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被如來用五行山壓了五百年後,得到南海觀音的指導,護唐僧西天取經。可是,一開始,孫悟空想要六根清淨,消滅一切的物慾誘惑時,唐僧卻氣走了他。
唐僧走到兩界山(五行山)將孫悟空救出,並從「老陳」那裡離開後。一路上是「飢餐渴飲,夜宿曉行,又值初冬時候,但見那:霜凋紅葉千林瘦,嶺上幾株松柏秀。未開梅蕊散香幽,暖短晝,小春候,菊殘荷盡山茶茂。寒橋古樹爭枝鬥,曲澗涓涓泉水溜。淡雲欲雪滿天浮,朔風驟,牽衣袖,向晚寒威人怎受?」
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一路上的風餐露宿,寂寞等等,就算是由石頭而生的猴子,也是耐不住這樣的無聊寂寞的日子。這時路邊卻跳出了六賊,分別是「一個喚做眼看喜,一個喚做耳聽怒,一個喚做鼻嗅愛,一個喚作舌嘗思,一個喚作意見欲,一個喚作身本憂。」喜旳喜,怒的怒,愛的愛,思的思,欲的欲,憂的憂。這六賊在佛教中便是人的六根。所謂的六根清淨,就是要摒除六塵,斷了六根,丟掉人間一切的物慾誘惑,清清靜靜,無牽無掛一心向佛。
然而孫悟空在五百年前就有靈通之意,他很明白,這「六賊」在這裡出現的含義。但原本就是佛門中人的唐僧卻不能領會「六賊」之意,確實不應該,這就引出一個問題:唐僧到底是不是一心向西天取經呢?這就不知道了。
當孫悟空在清除「六根」、專心向佛的時候,唐僧便說他沒有慈悲好善之心。唐僧的話中,有這樣幾層意思:
1、「你縱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麼就都打死?這卻是無故傷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麼不分皂白,一頓打死?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那孫悟空到底是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呢?不是。因為那六賊剛跳出來的時候就說: 趕早留下馬匹和行李,便留你性命。這是句狠話,要麼留下錢財,要麼留下性命。對方都這樣了,孫悟空還能「袖手旁觀」嗎?
其次,孫悟空原本就知道這六賊的出現,就是佛教對他的一個考驗罷:若是想修成正果,就要一心向佛,六根清淨。只可惜唐僧肉眼凡胎不能識別罷了;
2、「早還是山野中無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時衝撞了你,你也行兇,執著棍子,亂打傷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脫身?」唐僧的這句話,很明顯急救室為了自己,他擔心日後打了官司,他又不曾動手傷人便做了個冤枉人,不能脫身。無故就牽扯到自己,唐僧就惱怒了;
3、唐僧的絮絮叨叨中,揭開了孫悟空五百年前的傷疤。唐僧說:「只因你沒收沒管,暴橫人間,欺天誑上,才受這五百年前之難。今既入了沙門,若是還象當時行兇,一味傷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惡!忒惡!」儘管唐僧說的都是事實。但這樣毫無修飾的揭開別人的傷疤,對方怎能受得了呢,更何況孫悟空一生受不得人氣,他只能一走了之了。
最後孫悟空棍打六賊,是錯是對呢?且看看後面孫悟空和觀音的對話便知:「菩薩道:「孫悟空,你怎麼不受教誨,不保唐僧,來此處何幹?」慌得個行者在雲端裡施禮道:「向蒙菩薩善言,果有唐朝僧到,揭了壓帖,救了我命,跟他做了徒弟。他卻怪我兇頑,我才閃了他一閃,如今就去保他也。」菩薩道:「趕早去,莫錯過了念頭。」」菩薩並沒有指明孫悟空打六賊的事兒,那麼就是默認這件事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