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二代過年不回家不消費「佛系新年」為何會盛行?

2020-12-14 東北農業觀察

最近很多的朋友都流行這樣一句話,今年過年你「佛系」了嗎?到底啥是「佛系新年」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過年回家這個問題我們似乎不用太多的討論這個話題,合家團圓似乎是深刻在我們中國熱靈魂之中的詞彙。但是最近幾年有很多的朋友都不回家過年了,並且都聲稱自己要過個「佛系新年」也就是不購物(應該是少購物)不回家,低調的就把新年過了。我們不禁會問現在的人到底怎麼了?從最初的佛系青年到現在的「佛系過年」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不難解答,前幾天和一個朋友聊天,這個朋友就抱怨回家過年的費用太高,過個年花了一兩個月工資,看來回去要吃幾個月泡麵了。經濟壓力這個問題確實給很多過年回家的人帶來了很多的困擾。比如說交通費用方面,一個人坐火車比如車費是300元,做高鐵費用至少就是2倍600打底,如果坐飛機那費用就更高了,一個往返的車費少說一千元在加上其他的費用最少一個新年也要花掉3000元。如果是一家人回家過年一個月的工資都不一定夠用。

關於交通的問題我們不得不吐槽一下,雖然現在的交通運輸的速度和運輸能力變強了,但是同樣人們的出行費用也變多了,很多人根本就負擔不起這麼高的費用。所以我認為我們不要只顧著上高大上的項目我們也要照顧底層群眾的承受能力。

交通費用高其實只是大家不願意回家過年的一個因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過年的物價大漲問題。就拿我們這個小縣城來說,最近超市的物價明顯的上漲,從水果到蔬菜價格至少漲了30%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豬肉還是26元/斤。坐車回家的時候我們到商店買了一些水果,就花了將近500元錢,雖然錢不多但是平時這些東西也就是300多元錢就足夠了,這錢花得很冤枉。我想,過年物價大漲也是大多數人選擇過「佛系新年」的原因吧!畢竟誰也不傻,有錢也不能隨便揮霍啊!

交通費用高,物價高我認為只是誘發」佛系新年「的誘因主要的問題並不是這些。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的受到外國文化的」侵略「問題也開始凸顯出來了,比如說」洋節「泛濫問題就是最典型的文化侵略。有很多人說中國人愛過什麼節日是國人的自由,這話我是不反對,但是我也不贊同。從個人自由來說我們無權批判你的個人行為,但是我們必須要認識到一個問題,節日是有內涵和生命的,是一個國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一個國家連節日都沒有了,那這個國家還有文化還有靈魂了嗎?

我們現在這種高消費低儲蓄的現象是很不合理的,他讓人們始終處於焦率的狀態中,人們的精神狀態始終是緊繃的,人們只是活在當下沒有追求沒有信仰,沒有文化,有錢就炫富享受,沒錢就」佛系「這是典型的物質支配生活。我們現在講」佛系過年「過幾年我們是不是就不用過年了呢?我們可以不過年但是我們可以不要親情嗎?我覺得我們應該給現代人的思想充充電,讓思想貧困遠離我們。大家怎麼看農二代不回家過年要」佛系過年「這個問題呢?

