呆症躋身十大死因之列
    與此同時,造成人類死亡的十大死因也在悄然改變。據媒體報導,根據世衛組織最新發布的《2019年全球衛生估計報告》顯示,在當前全球十大死因中,有7個是非傳染性疾病。而對比在2000年十大死因中,非傳染性疾病佔4個。報告顯示,2019年,人類壽命比2000年延長了6歲多。2019年全球平均壽命超過73歲,而2000年時還不到67歲。
  • 世衛公布全球十大死因
    原標題:世衛公布全球十大死因新華社電 世界衛生組織昨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在過去20年全球十大死因中,非傳染性疾病佔了7個,其中心臟病仍是「頭號殺手」,糖尿病和痴呆症躋身前十。這份名為《2019年全球健康評估》的報告涵蓋了2000年至2019年的全球健康數據。
  • 《柳葉刀》十大死因:第一位就…
    中國人,大多都是重口味。而與世隔絕的亞諾瑪米印第安人,可以說是人類發展史上攝入鹽最低族群,所以他們的血壓才能維持在穩定的狀態。就在今年6月,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了一篇重磅論文,裡面揭露了2017年中國人十大死因,其中高居榜首的「殺手」就是:中風。
  • 科學網—世衛報告公布全球十大死因
    據新華社電 世界衛生組織12月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在過去20年全球十大死因中,非傳染性疾病佔了7個,其中心臟病仍是「頭號殺手
  • 世衛組織:世界十大死因順序有變 糖尿病升至第八
    中廣網北京7月28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發布了世界十大死因的最新統計結果。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統計結果,在過去十年內世界十大死因的內容和排序相比之前發生了一些變化,前六名仍然是冠心病、中風、下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腹瀉和愛滋病,這個順序是沒有變化的。
  • 世衛報告公布全球十大死因 心臟病仍是「頭號殺手」
    新華社日內瓦12月9日電(記者劉曲)世界衛生組織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在過去20年全球十大死因中,非傳染性疾病佔了7個,其中心臟病仍是「頭號殺手」,糖尿病和痴呆症躋身前十。  這份名為《2019年全球健康評估》的報告涵蓋了2000年至2019年的全球健康數據。數據顯示,非傳染性疾病目前在全球十大死因中佔據7個,而此前只有4個。
  • 世衛組織公布2000-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
    根據世衛組織12月9日發布的《2019年全球衛生估計報告》,在當前全球十大死因中,有7個是非傳染性疾病。在2000年十大死因中,非傳染性疾病佔4個。新數據涵蓋2000年至2019年的數據。 估計數據揭示了過去20年來疾病和傷害造成的死亡率和發病率趨勢。
  • 為什麼中國人容易中風
    在我國,中風而亡的患者並不少見。中國卒中學會發布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表明,我國現有中風患者1494萬人,每年新發病例330萬人,每年腦血管病死亡154萬人,存活者中80%左右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 由此可見,眼下,加強對中風的防治已經迫在眉睫。那麼,究竟該如何進行科學防治呢?
  • 最新發布|世衛組織公布2000-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
    根據世衛組織12月9日發布的《2019年全球衛生估計報告》,在當前全球十大死因中,有7個是非傳染性疾病。在2000年十大死因中,非傳染性疾病佔4個。新數據涵蓋2000年至2019年的數據。 估計數據揭示了過去20年來疾病和傷害造成的死亡率和發病率趨勢。
  • 世衛公布全球十大死因:心臟病系頭號殺手,痴呆症躋身前十
    @新華國際 12月10日消息,世界衛生組織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在過去20年全球十大死因中,非傳染性疾病佔了7個,其中心臟病仍是「頭號殺手」,糖尿病和痴呆症躋身前十。這份名為《2019年全球健康評估》的報告涵蓋了2000年至2019年的全球健康數據。
  • 25歲健身教練突然中風 越來越多年輕人得這病
    「因為中風來康復的病人中,有這種越來越輕的趨勢。」浙江省中山醫院康復科主任陳靜說。10月30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6月,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論文,找出了2017年中國人的十大死因,排在首位的就是中風。「最近幾年,前來針灸的中風患者中,40歲到50歲之間的在增多。」浙江省中山醫院副院長、針灸科主任馬睿傑主任中醫師同樣表示。
  • 北方新報數字報-世衛報告公布全球十大死因 心臟病仍是「頭號殺手」
    世界衛生組織12月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在過去20年全球十大死因中,非傳染性疾病佔了7個,
  • 「健康知識」世衛組織公布2000-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
    根據世衛組織12月9日發布的《2019年全球衛生估計報告》,在當前全球十大死因中,有7個是非傳染性疾病。在2000年十大死因中,非傳染性疾病佔4個。新數據涵蓋2000年至2019年的數據。估計數據揭示了過去20年來疾病和傷害造成的死亡率和發病率趨勢。
  • 「全球十大死因」更新 福建醫生給大家劃了下重點
    《報告》涵蓋了2000年至2019年的全球健康數據,非傳染性疾病在全球十大死因中佔據7個,而此前只有4個。其中,心臟病位列全球首要死因,同時,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形式的痴呆症也進入前十。這對國人如何維護健康、預防疾病具有相當大的警示意義。《柳葉刀》曾列舉影響健康的十大因素,在中國範圍內,高血壓、吸菸、高鈉飲食和空氣汙染是疾病負擔前四位的危險因素。
  • 世衛組織公布全球十大死因 心臟病仍是「頭號殺手」
    據世界衛生組織網站消息,根據世衛組織9日發布的《2019年全球衛生估計報告》,在當前全球十大死因中,有7個是非傳染性疾病。過去20年裡,心臟病一直是全球首要死因。糖尿病和痴呆症也進入前十。過去20年來,心臟病一直是全球首要死因。心臟病死亡人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自2000年以來,心臟病死亡人數增加了200多萬,2019年增至近900萬。心臟病現佔所有死因總數的16%。
  • 臺北市衛生局公布去年十大死因 惡性腫瘤居首位
    中新網7月25日電 臺北市衛生局24日召開記者會公布2005年市內人口的十大死因。臺北市去年十大死因的前三名,分別是惡性腫瘤、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十大死因當中,自殺死亡的人口,較前一年增加了35%,增加的速度相當快。至於男女的死亡人口比率,男高於女,高出了1.64倍。
  • 世衛組織公布全球十大死因,這個病是「頭號殺手」
    心臟病仍是頭號殺手,糖尿病和痴呆症進入前十名 新聞稿援引報告稱,在當前全球十大死因中,有7個是非傳染性疾病。在2000年十大死因中,非傳染性疾病佔4個。 過去20年來,心臟病一直是全球首要死因。心臟病死亡人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自2000年以來,心臟病死亡人數增加了200多萬,2019年增至近9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