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後期大將王平後來去哪了?最終結局如何?

2020-12-19 歷史真鑑

王平是唯一一位在正史與演義中出入不大的人物,他在公元215年追隨曹操,在曹軍中由於王平鬥大字不識一個,因此沒有受到重用。可是他在戰場上有謀略、有才能,武力值也不算太弱。就是這樣一個人被曹魏埋沒了,在漢中大戰的時候,王平向自己的領導提建議被拒絕後,轉身就投入蜀漢陣營。

投入蜀漢陣營前期他也沒有受到重要,他當時投到了趙雲的帳下。趙雲聽了他對曹軍的建議,讓趙雲驚出了一身冷汗,心想若曹操聽從了王平的建議,漢中一戰的結果都尚未可知。其實相信大家是有疑惑的,王平在歸順蜀漢後也並未創下大業,為何他的建議能改變漢中之戰的戰局呢?

不過王平是有這個實力的,他雖然不識字但是喜歡讓部下講古書給他聽。聽完之後王平開始自己的總結,讓部下代筆。總的來說,王平評價的古代戰役沒有一場是評價錯的。王平是屬於深藏不露的一種,他在曹軍中沒有受到任何禮遇,因此他非常的生氣。這導致他在軍中再也不發一言。

自從到蜀漢後,他便的愛與人交流,尤其是趙雲十分器重王平,直接將王平交到了諸葛亮的帳前效力,孔明見王平如同伯樂見千裡馬甚是愛惜,在一些大事上除了問馬謖,王平也成為了孔明的傾訴對象。王平一生中最大的缺陷就是他從來不相信自己,對自己一點都不自信。王平一生中都非常的謹慎,可是也正是由於這一點才造成他孤僻的性格。

在蜀漢最信任他的無疑是諸葛孔明,王平一直將孔明視為自己的恩師,孔明說什麼他就去做什麼,不論生死,都毫無怨言。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可是說孔明就是他的知己,沒有孔明對王平信任的話,相信王平在蜀漢陣營中是掀不起什麼風浪的。或許也會像在魏軍中是一樣的默默無聞。

可是既然孔明給了他這個機會他當然是會牢牢把握住的,關於王平最能令人值得提起的就是,勸諫孔明一定要殺馬謖。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孔明交給馬謖與王平一個任務,那就是去鎮守街亭,孔明反覆叮囑二人:遇水下寨,失利布疑。二人接到命令後,火速前往。為了能夠搶立頭功,馬謖選擇上深山紮營,認為這樣就能抵擋住魏軍的進攻,最終的結果相信大家也知道,王平由於抵擋不住回到蜀軍大營求援,不一會馬謖便回到大營告知孔明街亭已經丟了。

第一次北伐是孔明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可是就這樣被馬謖葬送了。當時所有的人都為馬謖求情,勸孔明不要殺他,可是王平非常的生氣,這本來是一次大破曹軍的良機,卻被馬謖破壞掉了,平時脾氣非常好的王平開口便說:丞相,馬謖不死,我幾萬將士命喪街亭之過算在誰的頭上?臣,多次請求馬謖在五寨總口下寨,可是他不聽,請丞相賜死馬謖。

王平說這話並不假,如果當時沒有馬謖的話,不論派誰去都會遵守孔明的謀略。在五路總口下寨,這樣是一定能夠抵擋住魏軍將領張頜的。對於這件事情,本人的看法是王平能力雖算不上拔尖,但也會聽從孔明的話,從這一點就能夠看出他雖然自信不足,但是他對孔明對蜀漢的忠誠程度是非常高的。

公元224年,魏軍派遣大將軍曹爽帶領十幾萬軍隊進攻蜀漢,當時王平手中只有三萬兵,可是他接到的任務是堅守待援,這樣實力懸殊之下,相信只有頂級謀士與將領才有可能將等到援軍到來的時刻。可是王平孤身一人他做到了,當時所有人都認為應該放棄城寨與魏軍進入山中戰鬥。魏軍不熟悉地形必敗。

可王平對於這種看法並不認同,如果要是丟了城寨,不說王平自身難保,蜀軍若不戰自退的話,很增長敵軍的士氣,還有一點魏軍佔領城池若不出城,蜀軍也很難將城池奪回來。因此王平下定決心要守城,根據王平的極打細算,山中有一部分疑兵,讓魏軍不敢擅進,等到蜀軍來援的時候,曹魏大敗而歸。王平也因此戰在蜀漢的聲望又提高了一個檔次。

公元248年,王平病死,他的兒子繼承了他的爵位。從總體來看,王平的結局並不錯,他還與馬忠、鄧芝有著「平安三侯」的美譽,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相關焦點

