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紀實之一

2020-12-13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本報訊 記者謝文哲、通訊員孟國平 朱敏麗報導:今年3月,江蘇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經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

  2008年,江蘇醫藥產業規模佔全國的11.5%,而泰州又佔全省三分之一。泰州市委書記張雷說,「我們抓住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大機遇,傾全市之力打造中國醫藥城。通過把優勢產業做強,搭建平臺,創新載體,優化環境,提升層次,為下一輪發展奠定基礎,從而提高泰州的核心競爭力。」

  2005年,江蘇省委對醫藥產業位居全省第一的泰州提出新命題:做大做強做優醫藥產業,把泰州打造成「中國第一醫藥城」。醫藥產業也成為江蘇省「十一五」期間重點發展的四大產業之一。

  中國醫藥城創新引才引智機制,專門組建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新藥創製服務中心、項目配套服務中心和投資諮詢服務中心。醫藥城負責人說,在這裡絕不讓高端的人才做低端的事情,而是讓他們帶上智慧和成果進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和事業發展上,在最短的時間收穫一批產品。很快,美國哈姆納研究院、德克薩斯醫學中心、復旦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等56家國內外知名大學和醫藥研發機構集聚醫藥城。葛蘭素史克、中農發集團、美時醫療、泰凌醫藥等200多家醫藥生產、服務型企業落戶,200餘項「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醫藥創新成果成功實現落地申報。中科院院士吳祖澤、侯雲德等20多名專家應邀擔任科學顧問,為泰州醫藥城建設提供戰略決策諮詢服務。

  構建醫藥產業高地,傾全市之力打造中國醫藥城成為泰州全市上下的共識。泰州市委、市政府先後制定出臺了《關於加快泰州醫藥產業園建設與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多項政策、意見,對入園企業以及園區建設中的協調服務,尤其是技術改造、科研開發、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傾斜和扶持。

  把中國醫藥城建設成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成為生物技術提升的國際化交流平臺,成為泰州經濟結構調整的主導產業。張雷多次到醫藥城實地調研,要求舉全市之力加速推進中國醫藥城建設,力爭使醫藥園區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

  在中國醫藥城建設過程中,泰州市政府傾注了最大的熱情和支持。從市領導到部門負責人,只要醫藥城有需要,都會第一時間到醫藥城現場辦公,大到招商活動,小到協調解決具體問題,市委書記、市長只要有時間都會參加、親自接待。經貿、科技、藥監、工商等部門更是派工作人員到園區掛職,為園區及進園企業「零距離」服務,在審批、規費收取等方面給予最優惠的政策。

  泰州市充分發揮政府引領作用,積極導入「一體化」的建設理念,堅持科學規劃和統一建設區內基礎設施,讓資源集中共享、整合利用,努力實現效能最大化。在引進項目時,堅持以項目情況定用地、以規模定層次,並注重前後相互配套、上下遊垂直整合,初步形成了貫穿研發、臨床、製造、銷售等各個環節的完整產業鏈。

  目前,中國醫藥城啟動建設面積4平方公裡。園區內21幢獨立式研發樓、科技大廈、標準廠房、GSP倉庫等一批公用性工程已建成投用,另有一批符合國際通用標準的新藥創製、中試研究、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正在建設,中國疫苗工程中心、專家服務中心等一批基礎工程也在快速推進,為國內外人才、企業的快速集聚以及優秀成果的轉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個產業可以提升一座城市的品質,中國醫藥城的崛起讓泰州城市和產業面貌煥然一新。儘管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醫藥城還是迎來了不平凡的一年。

  作為中國醫藥城的核心區,泰州醫藥高新產業園區被科技部授予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稱號,中國醫藥城被納入新出爐的江蘇省醫藥產業振興規劃,江蘇省委、省政府將予以重點扶持。

  醫藥城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說,「這一系列優勢資源的集聚,尤其是國家級高新區『金』招牌的攬得,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無疑更快地推動了泰州生物醫藥由『產業'向『城'的跨越,進一步提升中國醫藥城對地方乃至全國的輻射力。」與一般園區相比,中國醫藥城從一開始就是定位於集科研開發、生產製造、會展交易、康健醫療於一體的綜合性醫藥產業之城。

