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人與髒話-中新網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中國文化人與髒話

2012年05月24日 15:27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參與互動(0)

  課間閒聊,兩個男生,一個是「以色列+匈牙利」血統,一個是「阿根廷+義大利」血統,一致認為,中國大學生普遍缺乏跟性、愛有關的「髒話」知識。他們認為,大學裡的男生不認識「肏」字,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們還對中國敎師一遇到跟性、愛有關的詞語立即避而不談的做法,表示強烈不滿。他們認為,髒話是語言裡很有用的東西。不了解一些髒話,等於沒有學好漢語。

  請不要誤會,我的這兩個學生決不是「洋垃圾」。他們不同於瀋陽開往北京的動車上的那個俄羅斯大提琴手,他們平時言行,彬彬有禮。一個是翻譯公司老闆,一個是未來語言學家,都是好學深思之輩。匈牙利學生,希伯來語、漢語之外,還能說一口標準文雅的倫敦腔英語——那是因為他兒時家裡請的保母都來自倫敦;後者是一個酷愛讀書的人,西班牙語之外,英語也十分了得,學習中文是從閱讀張九齡的詩歌開始的,鑽硏過《說文解字》、甲骨文,如今正大量閱讀《馬橋詞典》之類的當代中國小說。

  姑且相信,他們所說的是事實吧。

  是事實就有原因,就得解釋。韓愈老前輩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我以為,其中原因,在我們的敎育理念、敎育制度那裡。我們的敎育理念、敎育制度跟西方世界大相逕庭之處是,接觸關乎性、愛書籍的權利,有社會地位的貴賤之別。比如說,全本《金瓶梅》,曾經,省部級以上官員是可以人手一冊免費分發的。省部級以下,哪怕你是硏究明清小說、近代漢語的專家,基本上也是不可以的。當然,節本、潔本可以在書店買到,在圖書館看到。堅持要看全本?得打報吿,得有一定級別的領導批准、蓋章。而西方世界要簡單得多,這方面的書籍,能不能看,只有年齡長幼之別。比如說十八歲以下不能看,十八歲以上能看。天長日久,就普遍不懂五花八門的汙言穢語。

  在中國,除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規定之外,還有隻許大官下流不許小民涉黃的慣例。

  不料,外國學生聽完我的解釋,還是一頭霧水的神情,聳肩,歪脖,撇嘴,加上三字問句:「為甚麼?」

  當時也不知道哪來的機智,我脫口而出的就是:「因為,我們的大官懂得愛護小民。你們沒有學習過『父母官』這個詞組嗎?我們的大官,都是百姓的父母。不像西方國家的達官貴人,在百姓面前都跟孫子似的,只知道搖唇鼓舌,蠱惑人心,拉選票,全然不管老百姓的死活。」面對外國人,我的愛國之心時刻不鬆懈,沒有說出我國相當一部分人深諳「做得看不得」「說一套做一套」或曰「滿口仁義道德,滿肚男盜女娼」之道的國情秘密。

  儘管我是說一半藏一半,但我聰明絕頂的外國學生們,已經茅塞頓開,齊聲喊道:「這下明白了。謝謝老師!」

  (摘自《澳門日報》 文/啟陣)

