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人的日常選擇困難症:紅的還是白的?

2020-12-25 NYTtravel新視線

意面是最典型的義大利美食,

麵條,豬肉,洋蔥

配上紅色的番茄,白色的乾酪,

義大利麵看似簡單,

卻包含了義大利人對於美食的追求,

以及他們對於文化的堅守。

從義大利的阿馬特裡切開始,在短短四天內品嘗五個不同版本,然後收好你的瑪爾切拉·哈贊食譜吧。

Ristorante Roma 餐廳廚房裡用來做阿馬特裡切面的食材。 Susan Wright / The New York Times

羅馬的朋友曾經告誡我:絕不要連著吃上整整一星期的阿馬特裡切面(pasta all』 amatriciana)。用豬肉、佩科裡諾乾酪和番茄製成的醬料是老饕們的至愛,也成就了羅馬人餐桌上的經典美味。不過,如何才能做出最好的阿馬特裡切面呢?我打算去這種麵條的發源地,羅馬以北兩小時車程的阿馬特裡切山村,一吃究竟。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的阿馬特裡切面之旅在幾年前就開啟了。那是2016年8月23日的晚上,我為兒子桑德羅(Sandro)和我自己煮了阿馬特裡切空心長面。我能記得這麼清楚,倒不是因為我是那種喜歡記錄下每頓飯菜的美食家,而是因為我那不吃豬肉的妻子明迪(Mindy)當晚不在家,而且那頓晚餐美妙得叫人內疚。更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次日早晨醒來後我得知,那一夜,阿馬特裡切發生了6.2級地震,小城遭大規模損毀,近300人遇難。

阿馬特裡切地震後。

就此而言,這是一篇相當奇特的旅行札記,因為它催促著人們前往一個(用前市長塞爾喬·皮羅齊(Sergio Pirozzi)的話說)幾乎蕩然無存的地方。然而它仍值得一去,那不僅是為了品嘗從農場直達餐桌的終極版阿馬特裡切面,更是為了紀念人們在面對災難時的堅韌。

這一路有潛移默化的習慣,也有味蕾挑動的記憶。我與阿馬特裡切面的第一次相遇是在1976年,在議會大廈附近一家叫La Pentola的餐廳(如今已停業)裡,那時我剛來羅馬定居不久。那種面被稱為經典「 piatto popolare 」(即「每日工餐」),特點是配料簡單:豬臉肉、番茄、佩科裡諾乾酪粉,再加上少許辣椒,給人一種微妙的熱辣回味,再把這種混合而成的美味醬汁澆在一大份滑溜溜的空心長管面上。我在紐約結識的一名出生羅馬的廚師如此描述:「這是一道非常濃鬱的菜,有的人喜歡,有的人討厭。」我喜歡。

從那以後,我就在家按照瑪爾切拉·哈贊(Marcella Hazan)的《經典義大利烹飪指南》(The Classic Italian Cook Book)來做這道菜(我甚至不用翻開書,就能清清楚楚地記得那篇菜譜在第105頁),因為那個以洋蔥、黃油和醃豬腩肉為原料的版本最接近於我在羅馬嘗到的滋味。直到去了阿馬特裡切,我才知道自己錯了40年。

阿馬特裡切附近的蒙蒂錫比利尼國家公園。 Susan Wright / The New York Times

我們就這樣開始了阿馬特裡切之旅。它位於拉齊奧最北部伸出的小角上,與翁布裡亞、馬爾凱和阿布魯佐地區接壤。沿著羅馬古鹽道 Via Salaria 開了約一個小時後,小丘變成了山脈,田野變成了高山牧場,而阿馬特裡切面的質樸滋味、它的誕生之地,就隱藏在那些高山牧場裡。