我是農民,我為農民發聲。您的關注和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不回農村,農二代接父母進城過年,專家質疑:鄉村還能振興嗎
    不回農村,農二代接父母進城過年,專家質疑:鄉村還能振興嗎?!專家一句話很扎心的,農村老大爺也很無奈。在農村過完了臘八那就意味著要過年了,人們都開始置辦年貨了,在家的人都開始做年糕、炸麻花、炸油餅的,都開始忙活了,農村的年味越來越重了。
  • 農二代,你在他鄉還好嗎?實在不行回家吧,爸媽一直在等你
    在全民崇尚富二代的當今社會,不知何時給農民的孩子貼上了農二代、甚至農三代的標籤。姑且不論這種標籤背後隱藏的貶義,遠離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你們在城裡過的好嗎?面對未來,是不是也有著迷茫的惆悵?實在不行,咱就回家吧,至少爸媽還在一直等你。
  • 過年期間你會給父母新年紅包嗎?
    俗話說得好:「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春節期間的消費開支明顯增大,在小時候父母總是給我們買新衣服、新褲子、新鞋子等等,現在成年走上社會工作崗位了,有穩定的工作,有每月持續流入的薪水了,該考慮回饋給養育自己多年的父母了。過年期間你會給父母新年紅包嗎?
  • 「農二代」在城裡融不進去,也掙不到錢,為什麼不回農村發展?
    但現在這些人也老了,「農二代」則成為勞動力的主力軍,但他們卻已經不再農村中生活,大家都會選擇在城市裡打工買房定居。這些人的戶口雖然在農村,但卻一直都生活在城市中來,一年也只是回家幾天罷了。80後不種地、90後不懂種地、00後分不清穀物,這就是「農二代」們的真實寫照。早在10年的統計數據就顯示,我國的農民工為2.3億人,其中1.41億人為80後以後出生。
  • 都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為什麼有些農村人,不回家過年呢?
    冬至到了,新年也不遠了,糊裡糊塗一年的光景又要結束了。春節作為我們的傳統節日,被人們看待的尤為重要,不管你是在外打工,還是已經定居大城市,到了春節,都無一例外地選擇回到農村的老家,跟家人一起過個團圓年。
  • 美團2020春節消費大數據:「雙拼過年」成新潮流 回家旅遊兩不誤
    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過年回家住酒店」,春節期間,一二線用戶預訂三四線城市酒店的訂單較平日上漲15%。其中,90後已經成為「過年回家住酒店」的主力用戶,訂單佔比超過50%。與此同時,春節期間,初四是酒店入住的高峰。春節假期先回家、初二初三再出門旅遊,回家、旅遊兩不誤的「雙拼過年」成為新潮流。
  • 壓歲錢的來歷,過年為何要給小孩壓歲錢,是壓著歲不讓他們長大?
    各位觀眾大老爺,先關注一下下嘛,您的關注是奴家最好的獎勵嘛~壓歲錢的來歷,過年為何要給小孩壓歲錢,是壓著歲不讓他們長大?年關將至,眼看就要過春節了,你是不是已經期待著回家跟親朋好友齊聚一堂呢,小孩子們是不是更是期望新年,因為新年一到就會有壓歲錢可以拿啊,但是你有沒有感到疑惑過,為什麼要給小孩子壓歲錢呢?從字面意思來看壓歲的意思應該是壓著歲數的意思,為什麼在新年裡要壓著小孩的歲數不讓增長呢?難道大人們都不想讓小孩子快快長大?
  • 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不想回家過年?
    過年回家的理由只有一條:我想家了!過年不回家的理由卻有千萬條:七大姑八大姨的嘮叨,大姑八大姨的嘮叨,姑八大姨的嘮叨,八大姨的嘮叨,大姨的嘮叨,姨的嘮叨,的嘮叨,嘮叨,叨…為了年輕人能夠更加願意回家過年,今天,咱們就來捋捋:過年回家,兩代人之間可以聊點什麼
  • 做「鴨」賣淫不是億萬「農二代」的縮影
    在1億新生代農民工中,這種在城市迷茫、淪落的人畢竟是少數,所以,我不同意記者「小關的經歷只是當今中國千千萬萬『農二代』的一個縮影」的觀點。報導說,小關的父親幾年前也曾常年在珠三角城市的建築工地打拼,如同絕大多數的第一代農民工一樣,老老實實地在最髒、最累、最「沒出息」的工作崗位上工作,省吃儉用,攢錢往家裡寄,艱辛地把小關姐弟們養大。
  • 2021年新年我們還用提前回家過年嗎?疫情對我們回家過年有影響嗎
    政策上不會,因為這樣不僅不能控制疫情,在某種方面也會增加我過人民的恐慌,所以對於現在的疫情形勢根本不會影響大家回家過年,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也是闔家歡樂歡聚一堂的日子,在這個日子裡我們離不開家人的陪伴,對於防控工作我們並未看到疫情爆發的趨勢。
  • 有根的地方沒錢,有錢的地方沒根,「農二代」的出路在何方?
