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孩子發火,傷了孩子靈性;不發火,憋得一肚子氣,不妨這樣做

2020-09-05 綠葉媽咪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都講究科學育兒,關於育兒的理論家長們也聽了不少,其中共同的一點就是:別衝孩子發火。可道理我們都懂,有時孩子一副&34;,可真讓人忍不住生氣。

衝孩子發火,傷了孩子靈性;不發火,憋得自己生氣,我們當家長的到底咋辦?

為什麼&34;?

&34;

知名演員陶虹曾分享過自己衝孩子發火的一段經歷。她的性格本就有些風風火火,體現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有次陶虹急著出門,就在這時候,家裡的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導致地板都被弄髒了。著急的陶虹一時間沒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對孩子大喊:&34;

她還沒有責罵女兒,僅僅是一句呵斥,就將孩子嚇得呆若木雞、眼神驚恐。看到女兒的神色,陶虹宛如醍醐灌頂,立刻反思自己,並且收拾一地狼藉。

在那之後,女兒有一回又將東西打翻在地,很害怕媽媽會像之前那樣對自己發火,可陶虹卻心疼地給了她一個安慰的擁抱。之後,女兒放鬆了下來,並且向媽媽道歉、跟媽媽一起收拾。

對於這次經歷,陶虹感慨良多,她不希望女兒記憶中留下的,是媽媽不允許她犯錯的可怕印象。


父母對孩子發火,有哪些壞處?

孩子懼怕父母

&34;成人世界&34;孩子世界&34;

就像孩子打翻牛奶一樣,媽媽若衝她發火,那一瞬間,媽媽的語氣、表情都會讓孩子覺得很陌生,以至於產生害怕的心理。如果父母對孩子頻繁發火,那麼孩子會生活得戰戰兢兢,無法親近父母,溝通的&34;無形中消失了。

傷害孩子靈性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一書裡,美國資深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在總結過去18年接觸的大量家庭諮詢之後,提出了「毒父母」這個概念。她明確定義了兩種典型的父母:在一些家庭裡,父母為孩子種下的是愛、尊重和獨立;而在另一些家庭裡,則是恐懼、責任和負罪感。

孩子是在不斷的嘗試中成長的,這些嘗試可能成功可能失敗,也可能犯錯,父母要做的是讓他們&34;。如果我們在孩子犯錯時發火,孩子會出於害怕不敢再嘗試,因為這樣就不會犯錯,但也杜絕了更多的可能性,逐漸失去挑戰的勇氣。

孩子可能叛逆

孩子性格的形成,部分源於先天遺傳,部分源於後天因素。當父母無法控制情緒、總對孩子發火時,孩子會潛移默化地學習這種處理方式。這樣長大的孩子,缺乏控制情緒的能力,容易對他人發脾氣,還會對抗父母。

不發火,憋得一肚子氣

說到這裡,大家都知道對孩子發火的後果了,但道理我們都懂,有的家長實在是做不到。畢竟,孩子有時候的行為實在是讓人頭疼,似乎不發一頓火,他們就不知道厲害。而且,父母也是人,也會生氣憤怒,若是永遠保持溫柔冷靜,那就是聖人了

所以,面對孩子感到生氣時,我們大可以接納自己的情緒,但是要注意一些小細節。



如果忍不住對孩子發火,不妨這樣做

1、接納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34;&34;甚至&34;時,父母生氣、想發火,都是正常的。知曉和接納這種情緒,反而有助於父母了解自我狀態。並且,父母沒必要強行平息自己的怒氣,我們就是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對你的行為感到生氣了。

2、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

父母的怒氣,並非無緣無故的。發火是一門學問,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生氣,比如:

&34;

而不是:

&34;

也就是說,除了壓制自己的怒火,我們更需要學會如何措辭,用正確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孩子可以知道自己做得不對,也不會因為爸媽的吼叫而感到恐懼。

3、再生氣,這些行為也不能做

貼標籤。孩子處於懵懂好奇的狀態,犯錯在所難免,但只要得到引導,基本都會改正。而&34;等給娃貼標籤的行為,會傷害孩子,並且一步步促使他們成為這樣的人。

語言羞辱。無數實驗、研究證明,外界的語言會對孩子造成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語言暴力。&34;等口無遮攔的話,就算再生氣,也別對孩子說。

