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鄉創學院課程回顧|明月村,一個理想的村落,一種嚮往的生活方式

2021-02-26 SMART度假產業平臺

7月11號,明月村操盤團隊——陳奇(奇村長)、王敏、李耀、劉梓慶受SMART鄉創學院邀請,到雪山村分享明月村建設背後的故事《明月村的快樂鄉愁實踐》,這也是明月村操盤團隊的集體首秀。儘管11日當天四川發布暴雨警報,川西大雨如注,但學院現場座無虛席,來自北京、成都和雅安市旅遊局、文旅公司、各區縣旅遊局幹部、雪山村民等50餘位聽眾,風與無阻來到了現場學習交流。

 

明月村是四川乃至全國文創田園樣板村,獲評「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 、「四川省文化產業示範園區」 和「四川省第一批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等多項榮譽稱號。工作經驗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頭條、《人民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報導。在明月村的發展過程中,引進新村民,帶動老村民成為他們鄉建與鄉創過程中的一大亮點,目前已引入45個文創項目和100餘名創客。

 

分享人

李耀

明月鄉村研究社執行長

攝影師

旅行撰稿人

 

在分享明月村故事的前一天晚上,雪山村的李書記回答了一個問題:你理想中的鄉鎮是什麼樣子? 希望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能吃得安心,住得舒心,玩得開心。而2017年的4月10號,明月村的村民鄉村建築師楊大哥,在搞事情小酒館裡問陳奇,隨即自己回答了他提出的問題——你理想中的明月村是什麼樣子?楊大哥說:明月村的未來是每一戶村民家都開滿了鮮花,每一個客人來了都可以隨意得走進每一戶人家的院子,都能夠吃到可口放心的飯菜。當時我就意識到雪山與明月,正在努力地追尋同一個目標,做著同樣的事情。

 

目前明月村已引進45個文創產品和100餘名創客,通過不斷的對外連結、社區營造.,漸漸地它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在這些名聲與名望的背後是明月團隊、新村民和老村民持續的努力和創新,他們把自己的熱血都傾注在片土地上。如今明月村是,一個理想的村落,一種嚮往的生活方式。

 

在村裡做事情得益於各種力量的推動,我們與3+2讀書會、與成都市文化館、蒲江縣文體旅局,在鄉村裡開展明月講堂、明月夜校以及各種常態的文化藝術培訓活動。

2015年的11月20號是明月講堂第一期,每月一期延續到今日,成為了明月村的一個文化品牌。期間我們請到了鄉創、文創、鄉村旅遊等領域的專家學者,為村民、為對明月村感興趣的朋友講述與鄉村建設相關的話題。

2017年的7月9號,奧北環保的創始人來到明月村做分享,講述垃圾分類的故事。當時縣上的環保、城管、領導,村裡的環衛工人以及很多關心此事的普通村民都來到了明月村,現場非常熱烈。大家在講壇結束之後產生了共鳴,這件事情也在持續發酵,而我們也一直在促成落地。一個半月之後,奧北公司的運營團隊與明月村村委會,為村民開展了一期明月夜校,把垃圾分類的具體做法傳遞給村民。當你用手機掃一掃就可以獲得一個袋子,裝滿可以回收的紙屑、金屬、玻璃等回收到成都,便可以給自己帶來一定收益,對環保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這就是明月講堂作為一個品牌而帶來的實際價值。

2017年的9月,第一批分類的垃圾是由新村民劉梓慶、楊鵬飛及村民張學勇運送到成都的。後來在明月村村委會成立了蒲江縣第一個垃圾分類的回收點,由奧北公司專車來運送。直到今天,垃圾分類一直在良性地運轉。而這個星星之火已經覆蓋了縣城的多所幼兒園、小學、中學。

 

四川農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傳媒學院的院長張麗君為村民分享大地藝術如何進入鄉村,她的PPT受到很多人的歡迎。論壇結束後,院長派來了一位非常優秀的實習生,在明月村呆了整整一個冬天,幫助我們完成了環村道風貌改造的提升設計。

 

我們也請來與村民生活更加息息相關的專家老師。在2017年的9月25號,我們請來了當地喜來登酒店的總經理,為村民的分享細緻到了如何為自己的房間設計合理的價格?如何接待不同需求的客人?這些技巧和經驗會對村民業態的提升帶來非常直接的幫助。

