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與行研|相差30個易居,我愛我家有機會成為下一個貝殼嗎?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36氪

幾乎起步於同一時期,時隔20年之後,差距愈發明顯。以市值計,我愛我家與貝殼之間差了近30個易居。

截至發稿時,我愛我家的市值為103億元,貝殼市值519億美元(約等於3586億人民幣),而易居的市值120億港元(約等於107億人民幣)。

鮮有明星資本加持

當前,我愛我家目前最大股東是謝勇和西藏太和先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謝勇和西藏太和先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為一致行動人,謝勇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其控制的西藏太和先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為本公司控股股東。

除五八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超過8%以外,持股5%以上的機構僅有一家,是天津東銀玉衡企業管理諮詢中心(有限合夥),根據工商信息顯示,這家公司註冊資本為15億元人民幣。

圖片來源:我愛我家半年報

圖片來源:我愛我家半年報

而貝殼有多家明顯公司加持。貝殼招股書披露,左暉個人持股28.9%,為貝殼第一大股東,騰訊為貝殼第二大股東,持股12.3%。除騰訊之外,華興資本董事長、基金創始合伙人包凡個人持股3.8%。此外,軟銀願景基金、高瓴資本也是貝殼的主要股東之一,分別持股10.2%、5.3%。

業績表現大相逕庭

從2019年開始,以科技企業為代表的中概股的整體漲幅比較大,中概股的表現也比美國指數要強,相較國內股票而言,二級市場的估值相對偏高。這也是我愛我家和貝殼市值相差的原因之一,但主要原因還在於公司基本面有所差異。

從業績看,縱然都有疫情的負面影響,但二者表現無論從規模還是趨勢,都相差太大。

受到疫情的衝擊,我愛我家上半年實現營收39.3億元,同比下降30.75%;實現歸母淨利潤4041萬元,同比下降89.39%。

其中,上半年二手房業務實現收入21億元,同比下降34.15%。新房業務實現收入64,210.27萬元,同比下降14.58%。一季度由於疫情的影響,新房業務放緩,二季度隨著疫情的逐步緩解,開發商全面復工,前期擠壓的購房需求被釋放,業務成交量逐步恢復。

圖片來源:華泰證券研究所

華泰證券發布研報提醒,若受市場競爭、行業景氣度等因素影響,公司門店和經紀 人擴張不及預期,可能使得公司規模提升幅度低於預期,拖累業績增速。

而貝殼相較而言,則較為穩健。根據貝殼提交的更新版F-1/A文件顯示,截止到貝殼IPO啟動前,2020年上半年貝殼找房實現收入272.6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的196.1億元增長39%。淨利潤為16.1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的5.6億元增長188.6%。

貝殼存量房經受住了考驗。2020年上半年存量房交易收入125.6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的126.4億元基本持平。貝殼新房交易同比出現了大幅增長,實現收入139.8億元,同比增長115.7%。

做大估值要講新故事

面對當前市場環境,我愛我家也在求變。在今年初,我愛我家發布戰略發展規劃(2020-2025年),正式踏上平臺化發展的徵程,打造成為「入口級多元一體化居住平臺運營商」,同時也計劃構建開放的數據資源平臺 。

這一路徑逐漸與貝殼相類似,不同的是在疫情的驅使下剛剛起步,而且目前集中於自有獲客渠道。

貝殼目前的模式就是聚合型平臺。2018年4月,鏈家正式推出服務聚合平臺貝殼找房,鏈家CEO左暉希望貝殼找房作為第三方中介平臺,為用戶提供包括二手房、新房、租房、裝修以及社區服務等全鏈條的居住服務。

可以看到的是,我愛我家已然在強化入口效應,增加線上運營的基礎設施建設,擴大 IT 團隊規模和技術投入。2020年上半年,IT團隊新增82人,人數達到486人,佔控股總部總人數的73%。

從效果看,2020年上半年,我愛我家網總UV到有效商機的轉化率提升至2.28%。6月份,我愛我家官網的PV同比提升28%,自有流量逐年攀升,且增速在加快。

官網DAU39.8萬,環比提升4%,整體訪客量在上半年持續上漲,其中PC端11.95萬,環比提升2.03%,WAP端14.8萬,環比提升7.82%,APP 端13.0萬,環比提升1.71%。

不過,相較貝殼,還是有很大差距,這點從研發費用可以看出。

2019年貝殼找房的研發費用約15.71億,僅2020年第一季度的研發費用就已達4.5億元。截至二季度末,貝殼找房擁有超過3000名的專業研發人員。上半年,我愛我家研發投入為8834.6萬元,較期初增長78.57%。這一數字已經超過2019年全年。

