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之路】大格局領導力:從凱撒到奧古斯都

2021-03-05 中國企業家俱樂部

【導讀】

  對於後EMBA時代的領導者來說,管理之道的提升,已經不能單純從課堂上習得,更不是僅僅在企業管理中悟到。

  讓我們跟隨愷撒、奧古斯都大帝一起,完成羅馬從城邦到帝國的三次跨越,學習帝國領導者的戰略視野、制度控制、領導藝術,建立如大理石羅馬一般的長青基業。

  並在這次直面人性、直指人心的壯行中,以歷史的深度,世界的寬度,拓展生命的格局。

◆第一期·大格局領導力:從愷撒到奧古斯都

◆2014年10月27日-11月6日

◆義大利:博洛尼亞、西西里、那不勒斯、羅馬

◆聯合巨獻:行知探索·刀鋒領導力實踐中心 中信書院

◆授權:中信出版社

歷史導師和他們的偉大跨越

  元老院:

  美國參議院Senate的詞源正是羅馬元老院。而馬雲的合伙人情結,同樣來自這一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制度。正是這些精英們的共同決策,讓喜愛計劃、耽於農牧、畏懼海洋的羅馬人造出了第一艘戰船,渡過墨西拿海峽,迎接第一次布匿戰爭,開啟了羅馬稱霸地中海的時代。

  愷撒:

  愷撒徵服高盧,踏上英倫,他巧妙地利用羅馬國家、政局、社會的重重危機,將個人推向巔峰。他越過盧比孔河,將世界拖入了戰爭,導致了羅馬共和國時代的結束,其廢墟上將建立起羅馬帝國,明知將遭遇暗殺命運,仍全速推進改革。強烈的自我意識導致了他職業生涯和生命過早地結束。

  一個領導者必須具備以下五項特質——知性、說服力、肉體方面的耐力、自制力以及堅強的意志力。具備以上特質的唯有凱撒。——義大利普通高中教科書

  奧古斯都:

  古羅馬帝國開國皇帝。奧古斯都結束了一個世紀的內戰,使羅馬帝國進入了相當長一段和平、繁榮的輝煌時期。奧古斯都建立了一個不易腐敗的行政管理階層,在帝國精英階層中間進行了深刻的道德和宗教改革,也使各個行省的人民心系帝國。

  奧古斯都選擇了讓人們去看他們願意看到的現實,而他自己卻始終面對真正的現實,向目標邁進。我想這就是奧古斯都終其一生的戰爭。天才之後的凡人繼承者,如何完成了天才沒有實現的目標?——鹽野七生

--課程框架--

〖通識課程〗領導者永遠的必修課——從羅馬讀懂大格局

〖核心課程〗羅馬帝國的三次跨越

提供歷史背景 解讀重大突破

◆墨西拿海峽——跨越對未知的恐懼

◆盧比孔河——跨越變革的陣痛

◆奧古斯都門檻——跨越不穩定隱患

〖模塊課程〗戰略視野 制度控制 領導特質

針對三大進程 三重角度 剖析領導力 思考大格局

--顧問導師--

◆鹽野七生 《羅馬人的故事》作者

◆王石 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

◆王巍 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

◆樊綱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

◆Giovani Luchetti 博洛尼亞大學法學院院長

◆費安玲 中國政法大學羅馬法和義大利法研究中心主任

◆曲向東 刀鋒領導力實踐中心首席研究員

--課程特色--

● 實地探訪考察:身體力行,在事件發生的地方重溫歷史的溫度

● 經典文本研習:靜夜讀書,品讀古羅馬原典和經典文摘

● 專家跨界解讀:資深羅馬史專家、經管專家、法律專家聯袂分享

● 中外對比分析:中外雙重師資,以嶄新的思維思考我們的世界

● 企業案例類比:每一位參與的企業家同學帶來最為鮮活的案例

2014年10月27日,萬校之母——博洛尼亞大學開課

敬請垂詢:13621286776 周思遠

--

快捷查詢:

