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到一歲十個月的時候,還是只會喊爸爸媽媽。這讓醒媽很擔心,不知道是不是寶寶語言發育有問題。
每次去樓下玩的時候,同月齡的小寶寶們都已經會說簡單的詞彙,比如:鴨鴨,魚,爺爺奶奶,車車,走等等。
聽得她越發著急,就把擔心說給醒爸聽:「醒醒是不是說話太晚了啊?我們用不用給她檢查一下語言發育情況?」
一句話立馬引起這個寵娃狂魔的不滿:「孩子這麼聰明怎麼會語言發育遲緩?我跟你說,孩子說話晚是大器晚成!孩子說話越晚越聰明!」
孩子說話越晚越聰明?目前還沒有科學證明這個理論的正確。
但是寶寶快兩歲還只會說爸爸媽媽是否就是語言發育遲緩?
一般寶寶到了1歲左右就開始牙牙學語,說幾個簡單的詞句。如果到了兩三歲還不會開口說話,醫學上就稱為言語發育遲緩。
像醒醒這樣的情況,還不到兩歲,並且會說簡單的詞彙比如:爸爸媽媽,並不屬於醫學界定的語言發育遲緩的範圍。
但是如果寶寶確實到了兩歲以上還是不會說,就可能是語言發育遲緩,需要去醫院進行檢查。
一般來說,影響孩子說話晚一般有這兩方面原因:生理原因和家庭原因。
1.寶寶聽力問題
如果寶寶有聽力方面的問題,就會出現了說話晚的現象。或者其他生理問題,比如,孩子若出現舌系帶過短、唇裂等,也會發聲困難。
2.家庭環境的影響
比如有的寶寶是在老家長大的,家裡人都說方言,對寶寶學說話就會造成一定的困難。或者平時家長比較忙,很難靜下心來,慢慢的教寶寶發音。
家長說話快,習慣連貫的說話,很少說簡單的詞彙,對寶寶學習說話也不利。沒有成年人有意識的教育,孩子很難開始說話。
怎樣正確引導寶寶學說話,促進寶寶語言發育?
1.語言感知階段(0-6個月)
在這個階段家長要多和寶寶說話,寶寶可以自發地發出聲音,並有音調、音量和發音長短的不同。讓寶寶熟悉語言符號,逐漸通過其他人的語言、動作、表情來嘗試理解語言符號的意義。
2.語言理解階段(7~ 10個月)
寶寶如果得到正常的語言環境的刺激,就能理解人的日常語言。比如叫他的名字,他會看過來。
並能發出很多清晰的聲音,但一般都屬於無意識發音。這個階段,教寶寶說話的大人儘量說普通話,而不要用老家的方言來教寶寶。
這個階段是寶寶在語言方面有突飛猛進的發展,無意識的發音明顯減少,主動和模仿發音開始出現,並開始通過學習試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
要多鼓勵寶寶去表達,如果寶寶表達正確,家長要及時誇獎寶寶,增加寶寶的自信。同時,寶寶對繪本一類色彩豐富的書籍會比較感興趣,還可以通過引導寶寶重複的念繪本來進行語言學習。
孩子的語言發育因人而異,一般來說最晚在2歲前就會開口說話。除了各個階段給寶寶語言發育的一些引導注意事項外,平時也要給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經常跟寶寶進行語言上的交流。
引導寶寶進行表達非常重要,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促進親子溝通,也能增強寶寶表達的欲望。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疑問嗎?歡迎留言評論,和我們一起交流哦。
如果寶媽寶爸還有什麼其他想了解的話題,可以告訴我們。寫文不易,多多幫我留言點讚轉發哦,雨滴醫生謝謝你了!
免責聲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內容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人就職單位無任何關係。 如果我的科普內容有誤,請留言告訴我,我非常願意核實並更正。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權,請聯繫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