 

在新媒體時代,圖像傳播非常重要。村民有了自己新打造的院落,自己新開發的文創產品,希望自家後院生產的有機蔬菜、土雞蛋可以拍得更吸引人。 因此我在夜校上分享了構圖技巧,希望可以幫助村民更好地記錄傳播自己的產品。

 

草木染培訓是由我們最早的新村民寧遠的陽光房做的公益活動,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為村民提供免費培訓,在今天已經孵化出了明月村兩個村民自己的染坊。

2016年7月底,一個90後的姑娘剛剛從杭州一家服裝設計學院畢業回家。在陽光房已經完成了草木染的培訓,設計出了很多作品,想在村裡有自己的事業。但當時的她很困惑、迷茫:我在明月村能做些什麼?要不要到外面去看一看?當時我跟她說:如果想去看看,是一件好事。到了想回來的時候,明月村自然會有你的一片天地。

2016年底她出去了,跟別人合夥開了一家服裝工作室,期間去參觀各地的文創園區。當她覺得自己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和人生閱歷時,在2017年底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在小酒館的後面,茶田之上開了名為青黛的手工染坊。2018年4月當我再次見她時說:你漂亮的長髮去哪兒了?她說:在建院子時成本非常有限,我和我的男朋友每天都需要親自到工地幹活,為了方便就把長發乾脆利落地剪掉了。 現在她和閨蜜一起打理這間工作室。

我們促進了新村民帶來的外來文化和在地文化、村民相融合,碰撞或者改變了一些人們的生活軌跡,他們可以比原來過得更加充實,找到合適自己的位置。

 

李清老師和代剛老師的蜀山窯陶藝培訓班,每周六的上午風雨無阻。代老師說,哪怕只有一個學生,我都會教下去。11歲的姑娘羅芳,用陶土做出了自己心中明月村接待中心的樣子。2018年的5月28號,我們把她另外幾件樸拙的作品帶到了韓國首爾參加中國文創年展,在韓國留學的姑娘看到了非常喜歡,簡單又漂亮,價格也不貴,一口氣就買了兩個。這筆收入我直接轉給了明月鄉村旅遊合作社,由合作社直接轉到了羅芳的手中。

 

除了常態的培訓之外,我們也有文藝演出。2017年7月,蘇州崑曲藝術團來明月村分享牡丹亭選段。也許不是所有的觀眾都能知道牡丹亭在唱什麼,但當他在氛圍中去認真傾聽時,他會感知到一點對藝術的尊重和美感,而藝術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一點一滴的。當月我們舉行了一次夜間豎琴音樂會,村民喜歡到什麼程度?要求加演,這些藝術家加演到11點。這份熱情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想。因此人類對藝術的熱愛和親近,可能是與生俱來的,它只需要一個觸發點。

 

村裡的姐姐阿姨們忙時種田,閒時跳舞。去年她們成立了明月村的第一個舞蹈團隊「明月之花」。每年我們舉辦中秋詩歌音樂會,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在舞臺上去展示自己,而這個時候已經不是一個完成任務式的匯報演出,而是展示自己氣質形象的最佳舞臺。這張合影呈現的表情就是今天新農村的面貌,是自信、樂觀、坦然、有希望的。

 

明月村提供了很多可以實現自己想法的舞臺。去年12月23號在成都的一個購物中心我們舉辦了詩歌朗誦會,請了許多新老村民和詩歌的作者們。因為明月村本來就有很多人寫詩,不僅僅是新村民,老村民在他的田園生活中也有許多靈感,寫了很多詩歌。在去年夏天我們把詩歌編撰成集,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作為明月村的第一本詩籍,給村民帶來的直接影響是除了經營農家樂、民宿,我們還能在文化上有一份重要的參與和成就感。

 

70多歲的周大爺,每天風雨無阻地來到明月書館看書,寫讀書筆記,有時候還自己譜曲,寫詩歌。他告訴我在明月書館沒有建成之前,只能在村裡的閱覽室讀書,而這裡的讀書量已不能滿足他的需求。自從書館落成之後,他是最忠實的一位讀者,而他的詩歌也最終入選明月集。首發那天,他穿上自己最喜歡的衣服盛裝出席,看著自己的作品被出版。

