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地球像個大磁鐵一樣?

2020-12-22 天文在線

為什麼地球就好像一塊大磁鐵,不,地球就是磁鐵。但它不是永磁體,而是電磁體。

為什麼呢?因為在地球深處,熱量不均產生的對流,導致了熔融金屬(主要是鐵)流動(熱量似乎是由於鐵在地球的固體核上凝結而產生的)。這種流動通常會形成各種各樣的特定樣子,就像在煎鍋中加熱的油的那個樣子。流動導體中的此類樣子會很容易產生磁性。 「發電機」也是這樣的原理,該設備通過移動的導體產生電流和磁力。

發電機的原理是這樣的:如果有一點磁場,那麼當導體經過它時,它將導致電流流動。該電流會產生一個磁場,如果幾何形狀正確,則會增強原始磁場。因此它會一直增長,直到作用力足以修改這個形狀為止。

為什麼磁鐵有時會翻轉的問題尚未解決。我為此寫了一篇科學論文,希望我的理論有一天會被證明是正確的。論文大意是,流動模式被流動鐵在芯-幔界面處沉積的材料的不穩定性所破壞。這導致磁場偶極特性的破壞,然後在模式重新建立時恢復。但是,它有50%的機會朝相反的方向返回。

已經有一些研究者引用了這個說法:理察·A·穆勒(Richard A. Muller)和唐納德·E·莫裡斯(Donald E. Morris),LBL-20131(1985年9月,1986年8月修訂),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快報》 13,1177-1180年,從發表於《地球撞擊的地磁反轉》一書中。 (1986)。這篇文章總結於1987年2月的《今日物理學》第17-20頁。

地球磁場也稱為地磁場,是從地球內部延伸到太空的磁場,在太空中它與太陽風相互作用,太陽風是從太陽發出的帶電粒子流。磁場是由於鐵水在地球外層核心中的對流運動而產生的電流:這些對流是由地核中的熱量逸出引起的,這是一個自然過程,也可以叫它大地發電機。

地球表面的磁場強度範圍為25到65微特拉斯(0.25至0.65高斯)。它可以近似用一個相對於地球旋轉軸傾斜大約11度角的磁偶極子場表示,就好像在地球中心以該角度放置了一塊條形磁鐵一樣。相反,目前位於北半球格陵蘭島附近的地磁北極實際上是地球磁場的南極。

雖然南北磁極通常位於地理兩極附近,但它們會在地質時標上緩慢且連續地移動,但對於普通羅盤而言,其緩慢度足以使它們繼續導航。但是,在平均數十萬年的不規則間隔中,地球磁場發生了反轉,南北磁極分別突然切換了位置。地磁極的這些反轉在巖石中留下了記錄,這對過去的古磁性學家在計算地磁場方面很有價值。這些信息反過來有助於研究板塊構造過程中大陸和海床的運動。

磁層是電離層上方的區域,該區域由地球磁場在空間中的範圍定義。它延伸到太空幾萬公裡,保護地球免受太陽風和宇宙射線帶電粒子的破壞,否則它們會剝奪高空大氣層,包括保護地球免受有害紫外線輻射的臭氧層。