翻舊帳。孩子做錯了什麼,我們只需指出來並引導他們改正,如果不停地翻舊帳,會導致孩子分不清重點,還會覺得父母嘮叨。

4、提出期待,讓孩子知道該怎麼做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寶寶看到爸爸很疲憊,主動去接了杯熱水,準備端過來給爸爸喝。但是寶寶沒注意,不小心被燙到了,導致水杯摔到地上,所幸寶寶沒受傷。爸爸看到後急壞了,趕緊跑過來檢查並安撫、感謝寶寶,並告訴寶寶下次接水要注意什麼。

在孩子犯錯、做得不夠好的時候,我們生完氣之後,別忘了告訴他怎麼做會更好、爸爸媽媽的期待是什麼,明確地給孩子一個方法論。

成年人,要學會控制情緒

部分衝孩子發火的爸爸媽媽,並不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什麼,而是自己在外面遇到不順心的事,回來對孩子發脾氣。

建議這些爸爸媽媽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實在忍不住衝孩子發了火,事後要道歉並說明原因。跟孩子說對不起並不丟人,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尊重、親近你。

有位媽媽嘗試挑戰&34;,因此收穫了意外之喜。

那天晚上,寶寶大半夜跑來敲媽媽的門,媽媽很疲憊煩躁,但她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詢問寶寶為什麼這麼晚還沒睡。