 

羅佳,在2015年時是一名高三的學生,由於身體原因被迫放棄了高考,對於青春年華的女孩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曾經她很失落,找不到方向。在2017年4月,她聽了一期講堂,突然從生活中找到了一些動力,也慢慢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去參加草木染的培訓,參加陶藝培訓,很開心自己的詩歌被入選明月集,親自上臺去朗讀自己的詩歌,這時她的狀態與兩年前截然不同。

 

2018年的4月28號,我們在城市開了一家售賣明月村農創產品的城市店,但它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此,它是在城市裡展示明月村形象一個窗口,在這兒會碰撞出更多和鄉村建設有關的新想法。

 

我們去成都市的文化創意周、去蘇州的文化創意展、去參加中國的鄉村復興論壇、去摩洛哥、去首爾。對外連結能帶來什麼? 我們展示了明月村的形象,也認識了很多關心鄉建的朋友。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學到了經驗,也讓更多人了解明月村,帶來新鮮的想法、知識和文化,自然會對明月村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楊大哥是一位鄉村建築師,也是喜歡思考的哲學家,他曾經告訴我「所有的榮譽都屬於昨天」,這句話一直在鞭策我們,還有很多的困難在前面,但勇往直前就可以。明月村的背後不僅僅是招牌和名氣,我們更希望它是人本身,正是這些陶藝家、規劃師、設計師、主持人、農場主乃至生活美學的研究者與踐行者,他們帶來了新鮮的文化與當地人發生碰撞和交流,又產生了些新的東西。

 

我們聽村民講述自己的夢想,聽木工師傅講述自己的故事,主持村民的婚禮。我們一直堅持一個原則:「不強求,不打擾」,我們陪伴在地文化,我們提高在地文化的自覺,從中獲得參與感和成就感,提升大家的創造力和審美意識。

今天所做的這些事情,要持續的、努力的、認真的踏踏實實做下去,當時間累積到一定程度,我們才有資格為我們的後人講述這樣的故事:我們曾經做了什麼樣的事情,我想這個故事的主題應該是:這麼一群平凡人做出了不那麼平凡的一些事情。

 

一個個感人的小故事,陳述了明月村關於人本身的變化,而想在鄉村做事情,堅持和耐心是唯一的途徑。

王旭

樸樹說過「歷盡千帆,誰不是一邊不想活了,一邊努力活著……」,在明月村的發展中,有沒有那麼一件事或者一瞬間讓你們一邊不想活了,一邊又努力的去完成。

陳奇

明月村有2000多的村民,7000畝的雷竹林,一年的產量是400萬公斤。過去兩年由於獼猴桃、柑橘等作物經濟價值更高,一些村民開始砍掉竹林種獼猴桃和柑橘,這種情況政府不能用行政的手段去幹預。7000畝竹林是明月村的生態本底和特色景觀,明月村村主任和返鄉大學生跟我們說:要想辦法留住這片竹林。

我們找到了開始吧計劃在網絡上幫村民賣筍子。當把所有資料上交審核通過,離上市只有短短二十幾天,中間又遇上春節,而團隊以及村民都沒有網絡眾籌發布的經歷。所有的文案、拍攝以及片子都需要在短時間內高質量的完成。當時李耀準備住院開刀,開始吧需要上傳很多圖片,白天他在醫院打點滴,晚上又回到村裡拍攝,在病床上完成了圖片的處理和發送。劉梓慶帶著團隊在春節期間完成了上線宣傳片的拍攝製作。上市後包裝、物流和後臺客服等等都是團隊在做。網絡銷售只能解決一小部分產量,高峰期每天卻有幾十噸的量要走,我們積極對接各個線下渠道,儘可能多賣一些筍,期間也曾遇到價格戰等各種問題。那段時間很焦慮,著急。幸運的是期間我們得到很多朋友的支持、大咖們的代言,也讓我們團隊更加緊密,也增強了和村民的關係,最終在網上大家都知道了明月村的雷竹筍。