相關焦點

  • 讀者專家質疑收錄粗話髒話的《最新中國俚語》
    中新網北京3月1日消息:工具書《最新中國俚語》因收錄一些地方粗話、髒話且有中英文注釋及造句,受到讀者和專家質疑。  兩位購書的高中生稱,「這本書裡好多詞挺絕也挺逗的,像太平公主指平胸,絕代佳人指沒男孩的媽媽,但也有些粗口罵人的話不太好。」  專家對該書收錄京罵、滬罵等地方性粗話褒貶不一。
  • :藏在髒話裡的文化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獨特的說話方式和用語習慣,但髒話是為同一種語言的人們所共享的。其實,不登大雅之堂的髒話能夠很好地反映一個社會的語言與文化特徵,因此很多文人學者寫過關於髒話的文章。比如魯迅有著名的《論「他媽的!」》
  • 「邂逅」文化-中新網
    「邂逅」文化 2012年06月07日 15:24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到了六十年代,因為美國社會和文化的重大變化,例如私家車的普遍、婦女解放運動興起、婚齡推遲、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劇增、對於婚前性行為接受程度的提高等,邂逅文化逐步成型。  有研究證明,除了少數民族或者非常虔誠的宗教信徒,美國本科生在大學都有過多次「邂逅」的經歷。這可能僅是親吻、撫摸等行為,也可能指發生性關係。
  • 為什麼全世界都會說髒話?該如何正確面對與使用髒話?
    我們需要意識到,是人們心中的禁忌,讓髒話變得有力。無論在中文還是英文裡,生殖器都可以被作為髒話使用。因為在中英文化裡,人們忌諱談生殖器。但在日語文化裡,並沒有把生殖器當做髒話,如果了解日本創世神話,就會知道在大和民族文化裡,日本人是天神亂倫的後裔,所以日本人能坦率的看待性,性在日本並不是禁忌。
  • 人為什麼那麼喜歡說髒話?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基本上所有的人都說髒話,人們一生中說髒話的平均頻率佔到0.3%~0.7%。許多人都有一個美好的願望:人們不再說髒話,這世界將多麼美好!但是心理學家、語言學家和大腦研究者們卻對此願望嗤之以鼻:世界上從來就沒有過一個語言天堂。這一點從兒童學習語言方面也能得到佐證,髒話老師不教、課本上也沒有,但是人們無師自通。
  • 日本人的髒話裡為什麼不帶「性」
    因此得出結論認為,日本人更容易以對方身體的特徵和缺陷作為髒話的指涉對象。但是,從今天的觀點來看,這句話也算不上髒話,只是小盆友們用來鬥嘴的話罷了。隨著青春期的來臨,這句稚氣十足的氣話也就沒人再講了。而在日本大人的世界裡,因為和性相關髒話的匱乏,在接觸外國文化的過程中,日本也出現了些奇特的現象。
  • 半月談:滿口髒話卻引以為傲,「祖安文化」正侵蝕校園
    調查發現,隨著這種所謂的「文化」出圈、擴張,追求罵人要有創意,髒話要足夠惡毒的「祖安文化」日漸侵蝕部分校園,青少年語言粗鄙現象愈演愈烈。滿口髒話卻引以為傲,自稱「祖安男孩」「祖安女孩」南京某初三班主任葛老師偶然注意到班上的學生在發生摩擦時常常飆一些「戾氣非常重的詞」。
  • 髒話說不說得?為髒話正名
    ——傑弗裡·休斯人為什麼罵,怎麼罵,以及罵髒話揭示了人的哪些本質。髒話帶有負面形象,但也並非全無益處。罵髒話在減輕工作壓力甚至身體痛感上的效用,勝於任何所謂「團隊建設」的活動。全憑酣暢淋漓的一句——「我日!」
  • 半月談|粗鄙暴戾失底線,髒話成了亞文化,「祖安文化」正侵蝕校園
    調查發現,隨著這種所謂的「文化」出圈、擴張,追求罵人要有創意,髒話要足夠惡毒的「祖安文化」日漸侵蝕部分校園,青少年語言粗鄙現象愈演愈烈。不明就裡的葛老師上網搜索什麼是「祖安」,發現社交媒體上、一些視頻和遊戲社區內的「祖安語錄」「祖安文化」等「方興正艾」。「祖安」一詞源於一款競技網遊的中國伺服器「祖安」大區,網民間謠傳該大區玩家最愛罵人。經部分網絡自媒體不斷惡意曲解、渲染、炒作,「祖安」逐漸成為對噴、罵人、說髒話成風的代名詞。
  • 半月談 | 粗鄙暴戾失底線,髒話成了亞文化,「祖安文化」正侵蝕校園
    粗鄙暴戾失底線,髒話成了亞文化,「祖安文化」正侵蝕校園半月談記者 蔣芳 貝赫以對方母親為圓心、直系親戚為半徑、生殖器為主武器、意淫為主技能,配以倫理、兩性、家畜、寵物、殯葬行業等領域的特有動詞及名詞……近年來,一種人稱「祖安文化」的亞文化在很多遊戲社區、社交媒體、視頻剪輯網站走紅。
  • 為什麼日語中髒話很少,日本人又是怎麼看懂美國影視劇的?
