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怎樣才能避免被坑錢?牢記這3種套路,業務員別想騙你
保險這東西,其實是一件商品,雖然人們看不見它,但當我們真正出險需要它的時候,它卻能給你最大的物資慰籍,而這也是保險能夠持久生存的根本原因。在這個社會上,需要保險的人很多,但真正懂保險的人並不多,所以這就使得一些不良保險業務員,為了一己之私,通過各種手段誘導我們去買無用保險,而我們作為消費者,不僅白白浪費錢,還要遭受病痛和意外的折磨。
就好比前段時間,一名不良保險業務員,通過「誇大收益」的方式,連續誘騙了3個普通家庭投保理財險,收取保費高達25000元,結果真正出險理賠的時候,卻只賠了5000元不到。好在這件事情曝光後,涉案相關的保險業務員都被以革職進行了嚴厲處罰。
那其實像上述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年都有發生,所以我們作為不懂保險的消費者,就更應該提前「武裝」自己。
那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避免被坑錢呢?牢記以下3種套路,業務員別想騙你。
01
電話套路多,關鍵信息他不說
有些保險代理人會在電話銷售過程中,故意誇大一些產品的保險責任,誘導消費者進行投保,比如他們會說這款產品「沒有任何免賠,沒有任何門檻、花多少報多少」,對保險免責條款和隱瞞後果不做詳細介紹,等我們買了保險之後,就不管不顧。
為了防止出現這種情況,所以保哥建議,要儘可能對合同條款的關鍵信息(如保險責任、等待期、責任免除、保險金額等等)多加注意,做到心中有數,防止被坑錢。
02
他把收益吹上天,你要冷靜察風險
收益本來就是人們最喜歡,最不排斥的東西,但同樣有些業務員會利用消費者的這種心態,故意推薦一些「高收益」的理財險,這種理財險雖然能夠擁有短期的高收益,但是它的保障力度卻十分小。
比如一份8000元的返還重疾險,雖然它既有保障又有收益,但其實這種產品,真正到出險的時候,賠的錢並不多,就以為的類似案例來看,大多數都在10萬元左右,而10萬元,對於一場大病而言,實際上解決不了多大問題,到頭來還是得自己掏錢。
03
即將停售別輕信,查實再買更安心
有些保險業務員為了營造氣氛,會故意在朋友圈內發布一些「炒停或者重大費率調整」的信息,大家在看到這種信息的時候,要多加謹慎,不要被這種宣傳誤導,要以官方發布的渠道為準。
保哥建議,現在保險市場競爭激烈,沒有哪一家公司會輕易放棄賺錢的買賣不做,所以會出現停售的情況,要麼就是因為真正賣不動,要麼就是打價格戰。但不管是哪類操作,咱大可不必去追,追上不一定有好處,反而更多是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