相關焦點

  • 相差30個易居,我愛我家有機會成為下一個貝殼嗎?
    以市值計,我愛我家與貝殼之間差了近30個易居。截至發稿時,我愛我家的市值為103億元,貝殼市值519億美元(約等於3586億人民幣),而易居的市值120億港元(約等於107億人民幣)。鮮有明星資本加持當前,我愛我家目前最大股東是謝勇和西藏太和先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 「獨夫」貝殼:利益面前 「反貝殼聯盟」不堪一擊
    2020年12月初,世聯行公告稱,世聯行、同策房產轉讓持有58愛房全部55%股權,58同城自己接盤,轉讓價合計3.57億元。這意味著姚勁波曾經寄予厚望的「反貝殼聯盟」已經土崩瓦解。業內人士對燃財經表示,世聯行、同策與58同城的發展戰略不一致,退出也正常。「現在新房銷售渠道化,代理權越來越難拿,一個樓盤也可以有幾家公司同時代理,市場競爭激烈。」
  • 恆大、58、易居火拼新房分銷:一場衝破「貝殼」的渠道暗戰|稜鏡
    「房住不炒」嚴厲調控下,房地產市場年初遭遇疫情,年中監管又下達「三道紅線」融資新規,銷售回款成為房企降低負債最重要的手段。對他們來說,如何賣出更多房子,在2020年比任何時候都尤為關鍵。種種因素疊加下,開發商對分銷渠道的依賴度日益提升。
  • 貝殼找房上市後,馬雲聯手易居會怎樣賣「白菜」?
    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出現了兩大風口,一個是網際網路,一個是房地產,貝殼找房這兩大風口的集合體。毋庸置疑,因為是騰訊投的,它的上市會對阿里巴巴產生巨大的刺激。7月31日,易居(中國)企業控股公司與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首期投資50億元人民幣的房地產交易平臺,阿里巴巴持股85%,易居控股15%。
  • 30萬億行業掀戰火,借財報看貝殼、易居、房多多牌桌上的底牌
    新房交易成三個玩家的營收主來源,但核心業務增長均承壓不論是貝殼、易居還是房多多,在新房跟二手房上都能給他們的帶來營收,但根據商業模式來看,三個玩家在這兩個業務上的表現不一。從三家公司的同比營收數據看,疫情對房地產交易的影響還是不小的,除貝殼找房外,房多多、易居的營收在上半年同比增長都受影響。從行業屬性上來看,房地產行業實體經濟的屬性更為濃厚,對於槓桿屬性較高的房地產,用戶線下消費行為的特徵也較為明顯。相較之下,貝殼能獲得同比較大漲幅的原因,或許在於其籤約流程的線上化程度較高。
  • 貝殼暴漲背後:市場高地還能佔據多久?
    然而,貝殼的模式仍然離不開中國傳統的雙向代理模式,即交易雙方都必須依賴同一個房產經紀人或公司,無形之中增加了經紀人的道德風險,到底是代表賣方還是買方的利益永遠是一個問題,同時也為經紀人或經紀公司暗箱操作、隱瞞欺詐交易雙方提供了便利。打個比方,美國MLS是買賣雙方各自找一個律師打官司,而貝殼ACN是一個律師同時代理原被告。
  • 貝殼找房市值突破500億美金,我愛我家還是對手嗎?
    我愛我家上半年財務表現(來源:公司財報)截至8月21日收盤,我愛我家的市值為98.9億元,而貝殼找房的市值為459億美元(折合約3170億人民幣),貝殼盤間市值甚至一度衝過了500億美元。單單從市值上來看,貝殼找房足足比我愛我家高出了30倍。上半年,我愛我家二手房業務和新房業務共實現總交易金額(GTV)1600億元。
  • 貝殼找房28個月「極速」上市,市值近本行業所有上市公司總和5倍
    兩者合計,市場規模將超過30萬億元。「又緩又長的雪道」,包凡說,「這是每一個投資人都夢寐以求的賽道。」貝殼究竟是怎樣在這個賽道上遙遙領先的,它能一直領先下去嗎,它的挑戰者會是誰,是同行裡的追趕者我愛我家、易居,可能的跨界賽手美團、阿里,還是某個橫空出世的顛覆者?
  • 我愛我家:安居客、貝殼找房是公眾平臺APP 和公司APP性質不一樣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7月7日訊,有投資者向我愛我家(000560)提問, 為何公司的APP下載熱度大幅低於安居客、貝殼找房?請說明一下公司具備哪些核心競爭力?公司回答表示,感謝您的關注。安居客、貝殼找房是公眾平臺APP,和公司APP性質不一樣。我愛我家APP是一款圍繞二手房、新房、沿街商鋪、商業辦公提供租房、購房、置業投資、房屋資產管理、海外資產配置等綜合性服務的專業軟體,以我愛我家在全國覆蓋的十餘城為主,為用戶提供海量真實房源,同時提供專業化的經紀人在線服務,從而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 鏈家董事長的一個電話,就能開掉我愛我家的副總裁?
    《碧桂園,給你一個 5 星期的家》帶來的熱潮還未褪去,房產服務龍頭企業鏈家,又成了各家必追選題。 鏈家的同行——我愛我家的原副總裁胡景暉實名「舉報」:鏈家董事長左暉施壓,逼得我愛我家的董事長謝勇,開掉了為公司打拼 18 年的自己。