歷史學家奧蕾塔·扎尼尼·德·維塔(Oretta Zanini De Vita)在她那本關於拉齊奧飲食史的傑作《教皇、農民和牧羊人》(Popes, Peasants, and Shepherds)中稱,牧羊人是該地區飲食革命的主要推動者。綿羊在這裡至少活躍了千年,這就是羊肉一直是當地特色菜餚的原因。很多飲食史學家也因此認為,牧羊人可能早在番茄進入義大利人的廚房之前就「發明」了阿馬特裡切面的原始版本。正如阿馬特裡切的一名廚師所言:「牧羊人只需要一點豬肉、一點奶酪和一堆火。」

阿馬特裡切的小村莊雷特羅西在地震中損毀。 Susan Wright / The New York Times

同樣在這個地區活躍了數個世紀的還有地震,以至於遊客們完全想像不到會在阿馬特裡切歷史中心看到怎樣的景象。主街corso上的所有建築幾乎都在2016年的地震中被夷為平地,只剩下 Sant』 Emidio 教堂孤零零的鐘樓。悲劇發生後,市長的哀嘆「 Amatrice non c』e piu』 」(大意為「阿馬特裡切不復存在了」)成了人們最熟悉的對該市的悼詞。不過,人們在這句話的基礎上又漸漸衍生出了另一句膾炙人口的話「 mac』e ancrora 」(「它仍在堅持」)。幸運的是,堅守的隊伍中也有不少當地餐館。

The New York Times

2017年7月,得益於義大利報紙 Corriere della Sera 和網絡電臺 La7 發起的眾籌,城東景色優美的綜合大廈裡新開了個美食城。八家在地震中受損或被毀的餐廳在這座設計時尚的大樓裡重新開張,明亮通透的餐廳與壯麗的蒙蒂德拉拉加山景色相得益彰。

地震中受損或被毀的八家餐廳在城東的新美食城裡重新開張。 Susan Wright / The New York Times

我第一次在 Ristorante Roma 點阿馬特裡切面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既不是在堪薩斯也不在羅馬,因為服務生阿萊西奧·布奇(Alessio Bucci)問了一個你通常在點葡萄酒時才會聽到的問題:「要紅的還是白的?」在阿馬特裡切,這道以該地命名的麵食既可以加番茄醬,也可以不加。前者是傳統的阿馬特裡切面,後者則是被稱為「格裡西亞面」(pasta alla gricia)的更古老的版本。不過無論是哪種,都不會用空心長管面,當地人通常使用長直面。

我選了傳統版本。小小的一座麵條山,撒著雪樣的佩科裡諾乾酪,就像窗外2400多米高的戈爾扎諾山,醬汁裡還摻著一片片醃豬臉肉。這種醬汁不象羅馬的那麼甜,也不太辣,但具有阿馬特裡切面必備的一切:質樸、粗獷、活潑而不厚重,鮮香盈口。

Ristorante Roma 餐廳的招牌菜可紅可白,前者加番茄醬,後者不加。 Sunsan Wright / The New York Times

我在每家餐廳都大開眼界,還得到些告誡。聽說我在家做這道菜時用的是醃製豬腩肉(那個時候,你在美國唯一能弄到豬臉肉的方式就是像我那來自阿布魯佐的祖父那樣,自己養豬自己宰),La Conca 餐廳 81 歲高齡的主廚加布裡埃萊·佩裡利(Gabriele Perilli)舉起手,擺出要擋開吸血鬼的架勢。「豬臉肉是這裡,豬腩肉是這裡,」佩裡利先生使勁兒扯了扯自己的面頰,然後又拍了拍自己的腰部,「味道完全不一樣。」

La Conca 餐廳的阿馬特裡切面非常棒,它的醬汁不是鮮紅色的,而是偏紅。這讓我想起了自己在家做的哈贊菜色。當我指出他的醬汁顏色不那麼濃鬱時,佩裡利先生神秘地點了點頭,微微向前探身,大喝道:「玫瑰色!」近乎粉色。

這看起來也許是個微不足道的差別,但當我向紐約市 Lupa and Del Posto 餐廳的前主廚馬克·拉德納(Mark Ladner)提起佩德利先生的說法時,他解釋道,如果你加入足量的奶酪,就會和豬肉脂肪形成某種乳液,讓菜色變得接近於橙色。事實上,拉德納先生製做阿馬特裡切面時,會使用一半佩克裡諾,一半帕馬森,也就是說,將綿羊奶酪和牛奶酪混用。這種做法不同於經典的阿馬特裡切面菜譜,但恰好與哈贊菜譜不謀而合。

