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清淨——經常見到卻不明所以的佛系詞彙,原來是這意思

2020-12-19 走讀梵

「六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官,「根」字取「能生」之義。「眼根」對色境而生眼識,「耳根」能生耳識,「鼻根」能生鼻識,「舌根」能生舌識,「身根」能生身識,「意根」對法境而生意識——所以稱作「根」。前「五根」為四大(地、水、火、風)所成的色法,「意根」為心法。

「六根」都有食取的對象:「眼根」以眠為食,「耳根」以聲為食,「鼻根」以香為食,「身根」以細骨為食,「舌根」以味為食,「意根」以法為食——總稱「六根食」。

清淨·荷花

佛經中,也有將「六根」稱為「六情」的,這是因為「根」是有情識的緣故。

顯然,如果沉耽於「六根」的誘惑,就無法修成佛道。強調「六根清淨」,便是要消除「六根」無始以來的罪垢,以無量的功德使之莊嚴,使之清淨潔白。而這清淨的功德,由「六根」各發出無礙的妙用,而且得到「六根互用」的自在。

怎樣才能使「六根」清淨呢?

《智度論》說:「布施時,六根清淨,善欲心生。」《圓覺經》則說:「心清淨,耳根清淨,鼻、舌、身、意復如是。」

更為詳細的是《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的說法了:「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父母所生清淨肉眼,見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亦見其中一切眾生及業因緣果報生處,悉見悉知。……」經中分敘了「六根清淨」的妙用,從而勸人懺悔「六根」的罪障,以期修得真果。

心燈

佛教對出家人的基本要求,就是「六根清淨」。倘若斷絕了「六根」的垢惑,保持清淨的身心,那麼「六根」就能一一具他根之用,稱作「六根互用」。

《楞嚴經》介紹了聲聞的「六根互用」:「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阿難汝豈不知,今此會中,阿那律陀無目而見,跋難陀龍無耳而聽,殑河神女非鼻而聞香,驕梵缽提異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覺觸,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因心念。」

