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終於想六根清淨、一心向佛了

2020-12-20 永願書迷

孫悟空被如來用五行山壓了五百年後,得到南海觀音的指導,護唐僧西天取經。可是,一開始,孫悟空想要六根清淨,消滅一切的物慾誘惑時,唐僧卻氣走了他。

唐僧走到兩界山(五行山)將孫悟空救出,並從「老陳」那裡離開後。一路上是「飢餐渴飲,夜宿曉行,又值初冬時候,但見那:霜凋紅葉千林瘦,嶺上幾株松柏秀。未開梅蕊散香幽,暖短晝,小春候,菊殘荷盡山茶茂。寒橋古樹爭枝鬥,曲澗涓涓泉水溜。淡雲欲雪滿天浮,朔風驟,牽衣袖,向晚寒威人怎受?

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一路上的風餐露宿,寂寞等等,就算是由石頭而生的猴子,也是耐不住這樣的無聊寂寞的日子。這時路邊卻跳出了六賊,分別是「一個喚做眼看喜,一個喚做耳聽怒,一個喚做鼻嗅愛,一個喚作舌嘗思,一個喚作意見欲,一個喚作身本憂。」喜旳喜,怒的怒,愛的愛,思的思,欲的欲,憂的憂。這六賊在佛教中便是人的六根。所謂的六根清淨,就是要摒除六塵,斷了六根,丟掉人間一切的物慾誘惑,清清靜靜,無牽無掛一心向佛。

然而孫悟空在五百年前就有靈通之意,他很明白,這「六賊」在這裡出現的含義。但原本就是佛門中人的唐僧卻不能領會「六賊」之意,確實不應該,這就引出一個問題:唐僧到底是不是一心向西天取經呢?這就不知道了。

當孫悟空在清除「六根」、專心向佛的時候,唐僧便說他沒有慈悲好善之心。唐僧的話中,有這樣幾層意思:

1、「你縱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麼就都打死?這卻是無故傷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麼不分皂白,一頓打死?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那孫悟空到底是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呢?不是。因為那六賊剛跳出來的時候就說: 趕早留下馬匹和行李,便留你性命。這是句狠話,要麼留下錢財,要麼留下性命。對方都這樣了,孫悟空還能「袖手旁觀」嗎?

其次,孫悟空原本就知道這六賊的出現,就是佛教對他的一個考驗罷:若是想修成正果,就要一心向佛,六根清淨。只可惜唐僧肉眼凡胎不能識別罷了;

2、「早還是山野中無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時衝撞了你,你也行兇,執著棍子,亂打傷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脫身?」唐僧的這句話,很明顯急救室為了自己,他擔心日後打了官司,他又不曾動手傷人便做了個冤枉人,不能脫身。無故就牽扯到自己,唐僧就惱怒了;

3、唐僧的絮絮叨叨中,揭開了孫悟空五百年前的傷疤。唐僧說:「只因你沒收沒管,暴橫人間,欺天誑上,才受這五百年前之難。今既入了沙門,若是還象當時行兇,一味傷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惡!忒惡!」儘管唐僧說的都是事實。但這樣毫無修飾的揭開別人的傷疤,對方怎能受得了呢,更何況孫悟空一生受不得人氣,他只能一走了之了。

最後孫悟空棍打六賊,是錯是對呢?且看看後面孫悟空和觀音的對話便知:「菩薩道:「孫悟空,你怎麼不受教誨,不保唐僧,來此處何幹?」慌得個行者在雲端裡施禮道:「向蒙菩薩善言,果有唐朝僧到,揭了壓帖,救了我命,跟他做了徒弟。他卻怪我兇頑,我才閃了他一閃,如今就去保他也。」菩薩道:「趕早去,莫錯過了念頭。」」菩薩並沒有指明孫悟空打六賊的事兒,那麼就是默認這件事是正確的。