Da Giovannio餐廳的阿馬特裡切面。 Susan Wright / The New York Times

Da Giovannino餐廳的格裡西亞面。 Susan Wright / The New York Times

番茄是何時出現在這道菜裡的?阿馬特裡切 Da Giovannino 餐廳的老闆馬爾科·克裡薩裡(Marco Crisari)半開玩笑地說:「據說,哥倫布發現美洲時,就有番茄了。」所以說,阿馬特裡切面的前身格裡西亞面大約是1492年以前的老菜?「肯定比哥倫布老。」他說。(番茄史學家戴維·真蒂爾科雷(David Gentilcore)認為,番茄是在16世紀中葉由去過墨西哥的西班牙和義大利傳教士帶到義大利的,不過他也指出,番茄最初往往被當作觀賞性植物,直到19世紀才大量進入義大利人的廚房。)

幾天後,我再次走進 Ristorante Roma 餐廳,86 歲高齡的族長阿納爾多·布奇(Arnaldo Bucci)向我展示了一張他母親騎馬的照片。直到二戰後卡車運輸時代到來之前,他母親都是自己趕著羊群沿著有數百年歷史的山路去羅馬。當我問起地道配方時,他揮揮手讓我進了廚房。「問我妻子。她做了 60 年了。」

阿馬特裡切美食城裡的Ristorante Roma餐廳內部。 Susan Wright / The New York Times

寬敞的現代化廚房裡,他的妻子瑪麗亞(Maria)正守著一鍋熱氣騰騰的番茄醬,旁邊是一大碗鋥亮亮的熟豬臉肉。我向她描述了哈贊配方,她皺著眉,流露出老母親般的失望神色。

洋蔥?「不。」她堅定地搖了搖頭。

橄欖油?「只要一點點。」她說。

黃油?「不~~」她憤怒地大叫起來。她指指身邊的食材:醃豬臉肉、番茄醬、佩克裡諾乾酪。她隨手抓起一大把佩克裡諾,撒在一盤「白」阿馬特裡切面上,然後端了出去。沒過多久,我也吃上了同樣的麵條。如果說格裡西亞面與紅醬阿馬特裡切面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更美妙:麵條、豬油和阿馬特裡切當地產的佩克裡諾融合在一起,想必就是幾個世紀前牧羊人口中的味道。

對於這樣一道簡簡單單的菜餚該用什麼樣的配方,智者見智,網上的菜譜更是五花八門。阿馬特裡切的廚師會在豬臉肉快熟的時候淋上一些白葡萄酒。廚師卡洛·克拉科(Carlo Cracco)幾年前在義大利電視節目中說,自己會在阿馬特裡切面裡加大蒜,結果引起軒然大波,有 100 多篇媒體文章報導了這樁「醜聞」。關於其他種種更奇特的配料,包括香脂醋的爭論在網上也比比皆是。「那簡直是褻瀆!」拉德納先生稱。

羅馬 Ristorante Archimede 餐廳的阿馬特裡切面是用空心長管面做的。 Susan Wright / The New York Times

如今大部分人都以為阿馬特裡切面是羅馬菜,對此,阿馬特裡切的廚師們作何感想?加布裡埃萊·佩裡利(Gabriele Perilli)巧妙地反駁說:「我始終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用空心長管面,太粗了,甩得醬汁到處都是,所以每次你吃的時候襯衫上總會沾上番茄醬。」

他說對了一半。第二天晚上,回到羅馬,我在萬神殿後面一家生意火爆的義大利餐廳 Archimede 吃阿馬特裡切空心面。襯衫上倒是沒沾一丁點兒醬汁,但那只不過是因為我穿著毛衣,而且毛衣很快就被番茄汁弄得斑斑駁駁。這一次,我一如往常點了阿馬特裡切面,妻子也一如往常溫柔地提醒我不必吃完。我最終點了半份。面對這種怯懦的要求,羅馬服務生難掩輕蔑。

