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9日,「幻化·中譯語通2017戰略發布會」在北京舉辦,來自知名高校、媒體、醫療、體育、網際網路等眾多領域的300餘位嘉賓應邀出席,共同見證中譯語通從「綻放」到「幻化」的蛻變。大會上,中譯語通CEO于洋發表了主題為「大數據驅動下的AI美學」演講,從回顧中譯語通五年的發展歷程,到展望未來「大數據+人工智慧」的深度場景化應用,為中譯語通未來規劃和產業布局,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感恩過去,不畏將來
持續深耕大數據之路
中譯語通的成長是「不循規蹈矩」的五年。正如于洋一開始所說,中譯語通所取得的成績都是從最初不著邊際的「黑腦洞」開始的。
從2014年起,中譯語通投入機器翻譯研發,並陸續打造出系列場景應用工具,繼而形成了今天完善的機器翻譯生態。如今中譯語通機器翻譯日訪問量已超過1.5億次,相當於每天的翻譯超過30億字。經最新第三方機構對谷歌、微軟、百度和中譯語通四家目前市場上規模化商用的機器翻譯的中文-英文雙方向(應用規模最大的語言方向)進行機器評測與人工評測,最終評測結果顯示:中譯語通在兩個語言方向上的綜合得分名列第一,超過谷歌、微軟和百度,並在垂直領域的機器翻譯引擎擁有優勢。
大會屏幕上投放的「數據心電圖」,以秒為單位實時更新數據,設置搜索關鍵詞,就可以將數據串聯,它帶給我們的是研判和預測的巨大價值。于洋介紹說:「這一切,是基於龐大的、高質量的語言數據,也基於我們在語言科技、語言生態當中的積累。」
每天超過5億條的全球社交媒體的結構化與非結構化數據解析,傳統語言服務的積澱,使得中譯語通在語言大數據的積累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體量之大讓人難以想像。「對每一條數據的解構,都能構建起一個龐大無比的知識圖譜。作為人類最重要的思維與溝通的工具,語言重新定義了大數據的範圍,賦予了大數據新的意義。」于洋所言的正是中譯語通一直在堅持的事。
深度行業融合
從大數據中發掘「小」數據的核心價值
在全球化的海量數據背後,中譯語通通過不同的維度和精度,精準解構每條數據,再根據不同行業的區分,切割為符合特定需求的「小數據」。于洋介紹,在這些數據基礎上,中譯語通利用譯見大數據技術生態系統內的平臺工具,針對金融、醫療、體育、新聞等不同行業提供便捷快速的全面解決方案。
「數據不在大,在於大到一定規模時候你仍然能夠進行分析;數據也不在於小,小到你一定能使它產生預測和研判的價值。」于洋如是說。看似矛盾的關係裡又存在彼此相互相生。
數據智能之美,從過去看向未來
為更多領域帶來新突破
大數據不僅僅為企業提供決策依據,更能夠「預測未來」。會上,于洋像現場嘉賓展示譯見大數據技術生態下的一款金融大數據應用JOVEBIRD,其依託開放的金融大數據系統進行分析,通過不同維度的數據結合交叉算法,為上市公司、金融機構、投資人及全球經濟的領導者提供數據服務。目前,JOVEBIRD預測的數據曲線與上市公司股價變化的擬合度準確率超過了65%,這對於金融領域而言,搶佔市場先機做出正確預判,數據智能帶來的將是巨大的顛覆效應。
中譯語通五年以來,在大數據技術生態之下,構建起包括Insider DI 、Insider BUZZ 、Insider LITE、JOVEBIRD等系列大數據應用,同時在大數據採集和分析、機器翻譯和人機輔譯、語義搜索等方面深入研發與持續投入,為構建大數據技術生態夯實基礎。本次發布會是對未來的展望,更是夢想路途上的一大步。正如于洋在演講中最後提到的一句話:萬千變化的AI世界裡,唯一不可撼動野心與夢想。