相關焦點

  • 孫悟空為何剛出五指山,就要打死6個凡人?把他們名字連起來念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剛出五指山,就打死了6個凡人,這也是有寓意的,六個賊人名字: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把他們名字連起來念,人們就會恍然大悟。因為被五行山壓了許久之後,猴子一心向善,這側面反應的是這六個人是自己的心魔,「六根」就是自己,滅掉有必要的六根壞習,最後這就是真正的「六根清淨」,從而也烘託出他一心想要保護師傅(報恩),一心成佛的心,「戰隊」——為世間除惡,這他自己的佛。只要不違背萬物界的真理與規則,都有屬於自己的「佛」,佛就在心中,正所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 孫悟空從什麼時候開始想上天庭的?他為什麼忽然想起要當神仙
    由此,孫悟空才背上沉重的行囊,踏上了追求長生的訪仙學道的旅程。孫悟空修仙為什麼要半途而廢孫悟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拜在須菩提這位大神門下,並費盡腦筋終於得到師父真傳,為什麼他要半途而廢呢?在祖師看來,學長生術就是要修仙修佛成聖人,他想當然的以為孫悟空就是奔著這個目的來的。須菩提看到這徒弟是塊好材料,也是悉心教授,對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一心要把他培養成一個大羅天仙。
  • 唐僧的緊箍咒原來只有6個字,翻譯出來,對孫悟空大有益處
    唐僧師徒四人西遊取經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取得真經,對於很多現代企業來說這個四人團隊組合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在很多讀者的眼裡這個團隊其實就是臃腫的,不看看豬八戒好吃懶做似乎根本就沒有發揮作用。最明顯的就是唐僧第一次碰上孫悟空的時候,唐僧膽小怕事,孫悟空脾氣火爆。唐僧看上去遇見什麼事都是不急不慢的,但是你看看孫悟空那可是猴急猴急的,這兩個人看上去就是一個鮮明的對比,你說這倆人還能相處嗎?這個咱們就想多了,唐僧師徒的取經路都是觀音和如來一手安排出來,師徒四人都是精挑細選的他們肯定會全部安排好。
  • 佛教中的「六根清淨」是指什麼?
    在佛教中為什麼要強調「六根清淨」呢?而且這「六根」又是指代什麼呢?佛教中把眼、耳、鼻、舌、身、意稱為六根,把色、聲、香、味、觸、法稱為六塵,而且認為六根與六塵是有所相連的,這樣就會產生種種欲望、煩惱乃至罪孽之事。
  • 六根清淨皆具足
    我們眼睛看到、耳朵聽到、鼻子嗅到、舌頭味到、身體觸到和意識覺到的一切皆源於內心具足,生活中萬物聚集、相互交融共存,想要做到「六根清淨」,必須從源頭抵得住誘惑、懂得持戒心,管控自己的心性。心得到清淨才能指引六根清淨,不再對六塵產生傾向性的偏愛執著,看淡世間一切、想清世事浮沉、品鑑人間百味、接受酸甜苦辣、體驗盛衰榮辱、傾聽萬類音聲,這就是人生、就能六根清淨、就會六根具足。
  • 終朝打坐參禪,漸覺六根清淨,六根清淨小議
    傳統氣功文獻中,言及「六根清淨」之處頗多,其詞原為佛家之術語,後世人喻以精神意識清淨,進入穩定的松靜氣功狀態。「六根」者,謂眼、耳、鼻、舌、身、意也。「根」者,謂有生長之意也。「六根清淨」,謂修鍊氣功者不染六塵,做到澄神靜慮,無私無營。《脈望》曰:「聖人以其心役眼、耳、鼻、舌、身、意,眾人以眼、耳、鼻、舌、身、意役其心;是以有聖愚之別耳。然六根者,此心出入之門戶也。因境而有,苟不制六根,欲安其心,未不可得。所謂繫心一緣,面壁三月,皆此法也。」《普賢觀經》也認為,「樂得六根清淨,當學是觀。」
  • 佛說:「六根清淨」世人誰能做到?
    佛門常說的「六根清淨」是指哪六根?「六根清淨」又到底是什麼意思?今天小編就說說自己對「六根清淨」的理解。圖片來源於網絡小編認為佛門常說的「六根清淨」一共分為六大類,分別是:「耳聽,鼻聞,眼見,身觸,舌味,意識」,這六根乃是人體與外界信息聯絡的基本「路線」,正因為有了這六根才會衍生出來
  • 四大皆空,六根清淨,講的是什麼?
    他那個六根清淨跟那還不一樣,跟這還不是一個類似的問題,一個類別的問題,六根清淨是指的什麼?是指我們自身的主觀生命,我們自身那個生命狀態一定要什麼?清晰穩定。所謂清淨是什麼?不受幹擾。如果你這個生命主旋律不夠穩定,你那個生命狀態就會層出不窮的,很多負面的起落,會對你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所謂六根清淨是什麼?
  • 孫悟空師兄弟早有名字唐僧為何還要重取?原來取名深含學問!
    (蝸牛看西遊第1483期)文/牽著蝸牛散步不少人問蝸牛,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為何有好幾個名字。比如孫悟空,這名字是菩提祖師取的,到天宮當了齊天大聖,所以又叫大聖。但遇到唐僧後,唐僧偏還給他取了個名字叫行者。再比如豬八戒,在天庭時叫豬剛鬣,觀音收服他時取名叫豬悟能,遇上唐僧後,又取名叫八戒。沙僧呢?
  • 被壓五指山前,如來對孫悟空說了一句話,取經路上他才恍然大悟!