羅馬萬神殿後面的義大利餐廳 Ristorante Archemede。 Susan Wright / The New York Times

3月21日是我的阿馬特裡切面之旅的最後一天,政府官員宣布,雖然公眾仍不得進入阿馬特裡切市中心,但對「羅薩區」的管制已經結束。一年一度的「阿馬特裡切面節」將於 8 月 31 日和 9 月 1 日重新開啟。但當地人私下裡擔心,即便小城有朝一日能恢復如常,恐怕也得再過20年。時任阿馬特裡切市長的菲利波·帕隆比尼(Filippo Palombini)告訴我,到目前為止,由於「錯誤的」政策,重建工作進展遲緩。

地震在阿馬特裡切造成的破壞。 Susan Wright / The New York Times

1977年,我第一次撰寫關於弗留利地震災區的文章時,曾被倖存者的慷慨深深打動,他們雖然失去了一切,卻堅持要給擁有一切的人們提供咖啡或格拉巴酒。有時候,旅行的目的應該是回報,而回報阿馬特裡切的最好方式就是去探訪義大利的那片美麗而偏遠的地方。你可以在阿馬特裡切面的發源地獵奇,可以前往鄰近的大薩索山或錫比利尼山,徜徉在壯麗的國家公園裡。你還能在城中聽到叮噹作響的羊鈴聲,它提醒著你,義大利為世界獻上了多麼美妙的禮物,而你,就身處在這美食的故鄉。

作者介紹

史蒂芬·S. 霍爾

紐約科普作家,自1970年代中期旅居羅馬以來經常撰寫關於義大利的文章。

撰文 / Stephen S. Hall

翻譯 / 熊貓譯社 胡萌琦

編輯 / 楊婧

微信排版 / ze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Copyright 2019 NYTimes Travel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