  • 首份成績單交出卻遇重挫,被阿里對狙的貝殼還能「漲」多快?
    在業務競爭層面,不論是二手房還是新房業務,貝殼與不少線下中介跟樓盤開發商的競爭也會加大。房產開發商有了線下渠道的銷售途徑,加上不願意讓利太多給貝殼平臺,很有影響到貝殼在後續新房代理業務營收的表現。截至2020年9月30日,貝殼找房的平臺上共有273家房地產經紀品牌、44,883家經紀門店和477,810名經紀人,而截2020年630,這三個數字分別為265、42,000和456,000。
  • 阿里再「攪」房產界聯手易居成立天貓好房
    據了解,天貓好房將成為阿里在中國大陸地區唯一從事房產業務的板塊。那麼,阿里此次布局涉房業務,意圖到底是什麼?事實上,在阿里的商業版圖中,「衣」「食」早已一騎絕塵,「行」有飛豬,獨缺代表「住」的一角。業內人士表示,天貓好房的成立,可以看作是阿里「衣食住行」服務產業版圖中的最後一塊「短板」正在補齊。
  • 阿里再「攪」房產界 聯手易居成立「天貓好房」背後
    事實上,在阿里的商業版圖中,「衣」「食」早已一騎絕塵,「行」有飛豬,獨缺代表「住」的房地產一角。業內人士表示,天貓好房的成立,可以看作是阿里「衣食住行」服務產業版圖中的最後一塊「短板」開始補齊。大數據公司在衣食住行領域的布局意圖,一是流量變現、二是流量採買。日前,蔣凡指出,未來10年不僅僅是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最關鍵的10年。
  • 騰訊入股的貝殼申請IPO一周後 阿里增持易居共建房產服務平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饒賢君 7月31日晚間,易居(中國)企業控股公司(02048.HK)(以下簡稱「易居」)發布公告,宣布與阿里巴巴(NYSE:BABA, 09988.HK)(以下簡稱「阿里」)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在包括線上線下房產交易、數字營銷和交易後相關服務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 貝殼找房徘徊在幸福和煩惱之間
    融資近21億美元貝殼也缺錢?11月19日晚,貝殼宣布計劃增發3540萬股美國存託票(ADS),以58美元計算,融資額近21億美元。承銷商將有30天超額配售選擇權,發行交易預計將於2020年11月23日完成。
  • 貝殼勝利了嗎:十九年打兩條護城河,誰是下一個對手?
    貝殼在本次IPO中共募集21.2億美元,成為繼2018年3月29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愛奇藝後,2年半以來國內在美上市募資規模最大的新經濟企業。貝殼找房平臺於2018年成立,在短短一年內,貝殼找房的GTV(Gross Transaction Value 原價交易額)增長近萬億。
  • 國盛證券:我愛我家規模擴張,門店3500餘家
    樂居財經訊 李禮 11月29日,國盛證券發布我愛我家研報。我愛我家是房產中介行業的全國性龍頭企業,規模在二手中介行業排名第二,市佔率約 5%。第三,從行業屬性看,房產交易難以脫離線下,行業 know-how 帶來較高壁壘,而貝殼的線下+線上模式獲得巨大成功,證明模式已經跑通。而未來能同臺競技的公司不多,競爭格局變化明顯,我愛我家多種特質決定其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參與者,有望大幅提升市佔率。公司廣泛線下門店網絡、業內領先的數字基建、品牌美譽構築較強壁壘。
  • 「公敵」貝殼:摧毀中介行業,燒錢的革命遊戲
    2016年4月,左暉旗下的鏈家為了完成B輪融資,和投資人籤訂了一份"對賭"協議,賭的是公司能不能在B輪融資完成後的5年內上市,如果不能,鏈家就必須按8%的單利率進行回購。 VIE結構拆分重組後,鏈家早已成為貝殼找房旗下平臺。
  • 貝殼找房:數位化賦能45萬經紀人,讓天下沒有難賣的房子
    隨後,鏈家在北京經歷了和我愛我家、麥田房產等同行的多輪廝殺,還經歷了O2O混戰、異地收購,逐漸成為房產中介行業公認的龍頭。截至2017年底,鏈家進入全國36個城市,旗下有8000家門店、近20萬經紀人,彼時在全國範圍內市佔率大約為17%。/ 02 /為什麼是貝殼?
  • 11問我愛我家
    ,副總經理 張多;財務中心張付磊在過去的三個月內,我愛我家風光十足,哪裡有熱點哪裡蹭。胡是英格蘭球迷,中間擁抱者則是他的隊長兼主教練——我愛我家董事長謝勇。資本玩家謝勇入主我愛我家後,後者發生很大的變化,其中的一個變化就是頻頻接受媒體採訪、畫餅和放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