相關焦點

  • 等式,泰州等您來的方式
    我們的區位優勢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擁有中心」泰州位於江蘇地理中心、長三角中軸隨著「軌道上的長三角」逐步變為現實泰州將從都市圈層交叉地變為經濟地理中心點成為輻射江蘇全境和長三角腹地的「放大器」  ——這裡有活躍的經濟活動  泰州所處的江蘇和長三角地區,是全國經濟水平最高、開放開發最早、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隨著江蘇區域協調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漸入佳境,更為豐富的人流、物流
  • 泰州大學擱淺!背後原因複雜!泰州不如新建「江蘇信息科技大學」
    2020年泰州市多個獨立學院聯合申報「泰州大學」的事情擱淺,教育部並沒有批准「泰州大學」的轉設成功。這不能不說是泰州市人民的最大遺憾。泰州古代稱為海陵,現為江蘇蘇北一地級市,又為長江三角洲中心城之一。泰州是長江三角洲地區重要的工貿港口城市!
  • 江蘇在建一條高速公路,全長約72公裡,將促進泰州的發展
    大家都知道現如今交通對於城市的經濟發展影響力是非常的大,在我國有這樣一句話叫做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對於城市而言,就類似於「骨架」一般,想要快速的成長就需要有完善的且強悍的骨架,對於城市的發展同樣是這個道理,所以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的各大城市對於道路交通的建設都非常的重視。
  • 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蟬聯2019獨立學院一流專業排行榜江蘇第...
    近日,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Cuaa.Net)最新發布2019中國獨立學院專業排名等榜單,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專業建設總體水平排名繼續位列全國獨立學院前十強,蟬聯江蘇獨立學院第一位。報告顯示,泰州科技學院專業建設整體水平位居校友會2019中國獨立學院一流專業排名全國第九位,是2019年中國獨立學院本科專業辦學實力最強、辦學水平最高、辦學特色最鮮明的學校之一。 其中,泰州科技學院有環境工程等9個專業榮膺中國六星級專業(6★)、國際經濟與貿易等10個專業榮膺中國五星級專業(5★)。
  • 江蘇小康進程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狀況評析
    但江蘇經濟的增長方式仍然維持粗放型發展模式,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高消耗、高汙染、結構水平低的狀況未能根本改變。經濟增長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增長來推動的方式至今未根本改變。與部分發達國家的比較顯示,江蘇經濟目前仍屬於以粗放型增長為主的高增長、高投入模式。
  • 淺談 泰州高校現狀與未來發展思考
    大學的創新要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源泉,地方創新性經濟合作思考要為大學提供經濟水平提高的保障。 大學必須在教授知識及前沿科學領域保持領先,同時也要考慮如何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要做到這些,在很大程度上,要靠高校的創新實力。如果城市能夠為坐落於斯的大學提供充足的、自由的學術研究空間,這無疑會為大學的創新奠定良好的基礎。
  • 江蘇泰州:瑞雪迎春
    2019年2月8日,這是在泰州桃園拍攝的紅梅在雪中傲然開放。2019年2月8日,泰州市環衛工人正在清除道路積雪。2019年2月8日,泰州市環衛工人正在清除道路積雪。2019年2月8日,這是在泰州桃園拍攝的遊客正在賞雪拍照。
  • 江蘇泰州4位頂級巨富,有一人常居江蘇富豪榜前十?誰才是潛力股
    泰州簡稱「泰」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泰州市擁有悠久的歷史,五千年前已有人類居住,建城歷史已經有2000多年。因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沿岸,為長三角經濟區16座中心城市之一。泰州曾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曾是蘇北行政區首府,一度成為江蘇省重要組成部分的行政中間,對江蘇的經濟將起到宏大推進和均衡感化。
  • 涿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三大經濟"全面對接北京
    中國經濟網保定2月13日訊(記者雷漢發、通訊員王寧)今年以來,河北涿州市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牢牢把握環首都綠色經濟圈建設、北京城南行動計劃等發展機遇,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引擎,按照「一產抓特色、二產抓提升、三產抓拓展」的要求,發展「農場經濟」,壯大「實體經濟」,培育「總部經濟」,推動三次產業齊頭並進
  • 江蘇泰州最古老的園林之一「喬園」,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也曾住過
    在江蘇泰州,有一座稀有外地人知曉的私人園林,是蘇北地區現存最早的古典園林,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原為太僕陳應芳的私人住宅園林,取名「日涉園」,其名源於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園日涉以成趣」之語意。這是江蘇泰州最古老園林之一。