相關焦點

  • 義大利人的日常選擇困難:紅色還是白色?
    義大利麵是最典型的義大利食物,麵條,豬肉,洋蔥紅番茄和白奶酪,義大利麵看起來很簡單,卻包含了對義大利食物的追求,以及他們對文化的堅守。不過,他還是值得一遊的,不僅可以品嘗馬特裡從農場到餐桌的終極版,更是為了紀念人們在災難面前的堅韌。一路上,有微妙的習慣,也有味蕾挑逗的記憶。我在議會大廈附近的一家名為LaPentola的餐廳認識了第一次阿馬特裡),當時我第一次來到羅馬定居。
  • 選擇困難症?是病,得治!
    而我並不特殊,身邊的朋友都多多少少受到選擇困難症的困擾。選擇哪個offer,留在一線城市還是回家鄉發展,買哪部車子,穿哪條裙子約會,甚至去哪裡吃飯、吃什麼都會令大家頭疼不已。身處現代文明社會,資訊發達,可供我們選擇的物資實在太豐富,這可把我們都寵壞了,但在客觀上也折磨著人類。
  • 選擇困難症真的是因為窮嗎?為什麼會有選擇困難症
    前面小編寫過強迫症、拖延症,今天小編來講講也是現代比較普遍的——選擇困難症。相信這個是很多人都存在的心理,因為我們的人生時時刻刻都充滿了各種選擇。——選擇哪家公司——選擇自己的另一半很多網友的日常也是不停的選擇和糾結
  • 如何克服選擇困難症
    在做選擇,做決定時,就會出現一種「選擇困難症」。那麼什麼叫做「選擇困難症」呢?「選擇困難症」 在面對選擇時會非常困難,難以做出讓自己滿意的選擇,甚至經常會選擇逃避。當必須要做出決定的時候,往往都會感到驚慌失措,儘管如此最後還是無法徹底抉擇,因此還會導致人們對於選擇所產生的恐懼感。我有一個朋友,他從小就是一個患有嚴重選擇困難症的人,小的時候凡事都是爸媽替他做決定。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獨立出來需要自己做決定的地方也就越來越多。
  • 選擇困難症?別怕,試試這個 | 心理學
    1.周末朋友約著出去玩,但又想在家追劇,去還是不去呢?2.面試工作得到了offer,條件都差不多,不知道選擇哪一家?3.晚飯吃還是不吃呢?吃了健身就白健了,不吃又擔心半夜會餓。......以上問題是不是經常令你苦惱,我也是。
  • 人人都有的選擇困難症,怎麼破?
    其次是《天堂電影院》,義大利國寶級導演朱塞佩·託納託雷「時空三部曲」開山力作,我認為成就最高,當時就看懂了。不過是1988年的老電影,估計很多人沒聽說過,強烈安利,這樣的電影再過100年看也還是經典中的經典。
  • 你有「選擇困難症」嗎?
    生活中,無論是大事小事,常常糾結再三,無法做出決定,這種現象被稱為「選擇困難症」。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7名受訪者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84.7%的受訪者自稱有選擇困難症。要克服選擇困難,50.5%受訪者認為應加深自我了解。
  • 買還是不買?選擇困難症,過度糾結怎麼辦?遵循利益最優原則
    這是電影《猜火車》裡經典臺詞,曾經一度是憤怒青年的人生信念,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人永遠無法知道自己應該要什麼,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有前世經驗借鑑,也沒法在後世加以修正。經濟學中的機會成本多人說自己有選擇困難症,倒不如說是有放棄困難症,就是貪心,啥都想要。面對選擇,這也捨不得,那也捨不得。不清楚自己最想要什麼,什麼對自己來說更重要,什麼對自己來說不那麼重要。
  • 這些星座天生就有選擇困難症,糾結了許久,還是沒有做出個抉擇
    這些星座天生就有選擇困難症,糾結了許久,還是沒有做出個抉擇天秤座天秤其實就是一座秤天秤座的女人天生特別單純,她們喜歡浪漫的生活是一個感性的人,但是面對感情,天秤座太難抉擇了,她們有天生的選擇困難症,在兩個男人之間搖擺不定,優柔寡斷,推推拉拉,最後,感情變得越來越淡,反而是傷了三個人的心。天秤座人有著嚴重的糾結症,無論做什麼決定都會非常糾結。他們本身的心情都是常常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態。只有當擺在心裡的秤砣兩邊都平衡的時候才會才做出最終的決定。
  • 選擇困難症自救指南!
    女同事說: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面臨著眾多選擇,大到選擇專業、工作及人生的伴侶,小到要思考今天穿哪雙鞋子或晚餐要去哪家餐館。面對人生大計問題時難以抉擇是很正常的,畢竟處在人生岔路口時有旋即決斷魄力的人還是少數。
  • 這種糾結很多人都有!選擇困難症怎麼辦?
    人生有很多選擇,每一個選擇得到的結果也是千差萬別的,所以導致很多人都有選擇困難症,碰到選擇題都煩惱糾結不已,往往是因為做了選擇的後果害怕自己承擔不起或者後悔,所以,這種糾結就是選擇困難症或恐懼症。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否患有選擇困難症,看看張栢芝主演的《購物狂》患有選擇恐懼症的醫生在面對菜單上的ABC數款時都下不了決心。選擇的機會多了,本來是件好事,但對有些人來說確實一種痛苦,一旦要他們做選擇,他們就會各種糾結和後顧之憂,據一位精神科主任說:有選擇恐懼症的人希望別人給他做決定。