作者: quora

FY: 三金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地質地球所等揭示趨磁細菌複雜磁性機制
    趨磁細菌研究的核心是「磁小體的礦化和磁學」。近年來,得益於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的快速發展,微生物學家已發現了與磁小體合成相關的基因,鑑定出參與鐵吸收轉運、顆粒尺寸控制及鏈組裝的蛋白質。然而,與有機過程相比,學界尚不清楚磁小體鏈合成的無機過程(即晶體成核和生長等)及由此產生的複雜磁性機制。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七章 電與磁
    在1852年1月11日發表的《關於磁力的物理線》一文中,他強調力線是一種物理存在:「茲舉太陽施加給地球的照明或熱力為例。在這情況中,射線(即力線)通過中間的空間;但是我們也可以在它們的路徑中間用不同介質來影響它們。」在談到磁力線的物質承載者時,他指出:「它可能像光線一樣靠以太而存在。光與磁已經聯在一起了。它的存在可能取決於與磁力密切有關的某種張力狀態,振動狀態或與電流有關的其它狀態。」
  • 地球上最強磁鐵能夠把血夜中的鐵給吸出來嗎?
    既然磁鐵可以吸引鐵,那麼你有沒有想過,是否存在一塊強有力的磁鐵可以將血液中的鐵吸走呢?還有,我們是否可以製造出一種足夠強有力的磁鐵,以至於可以將身體中的每一個原子撕碎呢?首先,磁鐵為什麼會吸引鐵?磁鐵之所以會吸引鐵,與鐵具有鐵磁性有關,鐵磁性又稱作強磁性,它是指一種材料具有自發性磁化的現象。鐵具有鐵磁性,這是因為每個鐵原子核外的四個未配對的電子具有量子構型,從而產生了磁場,並使得每個鐵原子就像是一個微型的磁體。
  • 為什麼指南針和GPS在地球極地無法運行正常?
    指南針是從公元1年開始使用,當時它是由中國漢朝首次製造的,事實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指南針和地圖曾以大富翁圖板遊戲方式走私給德國關押的戰俘。然而,GPS和指南針等導航技術並非沒有故障,而是在地球不同地區以不同方式運行。在某些地區,它們甚至可能完全停止運行或者運行不準確!地球極地之謎
  • 為什麼指南針和 GPS 在地球極地無法運行正常?
    指南針是從公元 1 年開始使用,當時它是由中國漢朝首次製造的,事實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指南針和地圖曾以大富翁圖板遊戲方式走私給德國關押的戰俘。然而,GPS 和指南針等導航技術並非沒有故障,而是在地球不同地區以不同方式運行。在某些地區,它們甚至可能完全停止運行或者運行不準確!地球極地之謎
  • 「磁石吸鐵,間隔潛應」:談談我國古人對「磁」的理解
    一、對磁體的認識磁體是指具有磁性的物體,它有天然的和人造的兩大類。四氧化三鐵就是一種天然磁體,它具有比較明顯的磁性,因此比較容易被人們所發現。我國遠在春秋時期,隨著生產的發展,人們需要更多的金屬材料,因此礦產的採掘和冶煉工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礦工們在鐵礦的開採與加工中,常常和磁鐵礦打交道,逐漸認識到它那奇妙的吸鐵性質,因而給予特別的注意。
  • 地球磁場為什麼能穩定存在?
    神奇的「地球發電機」要了解地球為什麼能產生磁場,首先需要了解地球的結構。這是地磁場存在的物質基礎。可以猜測,它和一些磁性物質有關。比如鐵。實際上也的確如此。地球內部結構。它有著固態鐵內核(半徑約佔20%)和液態鐵外核(半徑約佔55%)。|shutterstock/JohanSwanepoel就像埋藏於地球深處的化石記錄了生命的演化歷史一樣,古老的巖石也記錄著地球磁場的演化歷史。
  • 宇宙中最強大的「磁鐵」——磁星,磁場強度是地球的2千萬億倍!
    但是,中子星的孿生星體——磁星,可能比任何其他星體更奇怪,更可怕,更有趣。中子星和磁星是同一個物體,有一個主要區別。它們以同樣的方式從一顆大恆星的死亡中誕生,這個恆星的質量大約是我們太陽質量的10-29倍。
  • 科普:在麥哲倫海山搜尋神奇的趨磁細菌
    新華社「科學」號4月14日電(記者張建松)地球磁場既保護地球生物免受太陽風和有害宇宙射線的襲擊,也直接影響了部分生物的行為和生理活動。能沿著地磁場磁力線方向運動的趨磁細菌,就是受磁場影響的微生物家族代表。
  • 磁星!宇宙中最可怕的星體之一,磁力是地球的1000萬億倍