  • 魏延死之後,除姜維之外,蜀漢還有哪些可堪重用的大將呢?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魏延與楊儀鬧翻,最終被馬岱斬殺,而魏延一死,給人的感覺就是蜀國再無可堪重任的大將,即便是姜維也不能與魏延相比,那除姜維之外,還有哪位大將拿得出手呢?
  • 王平:雄才韜略的三國英雄
    建興六年(228年),蜀漢興兵北伐,王平在街亭一戰中展現出傑出軍事才華,被諸葛亮委以重任,並封侯。延熙七年(244年),以不足三萬人抵擋曹爽十餘萬人進攻。他分析戰役形勢獨到,力保疆土不失,成為蜀漢後期國之幹臣,官至鎮北大將軍,封安漢侯。「王平忠勇而嚴整」,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三國英雄。
  • 三國四川籍七位大將:蜀漢遊泳五位,最強的他卻遠走它鄉!
    王平第二位將軍是王平,王平因為幫助馬謖在街亭失守的時候,率領軍隊全身而退受到諸葛亮的嘉獎而名聲大震。王平原來是魏國的將軍,但是一次戰鬥中,被諸葛亮俘虜,加上和魏國將領徐晃有矛盾。於是就投降蜀漢,官至鎮北大將軍,守護蜀漢北部地區的安寧。陳壽稱頌他:果壯,警朗有思理。
  • 魏延死後,除大將軍姜維外,蜀漢還有多少大將?
    有「五虎上將」,打下蜀漢江山。後有「平安三侯」,拱衛蜀漢安全。「平安三侯」是蜀漢中後期重要的軍事將領,他們的出現與蜀漢政權獨特的地緣環境和國防戰略有關。蜀漢立國,三大戰略(武侯祠)自關羽失荊州之後,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已然坐作古。
  • 當年魏延與王平保漢中數十年不失,為何姜維不到一個月就丟了?
    說起來,跟隨諸葛亮北伐的三位大將,魏延、王平和姜維,他們看上去並不相同,但實際上三人還是有一個共同點的,那就是這三人都曾守過漢中。有的朋友可能會說,這三人都是降將,其實不然,雖然王平與姜維都是由曹魏陣營轉投蜀漢的,但魏延不是。
  • 蜀漢名將魏延,如何跟隨劉備南徵北戰,最終建立蜀漢政權
    等到漢中被劉備攻打下了之後,他又被任命為鎮遠將軍,成為了能夠獨擋一方的大將,在漢中替劉備鎮守時間長達十年之久。在劉備成為皇帝之後,他再次得到加官進爵。之後不久便隨著諸葛亮共同北上,官拜涼州刺史,曾經還在陽溪一帶大敗魏國。面對魏國軍隊的侵略,魏延想要獨自率領部隊從子午道出發,想要仿效韓信的故事,在潼關與諸葛亮會師,但卻遭到了性格謹慎的諸葛亮的反對,因而作罷。
  •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只不過是掩人耳目,馬謖後來更名換姓滅了蜀國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在看《三國演義》中蜀國參軍馬謖因剛愎自用而使軍事要塞街亭失陷,最終導致蜀國大敗,諸葛亮不得不揮淚斬馬謖。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人。初從劉備取益州,官至越嶲太守。謖才氣過人,好論軍計,深得諸葛亮器重,而劉備臨終對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亮不以為然,以謖為參軍。
  • 關於蜀漢的十道選擇題,你能答對幾個?
    諸葛亮為了完成先帝遺願,先後五次主動發動北伐戰爭,其中哪一次把曹魏大將張郃射殺了?大家一般都只關注劉禪是個昏庸的皇帝,卻很少關注劉禪有哪些子嗣,請問以下哪個不是劉禪的兒子?蜀漢除了「五虎上將」的合稱,還有「蜀漢四相」的合稱,請問他們分別是?鄧艾偷渡陰平,蜀漢最後一道防線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前往守備的,只可惜不聽黃崇勸告佔據險要,結果戰死於______。
  •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是褒是貶?廖化又是什麼樣子的人?
    品讀三國演義,有句老話叫做「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好多人理解為由於缺乏傑出人才。這樣理解真的對嗎?完全錯誤!相反,這句話是對廖化將軍的高度評價!劉備去世後,廖化轉拜丞相參軍,後為廣武都督,遷陰平太守,多次參與蜀漢的北伐,官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廖化以果敢剛直著稱,是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是蜀漢中後期的國柱之才!首先,廖化能入關羽帳下做主簿,足以證明其能力出眾。
  • 王平咋做到的
    王平在三國是個比較特殊的存在,作為蜀漢大將,投降過兩次,一次是投靠曹操,另一次是漢中之戰之後投降了劉備,成為劉備的門將。第一次如果是迫不得已的話,那麼第二次就是自主選擇了,他選擇跟著蜀漢,這樣就能夠回到家鄉了。