搜索微信號「cec2006」添加我們

回復「cec」五分鐘了解中國企業家俱樂部


回復「綠盟」了解中國綠公司聯盟


回復「遊學」查看中國企業家全球遊學

相關焦點

  • 羅馬最偉大的帝王,死後更是被奉為了「神」,列入到了神的行列
    說起羅馬帝國,相信大家都會想到屋大維和凱撒。凱撒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還是羅馬國的元首和軍事統帥。在剛上位的時候,凱撒只是名義上的元首。因為,屢次立下了奇功,所以,他很受人民的愛戴。對此,一些羅馬貴族心中生妒,就想方設法的陷害他。
  • 歐洲權杖史:從奧古斯都權杖到「法西斯」束棒
    至羅馬帝國時期,已經出現了專屬於最高統治者使用的奧古斯都權杖,這背後或許能看出希臘文化、羅馬文明之間的傳承與演進。阿基琉斯奧古斯都權杖:中世紀的權力範本如果說荷馬史詩中的權杖還有一絲縹緲色彩,那奧古斯都權杖則為後世權杖提供了範本。
  • 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河南大學黃仟益《奧古斯都的元首政治應不應當算是羅馬國家較幸福的時代?》
    奧古斯都的元首政治應不應當算是羅馬國家較幸福的時代?卡爾·馬克思的中學考試拉丁語作文 要想研究奧古斯都時代是怎樣一個時代,有幾種可以用來對此作出判斷的方法:首先,可以把它同羅馬歷史上的其他時期加以對比,因為如果指出奧古斯都時代同那些人們稱之為幸福時代的先前時代相似,而同那些在同時代人和現代人看來風尚已經變壞
  • 桌面戰爭模擬 凱撒與龐貝 共和國還是帝國 羅馬的未來之路
    Turn1:羅馬曆705年(公元前49年)隨著凱撒率領他的軍團跨過盧比孔河,一場撕裂全羅馬的內戰不可避免的爆發了。代表了平民派和個人野心的凱撒與代表著羅馬貴族精英元老院派與龐培之間,戰火已經燃起。凱撒搶得了最初的先手,時候得知凱撒兵分三路,其中由凱撒自己率領了4個軍團向東方進軍,意圖在龐貝之前佔據拜佔庭並控制整個海峽,以獲得進入東方行省的主動權。
  • 真的可以解決羅馬版的「藩鎮割據」嗎?
    然而,伴隨著羅馬的繁榮,其內部各種勢力也暗流湧動。到了公元2世紀末,這些矛盾集中爆發,羅馬內亂頻仍,皇位更迭頻繁,在前後不到百年的時間裡,竟換了20多位皇帝,而其他擁兵自重、自立為王者,更是不計其數,儼然羅馬版的「藩鎮割據」。
  • 月份名稱與羅馬皇帝:「凱撒」命名七月
    以愷撒和奧古斯都名字命名的July(七月)和August(八月)。  用規範人們行為的拉丁詞為月名——February(二月),月份名稱源自拉丁文februare(淨化、贖罪)。在歷史上,二月的下半月是古羅馬芸芸眾生祈禱、淨化、贖罪,並用祭品表示自己悔罪的日子。
  • 2月為什麼這麼短 「細思極怪」的設計要怪羅馬人咯?
    因為地球繞太陽的一周是365又四分之一天,平均到12個月可以是30天或者31天。完全沒有必要搞出這種28天的特例。作者 歐羅巴如果說羅馬法只影響了大陸法系,羅馬的曆法卻演變成了全世界通行的日曆。網上流傳,奧古斯都(Augustus)好大喜功從二月挪了一天放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8月(August),才造成了現在局面。
  • 鷹旗之墜:羅馬帝國的毀滅,從奧古斯都屋大維到拉文納
    羅馬帝國是古典世界的集大成者,從羅馬城建立之初,到東羅馬帝國首都居士坦丁堡陷落,一共經歷了2206年。帝國的起源羅馬在世界的歷史中是古典文明的集大成者。從文化,軍事,政治上,都到達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地位。羅馬也成為了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期間歐洲社會學家和政治家們的模仿對象。但就像羅馬帝國的興盛到它的沒落一般,羅馬帝國本身在它漫長的歷史走走向了衰敗。
  • 凱撒見到埃及豔后,為何要先脫掉她的衣裳?原來與羅馬的規矩有關