    你一定很奇怪,這些話哪叫什麼髒話,咋會引起那麼大的反應呢?這牽扯到一個文化差異的問題。日本是一種恥感文化,集體文化,含蓄文化,敬語文化。比如說中國的國罵裡面最常見的,最讓對方受不了的一般都是和性有關的,和對方父母,祖上有關的,比如CNM之類的,這是因為中國文化是祖先文化,孝道文化,性恥文化。中國人喜歡修家譜,只要出名了,多半要找找老祖宗是不是名人,普通人也愛以祖上有誰誰誰為榮,所以國罵裡最喜歡罵的XX代祖宗啥的。中國人注重家庭和孝順父母,所以國罵裡動不動就問候對方父母,家庭裡的女性等等。
  • 為何日語的髒話一共就那麼點???
    這牽扯到一個文化差異的問題。日本是一種恥感文化,集體文化,含蓄文化,敬語文化。比如說中國的國罵裡面最常見的,最讓對方受不了的一般都是和性有關的,和對方父母,祖上有關的,比如CNM之類的,這是因為中國文化是祖先文化,孝道文化,性恥文化。
  • 粗鄙暴戾失底線,髒話成了亞文化,「祖安文化」正侵蝕校園
    來源:半月談以對方母親為圓心、直系親戚為半徑、生殖器為主武器、意淫為主技能,配以倫理、兩性、家畜、寵物、殯葬行業等領域的特有動詞及名詞……近年來,一種人稱「祖安文化」的亞文化在很多遊戲社區、社交媒體、視頻剪輯網站走紅。調查發現,隨著這種所謂的「文化」出圈、擴張,追求罵人要有創意,髒話要足夠惡毒的「祖安文化」日漸侵蝕部分校園,青少年語言粗鄙現象愈演愈烈。
  • 古人常說的五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文化的人聽不懂
    古人常說的五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文化的人聽不懂,看來罵人也要有文化本文約1100字,閱讀時間約2分鐘,感謝收看。那肯定是要互相責備,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髒話」來襯託彼此之間的「友誼」了。下面盤點一下古代著名的五句髒話,可能你也聽到過這些「名句」,但是肯定沒有深刻理解它的意思。
  • 牛津詞典收錄中文俚語 「髒話」開啟中國化世界
    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新近發行的一部詞典,收錄了一些土得掉渣兒的中國俚語和新詞,其中有些屬於難以啟齒的髒話。  雖然這些街頭俚語(以及其他較為社會所接受的字詞)只出現於《牛津英漢漢英詞典》,而不是更具權威的《牛津英語詞典》,但此舉已引起中國人一陣興奮。
  • 小學生作文《髒話風波》:小學說髒話已成風潮?
    圖為小學生所寫的《髒話風波》作文中講述了小作者班級裡的一種不文明的現象——講髒話的同學越來越多,班主任為了遏制這種現象,煞費苦心想了很多辦法,但收效甚微。據調查,小學生愛說髒話在學校竟然較為普遍,一般三年級就會冒出苗頭。無論是學習成績好的,還是平時不太起眼的,都會說髒話。
  • 從社會學角度看,「髒話」存在的意義,有時候就應該說髒話
    今天我們探討的這個話題,可能很多人覺得荒誕不經。你可能會說,髒話不就是罵人的話嗎,這是沒素質的體現,有什麼可研究的?其實不然,黑格爾說過「存在即合理」,髒話既然作為一種語言形式流傳下了,其實在社會生活中是有它存在的意義和作用的,只不過我們大多數人尚未發覺。
  • 網飛節目《髒話史》預告 尼古拉斯凱奇探索髒話起源
    網飛節目《髒話史》預告 尼古拉斯凱奇探索髒話起源 Netflix公開了由尼古拉斯·凱奇主持的喜劇節目《髒話史
  • 髒話是「語言垃圾」嗎?語言學家眼中的趣味髒話史|周末談
    然而,在大眾那裡,富於時代性的語言在不斷延展的過程中衍生出體量相當大的信息群,被處於不同地域的、文化層次的人再加工,成為他們吞吐於日常生活的慣用語並從而形成體系,這些散布於民間的俚語也少有人去挖掘其意義及產生的背景。
  • 禮貌版髒話?五句並非髒話的英語髒話,你了解幾句?
    髒話對人們來說是一種粗俗、不文明、不禮貌的存在,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的確確是語言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不提倡說髒話,可生活中並非每個人都能完完全全做到,有時,它更像是一種發洩的方式。以下五個是英語中比較常見的禮貌版髒話,不會讓人覺得不堪入耳,分享給大家也並非是鼓動大家去罵人,而是應該了解,以後若是聽到別人這樣說,你也就能知道是什麼意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