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都講究科學育兒,關於育兒的理論家長們也聽了不少,其中共同的一點就是:別衝孩子發火。可道理我們都懂,有時孩子一副&34;,可真讓人忍不住生氣。
衝孩子發火,傷了孩子靈性;不發火,憋得自己生氣,我們當家長的到底咋辦?
&34;
知名演員陶虹曾分享過自己衝孩子發火的一段經歷。她的性格本就有些風風火火,體現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有次陶虹急著出門,就在這時候,家裡的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導致地板都被弄髒了。著急的陶虹一時間沒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對孩子大喊:&34;
她還沒有責罵女兒,僅僅是一句呵斥,就將孩子嚇得呆若木雞、眼神驚恐。看到女兒的神色,陶虹宛如醍醐灌頂,立刻反思自己,並且收拾一地狼藉。
在那之後,女兒有一回又將東西打翻在地,很害怕媽媽會像之前那樣對自己發火,可陶虹卻心疼地給了她一個安慰的擁抱。之後,女兒放鬆了下來,並且向媽媽道歉、跟媽媽一起收拾。
對於這次經歷,陶虹感慨良多,她不希望女兒記憶中留下的,是媽媽不允許她犯錯的可怕印象。
☞孩子懼怕父母
&34;成人世界&34;孩子世界&34;
就像孩子打翻牛奶一樣,媽媽若衝她發火,那一瞬間,媽媽的語氣、表情都會讓孩子覺得很陌生,以至於產生害怕的心理。如果父母對孩子頻繁發火,那麼孩子會生活得戰戰兢兢,無法親近父母,溝通的&34;無形中消失了。
☞傷害孩子靈性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一書裡,美國資深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在總結過去18年接觸的大量家庭諮詢之後,提出了「毒父母」這個概念。她明確定義了兩種典型的父母:在一些家庭裡,父母為孩子種下的是愛、尊重和獨立;而在另一些家庭裡,則是恐懼、責任和負罪感。
孩子是在不斷的嘗試中成長的,這些嘗試可能成功可能失敗,也可能犯錯,父母要做的是讓他們&34;。如果我們在孩子犯錯時發火,孩子會出於害怕不敢再嘗試,因為這樣就不會犯錯,但也杜絕了更多的可能性,逐漸失去挑戰的勇氣。
☞孩子可能叛逆
孩子性格的形成,部分源於先天遺傳,部分源於後天因素。當父母無法控制情緒、總對孩子發火時,孩子會潛移默化地學習這種處理方式。這樣長大的孩子,缺乏控制情緒的能力,容易對他人發脾氣,還會對抗父母。
說到這裡,大家都知道對孩子發火的後果了,但道理我們都懂,有的家長實在是做不到。畢竟,孩子有時候的行為實在是讓人頭疼,似乎不發一頓火,他們就不知道厲害。而且,父母也是人,也會生氣憤怒,若是永遠保持溫柔冷靜,那就是聖人了。
所以,面對孩子感到生氣時,我們大可以接納自己的情緒,但是要注意一些小細節。
1、接納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34;&34;甚至&34;時,父母生氣、想發火,都是正常的。知曉和接納這種情緒,反而有助於父母了解自我狀態。並且,父母沒必要強行平息自己的怒氣,我們就是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對你的行為感到生氣了。
2、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
父母的怒氣,並非無緣無故的。發火是一門學問,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生氣,比如:
&34;
而不是:
&34;
也就是說,除了壓制自己的怒火,我們更需要學會如何措辭,用正確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孩子可以知道自己做得不對,也不會因為爸媽的吼叫而感到恐懼。
3、再生氣,這些行為也不能做
✘貼標籤。孩子處於懵懂好奇的狀態,犯錯在所難免,但只要得到引導,基本都會改正。而&34;等給娃貼標籤的行為,會傷害孩子,並且一步步促使他們成為這樣的人。
✘語言羞辱。無數實驗、研究證明,外界的語言會對孩子造成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語言暴力。&34;等口無遮攔的話,就算再生氣,也別對孩子說。
✘翻舊帳。孩子做錯了什麼,我們只需指出來並引導他們改正,如果不停地翻舊帳,會導致孩子分不清重點,還會覺得父母嘮叨。
4、提出期待,讓孩子知道該怎麼做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寶寶看到爸爸很疲憊,主動去接了杯熱水,準備端過來給爸爸喝。但是寶寶沒注意,不小心被燙到了,導致水杯摔到地上,所幸寶寶沒受傷。爸爸看到後急壞了,趕緊跑過來檢查並安撫、感謝寶寶,並告訴寶寶下次接水要注意什麼。
在孩子犯錯、做得不夠好的時候,我們生完氣之後,別忘了告訴他怎麼做會更好、爸爸媽媽的期待是什麼,明確地給孩子一個方法論。
部分衝孩子發火的爸爸媽媽,並不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什麼,而是自己在外面遇到不順心的事,回來對孩子發脾氣。
建議這些爸爸媽媽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實在忍不住衝孩子發了火,事後要道歉並說明原因。跟孩子說對不起並不丟人,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尊重、親近你。
有位媽媽嘗試挑戰&34;,因此收穫了意外之喜。
那天晚上,寶寶大半夜跑來敲媽媽的門,媽媽很疲憊煩躁,但她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詢問寶寶為什麼這麼晚還沒睡。
誰知,寶寶跑過來爬上床,湊到媽媽身邊說:&34;聽到這裡,這位媽媽的心瞬間暖化了。如果寶寶敲門時她發了火,她就聽不到這麼動人的話了。
帶娃的過程也是父母成長的過程,學會正確處理&34;,父母和孩子都會更幸福。
今日互動話題:忍不住想對孩子發火時,你是怎麼做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