    埃及豔后看出凱撒的心思,就問他為什麼不能當機立斷做決定。凱撒回答:「你必須將衣服脫掉!」埃及豔后略有吃驚,因為初次見面,卻提出這等要求,那是何等無理?凱撒這時又說到:「按羅馬規矩,你不得拒絕。」什麼規矩這樣奇葩呢?
  • 罄竹難書的禁衛軍——羅馬統治者的私人衛隊
    凱撒在著名的高盧戰爭中也同樣使用了自己的禁衛大軍,他的禁衛大軍的組成是由輕兵騎兵組成的,而這支騎兵的來源則是日耳曼騎兵。相對應的凱撒的對手——龐培則採用了西班牙的輕兵。,其中涉及到本篇內容的就是禁衛軍的編制。
  • 為什麼今天我們還在談論羅馬
    公元前48年,法薩盧斯戰役,凱撒以少勝多擊敗龐培;公元前47年夏,凱撒在小亞細亞向羅馬發送戰報:「吾到,吾見,吾勝。」公元前46年夏,北非落入愷撒之手,元老加圖自殺;同年冬,龐培之子在西班牙的叛亂被平定。至此,愷撒取得了整個羅馬世界,開始在共和國的廢墟上著手建立自己的帝國。 回頭看看,當年愷撒渡過盧比孔河,似乎是共和國蛻變為帝國的「第一推動」。
  • 血淋淋的條頓森林戰役:羅馬軍隊為何會敗給日耳曼人?
    01羅馬式「徵服」 當尊貴的奧古斯都在帕拉丁山的皇宮上榮獲奧古斯都的尊號(第一公民)時,這位凱撒大帝的義子便將其父親關於北方邊疆的教誨銘記於心
  • 一張圖帶你看一年十二個月的演變之路——公曆篇
    羅馬神話:戰神馬爾斯羅馬神話:天后朱諾這61天沒有名字,沒有人在意他們,在December和Martius之間的寒冷冬季瑟瑟發抖。一直到公元前713年,有人為他們取了名字,加入了January和February,「雙面神之月」和「贖罪神之月」。這一年有了12個月,355天,但和太陽的周期還差10天,所以又加入了22/23天的特別月Mercedinus來調整。
  • 古希臘的民主制、古羅馬的共和制為什麼會被帝製取代?
    凱撒大帝讓羅馬共和國走向頂峰羅馬一開始在義大利半島實行萬民法,並取得了義大利半島諸同盟的支持。因此在布匿戰爭中,即使是舉世聞名的迦太基統帥漢尼拔在羅馬的腹地縱橫多年,也並未撼動在羅馬在義大利半島的統治地位,而這就是萬民法帶來的效益。但是在這之後,羅馬新徵服的行省並沒有繼續沿用萬民法,因此導致羅馬的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萬民法規定下的公民權,更沒有僅限於羅馬少數人的市民權,所以得不到羅馬廣大居民的支持。
  • 羅馬這裡是旅行勝地,來這裡放鬆,享受一段與世隔絕安靜美妙時光
    皇家廣場是許多人眼中的旅行勝地,曾經到羅馬來旅行過的人們大都保留著一段十分美好的記憶,羅馬帝國的繁榮昌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現在,有人說羅馬遍地是遺蹟,像一座露天博物館。在小編看來,羅馬的遺蹟,是一個古老帝國對遙遠年代的記憶。皇家廣場大概需要兩三個小時的時間來遊覽,交通也很方便,直接坐地鐵到皇家廣場下車就可以了。
  • 古羅馬鬥獸場上的廝殺:奴隸制的羅馬最野蠻的「文化現象」?
    公元前30年,第一個正式的最高統治者奧古斯都即位,到公元14年去世,44年裡,他在羅馬一城就興建了廣場、巴拉丁山上的阿波羅廟、屋大維柱廊,凱撒紀念堂、瑪爾且勒劇場、瑪斯戰神廟這些大型宗教和公共建築,還修復了龐培劇場、卡庇託烏姆神廟和其他82座神廟,改善了城市的供水,修復了對外省的大道等。
  • 遊戲中的羅馬名字原來是錯的
    《全面戰爭:羅馬》中將軍們的姓名都是今天歐美人的「名字·姓氏」結構,比如「蓋烏斯·尤利烏斯「和「馬爾庫斯·西庇阿」,但這都不是完整的名字;《崛起:羅馬之子》的主角叫「馬略·提圖斯」,姓和名顛倒了過來;而在《偉大文明羅馬》乾脆只用一個詞來表示人名,比如馬爾庫斯、科爾涅烏斯和凱撒,但這三個姓名其實根本不在一個頻道。
  • 凱撒沙拉是羅馬凱撒大帝發明的嗎?
    不少小夥伴會混亂,凱撒沙拉其實與羅馬帝國的凱撒大帝並無任何關係。而是由墨西哥蒂華納的意式餐館老闆兼主廚的凱撒·卡狄尼在1924年發明。據說當時卡狄尼用餐廳僅剩的食材——羅馬生菜、麵包粒、巴馬臣乾酪、芥末醬、銀魚柳等,並調製了一個醬汁作出了凱撒沙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