誰知,寶寶跑過來爬上床,湊到媽媽身邊說:&34;聽到這裡,這位媽媽的心瞬間暖化了。如果寶寶敲門時她發了火,她就聽不到這麼動人的話了。

帶娃的過程也是父母成長的過程,學會正確處理&34;,父母和孩子都會更幸福。

今日互動話題:忍不住想對孩子發火時,你是怎麼做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衝孩子發火,破壞孩子靈性;不發火憋得自己難受,請這樣做
    01  對孩子發火 破壞孩子靈性  父母請注意不要對小孩發脾氣,你用脾氣管孩子,會破壞孩子的靈性,如同在孩子的頭上加了一個緊箍咒,生一次氣上一回火,就加一回緊箍咒。  同時,怨傷脾;恨傷心;惱傷肺;怒傷肝;煩傷腎。大家應該警醒,不要看輕日常的小小煩惱脾氣。人到中年一般處於亞健康狀態大部分原因主要是因為煩惱不健康的性情所致。而父母粗暴,子女就也會衝父母發脾氣,家庭的和睦歡樂就沒有了。
  • 衝孩子發火,破壞孩子靈性;不發火憋得自己難受,請這樣做
    不要用脾氣管孩子,你一用脾氣管孩子,你的氣火就跑到孩子的頭上,壞了孩子的性靈,在孩子的頭上加了一個緊箍咒,生一次氣上一回火,就加一回緊箍咒。越是這樣煩惱脾氣對對方的傷害越重。親人之間生活在一起,受彼此煩惱脾氣的傷害機率非常高,病就是這樣慢慢累積,從虛變實,由輕變重。怨傷脾;恨傷心;惱傷肺;怒傷肝;煩傷腎。大家應該警醒,不要看輕日常的小小煩惱脾氣。千裡之堤,潰於蟻穴。
  • 衝孩子發火,破壞孩子靈性;不發火憋得自己難受,請這樣做!
    不要用脾氣管孩子,你一用脾氣管孩子,你的氣火就跑到孩子的頭上,壞了孩子的性靈,在孩子的頭上加了一個緊箍咒,生一次氣上一回火,就加一回緊箍咒。日積月累,緊箍咒越來越多,虛的緊箍咒就變成了孩子實實在在的頭痛病,做父母的年齡大了就會下肢腿腳痛,既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
  • 你憑什麼對孩子發火?對孩子發火前,你不妨先這樣做
    很多寶媽都對小編說過,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有時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總是對孩子發火,吼完孩子之後又覺得對不起他,感覺很後悔。是不是你也這樣?別著急,一招避免你對孩子發火。其實,你發火的根源不在孩子一招讓你避免對孩子發火。當你想對孩子發火時,你不妨先等一等,深呼吸一下,搞清楚孩子這樣做的意圖是什麼。有一位寶媽曾經跟我說過,有一次我看到兒子把水灑的滿地都是,我就在那大吼,我剛擦完的地,你就灑上水了,你能不能消停點,他兒子很委屈的對她說道,媽媽我只是想給你打盆洗腳水而已。
  • 八天的國慶長假,敢不敢不對孩子發火?
    #國慶快樂#國慶中秋八天的長假開始了,做好和孩子朝夕相處的準備了嗎?對孩子發怒,幾乎成了無數父母的日常生活。最近網上有句流行的話:「當代年輕人的一個特質,大事越來越寬容,小事越來越易怒。」這句話放在父母身上也很合適。孩子一面是天使,一面又是小惡魔。有時候真的讓人煩透了,晚上磨磨蹭蹭不睡覺,睡覺得哄半天。早上送去上學,你急得不行,回頭一看,小祖宗不慌不忙。
  • 易怒父母別再對孩子發火了,後果很嚴重……(真相扎心)
    早上送去上學,你急得不行,回頭一看,小祖宗不慌不忙。做作業的時候更別提,能把你氣得咬牙切齒。有些父母衝孩子發火,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孩子做了多大的壞事,而是自己當下的狀態並不好,正好孩子帶著一些小問題出現了,就變成了導火索。
  • 家長改作業,爸媽忍不住發火
    其實我們家長當看到孩子● 動不動就哭鬧● 吃飯磨磨蹭蹭,非要看動畫才肯吃● 一讓練樂器就不情不願,東張西望● 寫作業不專心,教了好幾遍都學不會你說能不發火嗎?我是多麼溫柔的一個人,多麼佛系的一個人,在孩子上小學之前還信誓旦旦,表示絕不發火,一定耐心、溫柔地教孩子。
  • 孩子,媽媽也不是故意對你發火,看完心都碎了
    ,我衝上去劈頭蓋臉衝他一頓大吼:「你到底怎麼回事?說服自己要做個好媽媽,至少理智還能提醒我要「溫柔」地說話!可是孩子壓根就不聽啊,一分鐘的假裝溫柔足以把我憋出內傷。總提醒自己,他還是個孩子,要溫柔、耐心,我可以的,但往往一哭一鬧,脾氣的開關就失控了,只想用最快速、最有力的方式「鎮壓「他。媽媽的耐心就這樣被日復一日,雞毛蒜皮的小事一點點消耗掉,越來越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每天都要吼幾次」,因為「溫柔一點兒、輕聲一點根本不管用」。「不知不覺中,不知道怎麼就變成了這樣。
  • 《孩子,媽媽也不是故意對你發火》,看完心都碎了
    我又沒忍住吼了孩子—— 昨晚兒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把新買的沙發弄溼了一大片,我衝上去劈頭蓋臉衝他一頓大吼:「你到底怎麼回事?跟你過說多少遍了...」每次想發脾氣時,一分鐘之內我還能忍著。說服自己要做個好媽媽,至少理智還能提醒我要「溫柔」地說話!可是孩子壓根就不聽啊,一分鐘的假裝溫柔足以把我憋出內傷。