  • 江蘇信息產業發展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研究
    信息化浪潮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時代特徵之一,以電子信息技術和信息服務為核心的相關產業已發展成為全球發展最快和最具競爭力的產業之一。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將以電子信息技術和信息服務為核心的產業作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信息產業日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總體競爭力的重要標誌之一。
  • 戰「疫」發展「一盤棋」 泰州醫藥高新區下活了
    3月10日,位於泰州醫藥高新區的江蘇春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可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新品——巖鹽氣溶膠治療儀正式面世,首批4臺治療儀第一時間捐往武漢第一醫院。疫情當前,迅速反應,彰顯泰州醫藥產業的擔當。按下發展「播放鍵」,當好「店小二」,靠前服務,為企業復工復產護航。一手嚴抓疫情防控,一手不誤經濟發展,戰疫發展這「一盤棋」,醫藥高新區下活了。
  • 大化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解讀:"一尾魚"的經濟學
    近日,記者走進大化瑤族自治縣,嘗試從漁業發展歷程中觸摸當地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脈動。  「一尾魚」考驗農民更考驗政府  「快看,這網魚足有200公斤。」在韋德勇驚喜的叫聲中,一網活蹦亂跳的羅非魚被吃力地拉上漁船。
  • 江蘇省高鐵一次次規劃,泰州總是被繞過,泰州真的被「忽略」了嗎?
    在這兩條鐵路開通的通氣會上,江蘇省鐵路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江蘇鐵路建設已經實現了超常規發展。到2020年,除泰州外江蘇12市都將會擁有高鐵。徐宿淮鹽和連淮揚鎮鐵路江蘇12市將通上高鐵,泰州周邊甚至形成了「環泰州高鐵圈」。高鐵建設為何獨獨留下泰州,泰州真的被"忽略"了嗎?
  • 江蘇一「高顏值」公園走紅,人稱泰州「後花園」,景致不輸溱湖
    新時代背景下,城市的建設不僅僅局限於鋼筋混凝土的高樓大廈,而是要轉變觀念,建設更有活力,更有溫度的生態文明之城;生態綠地作為城市生態建設的核心區域,使得市民徜徉其中,體驗離塵不離城般的享受,感受富有生活情趣的城市環境。
  • 江蘇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優化實證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江蘇順應時代脈搏發展主體產業,無論是八十年代的鄉鎮企業還是九十年代以來的外向型經濟,都推動著江蘇經濟向更高層次邁進。如今,在全球經濟普遍走低的大背景下,在資源日趨緊張的發展環境下,江蘇經濟轉型迫在眉睫。通過產業結構優化拉動經濟增長將是江蘇現階段保增長、促發展的現實途徑。
  • 【奮進新時代】「三步走」描繪江蘇泰州醫藥高新區「二次創業...
    ;同時也推動了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如何在新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創新型國家建設做出新貢獻,是國家高新區新的時代命題。江蘇省是我國首個實現國家高新區設區市全覆蓋的省份,高新區已成為該省最具競爭力的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成為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央視網記者走訪全國唯一的國家級醫藥高新區江蘇泰州醫藥高新區(又稱中國醫藥城),為您講述發生在那裡的奮進故事。
  • 改革開放四十年 海外友人看江蘇?| 西班牙友人路易斯:與泰州「現代...
    「可以說,在泰州近15年,我和團隊在房地產行業前行的每一步都與泰州這座城市的發展密不可分,而為泰州『建設成為現代化城市』獻綿薄之力,我感到很高興。」路易斯說。努力推動江蘇與西班牙多領域合作這些年,路易斯一直努力推動江蘇與西班牙在各個領域的合作,宣傳江蘇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分享自己在江蘇投資創業的經歷。泰州與西班牙薩拉戈薩市自2014年起開始友好交往與合作。
  • 江蘇能源消費與工業經濟發展關係研究
    同時,江蘇資源保障、環境壓力、發展成本也日益加大,資源稀缺與經濟快速發展的矛盾十分突出,節能降耗已事關全省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局。,積極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節能降耗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全省單位GDP能耗快速上升的勢頭基本得到遏制。
  • 我國轉變發展方式:調結構不遺餘力轉方式任重道遠
    調結構不遺餘力 轉方式任重道遠——我國轉變發展方式回顧與展望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記者 江國成)「十一五」以來,全國各地各部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轉變發展方式,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取得了可喜的進展,一定程度上緩解能源資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