  • 選擇困難症時,如何決策?
    我有選擇困難症,這點很早的時候我就知道,但是近期我發現這個問題越發的嚴重,心境完全崩塌的節奏。我們每個人對未知的世界都是有一種恐懼感,有深有淺,恰好我的恐懼感已經影響到我做決定的心態,我估計是要廢了。對於任何事我的決策都是會有很長時間的搖擺,只有把自己逼到牆角的時候我才會選擇出答案,當然這個答案不一定是對的,多數情況下可能經過驗證都是錯誤的存在,但既然選擇結果我們就要承受。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都不去做任何選擇題,有時候有人來問我這件事、這個問題、這個人該如何選擇的時候我都只能給他一個答案,跟心走,心會給你答案。
  • 為什麼選擇困難症如此讓人難受? 恐懼症的常見分類有哪幾種?
    為什麼選擇困難症如此讓人難受? 恐懼症的常見分類有哪幾種?時間:2017-03-09 09:54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選擇困難症如此讓人難受? 恐懼症的常見分類有哪幾種? 你是否經歷過選擇恐懼症呢?
  • 選擇困難症?JHU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選金融方向還是金融工程方向?
    想必大家小時候一定有過這樣的選擇困難症:長大以後讀清華好呢?還是讀北大好呢?事實證明小編想多了~但是申請JHU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金融專業,同樣也有選擇困難症了!畢竟金融方向和金融工程方向並不一樣!就讀反饋求職方面:在美國找工作就只靠networking,這方面主要是靠自己吧,自己去找到校友或者你感興趣的人的郵箱,看能不能喝喝咖啡聊聊天。學校會辦一些招聘會,不過我覺得最方便的方式還是找到校友或者其它願意refer你的人,不要害怕被拒絕大膽的上吧哈哈!
  • 吃薯條時遇到的選擇困難症,你有過嗎?
    >更讓它成為美食界的經典傳奇並且在我們現代人的美食文化當中佔據很重要的地位至於它的歷史來源也是個世紀懸案是誰炸出史上第一根薯條呢法國,還是比利時>而法國人對薯條起源的說法與證據則更為確切並更能讓人信服對於法國專家的種種佐證比利時列日大學的勒克萊教授心有不甘地表示「輸人不輸陣,至少在口感與料理創意的部分,比利時薯條還是佔有相當優勢的
  • 這些模式幫你解決選擇困難症
    下面小編就來說說一個火鍋外賣店的多種開店模式,幫大家解決下選擇困難症。火鍋是能徵服全球人民的一種美食,越來越多的人愛上這種麻辣鮮香紅油翻滾的美食。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吃外賣,因此火鍋外賣營運應運而生,將會意味著有很大一片巨大的市場空間等待創業者們去開發。
  • 公務員考試做題面對選項時的選擇困難症有救了
    選擇困難症,恐怕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有這個「毛病」。其實,考生們在做公務員考試題的時候,也總是犯選擇困難症,一個個捉摸不透的選項,區別模糊,實在難以選擇。這下你有救了,我會在本文中給你幾個方法,克服這個難題。 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到底什麼是做題時的選擇困難症。就是不知道選啥!表現為,面對試題提供的選項時,總是舉棋不定。
  • 林允超愛的水性指彩,王炸CP解決選擇困難症
    塗指甲油到底有多吸引人?除了她們,還有超級多的女明星比如江疏影、沈夢辰、林允等等都忍不住分享美甲好物。連低調的女神陳數,也是個指甲油控!仔細看她們塗的指甲油,雖說款式多,但大多數還是以純色和跳色為主,大面積圖案的指甲很容易看膩,而且自己在家很難塗出來。
  • 有選擇困難症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怎樣克服呢?
    選擇困難症,又名選擇恐懼症,顧名思義,就是對「選擇」這類的事情比較糾結、恐慌。在我們這個時代,應該有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會有點這種症狀。上學的時候,做選擇題,有時就四個選項,都要糾結好久,究竟選哪一個好呢?
  • 早餐喝咖啡豆漿還是新鮮果汁?選擇困難症患者就選它
    咖啡、豆漿和新鮮果汁都是早餐的好選擇,但選擇困難症者總是不知道該選哪個更好。不如就交給下面這些小家電,讓它來負責你每一天的營養早餐!推薦理由:一家人的七天營養早餐,選擇飛利浦豆漿機HR2087/20正好,每天不同的食譜加上大容量,正好能提供一家人的營養需求,選擇困難症也無需為每天吃什麼發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