《法華論》說:「又『六根清淨』者,於『六根』中悉能具足見色、聞聲、辨香、別味、覺觸、知法等,諸根互用應知。」

《涅槃經》讚頌佛的「六根互用」:「如來一根則能見色、聞聲、嗅香、別味、知法。一根現爾,餘根亦然。」這是真正的「六根互用」了。

總之,修行者通過努力,得於「六根清淨」之位,便具「六根互用」之德。

菩薩

相關焦點

  • 四大皆空,六根清淨,講的是什麼?
    存在於空,這是圓滿的平衡那種狀態當中,所以空並不是沒有。你比如說我們自己那個身體感覺,當你這個身心健康的時候,你感覺好像這個身體裡沒有什麼,你覺得挺自然的。如果你突然一下子那比如說鬧肚子疼或者鬧感冒,你就會能感覺到這種某一個器官部位它有反應,他就會出現。所以說這個四大皆空是這麼意思。
  • 終朝打坐參禪,漸覺六根清淨,六根清淨小議
    傳統氣功文獻中,言及「六根清淨」之處頗多,其詞原為佛家之術語,後世人喻以精神意識清淨,進入穩定的松靜氣功狀態。「六根」者,謂眼、耳、鼻、舌、身、意也。「根」者,謂有生長之意也。「六根清淨」,謂修鍊氣功者不染六塵,做到澄神靜慮,無私無營。《脈望》曰:「聖人以其心役眼、耳、鼻、舌、身、意,眾人以眼、耳、鼻、舌、身、意役其心;是以有聖愚之別耳。然六根者,此心出入之門戶也。因境而有,苟不制六根,欲安其心,未不可得。所謂繫心一緣,面壁三月,皆此法也。」《普賢觀經》也認為,「樂得六根清淨,當學是觀。」
  • 佛教中的「六根清淨」是指什麼?
    在佛教中為什麼要強調「六根清淨」呢?而且這「六根」又是指代什麼呢?佛教中把眼、耳、鼻、舌、身、意稱為六根,把色、聲、香、味、觸、法稱為六塵,而且認為六根與六塵是有所相連的,這樣就會產生種種欲望、煩惱乃至罪孽之事。
  • 老祖宗留下訓誡:「老而不死是為賊」,原來是這意思,你知道嗎?
    老祖宗留下訓誡:「老而不死是為賊」,原來是這意思,你知道嗎?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背景相當複雜,諸侯國之間都是明槍暗箭的算計,各種鬥心勾角為稱王稱霸不擇手段,殺妻棄子也是常有的事。我們經常能夠在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就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名家、醫家等。題目所言「老而不死是為賊」是出自儒家經典文學作品《論語》一書當中,這內容講的便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和他的朋友原壤之間的故事。原壤這個人在孔子看來特別不靠譜。
  • 六根清淨原來是這麼個意思,夾在行屍和聖人之間!
    說起六根清淨,人們平時只看電影,或者連續劇的時候,會聽到大和尚們都喜歡說這麼一句話,但是很少人卻知道,這六根清淨到底是一個什麼意思?說起來,其實也很簡單,因為六根分別為:眼、耳、鼻、舌、身、意,從心理與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說,稱為六根,也就是生理學上的神經官能。
  • 佛家說的四大皆空、六根清淨,是什麼意思?
    佛教之中,經常提及「四大皆空」和「六根清淨」的概念。那麼,「四大皆空」是哪四大,為什麼皆為空?「六根清淨」是哪六根,為什麼須保持清淨?2.六根清淨佛教的「六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能見色謂眼,能聽聲謂耳,能嗅香謂鼻,能嘗味謂舌,能感觸謂身,能知法謂意。所謂的「六根」,其實就是「欲根」,而「欲根」是無法脫離生死輪迴的根本原因。佛陀所說的涅槃,第一步就是要斷除雜染的「欲根」,也就是清淨眾生的「六根」。
  • 六根清淨,六塵不染,六道輪迴,這些佛教用語什麼意思,有何聯繫
    我們提到佛教,總會想到一些成語,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關於佛教的三個成語:六根清淨、六塵不染、六道輪迴。這三個成語都是佛教用語,他們是什麼意思,他們之間又有何聯繫呢?一、六根清淨「六根清淨」是我們經常用來形容出家人的一個成語。當然,如果一個在家人如果能夠做到不為外物所惑,也可以說是六根清淨。
  • 領悟禪詩的神韻|契此和尚: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賞析: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詩人一開始就描繪了一副插秧人正在插秧的勞動場景,暗喻每個人的人生就是一場勞作,無論你是誰,都會象農夫一樣在自己的領域裡埋頭苦幹。
  • 六根清淨皆具足
    我們眼睛看到、耳朵聽到、鼻子嗅到、舌頭味到、身體觸到和意識覺到的一切皆源於內心具足,生活中萬物聚集、相互交融共存,想要做到「六根清淨」,必須從源頭抵得住誘惑、懂得持戒心,管控自己的心性。心得到清淨才能指引六根清淨,不再對六塵產生傾向性的偏愛執著,看淡世間一切、想清世事浮沉、品鑑人間百味、接受酸甜苦辣、體驗盛衰榮辱、傾聽萬類音聲,這就是人生、就能六根清淨、就會六根具足。
  • 聖嚴法師:六根清淨 超越生命之流
    其實,六根清淨四個字中,大有道理。六根,是指生理學的全部範圍。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論者,也不是唯心論者,更不是唯神論者,乃是主張因緣和合的緣生論者。所以,佛教看一個人的構成,是從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來分析的。
  • 佛說:「六根清淨」世人誰能做到?