    讀西遊記,很多人從孫悟空身上看到了「仰天長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輕狂,輕狂雖然不是什麼褒義詞,但孫悟空的輕狂似乎總是受到讚美。的確,在一個等級森嚴、階級固化的時代,孫悟空的輕狂就像一股清流,讓被壓抑許久的人們感受到清風送爽的痛快。
  • 佛家說的四大皆空、六根清淨,是什麼意思?
    佛教之中,經常提及「四大皆空」和「六根清淨」的概念。那麼,「四大皆空」是哪四大,為什麼皆為空?「六根清淨」是哪六根,為什麼須保持清淨?2.六根清淨佛教的「六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能見色謂眼,能聽聲謂耳,能嗅香謂鼻,能嘗味謂舌,能感觸謂身,能知法謂意。所謂的「六根」,其實就是「欲根」,而「欲根」是無法脫離生死輪迴的根本原因。佛陀所說的涅槃,第一步就是要斷除雜染的「欲根」,也就是清淨眾生的「六根」。
  • 六根清淨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六根清淨,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慾念。出自:隋 隋煬帝《寶臺經藏願文》:「五種法師,俱得六根清淨。」近義詞有:六根清靜,反義詞有:六根不淨,六根清淨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比喻已沒有任何慾念。六根清淨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六根清淨(liù gēn qīng jìng)成語釋義: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
  • 翻譯了緊箍咒才知道,困住孫悟空的不是五行山,不是緊箍,而是它
    翻譯了緊箍咒才知道,困住孫悟空的不是五行山,不是緊箍,而是它唐僧一直念緊箍咒,大家應該都知道,用緊箍咒來控制孫悟空是非常好的一個方法,畢竟孫悟空是天生桀驁不馴,基本上沒有哪個人能夠讓他服氣,就算是如來佛祖能把他壓在五行山下他也沒服,一念起緊箍咒
  • 別說孫悟空聽了頭疼,你聽一樣會頭疼
    孫悟空算是天不怕地不怕,連玉帝老頭、菩薩都拿他沒辦法。孫悟空擁有72變,再加上太上老君專屬打造的金箍棒,可謂是如虎添翼,從《西遊記》裡來看,全世界都找不到一個能打敗猴子的對手。不過孫悟空害怕唐僧,為什麼呢?因為唐僧會念「緊箍咒」。
  • 聖嚴法師:六根清淨 超越生命之流
    聖嚴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六根清淨」這個名詞,在一般不知佛法的人看來,是非常浮淺的,甚至非常好笑的,他們以為凡是出了家的僧尼,一定就是六根清淨的人,如果稍微沾染了一點男女錢財的習氣那麼,為什麼要稱為六根清淨呢?因為六根是六識的工具,作善作惡,固然是出於六識的主張,造成善惡行為的事實,卻是在於六根的作用。
  • 翻譯過來孫悟空都愣住了
    在大家的印象中孫悟空都是十分頑皮的,因為取經過程中遇到的不開心的事,孫悟空經常會生氣然後到處搞破壞,在《西遊記》裡每當唐僧、豬八戒、沙和尚遇難的時候,總是靠孫悟空的聰明才智才能逃過一劫,和妖怪對打的時候孫悟空也絕不馬虎,總是能機智地應對各種情況,讓自己從劣勢變成優勢,最後拯救師徒於水火之中,當初還沒有變成唐僧徒弟的時候在花果山上無法無天也很少有神仙能夠將他制服
  • 真假美猴王,六耳獼猴究竟是誰,為何會出現在孫悟空身邊
    《西遊記》中,曾經出現一個經典的情節,就是真假美猴王,那個冒充孫悟空的六耳獼猴無論是上天入地,都未能讓眾位神仙辨別出他們二人究竟誰是真的孫悟空,那麼,這個神通廣大的六耳獼猴究竟是誰呢,他又為何會出現在孫悟空的身邊,為何那麼多神仙都不能看出他們二人的區別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六耳獼猴的真正身世
  • 佛家常說四大皆空,五蘊皆空,六根清淨是什麼意思?
    《漫談品禪》第26回我們常常看到影視劇中,僧人們常說:「出家人四大皆空,出家人六根清淨等」,在《心經》中講:「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那麼四大皆空、五蘊皆空、六根清淨分別是什麼意思?之間是否有聯繫?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學習。
  • 一直以為沙僧是個「老好人」,觀音一個法名爆出黑歷史,竟比孫悟空...
    西遊記裡主要人物好像好像總是孫悟空,豬八戒,而沙僧就顯得比較木納了。其實沙和尚也非凡夫俗子,本來是個天庭中的捲簾上將,也算為列大羅金仙了,雖然職位並不是非常高吧,可也是玉皇大帝身邊的近臣了。也算沙和尚倒黴,無意中毀壞了琉璃盞被貶出天庭,之後輾轉來到流沙河,然而他已經成為了妖。
  • 六根清淨——經常見到卻不明所以的佛系詞彙,原來是這意思
    強調「六根清淨」,便是要消除「六根」無始以來的罪垢,以無量的功德使之莊嚴,使之清淨潔白。而這清淨的功德,由「六根」各發出無礙的妙用,而且得到「六根互用」的自在。《智度論》說:「布施時,六根清淨,善欲心生。」《圓覺經》則說:「心清淨,耳根清淨,鼻、舌、身、意復如是。」更為詳細的是《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的說法了:「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