  • 馬謖驕傲自負丟了街亭,導致蜀漢渴望已久的涼州,數十年拿不下來
    注意,諸葛可是直接告訴他要怎麼守,這完全是讓他去打怪升級升威望。讓他去歷練歷練,畢竟將軍才是有實權的,結果沒想到板上釘釘的事,都能給馬謖搞砸了。再者就是諸葛亮的進攻目標是涼州,總不能把得力幹將留住街亭吧,畢竟守比攻要容易。而且那時候好用的將領並不多,大多數都要跟隨諸葛亮去攻取涼州,留給馬謖一個王平,已足夠守街亭。
  • 三國時期,蜀漢的一位無名小將,卻至少三次改變了歷史進程
    這個說的其實是王平,這個問題咋一看,讓人心裡不免充滿了疑惑,什麼意思啊?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後來二蛋查了《三國志》、資治通鑑等史書,才明白,這句話的確有其道理,我想大家或許會跟我一樣懵,所以呢,在這裡我也會寫出前因後果,跟各位嘮嗑嘮嗑。
  • 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曹魏,孟獲和他的南蠻軍隊去哪兒了?
    但是,後來劉備取了西川,拿了漢中,建立蜀國。西南廣大的蠻荒地區也隨即被納入其勢力範圍。劉備伐吳時,便徵調過蠻兵。當時劉備派遣馬良馬良招納安撫武陵一帶的五溪蠻各部,各部首領們都接受蜀漢的印信封號,相繼響應劉備。《三國演義》中沙摩柯就是五溪蠻的首領之一,曾射死甘寧。此後,南中地區的少數民族開始向蜀國政府納貢,比如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等。
  • 三國鼎立,蜀漢最弱?看看蜀國的真正實力
    三國時期,群雄爭霸,當時劉備佔領西川,他手中的兵力也是眾說紛紜,那麼蜀漢的實力到底如何呢?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然後將荊州取到手中,而後進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
  • 蜀漢最長壽大將,彎弓射白猿,白猿一個舉動讓他感嘆:我陽壽已盡
    蜀漢最長壽大將,彎弓射白猿,白猿一個舉動讓他感嘆:我陽壽已盡 蜀漢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雖然武功蓋世,除了黃忠趙雲長壽點之外,全都是短命鬼,關羽58歲被殺,張飛55歲睡夢中被殺,馬超47歲抑鬱而終,黃忠75歲死在平生絕技手裡,被小人暗算,唯獨兩朝元老趙雲
  • 蜀漢後期除姜維外無將?馬超怒掀棺材板,三國志11老玩家道出真相
    喜歡三國歷史的小夥伴都知道夷陵之戰慘敗是繼荊州失陷後蜀漢又一重大損失,此戰過後,蜀漢國力衰退的現象更加嚴重,人才凋零殆盡,就連劉備引以為傲的五虎上將也僅剩得趙雲和馬超。姜維的能力就不用阿鴦多說了,蜀漢後期的絕對排面,在魏延死後,姜維更是獨掌軍權,多次擊敗曹魏名將郭淮、鄧艾。雖說此時的蜀漢能用的將才確實不多,但除了姜維外真的就沒人了嗎?其實不然,阿鴦在玩經典三國策略遊戲《三國志11》時,就發現這4位武將也能獨當一面。馬岱五虎上將馬超大家都聽說吧,而馬岱作為名將的從弟,自然也不會太差。
  • 蜀漢為何會敗亡?諸葛亮用將選才的能力不及劉備_孔明而
    然而,距「星殞五丈原」並沒有多久,劉禪就向兵臨城下的鄧艾自縛而降,諸葛亮苦心經營的蜀漢政權宣告滅亡。這樣的結局似乎與諸葛亮足智多謀的形象太不相稱。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蜀漢的最終滅亡呢?南宋著名學者陳亮說:「吾嘗論孔明而無死,則仲達敗,關中平,魏可舉,吳可並」,「天不相蜀,孔明早喪」,因而蜀漢才滅亡的。
  • 馬超臨終時將馬岱託付給了劉備,後來馬岱在蜀漢有什麼表現?
    之後,馬超曾依附漢中張魯,後來,劉備攻打劉璋時,馬超投降劉備,成為蜀漢的一員大將。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在蜀漢建立後的第二年,馬超就病逝了。在馬超臨終前,將自己的兄弟馬岱託付給了劉備。那麼,問題來了,馬超將馬岱託付給劉備,後來馬岱在蜀漢有什麼表現?
  • 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後面還有一句話,預言了蜀漢最終的結局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27歲便出山相助劉備,在博望坡之戰中打敗曹軍,後來又在赤壁之戰中聯合東吳,火燒赤壁,最終幫助劉備取得了荊州和益州兩地,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鳳雛則是龐統,龐統十分喜歡雲遊西海,一生才華,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居然能將一年的公務處理完成,可想而知此人的從政能力是如何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