    「 農二代」的出路在何方?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發展,農村的消亡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變成了現代化和城鎮化的一部分,農村的父輩們會隨著農村的消亡而逝去,但是目前農村的青壯年也就是所謂的農二代,出路在何方?
  • 任勞任怨的農一代謝幕:農二代不願意為了錢而無底線讓步!
    一、任勞任怨的農一代謝幕:農二代不願意為了錢而無底線讓步! 改革開放40年我們的經濟發展有目共睹, 2018年農民工總量為28836萬人,雖然總量上看人數比2017年增加184萬人,但增長0.6%,農民工增量比2017年減少297萬人。
  • 農民工回家過年,手提桶肩扛包,城裡人不明白:為啥不用行李箱?
    在春運期間,總會看到那些帶著大包小包的人,他們的行李裝備看起來五花八門,有拿編織袋的,也有拿塑料桶的,而且數量都還不少,這也成為了春運的一個特色,只要看到這些人你就知道離過年不久了。那麼,為什麼會出現農民工回家過年,手提桶肩扛包的現象呢?很多城裡人不明白為啥不用行李箱?賺的錢呢?歸納起來,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解答。農民工回家,為何不提行李箱首先,就是因為節儉。
  • 年近了,那些不願意回家過年的朋友們,你爸你媽想你了
    「故鄉容不下肉身,它鄉容不下靈魂。」但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不願意回家過年?說是不想回去,其實大概是逃避回去,逃避的原因很多:一、很多人,尤其是有學歷的人,在外混了多年,一事無成,可能回去過年的錢都不一定充足,畢竟過年回家都是花錢的,不好意思或者感覺沒臉回家,畢竟現在的攀比的風氣盛行。
  • 「過年不敢回家」的本科畢業生:工作3年,仍要靠父母救濟
    「過年不敢回家」的本科畢業生:工作3年,仍要靠父母救濟小李在社會上已經拼搏了三年,可是擁有本科學歷的他並沒有覺得自己找到了一份好工作。相反,每個月的薪資僅僅只夠基本的租房與吃喝,可以說這三年仍是要靠父母的救濟來過上安定的生活。
  • 放假回家過年的心情短語,一句話表達回家的心情2020
    回家的路又短又長,短的是距離,長的是心情。此時此刻,所有念想都流向故鄉,路口上等候著親人藏了一年的盼望,火爐邊積蓄了荒了一年的家常。春節將至,這些思念在無節制瘋長,恨不得插上翅膀早點飛翔,歸鄉與家人歡聚一堂,讓我的祝福伴隨你一路平平安安,歡快返鄉!
  • 呱兒子為何不回家?臺灣畫師繪製《旅行青蛙》全景畫
    最近大火的佛系遊戲《旅行青蛙》憑藉著可愛的畫風和簡單的玩法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特別是激起了妹子們的母愛,整天盼著「呱兒子」們回家猶如空巢老人。最近一位臺灣插畫師Nuomi腦洞大開,繪製了一幅全景圖來解釋你「呱兒子」的一去不歸。
  • 那些春節不回家的人,1000個不回家的理由
    一個月以來,我們花大力氣尋找所有過年不回家的人。過年期間住院的病人會少點,但產科主要是應急。我們必須時時堅守在崗位。穿上這身衣服,受到的教育就是:一家不圓萬家圓。上次回家過年都是 10 年前的事了。我都不知道現在家裡過年都幹什麼。
  • 三個過年冷知識:元旦並非新事物,古人也送賀卡,正月為何不剃頭
    隨著時間一點點流逝,全球華人的大狂歡——「過年」馬上就要來臨了,不知大家是否都已到家,每到這個時候,大家都會或多或少的接受一些過年的科普,本文用三個關鍵詞也給大家科普一下過年的一些知識。和主流不太一樣的,這裡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些稍微冷一點的過年關鍵詞,讓大家在忙年之餘或是在旅途之中也能增長一下知識,等到過年的各種聚會中,「炫耀」一下自己淵博的知識。關鍵詞一:元旦是的,你沒看錯,就是「元旦」,咱們現在把公曆1月1日稱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而我們馬上就要過的「年」稱為「春節」,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元旦」一詞是個新詞,是個舶來品。
  •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不想回家過年?
    又到了過年的時候,你是否已收拾行囊踏上回家的路途。然而現在的年輕人已不像小時候那樣對過年充滿了期待。或許是新年再沒有燃放鞭炮的熱鬧聲、再沒有對穿上新衣的滿心歡喜、再沒有看到親朋好友的熱情洋溢。我想更多的是我們不願去面對的種種吧。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回家過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