    非常榮幸大家能夠閱讀我的文章,希望您閱讀愉快,您的閱讀能讓小編創作更有動力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宇宙之大,無奇不有!倘若說地球上最多的便是這滿地的黃沙,那麼宇宙中最多的將是那漫天的繁星,即就是我們的太陽,據科學家估計僅銀河系就超過4000億顆恆星,整個宇宙中的恆星可謂是無窮無盡!
  • 如果一顆強磁星進入到了太陽系,那該怎麼辦?地球會滅亡嗎?
    強磁星是宇宙中最富有能量的物體,是迄今為止存在的最大的旋轉磁體。它在宇宙中的作用就像一隻大鯊魚,但它不會吃掉你,它只會把所有的原子都化為灰燼… 如果你認為中子星很大很可怕,那是你還沒聽說過它們的更具有能量的恆星姐妹們。和中子星一樣,強磁星也是超新星大爆炸的遺留物。
  • 為什麼磁鐵的磁場只能對鐵有作用力, 而對其他物體沒有作用力呢?
    另外,四氧化三鐵受熱或撞擊都有可能導致退磁,而四氧化三鐵也容易受磁而帶磁性並且較長一段時間保持磁性。地球的強大的磁力能夠磁化一切物體,而被地球牢牢吸住不得逃離。在地球上兩塊石頭不能吸引,而這兩塊石頭卻不能反方向飛向空中這有是為什麼?
  • 磁及磁力磁場,那麼磁力做的功從哪裡來?
    一.地球本身就是個大磁場地球本身就是個大磁場,對於這點,我想大家不會懷疑。不過地球的磁場是怎樣運轉的,相信,大家還是感興趣的。那麼我們的地球是怎樣的產生磁場的呢?其實,我們的地球是分層的:地殼,地幔和地心。為什麼要講一講分層的問題呢?
  • 揭秘:地球為何能讓月亮「生鏽」
    ,這是個讓人浮想聯翩的發現,畢竟Fe?O?是鐵鏽的主要成分,沒有氧氣和液態水的月球,哪裡來的鐵鏽?此前關於月球表面是否存在正三價鐵物質的問題,在科學界一直都非常有爭議。例如,科學家已經在阿波羅登月計劃帶回的月壤樣本中發現了少量正三價鐵物質(包括Fe?O?和FeOOH),然而很多後續的研究認為,那些是由於被地球環境所汙染而產生的。
  • 地球磁尾磁場重聯由電子動力學觸發證據找到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的中科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陸全明、王榮生研究團隊,聯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盧三博士和其他多家歐美科研機構,在地球磁尾磁場重聯觸發機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他們結合MMS(磁層多尺度衛星)高解析度觀測資料和數值模擬,發現了地球磁尾磁場重聯由電子動力學觸發的證據。
  • 初中物理——電與磁
    地球周圍存在著地磁場,地磁場的北極在地理南極附近,地磁南極在地理北極附近,二者並不完全重合。漫漫的歷史長河,科學家研究地球的磁極還發生過轉換(不做考試內容)。二、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 北大生科院教授發現磁感應蛋白:或揭開鴿子體內「指南針」之謎
    該研究發現了一個磁感應受體蛋白,即磁感應分子MagR,回答了「生物是如何感應到磁場的」這一問題,且至少在兩個方面刷新了人們對磁感應的認識。  地球的磁場很微弱,但無數的生物,從鯨魚、海龜、龍蝦,到候鳥、蝙蝠和螞蟻,包括人類,都依賴地球磁場進行導航。  磁感應,即感受到磁場的存在。長期以來,動物的磁感應能力令科學家著迷。
  • 科學家發現首個低於尼爾溫度的反鐵磁拓撲量子材料
    科學家發現首個低於尼爾溫度的反鐵磁拓撲量子材料  Emma Chou • 2019-12-21 15:14:11
  • 為什麼第26號鐵元素會引爆超新星?地球上那麼多鐵會不會很危險?
    鐵應該是與人類歷史糾葛最深的元素了,從公元前4000年進入青銅時代開始,青銅這種易於冶煉和加工的金屬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助力,但青銅硬度很高卻也脆性太大,缺點顯而易見!到公元前2500年時,鐵器開始出現,此後技術的提升使得冶鐵技術的提高,鐵器開始替代青銅製造的農具和兵器,青銅開始退居酒器與祭器!
  • 是像在地球看星星一樣嗎?
    只是白天被我們的太陽發出的光亮掩蓋住了,那麼我們知道,根據我們地球的自轉,我們看太陽一直是東升西落的。隨著現在人們對太陽系的研究,發現了在金星上看太陽是西升東落的。那麼現在還有一種想法,去海王星上看太陽?是像在地球看星星一樣嗎?為什麼一定是海王星呢?因為海王星在我們太陽系裡,是所有行星中距離太陽最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