王敏

所有的壓力其實都在奇村長身上,我們負責執行就行。對於我來說,最大壓力是在租房子方面,剛開始的時候,村民們對於我們所做的事情不是很理解。當時我們想租院子做文創項目,就到村裡各處找符合要求的院子。但一個小小的、破舊的院子要價卻要1萬多一年,經過各種磨合最終以合適的價格盤了下來。現在我們不在需要去挨家挨戶找院子,村民們便會主動來找我們。

李耀

我負責明月村公眾號的運營,有一個原則是每次的文章不能有一個錯別字,不能有一個錯誤的標點符號。這個工作大部分都是業餘時間完成,因為大部分時間已經被其他工作佔據。每次做公眾號對我來說都是一次心理陰影,在文章審核的時候,可能是在下班的路上,可能是在開車,大家是一頁一頁的截圖發到群裡,說這裡有個錯別字,那裡有一個錯的標點符號,不斷地發現新的問題,一個多小時後,終於好了,點擊發送。突然發現,又出來一個錯別字,但是又不能撤回,這個時候內心就會受到強大的自責,這是我覺得壓力最大的時候。

劉梓慶

嚴格來說我是最沒有壓力的那個,他們三位是每天都在辦公室裡,我是在成都。現在問我逐漸的在把中心轉移到村裡。我在村裡做了一家民宿,並不是說我要得到什麼回報,而是我想要在村裡有一家開滿鮮花的房子,喜歡跟新老村民一起。城市裡是完全不接地氣,不同於農村之間的鄰裡文化。只要村裡有活動我便從成都開車到村裡,每次見到他們我都是新鮮的,也沒有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矛盾。

王旭

機構的名稱是明月村研究社,但做的事情已經遠遠超出了研究社的範圍,你們是怎樣定義研究社的功能、角色和邊界?

陳奇

研究社是2016年成立的社會組織,基於在明月村的實踐,總結更多的方法和路徑。功能裡有鄉村產業研究、鄉村建造、社區營造、文化建設等。鄉村是一個系統,而農業在鄉村是基礎,如果沒有農業的轉型,沒有村民的提升,文創是不能持久的。作為一個新村民和參與明月村的一份子,我們做了明月村發展的每一個階段所需要做的事情。

明月是鄉創的明星代表村

雪山是鄉建的明星代表村

明星姐妹村之間

在未來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

敬請期待

雪山團隊的明月村之行

分享雪山村的鄉建故事

 

關注微信公眾號「SMART 度假產業平臺」 

回復演講嘉賓姓名及關鍵詞

獲取行業專家獨家分享!