  • 面對生氣的孩子,這位父親不發火,有什麼好處?
    2.面對生氣的孩子,不發火「神經病,誰讓你開的機子?」孩子怒吼道,他一臉的怒氣,他把怒氣全撒在我的身上。我真不敢發火。只能強忍著怒火。不然,兩個人之間會爆發一場戰爭。反思:這位父親,這一點做的很好。孩子對他發火,雖然他心中有氣,但是強忍著怒火,保持沉黙。這位父親,這樣做,從而能掌控整個局面,為中午的活動留下自由發揮的空間。
  • 心裡憋著氣,嘴上彩虹屁,發火解決不了問題時,試試跟孩子這樣說
    多數家長在面臨孩子犯錯時,最常做的就是發火,吼孩子。如果這招唬不住,那就來個進階版,上手打,或者抄傢伙打。但你知道嗎?發火、吼孩子、打孩子,都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那為什麼這麼多人選擇這樣的方式?是因為這樣的教育方式有效率。
  • 結婚十年,老婆摔了手機喊:只會衝家人發火的男人算什麼男人
    如果是衝外人的話,很容易引發更大的矛盾和衝突,可能會損失一個朋友,一個同學,一個合作夥伴,一單生意……所以就想衝外人發火,都會先掂量掂量,然後強力忍住,再把怒火轉移到家人親人身上。卻沒有考慮過這樣的行為對家人親人的傷害有多大。
  • 教育孩子別只會發火暴躁,「非暴力溝通」法則,家長要了解
    那麼怎樣做,才能既達到目的又不傷了彼此的感情呢?親愛的家長,非暴力溝通法則,了解一下? 舉個例子: 張朝的媽媽是個十足的火藥桶,平時一有什麼事不順她心,她就希望通過「發火」的方式來傾訴自己的不滿。
  • 總控制不住對孩子發火,這樣才是正確的處理辦法
    小花爸爸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小花玩水,每次小花要這樣做,他最後都會發火。小花把水潑在地上,他會警告小花「再漏一點就別玩了」;小花身上的衣服弄溼,他也會立馬把女兒拎進屋子不讓她繼續了;往往點燃導火線的,是他看到小花弄了一地的泥。小花玩水爸爸最後都會暴跳如雷,最嚴重的一次直接把小花關在門外思過。我仔細想了想,為什麼老公會反感她玩水。
  • 孩子一不聽話就發火?父母學會這幾招,可以有效降低發火的頻率
    看著明明弄出了更大的動靜,明明媽臉一沉,對著明明嚴厲地說道,「都說了晚上帶你去吃!你看弟弟妹妹都這麼認真吃飯,你比他們都大,要做弟弟妹妹的榜樣,不要吵了,再吵晚上都不帶你去吃!」明明依舊不肯,繼續折騰,最後,明明媽把孩子一把從座位上扯出來,「既然不想好好吃飯,就別吃了!」被媽媽扯出位置的明明哇得一聲哭起來,然後,明明媽越罵越火,明明越哭越兇。
  • 孩子一哭鬧就發火動粗去制止?受不了孩子哭是種病,得治!
    當類似的事情發生過幾次後,孩子自然就會知道:媽媽要上廁所,在此期間不能和他一起玩兒了。孩子在試探到了底線,習慣這樣的處理方式後,也就不會有什麼意見了。分享育兒經這麼久,我也見過許多類似的問題:孩子非要做某件事情,我不讓他做,他就大聲哭鬧,最後非得以一頓「拖鞋燉肉」結束,這究竟該怎樣破?
  • 經常衝孩子發火,你是這樣的家長麼?後果怎樣?
    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心情好的時候看天是藍的,水是清的。可是心情不好的時候,看誰都不順眼。這個時候人就容易煩躁,隨時都有可能遷怒於人。最有可能遭殃的就是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甚至是自己還不太懂事的孩子。 想像一下這個情景在你身上發生過麼?孩子正在把他的一堆玩具鋪在客廳,過家家過的正投入。此時在單位受了領導氣的你,推門一進家就看到滿屋子亂七八糟的玩具。
  • 女兒生氣對我發火,一招搞定
    所以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業,以警察為主題畫一幅畫。我當時真的很想發火,但還是忍住了。我以平和的口氣對她說:我現在有點生氣也有點難過,因為你這種態度對我說話,我想走開,冷靜一會。然後我就走開去做別的事了。面對孩子,想要發火的時候,要及時按下暫停鍵,離開一會,讓自己冷靜,而不是衝孩子發火,發火解決不了問題,你發火時對孩子說的話,他是完全屏蔽的,他只會記住你發火的樣子,而忘記了你為什麼發火。
  • 致憤怒中的家長:孩子是家長發火的最大受害者,他們的世界不應有怒火
    您上一次跟孩子發火是什麼時候?為什麼脾氣一上來就怎麼都抑制不住?我們都知道批評孩子是正常的,但怎麼一生氣就口不擇言?要知道,憤怒是焦慮和恐懼的一種外在表現,作為父母,我們更該調整心態,學會管理情緒,這既是為了良好的家庭氛圍,也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 父母對孩子發火的6個影響:情緒能感染、改變孩子,也能毀掉孩子
    小孩子由於心智的不成熟,會經常性地犯一些錯誤。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很多父母會對孩子大發脾氣,訓斥孩子,認為孩子只要犯錯,就需要接受嚴厲的批評教育。殊不知,父母愛衝孩子發火的行為,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