    佛門常說的「六根清淨」是指哪六根?「六根清淨」又到底是什麼意思?今天小編就說說自己對「六根清淨」的理解。圖片來源於網絡小編認為佛門常說的「六根清淨」一共分為六大類,分別是:「耳聽,鼻聞,眼見,身觸,舌味,意識」,這六根乃是人體與外界信息聯絡的基本「路線」,正因為有了這六根才會衍生出來
  • 《心經》:網絡如此發達,現代人如何做到六根清淨
    「六根清淨」出自隋煬帝《寶臺經藏願文》:「五種法師,俱得六根清淨。」很多人膚淺的認為這個境界很容易達到,甚至針對佛門子弟,如果他們稍微沾染了一點男女錢財,一些專門喜歡「揚惡隱善」的新聞記者,就會在報紙上大做他們「六根不淨」的文章。六根是指人的六種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意。
  • 六根清淨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六根清淨,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慾念。出自:隋 隋煬帝《寶臺經藏願文》:「五種法師,俱得六根清淨。」近義詞有:六根清靜,反義詞有:六根不淨,六根清淨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比喻已沒有任何慾念。六根清淨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六根清淨(liù gēn qīng jìng)成語釋義: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
  • 佛學常識 ▏「六根清淨」是指哪「六根」?
    眼有視神經,耳有聽神經,鼻有嗅神經,舌有味神經,身有感觸神經,意有腦神經,這些都是心與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稱為六根。從六根所接觸的物件上說,稱為六塵,也就是物理學上的各類物質。眼根所見的顏色和形色,耳根所聽的聲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嘗的味道,身根所觸的粗細冷熱與溼滑等,意根思想的稱為「法」──漪指的極微極遠的無從捉摸的東西,這些就被稱為六塵。
  • 網際網路上讓你不明所以的梗,烏鴉坐飛機、看我扎不扎你
    網際網路上的梗可謂千奇百怪,有些梗簡單明了讓你一眼就能看明白,而有些梗則讓你不明所以,和朋友聊天聽的也是雲裡霧裡,今日小編給大家盤點下那些讓你不明所以雲裡霧裡的梗,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一、烏鴉坐飛機」烏鴉坐飛機「這個詞原來是動漫《成龍歷險記》中的一個角色」阿福「的一個招式,還有其他的招式如大象踢腿、憤怒的章魚等等,其中」烏鴉坐飛機「這個招式也最為搞笑,而現在在遊戲中一些從天而降的招式我們都會喊一句」烏鴉坐飛機「,帶來許多喜感,這個詞如今被廣泛應用於打遊戲出招的時候。
  • 「春宵一刻值千金」別亂用,後面一句更有意境,作者原來是這意思
    【「春宵一刻值千金」別亂用,後面一句更有意境,作者原來是這意思】「春宵一刻值千金」是影視劇中很常用的一句話,什麼時候會用到呢?就是洞房花燭夜的時候,新婚夫婦洞房之時就被譽為「春宵」,整句話表示要珍惜夫妻洞房的美好時刻。但這句話真的是這個意思嗎?而這句話又是出自哪裡呢?
  • 佛系減肥是什麼,為什麼佛系減肥越來越流行,原來真相是這樣的
    佛系減肥是什麼在介紹佛系減肥之前,按照宇宙慣例,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佛系,佛系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後逐漸衍生出:佛系男子、佛系女子、佛系生活等等詞。順勢之下,佛系減肥應運而生。佛系減肥是什麼下面回到宇宙慣例的正題上來,佛系減肥指的是不以強迫減肥為最終目的,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的減肥態度。
  • 佛家常說四大皆空,五蘊皆空,六根清淨是什麼意思?
    《漫談品禪》第26回我們常常看到影視劇中,僧人們常說:「出家人四大皆空,出家人六根清淨等」,在《心經》中講:「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那麼四大皆空、五蘊皆空、六根清淨分別是什麼意思?之間是否有聯繫?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學習。
  • 農二代過年不回家不消費「佛系新年」為何會盛行?
    到底啥是「佛系新年」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過年回家這個問題我們似乎不用太多的討論這個話題,合家團圓似乎是深刻在我們中國熱靈魂之中的詞彙。但是最近幾年有很多的朋友都不回家過年了,並且都聲稱自己要過個「佛系新年」也就是不購物(應該是少購物)不回家,低調的就把新年過了。我們不禁會問現在的人到底怎麼了?從最初的佛系青年到現在的「佛系過年」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 孫悟空終於想六根清淨、一心向佛了
    可是,一開始,孫悟空想要六根清淨,消滅一切的物慾誘惑時,唐僧卻氣走了他。唐僧走到兩界山(五行山)將孫悟空救出,並從「老陳」那裡離開後。一路上是「飢餐渴飲,夜宿曉行,又值初冬時候,但見那:霜凋紅葉千林瘦,嶺上幾株松柏秀。未開梅蕊散香幽,暖短晝,小春候,菊殘荷盡山茶茂。寒橋古樹爭枝鬥,曲澗涓涓泉水溜。淡雲欲雪滿天浮,朔風驟,牽衣袖,向晚寒威人怎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