點擊左下角「原文連結」

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 

相關焦點

  • 涼泉理想村:舊村落「蝶變」築夢園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車水馬龍,高樓林立,城市的生活若是過得乏味了,田園就成了最貼近烏託邦的地方。應運而生的涼泉理想村不僅為創業者營造了一個「夢開始的地方」,也為村民帶去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作為「鄉伴北方」第一個理想村項目,涼泉理想村走上了一條生態振興、綠色賦能的鄉村振興路徑。
  • 繁星隱爍|2017年鄉創學院回顧
    在全國各地舉辦20多次的民宿主題課程,多次鄉創論壇和鄉創私董會、鄉創海外專題性遊學。就鄉村產業模式創新、鄉村項目孵化落地、鄉村人才培養輸出等問題進行系統思考、深度匯談和探索實踐。鄉創學院 專注打造更多業內人士的交流分享的鄉創平臺,緊密圍繞當下鄉村正在發生的變化,敏銳捕捉、匯聚行業領先者,鄉村建設領軍人物,以及一群有理想、有大志、極富創造力,有深邃眼光和實幹家廣闊胸懷的歸鄉精英人士。
  • 【鄉土觀察】四川蒲江明月村
    ,伴隨著這些新村民的進駐,明月村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國際藝術村落的雛形。以明月村為例,淺析基於社區營造的藝術村落形成機制明月國際陶藝村項目自2013年4月啟動,用短短兩年半時間就初具藝術村落的雛形,除了明月村自身深厚的歷史積澱趕上如火如荼的文創熱潮之外,還有一個「不走尋常路」的地方政府在「5·12」和「蘆山」兩次地震的災後重建土地整理中整合特色鎮建設、新農村建設的多項政策給明月村提供了巨大的產業轉型升級空間
  • 清華大學文創院助力江西浮梁鄉村振興,鄉創學院、鄉創特派員工作營...
    希望全體「鄉創特派員」在鄉創交流研討中提升學術水平,在思想碰撞中激發創新火花,共同把鄉創學院辦成鄉村產業振興的智慧庫、知農愛農隊伍的人才庫、優質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庫、創新創業項目的種子庫,並通過鄉創學院這個平臺,為浮梁匯聚更多的人才力量,讓他們關注浮梁、投身浮梁、紮根浮梁,為浮梁鄉村振興注入內生動力,培養一批有理想、愛三農、肯實幹的人才,助力浮梁呈現高顏值生態、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美好場景
  • 李子柒嚮往的鄉村生活,帶你來看看濟南石子口鄉時養山居
    在李子柒的鏡頭之下,每一幀都風景如畫,每次看到她的視頻,不禁令人心頭一酸:原來這才是「生活」!那麼,在羨慕之餘,何不跟隨小編一起來探索一下位於濟南的石子口鄉時養山居。近日,由共青團濟南市委發起的「鄉村文旅行」活動為大家打開了通往鄉村田園生活的大門,仿佛發現了寶藏,在這裡,時間放佛被定格,忘卻了煩惱瑣事,堪稱現實版「李子柒農村生活」!鄉時養山居位於濟南市文祖街道石子口村,這裡原來是濟南市貧困縣,今年來,該村通過村企共建,村民參與,由過去的「空殼村」演繹山村「嬗變」。
  • 一生所愛,在白雲外|鄉創民宿課程一期夥伴第一個民宿成果
    6月13-15日22位全國各地的民宿愛好者來到莫幹山民宿學院,參加鄉伴創客學院的首次鄉創民宿課程。
  • 藝術與鄉土建設④|在地與離村:左靖與他的鄉建實踐
    那時,北川富朗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和臺灣的美濃黃蝶祭對我影響比較大,當時我隱隱約約地感覺,這似乎是我今後工作的一個方向。我是在皖南的一個小縣城裡長大的,沒有農村生活的經驗,農村工作的經驗就更沒有了。相比北京的工作而言,去農村可以說是想換一種方式,來繼續我認為有價值的生活和工作。最初我只是把城市工作,在藝術系統裡工作的一些方法和經驗帶到中國的農村,應該說就是照搬吧,後來就發生一系列水土不服的情況。
  • 柿子嶺理想村——文旅驅動下的鄉村再造
    而柿子嶺理想村作為其核心區域,以鄉村形態為基礎,發掘地方文化,提取鄉土元素,從在地性出發,通過設計的介入,在建築更新、空間活化、經濟產業復興、文旅產業發展等方面完成對柿子嶺村落的更新與改造,打造齊魯片區的第一個文旅鄉村名片。 項目總規模約7600平方米,場地呈線性,自西向東沿村道逐漸深入田中。
  • 旅遊+民宿舊改建築設計:柿子嶺理想村/案例
    柿子嶺理想村作為整村更新實踐項目,相比單體建造更需深入思考鄉村的內涵與未來。對於遊客而言,自村頭到村尾,則是一場始於現代化公共服務場所、遊於地域特色空間氛圍、終於傳統空間形態下生活場景的完整體驗。
  • 崑山市」錦溪-計家墩理想村」入選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中國江蘇網9月1日蘇州訊 8月28日,「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公布了《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單,其中「錦溪-計家墩理想村」榜上有名。據悉,本次全國共有248個村入選,這是崑山地區唯一的一家。
  • 6個絕美的古村落,去過幾日不食人間煙火的日子
    往往總是城市裡生活的人嚮往回到原始的古村落,因為那裡沒有束縛,自由自在,有鳥飛,有蟬鳴,還有晨起的炊煙嫋嫋。 兩點一線的生活過得久了,偶爾回歸原始古樸的村落去看一看,久違的純淨自然,去喚醒心靈的那份靈動吧宏 村宏村,中國畫裡的村莊,它是名副其實的徽派建築的典型代表,是令人嚮往的水墨古村
  • 天府幸福理想村——眉山丹稜幸福古村升級打造開村迎客
    授牌儀式現場 攝影 張琬沁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方秦 通訊員 張琬沁 李思敏 程歡悅):4月30日,以「幸福與原鄉共生長」為主題的幸福古村開村儀式在眉山市丹稜縣幸福古村舉行。幸福古村 攝影 方秦  據悉,幸福古村提質升級,已投入1200萬元,面積約3平方公裡,以幸福原鄉為核心,古與今碰撞融合,建立「山、水、林、田、路」立體的傳統村落體系,實現古村「活化」。
  • 來那香海,開啟你嚮往的理想生活!
    這樣的慢生活,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的嚮往,也承載著幾千年來一直延續著的生活方式和傳統文化,成為人們寄之以情的理想所在。如果靜下心來認真找尋、細細品味,你會驚喜地發現,這種理想的棲居早已在威海東部濱海新城實現,它,就是那香海。
  • 高端民宿集群、文創街區、鄉野工作室……裡水理想村招募新村民!
    裡水理想村——未來鄉野生活共創社區,一個由精品民宿聚落、鄉野生活實踐新村民、鄉村創客等組成的生態自平衡的高交互社區。裡水理想村分期規劃結構村民市集、百合花永久文化會館、雨水花園、鄉野運動帶、鄉野療愈站、後花園賢魯島……400-1000㎡的建設面積,更具象的空間規劃,裡水理想村為敢於探索新可能性的人們,提供5種實現自由鄉野生活的方向。
  • 日本「美山茅草屋之鄉」:深入傳統村落的秘境之旅
    在京都南丹市的美山町也有歷史悠久的茅草屋合掌村喔!「美山茅草屋之鄉」(美山かやぶきの裡)一年四季不僅有著美不勝收的景致,當地人還有著非常有趣的生活方式!京都小合掌村「美山茅草屋之鄉」古色古香的茅草屋。快跟著「樂吃購!
  • 河北保定千年古村落大激店:農村主婦成了民宿管家
    燕趙晚報訊(記者 石英傑)2019年7月23日,保定市千年古村落大激店躋身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的行列。8月6日,保定市千年古村落大激店柳綠荷紅,河北省鄉村旅遊發展暨民宿質量提升交流活動在九畝竹院舉行。來自北京和全省百餘名旅遊文化專家、文旅企業和鄉村旅遊特色村的村幹部參觀完「晴耕雨讀」民宿群後嘖嘖稱讚。
  • 鄉創學院:一切只是開始
    因為有前面的探路者、有鄉伴創客學院,有我們第一班,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圓夢的隊伍中..1期·莫幹山|墨田創始人 健林有情懷的民宿主此次求學,讓我更深刻的感悟了:情懷 、信任 、感恩。如果說民宿主人是民宿的靈魂,那麼我想說鄉伴創客學院以其用心全實戰的教學方式,給了我們學員再一次尋找靈魂,塑造靈魂的機會!
  • 南海裏水鎮鄉伴理想村部分項目年底對外開放
    裏水鎮鄉伴理想村一期新村民們交流。裏水鎮鄉伴理想村位於裏水鎮賢魯島,未來將建有親子主題民宿、精品民宿、企業品牌館、設計美術館、建築設計工作室,以及融合了共享辦公、無界社區和文創空間的鄉伴廣東鄉村運營總部。目前,理想村的相關業態配套落地正在同步進行,集會展、辦公、輕餐飲等於一體的百合花文化會館、水上運動與休閒輕餐飲環繞雨水花園等,都將在年底呈現出一番全新景象。
  • 嶗山區北宅街道涼泉社區:「空心」村蝶變「理想」村
    村旁有一眼水質甘洌、長年流淌的清泉,因而得來一個美麗的名字「涼泉」。1958年9月,為解決市民的吃水困難,市政府決定築壩腰截白沙河,建設嶗山水庫。善良的涼泉人告別了祖祖輩輩生息繁衍的沃土良田,整村搬遷到山野上,居住到溝石壘砌的簡易民房裡,從富有的村落,變成了貧窮村。
  • 沁縣這個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單!是不是你們村?
    隱藏著一些古老的村落最近,公布了第五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咱沁縣南裡鄉唐村上榜、農業農村(農牧、農村經濟)廳(局、委):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於做好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調查推薦工作的通知》(建辦村〔2017〕52號)要求,在各地推薦上報基礎上,經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審查,並向社會公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決定將北京市房山區佛子莊鄉黑龍關村等2666個村落(名單見附件)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現予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